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什么来保障其...

作者&投稿:除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但整体上比较脆弱。未来一个时期内,我们的经济正处于大众消费时代,对物质产品消费的需求将会高速增长。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走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经济发展道路。我们必须在不断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的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

郑州市磴槽集团有限公司原隶属于登封市大金店镇,现改制为民营股份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煤为主,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的企业集团,下属六个煤矿、两个水泥厂、一个物资公司,共9个企业。拥有职工7000余名,年可产原煤200万吨,集团公司年总产值7亿元,利税达到2亿元。是河南省利税百强企业、登封市集体企业纳税大户,被誉为嵩山脚下的一颗明珠。

集团母体企业磴槽煤矿连续20多年被原能源部、煤炭部评为全国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质量标准化矿井,被誉为全国乡镇煤矿“五朵金花”之一。2007年7月10日,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议期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等领导都深入磴槽煤矿井下,对磴槽煤矿安全办矿、科学办矿、文明办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全国小煤矿向磴槽集团学习。

集团骨干企业金岭煤矿2000年建矿,完全按照正规化、标准化设计施工,2004年4月正式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39万吨,这次资源整合改造为60万吨。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该矿已经成为全国乡镇煤矿的样板企业,先后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依法办矿先进单位,被省煤炭管理局评为特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现场会期间,金岭煤矿也是会议参观的主要煤矿之一。几十年来磴槽集团之所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上级有关领导的认可,这与我集团历年来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方针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我就磴槽集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给大家作以介绍,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强化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回收率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实践证明,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做好煤炭资源回收工作,实现科学开采,集团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

第一,建设组织机构。集团公司成立了以总工程师为主任,以生产技术、安全等部门为委员的资源管理委员会,为煤炭资源均衡开采提供了组织和技术上的保障。各矿成立了“三量”管理机构,制定日常储量管理和提升回采率管理办法。

第二,出台管理制度。各矿按照公司的要求,制定了煤炭资源回收与“三率”考核制度,如,《资源回收管理规定及考核办法》、《资源回收率及储量管理办法》等。金岭煤矿制度规定:回采工作面回收率与生产区长、班长的当月工资挂钩,完不成当月回收率计划,扣当月工资总额的10%,超额完成当月回收计划的,奖当月工资总额的5%。磴槽煤矿制度规定:每天的查班人员必须对工作面资源回采率的情况进行检查,回采率达不到要求的,每次对区队长进行100~500元的罚款。磴槽煤矿把生产科、安全科、地测科等全体人员分成7个查班小组,每周轮流下井值班。对照质量标准化标准,发现回采工作面或煤巷掘进头等地区,有丢失或者浮煤超过标准的,上至区长下至采煤队干部,每次罚款200~50元不等,情节严重的要从重处理。

第三,部门注重指标考核。集团公司给所辖矿井下达年度生产计划的同时,按照国土资源局规范开采的回采率指标给各矿井下达年度矿井回采率计划,并对本年度的资源回采情况进行考核。如2006年度集团公司给磴槽煤矿下达年度采区回采率计划为75%,实际完成了76.5%,比计划提高了1.5%;给金岭煤矿下达采区回采率计划80%,实际完成了81.2%,比计划提高了1.2%。一3煤层或一7煤层工作面回采率已达到97.5%,采区回采率已达到87%。均高于国家制定的采区回采率标准。

除此之外,在技术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第一,优化采煤工艺。过去,很多矿井布置工作面回风巷时,要设计在距上一水平工作面运输巷10米左右的原始煤层中,留设一个10米宽的煤柱,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不利因素曾连连出现,特别是两大突出问题,首先是瓦斯容易在上隅角聚集且不易排出;其次是留设煤柱,浪费国家资源,使采区回采率达不到行业标准的要求。针对这样的难题,经过全矿全体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和多年来的大胆试验,把工作面的上回风巷设计在沿上一水平回采工作面的下溜子巷边,沿空送巷,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上隅角的瓦斯大部分都扩散到上部的采空区内,有效地解决了上隅角瓦斯容易聚集的问题。另外是沿空送巷不留设煤柱,合理地把矿产资源进行回收,从而为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奠定了基础。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对矿产资源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在开拓设计上加大力度精益求精。10多年来,把井筒和集中运输大巷都布置在二1煤底部的L7灰岩中,实行二1煤和一7煤或二1煤与一3煤联合开采,全部采用片盘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在井筒附近不留井筒保护煤柱,跨过两个井筒一直回采到设想的井筒保护煤柱以外,躲过压力集中带。此种方法经过磴槽煤矿三个水平的回采结果证明,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矿井的资源回收率。

第二,改造采煤工艺。过去,小煤矿开采薄煤层普遍采用前进房柱式采煤法,工作面资源回收率仅有60%。磴槽集团则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采用薄煤层开采工艺,在薄煤层开采中,河南省第一家采用了单体液压支柱,无煤柱全垮落缓慢下沉法,使工作面回采率达到97%。特别是金岭一7煤层,国家列入不可利用储量,煤层平均只有0.55米厚,我们进行了无煤柱长壁式开采,既回收了资源,又起到解放层作用,保证二1煤层的安全开采,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煤层或一7煤层工作面巷道采取单巷布置,工作面上巷沿空送巷与采空区留10米左右煤柱防漏风。工作面两条下巷,上一条(煤巷)作为工作面下巷,下一条(半煤岩)作为上工作面集中运输巷,并作为下一工作面的上巷。两巷之间的煤柱,在下部工作面推进时回收,为提高资源回采率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加强地质观察、分析,为储量管理提供技术保障。地质人员经常深入井下,为各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及时掌握提供各煤巷掘进头和回采工作面的煤厚及地质构造,当采掘工作面揭露异常地质构造时,加强观测,通过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并现场落实措施执行情况,从而正确的指导施工,合理开发煤炭资源。

二、实施煤气共采,充分利用瓦斯资源,变废为宝

磴槽集团金岭煤矿由于开采的煤层赋存瓦斯含量高,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大,治理瓦斯问题已经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最大难题,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煤炭安全监察局提出的“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12字方针,2003年初与中国矿业大学进行科技联姻,开展了矿井瓦斯治理的科技攻关。

根据矿井二1煤层(高瓦斯煤层)与一7煤层(低瓦斯煤层)间距较小(18~22米)的特点,把一7煤层作为二1煤层的解放层,提前开采,然后在一7煤层与二1煤层中间做一条抽放巷道,采用底板钻孔穿层抽放瓦斯,同时地面建立永久性瓦斯抽放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二1煤层开采过程中瓦斯高的难题,保证了安全高效开采。

然而,瓦斯抽上来后对空排放既是一种浪费,又严重污染环境,为此,公司研究提出了矿井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共采、综合利用瓦斯的战略决策,通过论证和设计在2004年11月份实现了利用瓦斯做饭及公共场所采暖,既方便了矿区的生产生活,也为煤矿企业节约了资金。2004年12月份开始筹划瓦斯发电项目,先后安装5台发电机组,目前为止,瓦斯发电厂5台500千瓦的发电机组已全部正式运行,年发电量达到1200千瓦时,价值700万元,为矿井提供50%的供电需要,缓解矿井供电不足的问题。

三、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找到其基本载体和有效途径。磴槽集团原来一直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集团公司的6家煤炭企业(磴槽煤矿、金岭煤矿、马池煤矿、金星煤矿、陈楼一三煤矿、伊登煤矿)年产原煤近200万吨。而大量的煤矸石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矿产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决定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变废为宝。攻关小组从分析煤矸石成分入手,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

经化验分析当地的煤矸石中氧化钙成分较高(大多在30%以上),不仅具有粘土成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发热量(1100大卡),完全可以用于水泥生产,于是先后兼并了两家水泥企业。2004年7月磴槽集团兼并登封市宏昌水泥有限公司,2005年9月又兼并了登封市金博水泥有限公司,两个水泥公司现拥有固定资产9800万元,职工400余名,年产32.5等级“金颖牌”、“奇慧牌”普通硅酸盐水泥50万吨,年产值1.1亿元。均采用“双掺”生产工艺,即在生产过程中掺入煤矸石、硫酸渣、磷石膏、粉煤灰、采矿废渣等工业废弃物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属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实践证明,生产中掺入煤矸石以后,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原煤消耗,减少了粘土用量,而且还解决了煤矸石堆放造成的土地浪费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在水泥生产中用硫酸渣代替铁矿石、用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并使粉煤灰的掺兑比例提高到14%左右。整个水泥的生产过程中总工业废渣掺兑量已经超过了30%(最大可达38%)。由于公司领导班子重视环保治理,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因此,掺兑各种废弃物后经市环保部门检测,排放口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环保标准。2005年4月被核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享受国家免税政策。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用户青睐,除畅销登封外还远销伊川、偃师、平顶山等周边县市。产品经省市质量部门抽查检验,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先后被省技术监督局批准为采用国际标准产品。

宏昌水泥厂年需水量在7万吨左右,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地下水资源,我们把陈楼一3煤矿井下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净化后用于生产,仅电费一项就可节约费用3万余元。

2006年共生产水泥50.5万吨,利用煤矸石15.2万吨,硫酸渣2.04万吨,磷石膏1.42万吨,采矿废渣2.62万吨,粉煤灰13.84万吨,合计利用废弃物35.12万吨。这些工业废渣的使用不仅使水泥吨生产成本下降25元,同时也使企业增加效益1200余万元。

为了使掺兑工业废渣后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我们先后投入860余万元对立窑收尘器进行了更新换代,把原来的高压静电除尘器更新为玻纤长布袋除尘器;投资40余万元把生料磨、水泥磨用除尘器进行了改造;投资24万元新增除尘器6台(套),并抽出12人(各厂6名)组成环保管理小组,对企业内收尘器(26套)实行分片包干管理,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环保制度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绳并认真实施。由于工作方法恰当,措施得力,两厂分别在2005年12月、2006年5月经省市环保部门达标验收一次通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尽快淘汰机立窑水泥生产线,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有效发挥,把企业做大做强,集团公司董事会经反复讨论决定自筹资金,新建一条4500吨/天水泥熟料生产线及12兆瓦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项目总投资46753.26万元,其中6800万元用于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生产水泥熟料155万吨,水泥200万吨。预计年可消耗粉煤灰65万吨,磷石膏6万吨,煤矸石90万吨,采用熟料余热发电可节约原煤3万多吨,其他矿产资源(粘土、铁矿石等)也可节约28万吨。预计新增利润4420万元。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用全局的视野去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责任感,为推动中国矿业循环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简要阐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简要阐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二、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矛盾的根本出路。(三)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壁垒的迫切需要。
总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人民还不富裕,发展经济的任务很重。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模式,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
(一)发展循环经济要始终着眼于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三)从政策和法律法规上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1.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2.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3.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循环经济是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和经济活动生态化为目标,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循环经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需要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来保障其健康发展。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