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作者&投稿:黄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近因为一些缘故,偶遇东坡的词《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极爱这一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后来得知,苏州园林拙政园中有一亭名唤“与谁同坐轩”,其亭名正是出自这一句。

在一个月夜,独坐于亭上,清风,明月,我,清冷中反添潇洒自在。

是啊,一向是爱苏轼的潇洒自在的。

前几日上古代文学课的时候,偶然得知一直极爱的一句话“万人如海一身藏”亦出自苏轼笔下,更是惊喜。记得高中的时候在安妮的《眠空》里读到“万人如海一身藏,当下的心安”,当时只觉新颖别致,是极美的句子。万人如海,有无依之感,但一身藏,却让人心安。如今才得知,原是借用了东坡《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之一》中的句子,原诗是:“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惟有王城最堪隐, 万人如海一身藏。”讲的是大隐隐于市,正是因为王城万人如海,英才汇聚,所以才更不容易被注意吧,如此隐居,倒也简易自在。

突然想到安妮。她后期的散文随笔,除了常常提及佛教谒语外,对中国古典诗词散文都有涉及,以致里面的语言也略带有古典文言韵味,字句大多精致。她也曾在散文随笔里提到自己常常阅读佛经和一些古典散文,比如《东京梦华录》、《浮生六记》。她曾有一篇随笔,写的就是读完《浮生六记》后的感受,其实当时看到这篇我有些惊喜,因为安妮的文字一向都是关于自我、关于情、关于人生、关于存在等一系列不那么具象的东西的,很少看到她写一些正式的、类似于书评之类的文章。当然那也算不得书评,只是私家之见,未必权威,倒合我的胃口。

从初中起,就对文辞优美、辞藻华丽的句子有一种痴迷,哪怕它没表达什么实际的道理,只是单纯地写景状物,也是喜欢的。后来人渐大了,才开始在华丽的句子里找寻人生意义与生活哲理,不再只是单纯地追求形式的华美,明白了朴实无华里也有美。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再喜欢华美的文辞,每当看到美丽的句子,还是会勾起嘴角,拿出纸笔记下;若是有文质兼美、写到心坎里的句子,更是直接背下,记在心里了。

如今念了中文专业,觉得日常读一两篇文言文、看几本诗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对于高中没有多少空闲时间、即使有时间也大多用来看电视剧和畅销书的我来说,是极羡慕那些有时间读古书的人的。记得那时候语文早读,在背完了要求要背的文言文之后,总是会抽时间去读课本里自己喜欢的诗词散文,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张岱的《陶庵梦忆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比起言志,还是更喜欢写情的诗文,或思念怀人,或抒写自在。如今,接触的诗人文家渐多,发现最爱的还是中学时代就喜欢的那几个,老庄、陶渊明、王维、苏轼,似乎都是道家,都是出世,都属于自在。或许是因为自己在现实生活里没有办法实现这种自在,所以才格外向往他们在诗文里铸就的那个自在世界吧。

自己或许写不出什么好的诗词,以后也未必会去研究古代文学,但无疑的是那些东西必不会在今后的生命里缺席,哪怕只是作为一个欣赏者和体悟者,也该好好把那些喜欢的古代诗集文集一本一本读下来。总是相信,各种文学作品,或许表达工具有文言文与白话文、中文与外文的区别,写作背景有古代、近代与现当代,中国与外国的差异,但人性是共通的,这也是文学可贵的地方。好的文学总是能够揭示共通的人性,那些恒久不变的、古今中外都能获得共鸣的东西,正是文学所追求、所要表达的东西。

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囿于一个怪圈,总觉得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变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可后来渐渐发现,可以称作“事业”的东西被划分得越来越细,专业意识亦越来越浓,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实在可以太多太多,能够称得上热爱的东西也不会只有一个。也许,你原以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只有一个,可最后却发现,那唯一的一个也可以被拆分成好几个,然后非得让你再去做选择。做选择总是难的,因为无论你选择哪一个,你都必将错过另一个选项给你带来的所有可能性,更何况是让你在都热爱、都不愿舍弃的东西里做选择。

但最终还是会被现实逼着非得做一个选择,那也只好在那些热爱的东西里面再挑出一个最热爱的东西,或是挑出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东西,把它作为事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热爱的舍弃,生活本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都能朝着自己选择的那个方向走下去,但没有人能做到永不止歇,我们在生活里短暂停留的地方正是我们所放弃的那些选项。

就像我可能不够幸运,没有被上帝赐予天赋,可能不足以把写作当成事业,但写作亦从不曾在我的生命里缺席。过去不曾缺席,今后更不会。这些不能作为事业、但并不缺席的部分,是我们对生命的另一种完成。

我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完成。

今夜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

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
答:除了明月清风,再无其他。岁月如梭,再无年少时的心境,可得清风明月,可观星空宇宙,可亲万物自然。人世浮沉岁月蹉跎,这心也总感觉蒙上了一层灰尘,即使时时勤拂拭,也总是差了些味道。而这时候,我能做的也只有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一番了,感慨一下“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了。

江苏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景点介绍
答: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取自苏东坡《点绛唇•闲倚胡床》。词中有曰:“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当时的苏东坡被贬杭州。上阕写的是清闲与清高。闲着没事,倚在胡床上,看着庚公楼外的山峰林立,花开千...

与谁同坐轩你愿意与谁同坐你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苏东坡曾在政治最失意的时候作词追问:“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有一次我跟一个学建筑的朋友讲到文学典故,他吓了一跳,说,做建筑还要懂文学啊。我说本来就是,你怎么可能没有人文的背景就去做设计,建筑不仅仅是视觉的,它其实更是人文的回忆。对于走进园林的人,要理解“与谁同坐轩”,理解...

关于月亮的诗句冷门
答: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关于月亮的句子如下:1、月是洁白的,洁白的月亮传递着思乡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身在异乡而不能回到家乡的诗人,总是让春风多情抚弄...

蒋勋细说红楼提到的与谁同坐轩,是第几回?
答:第17回。讲到了拙政园。

那位有形容人很逍遥快活的诗句?
答: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沉浮我已习惯,无论到哪里,我的心一片悠然。寒光亭下,湖水映照天空,真是天水一色,水面上飞起一群沙鸥。5、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点绛唇·闲倚胡床》宋代: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答: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意于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巧合的是,今天的瑛就带了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似乎我们与这里有缘。也...

与谁同坐轩—一扇一亭一隅安
答: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款署为“凤生姚孟起”,取意宋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无独有偶,偏偏今天的瑛就带了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冥冥之中,我们到底与...

关于清闲的诗句
答:——唐代 白居易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释义: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宋代 苏轼 《点绛唇·闲倚胡床》 释义:闲着无事就靠坐着胡床,从庾公楼的窗子朝外望去,只见诸峰如千朵鲜花开放。和哪个一同倚坐?明月、清风...

我亦南山客
答:(四)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午间,与颖冰、九花、宫妮会于曹君客南山居,闭门围炉而食。忽闻微响,若有人自外排扉状。宫妮异之,欹侧,问以:“谁?”海燕即对曰:“风!”问对之间,匆遽二字,不意诗意尽出。客南山深,门扉昼掩,小院寂寂,少有客至。倘问之曹君卫平:“与谁同坐?” 其必曰:“明月清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