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作者&投稿:卫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本科毕业于一所很普通的二本学校,工科。一战重大经管,总分356分,在复试的激烈的竞争中失利(主要原因是初试分数不高,没有竞争力。其次,作为跨考的学生,对于复试增加考试科目(由原来的两本变为7本),这绝对是致命的打击)。在失败面前,有非常难堪和窘迫的处境(学业失败,工作未定,感情也面临问题)。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再战,只是换了一个学校。中南作为985,211重点院校,且考试的信息做到了相对公开公平,这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二战390+,算不上高分,但还是满足了自己的预期—380+。下面我详细的说一下备战中南的情况吧。

一、 择校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就是,选择大于努力,方向错了努力再多也是白费力,所以择校择专业很重要,择校方面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报录比、招生人数、历年分数线、初试和复试之比等,最好可以找到直系的学长学姐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能够获得最干的干货。

报录比方面其实也就是仅仅作为一个参考,我个人认为报录比不能当作一个重要的指标来参考,了解以下就行,因为报录比高不一定能考上,报录比低也不一定考不上,主要是看自己的努力。说到这就要说说选择,择校你就要看看你适合什么,适合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长处,比如你适合背诵,你可以选考政治经济学,不考计量的,如果理科思维比较好,你可以选考计量的,一定要选自己合适的,就拿应用经济学来说,如果你对难的知识点理解的好,你可以选考曼昆的,如果对难的理解不了,可以选考高鸿业的,总之,要选适合自己的。

另外,报考不要考招生人数少的,风险太大,对于专硕和学硕的选择的话,我当时面临金融专硕和经济学学硕两个选择,但是还是选适合自己的,我觉得我英语不错,数学也不错,所以我考了考英语和数学难一点的学硕,我觉得能发挥我的长处,这和上面都是一样的。当然,还要结合你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在哪发展来择校。

二、复习经验

1.  数学,我基础不好,但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以为期末考成绩还行考研问题也该不会很大。就因为这样一个观点,让我对数学的复习开始的很迟,且没有很重视。直到看完教材去看全书的时候,才发现曾经的观点是多么的偏离实际,别人看一遍全书2个月就可以了,但是我不行,我看了整整4个月。

每天花很多时间,但是进度始终很缓慢。在面临进度很慢的时候,人都会着急,但是我知道看的快没有看懂还不如踏踏实实把一个知识点看懂。这样子收获可能还大一些。数学是需要看重三基,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公式是重中之重,所以课本是非常重要的工具书。从考研开始到结束,四本数学书都不能离手的。对着考研大纲把课本的相应内容看完,对应的习题最好用本子写下来。高数的极限是整个高数的基础,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极限如果没有懂,花时间再看一遍也是可以的。线代我推荐用清华居余马的教材,这本书比浙大的那本书详细,脉络非常清晰,但难度大一些,课后习题的难度几乎跟考研的差不多了。

这本书踏实看下来,线代的问题就不是很大了。概率论就用高教版,浙大老师编的那本.不建议在基础不牢的时候直接入手全书。把课本搞了一遍之后,才开始做全书了。全书上有理论和习题。建议自己去想和动手做,至少自己能在草稿纸上演算出答案,不要直接看注释。注释和题挨的很近,要逼迫自己去思考,不要被答案诱惑到哦,因为看答案总是比自己动手动脑写和想轻松,而且会有很强的盲目自信在里面,认为自己是会的,以为自己已经有像答案一样思维,其实不是这样的,不要被蒙蔽了,会看题不等于会做题。第一年我用的是李永乐的,第二年是陈文灯的。之所以换书,是因为我担心在继续看同一本书会对书中的习题有部分记忆,不利于思维的培养。只有接触不同风格的题和思维方式,才能让自己去思考。

全书嘛,建议做上3遍吧,并非遍数越多越好,两遍还是稍微有点儿不够。全书看一遍的周期很长,做了后面可能会忘掉前面,这时候可以用660题去回忆部分知识点。看全书的速度会一遍比一遍快的,后一遍是前一遍的查漏补缺,记得逼迫自己去思考,不要每次都做重复功。冲刺的时候,主要是真题和全书。真题建议整套做,每一套题掐表做,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半。多次模拟会形成习惯,到考场也就更习惯一些。我两年时间安排的都不是很好,真题都只做了一遍。但是只要知识掌握到了,真题这个用于检测的工具,少几套问题应该也不会很大。再强调一点就是,课本很重要,不懂的题去查相应的理论,去全书上找相应的题型做训练。

数学方面先说听课吧,高数听的武忠祥老师,线代李永乐,概率论基础听王式安,强化听方浩。

首先在7月中旬前把基础都先过一遍,包括讲义啥的,知识点自己总结一下。7月到10月是强化阶段,用强化教材就行,听完课刷题,这里刷题推荐880,感觉很好。10月到11月末就刷真题,每天一套,刷两轮,真题一定要吃透,一定要认真。冲刺模拟就刷模拟卷,李林6+4之类的,记住真题一定要认真刷,模拟卷也要认真刷,模拟卷不要注重量,刷多了不一定高,刷一套掌握一套就行。还有就是要整理错题,错题本即时翻看。然后也要整理自己的宝典,每个题型解决办法是什么,时间就在10月份整理。
2.  英语,单词+真题+课外阅读。我去年考70分,还比较好的一个分数,但是我今年英语考得很不好,57分。反思良久,我觉得问题出在今年学习态度的问题上,骄兵必败。去年我阅读了大量的英语原版书,每天差不多都有半天在学习英语,要么看单词,要么做阅读,要么就是看课外的原版书籍。

这使我对英语有了一定的感觉。我用的新东方的单词,正序版。很多同学用乱序版,我用惯了正序版的觉得也还行。我记单词只是纯粹看单词和词组,没有去看例句。没事的时候就看看,看的遍数多了也就记住了。听单词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张剑的黄皮书是市场上比较经典的,但是和真题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可以做了把错的题改过来,看哪儿错了,但思路还是和真题有写差别,不值得花很大的力气去分析出题思路。对于真题,我也是掐表按时做,分析时我参考了网上的“五遍六遍分析法”,这样做会很慢,但效果还可以,耐心的做下去吧。对于真题的认真分析,这就大概知道了出题方式和模式。今年我忽视了阅读的训练,没有专门买黄皮书来训练,也没有看多少原版书,只是记了单词和后期分析了一下真题。因为第一年已经做并分析了真题,其实我还是有一定的印象,很多答案都记得,分析起来也没有那么认真,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于英语的感觉已经消失了。后期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补起来明显很困难。希望学弟学妹能够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吧,方法固然重要,语感和能力才是根本啊。

首先说单词部分,单词也是分两个阶段,一是用单词书背的阶段,单词书我当时就用了新东方小红书,其他的都没买,就硬背单词,一天一两百个,前期每天一个小时背单词,一直背一直背,不能断,时间差不多到8月份吧,单词书已经过了几遍了。二是用app背,我就用的是默默,app就快一点,到后期每天300个吧,一直要坚持到考研的前一天,每个单词救记一个意思,后期了可以补充。其次是阅读和作文部分,阅读需要听课,但是单词不要听课,我就听了唐迟的阅读课,唐静的翻译课,其他的就没有了。阅读我主要是用了黄皮书,我是从78月份才开始做真题,之前做的是张剑80篇,阅读就多刷几遍,。到后期对英语的部分可以减少时间投入,主要是前期时间多一点。

3.  政治,在红宝书出来以后,买一本吧,开始的时候可以不用专门花时间去看,可以在看书烦和累的时候来打发时间,这样子既轻松又能学习东西。

看书的时候带着兴趣去看吧,其实马哲还是很有道理的,了解毛邓三,历史也是比较有趣的,尽管可能达不到我们期望的那样客观。看第二遍书的时候也可以做肖1000题或者序列二。

做题时候建议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把错题做上记号,方便做第二遍。到后期会有序列三,这个是框架,对于理清知识点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的任四,肖四之类的模拟题可以做做,但是对于背不背呢,我觉得没有必要。在整本书已经看了5遍左右的时候,分析政治真题的解答题已经足够了。单选和多选看红宝书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出题的内容,都是出自红宝书上的内容嘛。所以,红宝书很重要。

政治的备考不用太早,我是8月1号开始准备的,差不多8月份开始就行。政治备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8月到11月上旬,这期间我每天听徐涛的课,对着讲义画画,还不用背。另外就是做1000题,听完课做题,至少做两遍,我是到最后过了三遍,还可以参考优题库之类的,反正有时间就多做一点,没时间就刷1000题,时间不用太紧,每天听一到两个小时课,做题就行了。

11月中旬到考试前,主要是刷肖四肖八,选择题至少2遍,大题就都背了就行,还有就是腿姐的课很好,从9月份技巧班的课开始,可以都听一下,热点什么的。最后冲刺的背书环节我是每天用3个小时左右背政治,一般晚上背的居多。

  4.  专业课,考中南这该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点。因为专业课120+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这就说明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不会为难我们。

但是这并不是说专业课你就可以不认真复习了,而是说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得分点。如果失分很多的话很可惜啊。我是跨专业考的,经济学零基础。刚开始是很吃力,但是看多了,慢慢想,也会理解过来的。我前前后后看过好几个版本的经济学,国内教材其实都差不多的,但是不同的教材的观点确实是能够帮助理解的。看教材当然要做后面的习题,习题会帮助我们找到重点和出题的方式,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有帮助。中南的真题很多都是考的书本上的基本理论,有部分也是课后习题。所以看完书把习题踏踏实实写一下是有必要的,就算最终考试没有原题,当练练手也是不错的。要知道最后考试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需要写的东西很多。中南的真题在打印店有卖,25块钱一本,有真题和练习题,没有答案。答案嘛,我认为可要可不要,基本理论掌握牢了,自己就能写了。况且还做了课后习题。

实在不放心,你就把题反复做,然后再对比。专业课有时间还是多看几遍的好,每一遍的理解都会不同。看书时去把理论推一推,把图形画一画,答题的时候有图形解释起来会很方便,而且明确。

专业课我是从暑假开始的,先过教材,听郑炳的基础课和强化课,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笔记,一定要自己整理笔记,主要是参考听的课、买的复习资料、真题来进行整理,包括所有的重难点,之后背笔记就行了。

专业课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一定要理解了再背,不然没用,记不住。理解就是自己能说出来。然后从其他科目开始真题时,专业课也开始做真题。做一遍以后就可以开始背了。

后期最主要就是背,我记得最后一个月,每天除了给数学两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背书。反复过专业课的笔记,真题答案,反复背,能背多少轮背多少轮。模拟卷的话可用可不用,我没用。计算题的话自己真题都要做会,然后找相同的题型练就行了。热点的话可以听橙啦的热点课,炳哥的热点课之类的,热点要和笔记一起多背几轮。
三、复试准备经验

 初复试的分数占比可能不同,如果是线下应该是5:5,如果是线上就是6:4。2021年的话是网络复试,也就取消了笔试,复试内容比较多,有三本书,包括《财政学》陈共(第九版);《金融学》杨蕾(第三版);《国际贸易学》张二震,马野青(第五版),因为不确定2022是个什么情况,所以我把所了解的笔试也一块儿说说。

复试中的笔试面试各占50%,笔试的话三本书是各占比三分之一的,书还是比较厚的所以需要花费的时间也还比较长,面试的话基本只会问一些你所报考的小专业的问题,例如报考的是应用经济学中的金融学,那么基本就只会问杨蕾《金融学》的相关问题,安大应用经济学复试的话是没有英语自我介绍的,但是会有英语问题,2021年的话是每人一个英语问题,题目都不难都是一些非常经典的题目,例如爱好啊梦想啊之类的。

 四、写在最后

 寥寥数语写下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东西,最后,希望有志于中南的学弟学妹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考研的途中,肯定会遭受别人的质疑,但一定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决定,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备考的日子虽然很漫长且痛苦,但是每每想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会充满无限动力。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不负努力,我在中南大学等你们。



~

关于南京大学经济学类考研的问题。
答:南大经济学考研招生人数较多,各个专业方向招生人数总额82人左右,复试分数线与中国人民大学相比相对较低。总体来说,考研难度不大,而且复试专业课内容较为简单,对于跨专业考生是极为有利的。

应用经济学考研科目有哪些?
答:探索贵州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的全面指南在踏上贵州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的征途时,你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关键科目:首先,理论基础不可忽视:(101)思想政治理论,确保你对国家政策和理论有深入理解;语言能力是硬通货:(201)英语一,要求扎实的英语读写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数学功底是硬仗:(303)数学三,这门...

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考研经验分享?
答:暨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 选择暨南大学工考研是因为这是一所985且具有军工背景的院校,无论是地区还是学校的综合实力非常好,工商管理专业在理工科的背景下,也相对于人民大学等文科院校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相对大文科背景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考研竞争力相对较小。暨南大学管理与经...

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 1、考研的目标还是回归就业。那么就业就应该是选择学校的第一考量。根据你想从事的职业、地域、观察这个岗位的招人门槛、最终进入的人员素质,来确定你选择学校的基本方向。 选择学校的三个步骤:第一:自己努力,大概率能考上。近年来经济学考研分数水涨船高,好的学校都至...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考研择校与定专业 在选择专业和学校阶段我花了大量的时间。从最初开始决定要考研后,我首先想的是我要报考的专业问题。本科期间我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想的就是能找一个和本专业专业课相同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产业经济学,然后考试科目宏观、微观经济学又是我本科期...

暨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暨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1、选择该院校该专业的原因和考虑因素 我本科的专业是税收学,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中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打算跨考。一开始时我是准备跨考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因为我自身对地理比较感兴趣,但是后来经过仔细思考,发现这样的话跨度太大...

南开大学879经济学考研专业课参考书目与参考资料有哪些?
答:现在是学弟学妹们开始准备考研的时期,因为之前借鉴了很多经验贴,所以也想记录下自己的备考过程,以给学弟学妹们一个参考。我选择的是经济学院的世界经济专业,考的是879经济学基础,也就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各占50分。大家注意,代码每年会变,但考试内容基本不会变,一定要去官网上...

暨南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暨南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一、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定专业:经济类专业的考试科目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只考宏微观经济学,第二类是宏微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第三类是宏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基于这个分类我将只考宏微观经济学的专业筛选出来(因为这是我本科的必修科目)。 定学校:由于本科是一所北京...

华南理工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答: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本科是某211大学金融专业,2013年考研考得是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学,总分407,数学143,英语71,专业课123,政治70,今年国贸高分蛮多的,这分数在前年能排第二,去年排第三,今年并列第七,竞争惨烈啊,不过最后顺利录取了,前两天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很高兴,很兴奋。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学弟学妹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湖北省2011计划,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理事长单位,立格联盟、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AMBA、CFA协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