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世俗礼法的狂人阮籍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作者&投稿:局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阮籍是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阮籍的故事有很多,有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关于青白眼的典故,还有阮籍蔑视世俗礼法而发生的故事,更有被世人所熟知的阮籍丧母的故事。

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出自《晋书》这本史书,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阮籍作为魏晋时期才名远播的贤士,肯定会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当时权势滔天的司马昭为了招揽拉拢阮籍,就想出了与阮籍结为亲家的办法。而阮籍并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事,于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那门亲事,他就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会喝醉酒,而且还醉酒得非常厉害,甚至有时还会醉到整个人失去意识的程度。就这样,喝酒醉倒,醒来后继续喝连续过了六十天,那个奉司马昭之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法对阮籍开口提及提亲一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将情况禀告给司马昭。对此,司马昭也只能无奈打消借结亲之机拉拢阮籍的想法。

阮籍对礼教礼法的厌恶和蔑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相关故事也有很多。例如,阮籍非常喜欢喝酒,酒店就位于他家旁边,酒店主人的老婆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阮籍经常和王戎一起去酒店喝酒,喝醉后就径自躺在人家女主人身边睡觉,出乎意料的是酒店的男主人也不觉得他会有什么不当的行为。在那个时期,男女授受不亲是应该的,但是阮籍却无视了这条世俗规范。

阮籍丧母

阮籍丧母的故事在历史上颇为有名,特别是在他母亲死讯传来时,阮籍坚持要下完那盘棋以及在他母亲死后的服丧期喝酒吃肉的行为颇受世人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按照事世俗礼法在父母丧事期间是不能喝酒吃肉的,阮籍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也有人认为阮籍并不是不孝,而是这些行为是他真性情的表现。

阮籍丧母的故事大致内容是这样的:阮籍的母亲去世的时候,有人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阮籍,而那个时候阮籍正在与人下围棋,在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脸色铁青着继续下着棋。与他下棋的人在听闻他母亲的死讯后就想停止这盘棋,然而阮籍不同意,他坚持要分出个胜负。等到下完棋,阮籍喝了几口酒后,就突然放声大哭,甚至还吐了数升血。

父母的丧事期间,按照世俗礼法的规定是不应该喝酒吃肉的,但是阮籍却在他母亲的丧事期间喝酒吃肉,到了他母亲下葬的时候,喝了两斗酒之后才去与他母亲的遗体告别,因为太过悲痛而放声大哭,甚至又吐了血,

阮籍的母亲去世后,裴楷曾前往阮籍家前去吊丧,看到脸上有些许醉意的非常憔悴的阮籍并不由上去打招呼,而是自顾自地进入灵堂哭祭,离开的时候裴楷依旧没有打招呼。后来有人问裴楷,“一般总是主人家开始哭后吊丧的人才开始行哭拜的祭礼,但是那时阮籍这个主人都没哭,他为什么要哭呢?”对此,裴楷答道:“阮籍讨厌世俗礼法,但是我并不厌恶那些,所以我还是要遵守那些礼仪的。”

总的来说,从阮籍丧母的故事来看,阮籍虽然行为有点怪异,但是他却并不是不孝之人,相反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他非常爱戴孝顺他的母亲,那些看似不合礼法的行为其实也只是他真性情的表现罢了。

阮籍三哭

据传,阮籍一生曾哭过三次,还不只是像普通人那般的哭,阮籍三哭一为母亲,二为兵家女,三为穷途。传闻,阮籍的那三声哭颇有传说中的神功隔山打牛的效果。除了哭声与常人不同,阮籍的三次哭号还饱含着一定的意义,都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与绝望。

阮籍的一哭的原因是他母亲的去世。阮籍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是他的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的,因此他特别孝敬爱戴他的母亲。阮籍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当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对手要求停止,但是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就此停下,一定要决出个胜负。等到下完棋后,阮籍饮完两斗酒后才彻底放声大哭,并且还吐血数升。在他母亲下葬时,阮籍喝酒吃肉后才向母亲的遗体告别,并且痛哭吐血。虽然阮籍的某些行为有些不合礼法,但是从他的痛哭与吐血中可以看出他对他母亲深深的爱,同时他也由母亲的死想到了自己理想无法实现,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的人生状态,更加悲从中来。

阮籍二哭是为兵家之女而哭。兵家之女既有才华,又有美貌,却在还未出嫁时就已身亡。阮籍从兵家之女的情况联想到了自己,他自己身负极高的才华和学识,却得不到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只能任凭时光飞逝,虚无度过人生。

阮籍三哭是发生在他驾着马车四处游荡时,不论道路有多崎岖,阮籍一直驾车前行,直到行至路的尽头,他突然泪流满面,哭嚎出声,之后调转车头,换了一条路走,但是又走到了尽头,再次嚎啕大哭。在这次哭中,阮籍从无论怎么走都会行至尽头的情况想到了当下穷途末路的知己,不由悲从中来。

对阮籍的评价

阮籍是魏晋时期颇为风流的一个人物,他有才华,胸怀大志,但是为人谨慎,懂得随机应变,至尊至孝的同时又个性不羁,行事率性,不被礼法之类所束缚。总结来说,阮籍是个真性情的人。

阮籍与其他六人一起被世人尊称为竹林七贤,从中就可见阮籍自身才情颇高,更不用说他的那些相当优秀的被世人传颂的诗文。阮籍的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世人阮瑀,也因此,阮籍受家学的影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颇大,更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咏怀》不仅促进了五言诗歌的发展,还成为那个时期诗歌的代表作。

阮籍虽然心有远大抱负,但是为人谨慎,懂得审时度势。在魏晋那个时期,曹魏与司马两大家族矛盾冲突不断,作为当时非常出名的贤士的阮籍也因此会受到两方人马的招揽,处于两大家族之间,阮籍说话行事更为谨慎,毕竟处在那样的乱世之中,只有会隐藏自己的人才能顺利活下去。

阮籍对于礼法之类的相当轻蔑,为人行事相当率性不羁。在当时,司马昭此人虽然不是晋朝的皇帝,但是他的地位权势都堪比皇帝,因此他人迫于司马昭之势,在司马昭面前都相当恭敬,连在酒席上都正襟危坐,不敢放松,只有阮籍子啊酒席上自顾自喝酒唱歌,逍遥快乐,好似不将司马昭此人放在眼里,可见其个性不羁。

总的来说,阮籍此人相当懂得为人生存之道,为人处世虽有怪异之处,但也可以说成是真性情的表现。



~

三国著名孝子,下棋时听闻母亲去世,为何他还是不起身?
答:因此,阮籍的确是一个大孝子,下棋时听闻母亲去世不起身,是对棋局对手的尊重,棋局结束后大哭并且哭到吐血,是孝心的直接体现。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故事?
答:阮籍之所以在行至道路尽头时突然痛哭流涕,是因为他从走到道路尽头这件事而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阮籍身负极高的才华和能力,却无法得以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只能整日喝酒抚琴如此虚无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悲惨的现状而感到穷途末路般的绝望与痛苦,因此才会嚎啕大哭。阮籍的那次大哭令世人...

名士阮籍青白眼是怎么回事?阮籍的性格如何?
答:阮籍是个对世俗礼法非常藐视的人,如果看谁不顺眼的话,那么便会直接露出自己不喜欢的表情,因此比较耿直,所以也爱得罪人。不过,因为阮籍有才华,所以当时的司马昭想要阮籍为他效忠的时候,阮籍不好当面拒绝,便每天喝的伶仃大醉,让司马昭没有机会说出口。阮籍的父亲阮瑀,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生平简介
答: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魏晋玄学...

阮籍嵇康为何对孔孟礼教不敬?
答:其实毁坏礼教的背后是嵇康阮籍的内心无时无刻在承受着时代的重压,肆意挑衅礼教却是太相信礼教。只因为当权者滥用和亵渎礼教,这对难兄弟以反礼教的行为向当权者示威。却抵不过当时的体制,被当权者视为异己。嵇康阮籍的放荡不羁毁坏礼教,实则是太相信礼教。鲁迅曾说那些招摇疯癫的狂人却正是一些对待...

阮籍是个怎样的人 阮籍的性格特点
答:阮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他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独特的诗作风格之外,还有他那奇特的性格。纵观阮籍的一生生平事迹,可以看出阮籍不贪图功名利禄,厌恶世俗礼教,率性不羁以及他的真性情。阮籍作为一个贤名远播的名士,肯定会有诸多有权有势之人招揽他,就例如兖州刺史王昶...

阮籍的人物思想以及他的文学特点是什么
答: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在阮籍的自述诗《咏怀诗》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可以看到这一点。另一方面也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阮籍自己也是...

求翻译文言文
答: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等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他。

世说新语 任诞的大意(23回)
答:有的名士借作达以避乱世,有的名士要求在官场中保留一些个性自由,不失人的真性,其任诞言行对反礼教来说,有一定意义。但多数名士的任诞行为是不可取的。本书分立《任诞》一门,多少可以看出编纂者并不同意这种行为,还是主张以礼法准则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 (1)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

古代怀才不遇的例子
答:学生齐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心情抑郁,悲伤到了极点。这种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们不会长寿。“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司马迁 《史记》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一句在称赞其词藻华美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