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的搞笑基因,绝对离不开冻秋梨!

作者&投稿:宗政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东北菜,虽不是八大菜系之一,但也绝对算得上是剑走偏锋。硬生生,靠着自己的“独门绝技”,在美食界,夺下了半壁江山!咱先不论味道咋样,光从名字,就能感受到它“士可杀不可辱”的气场。

最让人闻风丧胆的, 莫过于东北“杀猪菜”。

也不知道猪这个群体,怎么就惹着东北人了。 都是开开心心过大年, 可全东北的猪,都在渡劫! 不过,这些都是洒洒水,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最让人措手不及的,是一股,极具东北风格的,黑暗势力。

一到冬天,这股势力就开始蠢蠢欲动,仿佛一场暗暗较量的【冬日运动会】!

快看!

以冻秋梨为首的东北F4方阵,正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带着神秘的微笑,怀着对东北美食的满腔热血,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它们将在这个冻死人的季节里,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超越自己,让全国人民闻风丧胆,带领东北美食勇夺一冠! 

---

冻秋梨,乍一听,温婉动人、冰清玉洁。

可离远了一看, 莫不是在,卖手雷?

直到好好爸告诉我,这叫冻秋梨。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竟然有这么黑的梨子!

东北,真的有很多自己奇奇怪怪,却特别受当地人喜欢的“神物”。

就拿,冻秋梨说吧! 别说我了, 估计连种梨的人,都认不出来。 有一年,我爸好奇,买了两个回家。他说:楼下好多人买啊,这是东北特产吧?没吃过,想试试!

结果你猜,怎么着? 张嘴一咬,纹丝不动。

莫不是,在开玩笑吧?还不让人吃啦?

我就说嘛, 冻秋梨应该写个《食用说明书》, 不然外地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吃!

直到第二年夏天,我才在冰柜里,发现了他俩被遗忘的尸首。可怜的冻秋梨,不仅没完成自己神圣的使命,还被一个南方人扔在了冷冻室里,度过了一整个冬天,实在太惨了。

其实这些冻秋梨,有时候,也蛮可爱的。黑乎乎,圆滚滚,还带点冰碴儿。

一幅孤傲倔强的小姿态, 爱谁谁,爱谁谁,天下我最黑!

---

一到冬天,东北,就会变得异常热闹。

天然的大冷冻室,让很多东西都变得更易储存,卖起来,也更方便。

F4老二: 东北卤冻豆腐。

它绝对是我见过, 最以假乱真的食物。

如果不是它挂着牌子,上面用大字写着“卤冻豆腐”几个字,我真以为,是雕牌透明皂,在做厂家促销活动。

我想了好几遍,这个到底应该叫:卤冻豆腐,还是应该叫:冻卤豆腐呢?实在是太离奇、太诡异了。每次看到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我就有一股原始的冲动,特想去东北农村的集市看一看。

到底有多少, 我没见过、没听过、没吃过的新鲜玩意儿?

东北人做菜,有自己独特的烹饪方式,也会经常固执的认为:这样做,就是最好吃,最地道!蒜泥白肉,你们都很爱吃,对不对?感觉那些白花花的肉,吃进嘴里,就像在跳舞一样,整个人都被咀嚼的快乐包围了!

可对于我,一个南方人, 真的是难以下咽,甚至不敢直视!

别说享受,就是生咽,也绝对咽不下去!

相反,东北人,却特别享受!他们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食物,容不得别人在一边,说三道四!

你稀不稀罕不要紧, 反正,我就是稀罕。

---

我以前,只在超市的冷冻柜里见过冻带鱼。 好家伙,来东北以后,走在马路上,就像走进了生物博物馆。 一排排, 全是鲜活的标本啊。

整整齐齐,从小到大,从矮到高。

甚至我都在怀疑, 是不是哪位高中生物老师,改行卖鱼了?

你想想,鱼,没有骨头,多柔软啊。一到东北,一个个像站岗的标兵似的,抬头挺胸,比仪仗队还精神。 太阳光一照, 像一排凶狠狠的兵器。

东北沿海,所以海鱼居多,有些鱼的长相,实在是不忍直视。牙齿露在外面,嘴唇向上翻起,眼睛凸出来,恶狠狠的看着每一个过路人。

其实这还好,起码是全尸。有很多鱼,直接卖身子,脑袋早就不见了。 有些鱼, 身子剁成好几截, 一家买一部分,吃完都是一家人!

要说东北人性格直爽,性情刚烈,从这卖鱼的,也能窥见一二。

难怪,连我爸,都不敢在早市轻易还价。确实,保命,要紧啊!

---

第四位,算是最眉清目秀的家伙了!

东北人叫它:粘豆包。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东北人特别爱吃各种豆,而且,还喜欢混着吃!东北的粽子和南方的粽子,就完全不一样。东北的粽子里,全是粮食和豆子。我不爱吃,也吃不习惯。所以每次过端午节,我就自己买肉粽吃。然后你能想象到,我公公婆婆看我吃肉粽时候,脸上的表情吗?

那种神情, 和我看他们吃蒜泥白肉时, 一样波澜壮阔、五味杂陈。

他们都不敢想,糯米里,还要放肉?还有油?还有蛋黄和板栗?

这也太恶心了吧!可我却能,一口气吃三个大肉粽。

恶心别人, 成全自己,说的就是我。

粘豆包,应该也属于豆子家族中的一员,但只不过是:远房亲戚。我吃过一次,咬第一口,表情就凝固了。

真的, 这是我吃过唯一一个, 比口香糖还要黏的食物。

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东北人牙口好啊!但凡有一粒假牙,你都别想干掉它!

---

其实东北菜,真的带给过我,好多欢乐。第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姜。我感觉,湖南的姜,就算是泡在水里三天三夜,也不会肿这么大。

东北的姜, 给人的第一感觉, 就是:我生气了。

湖南的姜,又干又瘦,特别辣。

东北的姜不一样,特别爱分岔。 左一根,右一根, 七拐八拐,都想出头当老大。

能跟姜一决高下的,是东北大葱。

湖南也有大葱, 但来了东北,一秒变“怂”。

好好爸和我回湖南的时候,想吃点小葱蘸酱。天真,太天真了!他一定想不到,湖南的小葱,有多小呢?

小到蘸个酱, 就给自己蘸没了!

打个比方吧:牙签你们知道吗?湖南的小葱,就是绿色的牙签!所以,当我在东北第一次见到大葱的时候,我真的好想带回去给家乡的小葱们看看啊。

快,跪下,叫:祖师爷!

---

东北菜和南方菜,叫法上有很多差别。

你们叫菜花,我们叫花菜。

你们叫地瓜,我们叫红薯。

你们叫苞米,我们叫玉米。

你们叫山药,我们叫淮山。

你们叫蒜毫,我们叫蒜苗。

你们叫青笋,我们叫莴笋。

你们叫大头菜,我们叫包菜。

你们叫角瓜,我们叫西葫芦。

你们叫金针蘑,我们叫金针菇。

最头疼的是,东北的辣椒种类,实在太多了。

青椒、尖椒、油椒、麻椒... ...

明明都是辣椒,都是绿色, 还要搞内讧,分帮分派,不像话!

后来我学聪明了,只说四个字:要最辣的!

所以哦,你们可想而知,在我刚来东北,一个人去买菜的时候,场面是多么的混乱,闹出了多少笑话呀。不过,经过八年的心理斗争。

我终于第一次, 尝试了茧蛹子!

第一口咬下去, 果然,毫无意外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但慢慢嚼一嚼,还真挺香!也许以后,我还会慢慢接受更多,你们深以为荣,或者情有独钟的食物。就算我无法,将它们视作最爱。但至少,在每个冬天,能看到这几位的身影,我一个外地人,也会觉得亲切和温暖。

你们爱的食物, 能在一整个冬天陪伴你们,温暖下肚。

实在是一件,让人羡慕又幸福的事情!

虽然, 我不爱吃饺子, 但我爱你们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