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石梁——灵鹫山

作者&投稿:房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强烈的乡思的诗句。故乡是离家远行者与住家归家者的心灵寄托。著名的作家韩少功在《我心归去》中对故乡的本质内涵作了本质的界定: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的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因此,灵鹫山的近山村人叶锡祥先生约我为“豪情石梁”公众号写篇网文时,也就斗胆以《故乡:石梁——灵鹫山》为题。

直到高中毕业,我到过最远的地方是衢北的铜山源水库建设工地。离故乡15华里的县城(那时叫衢县城关镇)、航埠、石梁三地就是故乡的环境,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全部社会的存在。高中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归家,只有少数同学远行。所以对少数同学来说,故乡只存留了他们的童年、青少年。而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故乡不但存留了他们的童年、青少年,还存留了他们的青壮年以至生命的终点。但对任何人来说,故乡都含有: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小时候,1960年代直到1970年代,父母这一代靠“生产队工分”养家,农业生产资料及日常生活用品到姜家山公社所在地就能解决。我家住三山村,同石梁镇中央方村的山水田园路相连,到石镇梁也不过六、七里路,但十岁以前都没到过。十岁那年,学校组织了一次春游,线路是过中央方村,经衢门山塔山顶的山间小道,绕道静岩过莲花台到石梁,登白云山后经李家回家。年少的我,第一次到石梁时只觉得有伴好玩,一路说笑转完了引以自豪的“大圈”。

那个时候,父母这一代生活还是比较清苦的,父亲在冬季农闲时要到寺桥西坑七里均良一带拾柴火。到了十二、三岁母亲会摧我去路上给父亲接柴。去时一般只带些食物,茶水不用带的,口干了路上随便那个农家都能喝到。接柴时,一般要走十多里路,到黄茶、下村一带。一路上只有弟弟跟马庇,没有心情玩也没有心情说笑,只盼早点见到父亲!

那个时候,石梁最有名的地方是小沟童家的营盘山大岭背。城里的一中、二中都会组织学生春游到那儿。十三岁那年学校也组织了一次到营盘山大岭背春游,去时经白岭叉山路,回时转黄茶经塘公、李家、中央方村。营盘山大岭背之行,仍然同三年前第一次石梁之行一样,眼里与心里并没有山水之美,只觉得有伴好玩一路说笑。当然,已能够写出黄巢起义,是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的小学作文了。

今天回顾头来看,眼里与心里有了石梁山水之美应是一个缘份与命运的巧合,仿佛是缘份这股无形之力把我推向大美石梁山水之中。

我家世世代代为农民。父亲14岁时,爷爷离世,那是“抗日战争” 的年头。土改时,三口之家(奶奶眼瞎,母亲是童养媳,姑姑己出嫁,父亲是独子)划得的成份是中农。母亲个子不高,但心灵手巧。母亲22岁时参加全县种田插秧比赛时得了冠军。这使我母亲获得了社会殊荣,成了一个中共党员,1962年被评为浙江省农业劳动模范。不过对我母亲来说,一生最荣耀的是当时的县政府挽救了她的生命。1959年,母亲身患疾病,县政府送母亲到省城杭州作了大手术。1963年、1966年我与弟弟相继在县人民医院剖腹出生。这一切费用全由县政府承担。正是母亲这段因缘为我后来踏上新的天地铺就了道路。

我从小耳听力较差,但念书时,班长从小学一直干到高中。高中时还多了一顶团支部书记的帽子。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上大学。只因耳朵听力差体检没能通过, 无缘进高校大门. 想想自已曾经的刻苦努力情绪一落千丈.。那个年代不如现在这样开放, 农村青年离土进城的路门还是很狭窄的, 上中专升大学似乎是唯一的途径. 说句实在话, 17岁的我既没有回家乡吃生产队“工分饭” 的心理准备, 也看不清自已的将来。在我人生最迷惘的十字路口,当年具体负责我母亲医病的领导张荣宗想办法让我住在县政府招待所在科协文化班读书。不多久,我高中时代班主任朱子善“平反”后任衢州笫一中学校长又让我进校念了一年的书。 回忆起自已的青春少年, 如果以进学校数衡量, 恐帕我是一个衢州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高中生状元, 因为我从衢江、二中、航中、一中四个学校一路走过来!

走出一中校门, 在家乡初中代了一年时间的课后,当年具体负责我母亲医病的领导张荣宗又想办法按排我进市(县) 科委红壤开发研究基地工作。

在一中一年期间,班主任鲁承禹老师也协助朱子善校长筹备一中八十周年校庆。我是从鲁承禹老师那儿知道,金庸就读的一中高中部就设在“翠岗萦抱、阡陌纵横”的石梁下静岩村。

在衢州市(县) 科委红壤开发研究基地工作期间,1985年参加了浙江农业大学(今浙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函授班,那时的兴趣在丘陵山地开发研究。在衢州红黄壤资源、水利资源开发的有关历史档案资料中看到了寺桥水库工程早期的规划设想。上世纪1950年代,老石梁区下郑万田石梁及姜家山合围区域,含双桥周家部分,共有55000亩水田,其中石梁姜家山片15000亩,下郑万田含双桥周家部分40000亩。在共和国成立之初,为开发这片土地,设想了云头大荫山方案:在九华乡云头大荫山至花岩山相当于今两山连接索前的狭窄地段筑一大坝建一座水库。水源除灵鹫山南向部分山地自然集雨水外,利用地形地势高低差位,从常山芳村一带引水至水库。从源头考察,九华乡云头大荫山水库比寺桥水库工程设想还要早。建国之初,农业生产力基本上以人力加畜力为主,随着衢北铜山水库的建设及老石梁区下郑万田石梁姜家山合围区域机电排灌动力的安装,水利灌溉的“蓄、引、提”能力大力提升。最终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规划石梁区寺桥水库工程,加上,石梁的下村坎底派溪头一带的山地栽培柑橘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算得上是红壤丘陵山地开发一个创新,因此,这一带的山山水水差不多都踏过。从此也就爱上石梁这个地方。

人的一生, 因缘是难逢难遇的。1985年-1988年参加浙江农业大学(今浙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函授班期间,每年有二个月时间在杭州校园面授。因缘同衢北千里岗灰坪的袁康培相识。1986年春,康培兄寄来一封长信,信的内容是一篇《振兴浙西经济的战略设想》论文的抄录,并告知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方元龙。康培兄如今已是浙大教授,那时,我是通过他联系到九华沐尘人元龙兄的。

《振兴浙西经济的战略设想》一文是元龙兄准备回浙江工作,也是一生中的第一篇地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正是这篇文章把我引向了衢州地区的发展战略研究。在元龙兄的帮助下,我也加深了对衢州地区的战略性的认识。在1989年衢州市政府战略办向社会各界征集发展战略论文中,我的《市场经济+全息结构》一文获二等奖。1989年在衢州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并提出市场化与文化大市战略(1989年8月,衢州日报)。90年代提出衢州大城市发展战略(1998年衢州市委宣传部的《浙西纵横》)。

元龙兄年长我六岁,家住九华沐尘,石粱中学毕业后,在家乡公社大坪硬初中当代课教师。高考制度恢复后,考上西南政法学院。那时灵鹫山的石粱中学的学子,都以元龙兄、赖金良、郑显宏等人为楷模。

1985年中共衢州市委书记陈文韶视察灵鹫山(当时称九华山)时写下一首《游衢州九华山》的诗: 九华胜境雾千重,天莲峻岭一体中。云烟竟渡翻作浪,奇石乘风跃玉龙。古柏峥嵘掩佛像,银杏婆娑伴晚钟。归鸟轻歌谁解语?百涧和韵兴亦浓。远眺三衢阡陌秀,近看岭上杜鹃红。有道仙家多福地,雨洗群山更娇容。暮鼓声声催客归,游人笑语意未穷,圣母哭诉几遭劫,人民巧手夺天工。

时年,元龙兄还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他步陈文韶《游衢州九华山》韵写了《重游九华山》一诗。结尾二句是:还我三衢第一景,振兴经济立头功。

我家离灵鹫寺20余华里路,认识元龙兄之前从未到过灵鹫山。我第一次登山是1986年暑期,那时元龙兄正准备到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元龙兄是我研究衢州这个地方的引路人,也是我研究灵鹫山的引路人。

至今依然记得我们第一次登灵鹫山情形,没有文人墨客游山悠哉游哉的心情。

那时,云头至下方凉棚村还没通公路。过云影桥为入山第一桥,右折经狮子山(大荫山)下为山雨亭西行半里为国宁寺遗址,山雨亭北是锁澜桥,再北行二里为大侯岩,绕岩而上过三皇桥即凉棚村。路上我们觉得灵鹫山的古石拱桥记录着先人的智慧,看不见泥灰,只见石头叠石头直接成古石拱桥。

(许军摄)

到凉棚过石门洞顶部如同石槽是必经之地。洞顶左上方象极狮子头。当年,可见石门洞内外刻字:明朝嘉靖十四乙卯年(1555年)和明万历四十壬子年(1612年)。

(许军摄)

在石门洞,元龙兄说道:“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王阳明最后一次经衢并讲学,后王阳明的学生李遂在衢州知府任上又热心传播心学,我家乡沐尘方应祥精通朱熹《四书集注》,在九华大考山山居时,创办青峒书院,在心学影响下也讲授理性之学。传说朱熹在衢州讲学时曾访问过九华关溪流域也是可信的。没有王阳明的学生李遂在衢州知府任上又热心传播心学,南京国子祭酒、翰林院编修嘉靖年间与王阳明的学生王畿会在衢讲学的垫铺,不可能有方应祥山居创办青峒书院。”元龙兄又说道:“从嘉靖到万历,可能是九华佛教最为鼎盛的时期,全山若把“衢州六烈士”之一江文焕的故乡及金庸同山寺佛缘结合进来,可以看作是一个佛力加持的充满青春活力之山。”

十八湾顶传说张天师划剑石(许军摄)

到山顶风车口,元龙兄指着一片废墟说道:“这里是,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英国传教士李俊德建造的内地会避暑处,那边是民国九年,即1920年美国传教士施文华建造的真神会避暑处。”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衢州九华山(灵鹫山)是东南地区一个避暑游览胜地。我们那时真年轻,一个23岁,一个29岁。元龙兄的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洋人登庐山而改写了庐山的命运,洋人登九华山却留下了一片废墟!九华山的振兴需要靠我辈作艰苦卓绝的努力!”我没进过高等院校,那时的阅读范围不是很广,还不明白元龙兄的感叹。若干年后,当我了解了九华山(灵鹫山)佛家文化的历史、了解了近代庐山的历史以及阅读了赛珍珠女士传记、包括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等等著作后才明白当年元龙兄的感叹。在后来的研究思考中发现,浙江灵鹫山与江西庐山,在近代有过惊人的相似的一幕。

庐山的历史用不着多费笔墨,只需要对外国人“避暑”这一事件作点说明。赛珍珠女士是从庐山走出来的诺贝尔奖的文学家,她在《我的几个世界》中曾说,“居住在中国中部省份的白种人对于到庐山居住的意义,现在应该给与解释。的确,在中国还有别的避暑胜地,但是我们感觉还没有一个地方能和牯岭相媲美。它不仅仅只是一个避暑胜地,更是一个能挽救生命的驿站。”那时,上海至武汉沿岸已有大量“洋人”,长江边的夏天令他们无法适应,特别是以疟疾为代表的热病更是时常夺走孩童的性命,赛珍珠的四个兄弟姐妹便夭折于中国,拥有一片避暑天堂成为当时众洋人急迫的需求,精明的李德立看到商机,从传教士转而成为开发商。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浙江灵鹫山上,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英国传教士李俊德建造的内地会避暑处,民国九年,即1920年美国传教士施文华建造的真神会避暑处。

光绪十六年(1890年)因浙江灵鹫山主持僧被蒋家滩举人蒋大春陷害,县令伍桂生下令没收寺产,改鲁班殿为毓秀书院,少数僧人迁居锦泉寺,当时有聚云大师、悟真、悟参、高真等师徒共住。光绪十六年(1890年)距李德立上庐山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仅仅四年时间。据悟真(九华沐尘人)大师传说,蒋家滩举人蒋大春将妇女绣花鞋藏放在茂生师傅的床底下,到县衙告茂生犯戒,造成寺产没收入官。山场田地除留小部分饭僧外,悉被蒋大春购去。说浙江灵鹫山与江西庐山,在近代有过惊人的相似的一幕,是指一个洋人与举人都聚集土地。不同的是,洋人用不择手段得到的四千五百亩地,转而成为资本,成功地实现了“惊险的一跳”;举人在灵鹫山用不择手段得到山场田地,仅仅是完成了以农业为出发点和目的地土地的掠夺式的集中兼并。

庐山牯岭别墅群的早期设计恰巧与后来十九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霍华德出版的一部探讨人类理想生活空间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关于“田园城市”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霍华德认为人们的生活空间应该融入自然生态,结合城市和乡村的生活要素,这正与牯岭的设计有着历史的巧合。由于牯岭规划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使得庐山牯岭别墅群的兴旺发达和走向现代化,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侧影,牯岭是世界上最早的田园城市的典型。庐山的命运就这样被李德立改写的。

蒋大春在灵鹫山用不择手段得到山场田地之后,仍然走着把地租变为金银再埋于地下的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金银财宝多得没地方放了,在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将13亩土地巴结洋人,赠与英国传教士李俊德建造的内地会避暑山庄。民间也有传说,之后数年,举人蒋大春被韦驮一鞭打在背上而亡。无论是英国传教士李俊德建造的内地会避暑处,还是美国传教士施文华建造的真神会避暑处都已成为历史的废墟。

当年在山顶风车口,元龙兄又说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由于朝山进香古道不通舟车香客皆步行或以抬轿代步,游客的半径仅限于衢州府(民国时曾设金华道,道驻衢州)所辖的衢县(西安)、龙游、遂昌、江山、常山、开化及严州府的遂安(今淳安)、寿昌(今建德)等及浙闽赣皖四省通衢的近邻。在不通舟车香客皆步行或以抬轿代步的民国时代,乡贤郑永禧等这代人心中的美梦就是莫干山第二!莫干山是近代中国以上海为中心的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崛起的,时空格局的转换,更是思维格局、战略格局的转变。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激流奔涌的今天,就应有缩天地于玉壶中,收山河于针杪的胸怀,赶超莫干山!”

因缘是难逢难遇的,想不到第一次登灵鹫山,元龙兄在我心里种下了因缘的种子,也为我后来在灵鹫寺待四年作了垫铺。无论走到那里,心中都有了灵鹫山,而且随着这颗种子经风经雨抽芽成长,灵鹫山在我心中变得越来越高大了!

如今,“最美两溪”——石梁溪、庙源溪——都已成了媒体的高濒率的词汇。石梁溪是山溪性河道,水流清澈,溪中卵石漂石、滩地等资源丰富。上游七里乡为国家4A级景区,石梁镇现有省级文化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庙源溪梧桐祖殿的立春祭祀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景区也己为国家4A级景区。最美两溪”都是在朝国家5A级景区冲刺。去年夏天,柯城区启动了灵鹫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宏大的系统工程,与此同时,市里还成立了以市长挂帅的灵鹫山名山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老石梁区的石梁、下郑(九华)、下村、七里、万田等乡(公社)都已整合进灵鹫山。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衢州“大花园”核心区域的今天,带给石梁——灵鹫山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是,把石梁——灵鹫山区打造成“长三角”直至东部最发达的从杭州大湾区到港澳奥大湾区及海峡两岸之间的现代化后现代化社会的后花园。柯城区已在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举全区之力,把石梁——灵鹫山打造成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文化、运动、康养名山、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朝生态文明的集文化、运动、康养一体的国际文化名山挺进!?

现再说“大美”石梁——灵鹫山,就道不尽,写不完。

但若把石梁——灵鹫山当成心中的可爱的故乡,会比单纯的“大美”石梁——灵鹫山还多了许多东西,就是: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据相关史料记载,以前的大岭背古道与仙霞古道是相连接的,黄巢起义军是从这里出发开赴江山,才有后来的开山劈路七百里直取福建的壮举。大岭背东侧岭下有个叫黄茶村,该村也因黄巢起义军在此扎营而得名。大岭背这座横亘在东面的大山,因特殊地理位置,不仅成为古今军事战略要道,而且也是交道要道。千百年来,岭南方向的小沟、童家、大俱源等村庄,还有与这些村毗邻的常山人,进出这条5华里的山岭是怎么也绕不过的必经之路。据老人回忆,抗日战争期间,营盘山驻有国民党部队三个营,他们与驻守在下村东山的日本鬼子发生多次激战,虽然伤亡惨重,但把日军堵在大岭背下。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仍抹不去当年人来人往的古道上血、泪和汗水的遗渍!

衢徽古道始于衢州西安门,途经西区、石梁、下村、寺桥、七里,翻过大头岭到常山县毛良坞,再从洪桥穿越雷公岭至灯盏坑,从淳安白马然后到达安徽徽州境内,全长约100公里。古道穿越千里岗山脉与白际山脉相连接,历史上这是一条衢州与常山、遂安(今淳安)和安徽往来的主要交通要道和贸易通道。衢州人从这条路挑盐去安徽,淳安白马、毛良坞和七里的竹子、木头、茶叶等山货通过古道源源不断运往衢州。衢徽古道从大头至常山,再往淳安白马,越往山里越难走,其中最难的是要翻过10里长的七里大头岭和10多里长的常山雷公岭。

方腊起事的青州就是现在的淳安与衢北接境,宣和二年,江南发生方腊农民起义,宣和三年正月中旬(1121年),方腊派遣方七佛领兵北伐,一举攻下崇德县,进围杭州东北的秀州(今浙江嘉兴),并分兵进入湖州(今浙江吴兴)境内。当时王汉之含在江宁知府任上,朝廷急忙调王汉之为江南东路抚慰使,负责剿灭方腊。方腊闻讯率领主力南征,从淳安出发,越过常山县雷公岭,直捣王汉之“章舍”老家,后经上源翻越大小岭背开始进攻衢州,方腊军三日攻下衢州。

衢徽古道连通衢遂寿中心县委第一区委的衢北根据地。中共衢遂寿中心县委所需的粮食、药品等物资也通过这条古道源源不断地送往浙皖特委的革命根据地。今人行走在千年古道上,仿佛仍能听到红军的足迹声!

石梁溪、庙源溪就是流不尽的千百来为这块土地而生存的人们的血、泪和汗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美”石梁——灵鹫山走到今天这一步,凝聚了多少衢州各级领导干部的心血!?汇集了多少灵鹫山的优秀儿女们的梦想和血汗!?

从地缘情缘的角度,石梁与灵鹫山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指的是同一个地方。就我来说,情愿把石梁——灵鹫山当作可爱的故乡!

我爱你!!

故乡——石梁——灵鹫山!!!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全诗的意思及出处
答: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桂子:即桂花。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全诗的意思及出处
答: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桂子:即桂花。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全诗的意思及出处
答: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桂子:即桂花。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全诗的意思及出处
答: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桂子:即桂花。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

中国古代有哪些神器神兽?请介绍
答:庐山石梁:304 时代:不详 作用不详 《水经注》146 驱山铎:304 时代: 钟名,可驱山 《天中记》 纯钧:306 时代:春秋 宝剑 《太平御览》89 灵鼓:307 时代:春秋 宝物名,可化为蛇 《穆天子传》612 张氏钩:313 时代:不详 钩名,使人子孙昌盛 《太平御览》89 张骞槎:315 时代:汉 木筏,乘之可上天 《因话录...

李白写的山水、风景、名胜诗
答:敬拟灵鹫山,尚想只洹轨。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禅室栖空地,讲宇析妙理。石璧山在谢灵运的眼里,被想象成闪耀佛光佛理的灵鹫山。庭前的瀑布飞流,窗后的高树掩映,也都可以从中悟得佛理。与道家以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自然并将人格主体与山水自然融而为一所不同的是,佛教对于自然,不是采取与...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全诗的意思及出处
答: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注释 鹫(jiù)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tiáo)峣(yáo):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桂子:即桂花。扪(mén)萝:攀援藤萝。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