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问答(三)战国为什么用姓氏为国号?

作者&投稿:蒲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答:

其实这个话说反了,并不是以姓氏为国号,而是以国号为姓氏。

在先秦时代,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认为姓是从母系氏族社会流传下来的,因为无论“姓”这个字还是上古八大姓妊、姬、姜、姒、嬴、妘、妫、姚(另一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姞)都是女字旁,很可能跟当时的人“知其母,不知其父”有关。

姓最早可能是部落的名称,同一个姓的人来自同一个部落,也证明他们来自同一个母亲。

因此在上古时期,姓的一个作用是用来表明自己的籍贯, 类似于今天身份证上的前几位数字。

随着部落日益壮大,人口也逐渐增加,资源和空间开始出现不足。于是会有部分人迁离原来的领地另寻发展空间,于是大部落中有出现了许多分支部落。各个分支部落之间为了互相区分,又在姓的后面增加了代表自己所属的分支名,这就是氏。

很多氏都采用地名,比如我们熟知的姜太公,他的祖先出自于姜姓部落,后来又迁居到了吕地并以此为氏,因此他就是姜姓吕氏,因此后世既有人称呼他为姜尚,也有人称呼他为吕尚。

周朝为诸侯划分的封地本身就叫做“国”,很多诸侯都以封地名作为氏,其实就是以国名为氏。比如战国七雄中的燕、韩、魏都是姬姓王族,他们被封到燕地,韩地和魏地后都以当地地名为氏,就是燕氏、韩氏和魏氏。

赵国的先祖季胜和秦国先祖恶来本为兄弟,皆出自赢姓,后来季胜的后代造父被封到赵城,便以赵为氏,而恶来的后代因为受到造父的庇护也住在赵城,也以此为氏,因此两国王族都是赢姓赵氏。

秦灭六国后,姓氏逐渐合一,而原本没有姓氏的平民为了表明自己的原籍也开始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百姓”一词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代称。

答:

坑爹的马超

《三国演义》号称“七分实三分虚”,但部分人的事迹和性格却是与史实截然相反的。

马腾在演义中是大汉忠臣,参与了十八路诸侯讨董与衣带诏密谋,最后因为衣带诏被曹操骗进京城杀害,而马超是为父报仇才联合韩遂兴兵伐曹的。

但历史上的马腾加入叛军在先,依附董卓在后,之所以和李傕交战也是因为个人恩怨,之后也很快讲和。

而他之所以被杀恰恰是因为儿子马超。

公元211年,曹操派钟繇派兵讨伐张鲁,因为军队要路过马超的地盘,感觉领地受到威胁的马超不顾已经入朝为官的父亲和弟弟们的安全,主动联络韩遂等人发动叛乱,战败后又再度进攻陇上,最终导致马腾和其他儿子被杀,而且被夷三族。

~

求助战国时的姓氏问题
答:战国时姓代表血统,氏代表分支,比如楚国是芈姓熊氏,然而屈原,昭阳他们都是芈姓,氏不一样。古人姓氏大致分几种,以国为姓,以官为姓,以封地为姓,等等 宫室子弟称公子某,比如公子小白,公子华,公室弟子的儿子称公孙,所以商鞅是卫国宫室之后的一支,也称公孙秧,但是卫国衰败,家道中落,也不想...

为什么战国七雄的国名都是姓
答:秦姓,源自嬴姓,即秦始皇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雒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姜太...

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普遍用姓氏为国号
答:那些本来都是地名。是后来的人以国名或地名为姓才让这些字成为姓氏的。本末倒置了。。另附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

春秋战国时代的姓,氏,名有什么区别
答:在春秋战国时代,姓、氏、名三者具有重要的区别:1. 功能作用:姓是表明血统,区别种族,据说是母系氏族的遗风,所以远古的姓都是女字旁的,比如姬、妊、妫、姜等等。氏主要是为了区别贵贱,区别社会地位,是用来评价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和身份。氏可以改变,而姓是万年不变的。名则是为了区分个人之间...

战国时期所有的国家名称,现在为什么都是姓?
答:好象有个说法:“黄帝百子,得其姓者十二。”并不是所有的儿子都可以继承父亲的姓。其他的就要被分封出去。封到哪个地方,就成了那里的第一代,就可以以那里的地名命名。他们的儿子长子继承他们的诸侯地位,其他的则是士大夫。韩,赵,魏是三个士大夫的封地,三家分晋后,他们就自立为王了。

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为何改姓氏为“田”?
答:专齐政。齐康公,本名吕贷。在位时淫于酒色,敬仲的后代田和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田和自立为国君,是为田齐太公。前379年齐康公死。参考资料:知道 齐国 ...

世上为什么要有姓氏的原因
答: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

为什么人的姓氏很多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以及朝代的名字? 比如齐 楚...
答:在周代,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贵族有姓氏,而平民没有姓氏。很多的家族是以自己的封地作为姓氏的,所以,封地在齐,则以『齐』为姓氏,封地在赵,则以『赵』为姓氏。当然这些都是大族,所以源远流长传承下来,很多封地较小的姓氏,族人不多,也就湮灭在历史中了。古代,诸侯...

从战国七雄看“姓”与“氏”
答:赵国,赢姓赵氏。赢姓来源于伯益,他协助禹治水并为舜训鸟兽,被赐姓赢。赵氏之源为伯益之后造父,造父给周穆王驾车,被封于赵城,从此以造父为首领的赢姓一支称赵氏。后造父之后迁至晋,为晋卿,封地即称赵。秦国,赢姓赵氏。秦赵两国在战国后期攻伐最盛,但二者君主其实系出同源,同为赢姓...

姓氏指的是什么
答:3,姓有“崇恩爱,厚亲亲”的作用。“崇恩爱,厚亲亲”,不单是指人伦关系、思想感情的亲疏厚薄问题,更重要的是牵涉到政治权利、物质利益的问题。在氏族社会中,同氏族的成员平等地享有氏族内部的各种权利。到了奴隶社会,“百姓”指的就是贵族,而奴隶是没有姓的。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般平民也还是没有姓。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