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

作者&投稿:藩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咏史二首·其一原文: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咏史二首·其一翻译及注释

翻译 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注释 1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埭(dai),水闸,土坝。「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2「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百尺竿,高的旗竿。3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4钟山:金陵紫金山。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咏史二首·其一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盐铁推官任上,商隐在江东一带创作的咏史诗,如《南朝》二首、《齐宫词》、《吴宫》等,主旨基本为讽刺君王耽于酒色佚乐,荒淫误国。这些诗提炼典型史事,分咏各朝,而这首诗则包容了对整个六朝兴亡的感受,可以说是以上分咏各朝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不再胶着于讽刺议论,而是将这段历史化为深沉叹息,出以无穷感慨,表达了诗人合上史书后的心情。

咏史二首·其一赏析

  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降旗」的典故原来和石头城有关,但诗人写了「降旗」不算,还用「百尺竿」作为进一步的衬托。「降旗」「一片」,分外可嗤;竿高「百尺」,愈见其辱。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者是从「百尺」的高度来看历史,六朝中的一些末代封建统治者,荒淫之深,昏庸之甚, *** 之极,都可想而知了。

  第三、四句「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是一个转折,诗人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从孙吴到陈亡的三百年时间不算太短,但六朝诸代,纷纷更迭,恰好似凌晨残梦,说什么钟山龙蟠,形势险要,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钟山即紫金山。传说诸葛亮看到金陵形势之雄,曾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然而在李商隐看来,三百年间,孙吴、东晋、宋、齐、梁、陈,曾先后定都于此,全都亡国,可见「国之存亡,在人杰不在地灵」(屈复《玉溪生诗意》卷七)。前二句的「北湖」、「南埭」已经为下文的「龙盘」之地伏根,而「一片降旗」偏偏就高高竖起在石头城上,则更证明地险之不足凭了。「钟山何处有龙盘?」诗人用反问的形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真是一针见血的快语。这一快语之所以妙,妙在作者是带着形象来判断的。诗人对「龙盘」王气的思考,不但扣合著六朝的山,扣合著历史上的「一片降旗」,还扣合著眼前的漫漫北湖;不但扣合著某一朝代的覆亡,还扣合著三百年沧桑。他的「王气无凭论」,实际上是「三百年间」一场「晓梦」的绝妙的艺术概括。诗作熔写景、议论于一炉,兼有含蓄与明快之胜。诗人巧妙地使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他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光山色,而隐藏在背后的意蕴,则是「龙盘」之险并不可凭。「水漫漫」是诗人从当今废景来揭示意蕴;「一片降旗」是从历史兴亡来揭示意蕴。「三百年来」则是把「一片降旗」所显示的改朝换代,糅合为「晓梦」一场,浑然无迹,而又作为导势,引出了早已盘旋在诗人心头的感慨「钟山何处有龙盘」的沉着明快之语,形成了诗的 *** 。看来「龙盘」无处寻觅,六朝如此,正在走向衰亡的晚唐政权亦是如此。

诗词作品: 咏史二首·其一 诗词作者:【 唐代 】 李商隐 诗词归类: 【咏史怀古】



~

《代赠二首》中哪句诗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出处...
答: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商隐七绝如《代赠》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全篇较古律艳情尤丽。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情致自佳,艳体之不伤雅者。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楼上”、“玉梯”之意,与李白之“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

杜甫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
答:五古??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王昭君(李商隐诗作)详细资料大全
答: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 :王昭君 创作年代 :唐代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李商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文学赏析,名家点评,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王昭君 1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2 。 马上琵琶行万里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
答:这句诗意思是:蕉心未展丁香也是含苞未放,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原文】:代赠二首 李商隐 〔唐代〕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

李商隐名句
答: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 · 李商隐《咏史》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 ·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 5.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唐 ·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6.他生未卜此生休。唐 · 李商隐《马嵬二首》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 ·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句诗什么意思?
答: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商隐七绝如《代赠》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全篇较古律艳情尤丽。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情致自佳,艳体之不伤雅者。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楼上”、“玉梯”之意,与李白之“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

《代赠二首》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答: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商隐七绝如《代赠》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全篇较古律艳情尤丽。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纪昀:情致自佳,艳体之不伤雅者。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楼上”、“玉梯”之意,与李白之“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古诗原文及赏析
答:至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商隐回长安,因作二首绝句追答。畏之:韩瞻的字。⑵十岁: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韩偓十岁。裁诗:作诗。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

求1首古诗的赏析和写作背景
答:词人以实带虚,既写自己长久郁结于心的悲叹,又将无知作有知写,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词人客居山东,亡妻之坟却在眉州,遥隔千里。两者之间,谁对谁也无法诉说各自的凄凉境况,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

手机上删除QQ数据,电脑上的QQ数据也会被删除吗?删除后要怎么恢复?_百 ...
答: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李商隐的政治诗又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咏史》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隋宫二首》其一,意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