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有几个汛期, 黄河有几个汛期,以及汛期的知识

作者&投稿:郎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个:春汛和夏汛。
春汛指毎年的春季(2、3月)由于河面冻凌开化淤塞河道,造成河面水位上涨而形成的汛。一般只发生在宁夏河段和山东境内入河口附近河段。
夏汛发生于夏季雨季到来时,因降水多而造成的河面水位上涨。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补给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够形成春汛,但是一般不会成灾。
各地由于降雨时间的差异,汛期并不一致。长江以南的河流,在初夏就能够形成水灾。
在中东部地区,在雨量集中的七八月份,容易引发洪灾。
“凌汛”是北方河流春季解冻时,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一种现象。有的北方河流,某些区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如黄河河套的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段和黑龙江的一些区段,春季解冻时,上游先解冻,浮冰顺水而下,而下游尚未解冻,造成浮冰堵塞,引起水位上涨,而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经常采用爆破方法排出险情。
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
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两个汛期,第一个是每年春季,温度升高时黄河上的冰雪融化,水量增大,也称凌汛。第二个肯定就是每年夏季,黄河流域的降水增多,进入汛期。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黄河汛期按季节不同,分桃、伏、秋、凌四汛。由于伏秋两汛时间相连,又都是发生暴雨洪水的季节,合称“伏秋大汛”,是黄河的主汛期。
桃汛,又称桃花汛,是指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时,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
伏汛,又称“大汛”。夏季三伏前后,因流域内下降暴雨或雷雨,而使江河水位急剧上涨,持续较久的现象。
秋汛,发生在秋季,从立秋到霜降这段时间,由于秋雨连绵而发生的江河涨水现象。秋汛的洪峰流量一般不及伏汛大,但有时次洪水总量大,持续时间长,且江河堤防浸水时间已久,易发生险情,对堤防的威胁也大。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

黄河上四季都有汛期,分别叫什么汛~

黄河在一年内的四个季节里都有汛期,分别叫桃汛、伏汛、秋汛、凌汛。
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两个类型。
在3月底、4月初,因内蒙古河段解冻开河,河槽的蓄水量下泄,但因宁蒙河段的冰凌洪水传播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季节,故称“桃汛”;
在夏季7、8月形成的暴雨洪水,因正值伏天,称“伏汛”;
秋天9月、10月形成的暴雨洪水,称“秋汛”,伏秋两汛时间相连,又都是发生暴雨洪水的季节,合称“伏秋大汛”;
在冬季,因黄河下游河道封冻,河槽大量蓄水,在解冻开河时,往往形成洪峰,并伴有大量冰凌下泄,很容易在弯曲狭窄河段卡冰阻水,壅高水位,威胁堤防安全,故称“凌汛”。

扩展资料:
凌汛
黄河流域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气候干燥寒冷,最低气温一般都在0℃以下,黄河许多河段在冬季都要结冰封河。每年初春开河时,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到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下游花园口至黄河人海口两个河段,往往形成冰凌洪水,称为凌汛。
黄河这两个河段的共同特点是:河道比降平缓,流速较小,河流的流向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纬度差较大;气温上暖下寒,结冰封河是溯源而上,而解冻开河则是自上而下,当上游解冻开河时,下游往往还处于封河状态,上游下泄的冰水在急湾、卡口等狭窄河段,由于排泄不畅,极易结成冰坝、冰塞,堵塞河道,导致上游水位急剧升高,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决口。
冰凌洪水的大小,与河道中的槽蓄量和冰量的多少有关,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冰凌洪水的洪峰流量沿程递增,与黄河下游伏秋大汛洪峰流量沿程递减的情况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开河时由于河道前期沿程存蓄水量迅速释放,流量逐段汇集、增多,造成凌峰流量沿程递增。如1972年凌汛期间黄河下游孙口站凌峰流量只有627立方米每秒,到泺口站迅速增至1270立方米每秒,而到了利津站则增加到2230立方米每秒。
第二,流量不大,水位很高。由于河道排泄不畅,或冰坝堵塞,造成上游河段水位迅速壅高。如下游利津站1955年凌峰流量仅1960立方米每秒,水位却达到15.31米,比1958年伏秋大汛期间10400立方米每秒的水位还要高1.55米。
参考资料:中国网-黄河上四季都有汛期,分别叫什么汛?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黄河汛期按季节不同,分桃、伏、秋、凌四汛。由于伏秋两汛时间相连,又都是发生暴雨洪水的季节,合称“伏秋大汛”,是黄河的主汛期。
桃汛,又称桃花汛,是指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黄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时,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
伏汛,又称“大汛”。夏季三伏前后,因流域内下降暴雨或雷雨,而使江河水位急剧上涨,持续较久的现象。
秋汛,发生在秋季,从立秋到霜降这段时间,由于秋雨连绵而发生的江河涨水现象。秋汛的洪峰流量一般不及伏汛大,但有时次洪水总量大,持续时间长,且江河堤防浸水时间已久,易发生险情,对堤防的威胁也大。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由于黄河所处纬度较高,下游河道,一般年份冬季结冰封河。春初解冻开河,冰水齐下,冰凌壅塞,水位上涨,形成凌汛洪水。

汛期是几月到几月
答:中国北方,把春季河冰解冻引起的涨水现象专称为凌汛。黄河在宁夏-内蒙段,山东河口段和松花江下游等由南向北流的河段都有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汛期,是一个水利...

我国有两个汛期的河流
答:黄河

新疆河流有几个汛期?是在什么季节?
答:温馨提示 新疆河流有一个汛期,是在夏季;东北河流有二个汛期,分别是在春季和夏季。

我国有两个汛期的河流
答:我国东北的河流多数有两个汛期,分别是春汛和夏汛。春汛主要是由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当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汇入河流,造成水位上涨。而夏汛则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当夏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使得河流水位进一步上升。

黄河上四季都有汛期,分别叫什么汛
答:黄河在一年内的四个季节里都有汛期,分别叫桃汛、伏汛、秋汛、凌汛。黄河洪水按其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两个类型。在3月底、4月初,因内蒙古河段解冻开河,河槽的蓄水量下泄,但因宁蒙河段的冰凌洪水传播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季节,故称“桃汛”;在夏季7、8月形成的暴雨洪水,因正值伏天,称...

我国汛期起止时间有什么特点?
答:1、各地区汛期不同 我国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与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2、汛期开始时间自南向北推迟 分析表明,我国各地汛期开始时间随雨带的变化自南向北逐渐推迟,而汛期的长度则自南向北逐渐缩短;3、部分河流有双...

黄河汛期是多久?
答:黄河每年有两次汛期,大汛是夏季,来水主要是上游的暴雨,从6月开始,汛期可能延续3-4个月。小汛是春季3-4月间,来水主要是上游冰雪融化,为期较短,因为每年都是在桃花开的时候,故又称桃花汛。汛期时间上,上中下游差别很小。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

黄河的汛期是什么时候
答: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黄河有2个汛期 两个汛期,第一个是每年春季,温度升高时黄河上的冰雪融化,水量增大,也称凌汛。第二个肯定就是每年夏季,黄河流域的降水增多,进入汛期。

黄河汛期是什么时间黄河汛期几月份
答:1、黄河每年有两次汛期,大汛是夏季,洪水主要是上游的暴雨,汛期可能延续3~4个月。小汛是春季3~4月间,洪水主要是上游冰雪融化,为期较短,因为每年都是在桃花开的时候,故又称桃花汛。2、据《宋史》:说者以黄河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自立春之后,东风解冻,河边入候水,初至凡一寸,则夏秋...

黄河有几个汛期,以及汛期的知识
答:一个,黄河:6~10月为汛期。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中国北方,冬春季节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碍而引起的明显涨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