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的表现手法

作者&投稿:称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烘托是用别的事物,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而不是相似或相反的事物来突出,它其实是一种侧面描写。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烘托与衬托:

  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衬托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

  例如:

  1、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

托物言志是写作手法还是表现手法
答: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例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什么是忖托的表现手法
答:其实就是衬托 衬托 [编辑本段]【简 介】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答:释义不同: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衬托是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用法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衬托是两个事物,用一个事物强调出另一事物的好与坏。1、释义不同:...

李商隐的西溪采用了诗的哪种表现手法
答:李商隐的西溪采用了诗的寓托表现手法。《西溪》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伤怀之作。首联点题,并慨叹只能独游,无人相伴。颔联借柳恽苦吟和杨朱临歧傍徨无路,写出生活的凄苦。颈联写只能与野鹤寒松为友,突出生活的孤独,也表现出诗人对周围世俗的烦厌。尾联是诗人自我排解...

什么是衬托
答:衬托的意思是:用另一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以突出原事物。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

衬托,对比,烘托,渲染的区别
答: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3、烘托作用通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和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来烘托心情。4、渲染作用通过环境描写,从正面着笔,层层铺叙,营造意境,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三、范畴区分 :渲染、烘托、衬托属于写作手法,而对比属于修辞手法。

怎样使用衬托手法
答:画花总要画绿叶作陪衬。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作画是这样,写文章也是如此。作文时,为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常常要用其他人物或事物来陪衬、对照,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衬托(或烘托、映衬)。衬托是对描述对象采用的一种间接表现手法,是通过对其他人物或事物的记叙,从侧面形容、宣染,以...

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
答:从花丛中走来,你是一缕迷人的芳香;从嫩绿的枝头走来,你是一个甜甜的笑脸;你从夜空中走来,你是一束银洁的星光。啊!女孩——你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女孩是幻想的天使。女孩的心里认为:是幻想美化了生活,而生活也补充了幻想。幻想,撩起了女孩心头不灭的希冀,同时也烙下了一道心的轨迹。女孩...

烘托、衬托、渲染的区别
答: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渲染: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2、比喻夸大地形容。区别二、用法不同:烘托: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的全诗表现手法
答: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全诗表现手法是运用衬托的表现手法。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出自唐代杜甫的《绝句二首》,全诗为“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翻译: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