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作者&投稿:佘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沿革

平乐县,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秦属桂林郡地,汉属苍梧郡富川、荔浦二县地。

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由富川县分置平乐县,以今县城北平乐溪(乐水)取名,县治在今附城乡糖榨村,为始安郡第三县至晋不变。

六朝时,宋属始建国,齐复属始安郡至隋,为第二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 分始安郡,在平乐县地设乐州,平乐县属之。是年分平乐县走马坪置沙亭县。州治今附城乡南洲村。武德八年(625年) 乐州刺史江齐贤将州治、县治同时徙今县城。贞观八年(634年)乐州改为昭州(据县城西昭岗潭取名)。证圣元年(695年)分平乐县的永平乡置永平县。天宝元年(742年)昭州改名平乐郡,平乐县属之。乾元元年(758年)平乐郡复称昭州,平乐县属之。

五代时,先属楚,后入南汉,为后周辖地。

宋先属广南路,后属广南西路。开宝五年 (971年) 撤永平县入平乐县。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移治城东。 元大德五年(1301年)昭州更名平乐升为府,平乐县属之。洪武十八年(1385年)撤龙平入平乐县。

明清沿袭。

民国元年(1912年) ,平乐县直属平乐府,民国2年6月废府,平乐县属漓江道,民国3年6月,漓江道更名桂林道,平乐县仍属之。民国15年10月废道设区,平乐县属平乐民团区(实 际实行为民国19年冬至21年5月) 。民国21 年4月6日桂林民团区并辖平乐民团区及其9 个县。民国22年10月分设平乐民团区(民国23年,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行政监督区为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民国38年) ,平乐县属之。

1949年12月6日平乐县解放,属平乐行政专员公署。

1951年8月,公署驻地从八步迁平乐镇,同时平乐县治地迁二塘镇。

1958年7月,平乐专区撤销,平乐县划归桂林专区管辖, *** 平乐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回迁平乐镇。

1998年11月,桂林地市合并后属桂林市。

2000年,平乐县辖6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行政区划

2005年8月,撤销福兴乡、长滩乡,整建制并入平乐镇。2005年底,平乐县辖6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平乐镇、沙子镇、二塘镇、张家镇、同安镇、源头镇、阳安乡、青龙乡、桥亭乡、大发瑶族自治乡。

平乐镇 辖:大街罗汉街、中华双十街、正西正北街、下关东泉街、新安安良街、新兴半边街6个社区居委会;龙窝、南洲、马渭、龙练、金山、月城、水源、大塘、同乐、南佛、宝沙、江口、中华、太平14个村委会。

二塘镇 辖:二塘街社区居委会;里渡、二塘、茶林、沙冲、乐塘、谢家、高桥、和平、大水、矮山、甄山、大展、新华、周塘、燕塘、九龙、马家、牛角18个村委会。

沙子镇 辖:沙子街社区居委会;保和、围梓、维新、沙子、安隆、义和、治平、保全、安全、协中10个村委会。

同安镇 辖:同安街社区居委;旺塘、仁塘、屯塘、李家、华山、大里、同安、桃村、平山、沙江、妙贝、回龙12个村委会。

张家镇 辖:张家街、榕津街2个社区居委会;湖洋、朝仙、钓鱼、燕水、泮田、老埠、水山、张家、古龙、榕津、老鸦、香花12个村委会。

源头镇 辖:源头街社区居委会;启善、源头、坭塘、金华、玄武、山口、下坝、朱山、螺山、木林、金井、高龙、九洞、义洞、兰洞、古营、莲塘17个村委会。

福兴乡 辖:潮水、上游、上盆、高埠、民安、民益、江右、江左、密山渡9个村委会。

阳安乡 辖:古端、阳安、双合、石面山、陶村、平口、加东、雷峰、久宜、善福10个村委会。

青龙乡 辖:大刚、青龙、豆地、马田、平地、郡塘、莲塘、平西8个村委会。

桥亭乡 辖:桥亭街社区居委会;六冲、桥亭、显堆、苍源、人和、平石、仁德、上堡8个村委会。

长滩乡 辖:长滩街社区居委会;桃林、长滩、裕丰、湖塘、龙田、六合6个村委会。

大发乡 (大发瑶族自治乡) 辖:黄龙、大发、苍板、印山、塘冲、四冲、福瑶、广运、大田、巴江10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地貌

境内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和岩溶一体。东、南及西南山脉环绕,属南岭之一的都庞岭分支。东部山脉呈南北走向。主峰石榴界为境内最高点,海拔1372.1米。山脉下为一南北走向的平原,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地貌形态。西南部山脉向南蜿蜒。

主峰龙河岭,海拔1149.6米。北部和中部为峰丛,峰林谷地,洼地和溶蚀平原等岩溶区及丘陵区。莲花山山脉自二塘镇南部的谢家向西南延伸。莲花山主峰海拔953.4米。大扒乡黄龙的滩底村附近的河面为最底点,海拔72米。境内地貌按形态可分为丘陵、平原、台地、山地等类型。

气候

平乐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年均日照时间1414-2094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355-1865毫米之间。

境内处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并受季风环流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气温高,热量充足,雨量较充沛,干湿明显。春夏多雨,常造成山洪泛滥;秋冬降水量骤减,则又出现干旱现象。全年无霜期长,具有短酷热的桂南气候兼冬寒微雪的桂北气候。

境内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为105718卡/cm2。7~9月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季节,其中7月是全年最高值,达14015卡/cm2。5~10月总辐射量68971卡/cm2,占全年总量的65%。1958~1989年年平均日照1658.8小时,日照的年际变化大。

平乐县1957~1989年年平均温度19.9℃,最高年为20.45℃(出现在1963年),最低年为19.05℃(出现在1984年);历年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9.4℃),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28.3℃)。极端最高气温39.4℃(出现在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1℃(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因县内地势南部高,森林草地覆盖面大,北部低平,森林覆盖差,所以温度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年平均气温,南部的源头一带为19.3℃,中部的同安至西部平乐镇一带为19.7~19.9℃,北部的沙子一带为20.2℃。

资源

土地资源

境内土地按1990年全县平均每人仅7.35亩,每人平均占有耕地0.89亩。全县土地面积2879010亩,其中山地、丘陵为21351192亩,占总面积的74.16%;可利用土地为2542570亩,占总面积的88.31%,其中已利用面积,占总面积75.78%。据1990年统计,全县耕地346808亩,占总面积的12.05%。在土地面积中,可作林业用地的1630500亩,占总面积的56.63%;可利用尚未利用的林业用地332728亩,占总面积的11.55%;可开垦而未开垦的荒地7964亩,为总面积的0.27%。这些荒地多处在人口稀少或水利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城乡、工矿、道路用地6594亩,占0.23%。1990年土地利用现状:耕地346808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2080.38亩,交通用地18933.60亩,水域71212.12亩,未利用土地1108237.19亩。

水资源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357.5毫米,最高年1927.3毫米。漓江、茶江、荔江、榕津河、东江、西江和同安河等7条主要河流共长275.9公里(其中过境河流漓江、茶江、荔江共长123.5公里,流量117.1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0.4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02万千瓦。至1980年,开发1.1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1.28%。到1990年止,开发2.08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0.76%。

美丽的平乐桥亭六冲瀑布

县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过境河流有漓江、恭城河(又名茶江),荔浦河。漓江经阳朔由县西北入境,恭城河、荔浦河分别由恭城、荔浦流来,经县东北、西部入境,三江在县城汇入桂江。

县内主要内河为榕津河,分别由同安河、东江、西江3条支流汇合而成。主流东江河发源于源头镇的金井、木林的中低山区,由南向北流经阳安、青龙、张家、二塘至沙子汇入恭城河,在沙子地段因受地形地貌影响折转由北向南流,经福兴、附城于平乐镇注入桂江。为平乐县的主要水能基地。此外尚有小河26条,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小河有14条,总长533.33公里,河网密度0.28公里/平方公里。

榕津河

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大扒、源头、青龙、桥亭的交汇地带的砂、页岩中,其储量为1.8273亿立方米,孔隙水分布在河谷的冲积层中及其山前地带的冲积层中(储量不明)。岩溶水是县境内储量较大的地下水,以井泉、暗河、岩溶湖的方式排泄于地表。

矿产资源

自1958~1987年,先后有地质勘探队等20多个单位到境内普查勘探,发现有矿藏30种,分别是:磁铁矿、境铁矿、赤铁矿、锰、钴、镍、钛铁、锆英石、铜、锑、汞、钨、锡、铝、金、稀土、铌钽、水晶、钾长石、白云石、石灰石、重叠石、高岭土、磷、矽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煤、泥炭、矿泉水等。

人口

据平乐旧志记载,明嘉靖元年(1522年),平乐县有991户,3586人,户均3.61人。

平乐神秘的'瑶族吉普赛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全县有1187户,3855人,其中男2377人,女1478人,户均3.24人。

清嘉庆十年(1805年),全县有23099户,138025人。

民国21年(1932年),全县有26965户,152515人。民国23年,全县1346村(街)共26569户,159011人,其中男性86787人,女性72224人,卢均6人。民国36年末,有31595户。172665人,户均5.4人。1949年末41850户,199351人,户均4.73人。

解放后至1990年,平乐县进行过四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间。时全县总户数为45239户,207488人,户均4.59人,比1949年末增加8137人,增长4.08%。

1964年7月1日零时为第二次中国人口普查登记时间,普查表明全县总户数49941户。230494人,户均4.62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增加23006人,增长11.09%。

1982年7月1日零时第三次中国人口普查,全县共有63738户,344919入,户均5.41人,比1964年人口普查增加114425人,增长49.64%,比1949年增长57.40%。

1990年7月1日零时,中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的普查结果为:共7453户,其中家庭79138户,集体户315户,家庭户人口387733人,户均4.9人。全县总人口391679人。1990年年末总人口403769人,比1949年增加204418人,增长102.54%。

境内有汉、壮、瑶、回、苗、侗、满、仫佬、毛南、塔塔、普米尔、黎、布依、朝鲜、土家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瑶族、壮族、苗族、回族。1990年底,全县有人口403769人,其中汉族335009人,占总人口83.74%;瑶族47558人,占总人口的11.03%;壮族19996人,占总人口的4.95%;苗族714人,占总人口0.17%;回族345人,占总人口0.07%;其它少数民族247人,占总人口0.06%。

经济

平乐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全区29个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县之一,全县全年水稻种植面积31.8万亩,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80%以上;全年标准化商品蔬菜复种面积12万亩,品种近20个,年产量20万吨左右。

2007年经济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26.19亿元,增长11.6%,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64.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减22.6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48.60%;财政收入11336万元,增长23.1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4%)79.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0.46元,增长23.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8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亿元,增长13.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76.38%;工业产值28.43亿元,增长18.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73.50%,其中规模工业10.35亿元,增长31.5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5%)74.78%;农业产值12.70亿元,增长6.3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55.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66元,增长14.4%;引进区外境内到位资金13511万元,增长7.82%,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7%。

2008年经济

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1.757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2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亿元,增长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万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4289元,增长14.2%;城镇登记失业率3.81%;人口自然增长率5.7‰。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6亿元,增长5.9%;粮食总产量18.5万吨;商品蔬菜49.82万吨,增长8.6%;水果总产量45.38万吨,增长10.3%;人均水果收入1403.6元,增长10.3%;肉类总产量2.9万吨,增长5.7%;水产品总产量0.76万吨,增长5.9%。全县发放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态林建设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和中型水库库区移民补助等总计5935万元。第二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县脱贫人口达4700人。完成植树造林13078亩。新建沼气池3226座,乡镇示范点16个,建成沼气技术服务站7个,全县沼气池入户率达53.5%。农业技术推广、绿色食品认证成果巩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农业机械化、农资销售、农产品流通等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工业集中区总产值18.1亿元,增长35.6%;实现税收1600万元,增长26.9%。新引进企业10家。投入3840万元用于道路、排水管网、供电线路和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集中区被确认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

2009年经济

2009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21亿元,同比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0亿元,增长7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亿元,增长18.2%。实现财政总收入1.89亿元,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4553元,增长4.7%。

2011年经济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9.21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业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完成34.62亿元、48.80亿元。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5项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完成2.93亿元、46.52亿元、17185元、5911元、14.05亿元,增长13.6%、34.1%、10.5%、15.5%、17.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8:38.7:25.5调整为34.4:41.3:24.3。

交通

平乐县陆路畅通,国道323线纵贯全境,"黄金水道"漓江--桂江航道,上可达桂林,下可达梧州、广州,直至香港、澳门。漓江、茶江、荔江三江汇合在平乐县城形成桂江,桂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是桂北地区唯一货运港口,可直达梧州、广州黄埔港,为VI级航道(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特产

境内以丘陵地带为主,气候宜人,盛产享誉广西区内外的"酸盐菜"、"柿饼"、"马蹄"、"沙田柚"、"柑橙"、"板栗"、"李子"、"西红柿"、"葡萄"、"马蹄"等土特产品。盛产水稻、月柿、苎麻、木薯、花生、荔浦芋、沙田柚、柑橙、板栗、李子、梅子、马蹄、油茶等。农副连片种植上千亩产品有:西红柿、马蹄、茨菇、粉葛、柑橙、桃、沙田柚、月柿、等。特产以月柿、沙田柚、柑橙、苎麻、马蹄、西红柿为大宗,素有"月柿之乡"的称誉。

月柿

平乐种植月柿也有近千年历史。柿果加工成柿饼,宛如"中秋之月",故称"月柿"。平乐月柿肉柔如枣,耐贮藏运输,营养丰富。具有润喉、润肺、消署、退热、止泻之功效。平乐县二塘镇是全县主要的月柿饼销售集散地,每年的10-12月份是月柿饼加工与销售的旺季,产品远销港澳、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水盐菜

水盐菜是平乐土特产之一。历来是红白喜事中,以及民间日常生活烹饪的上好配料。上等盐菜的颜色鲜黄透明,主梗、叶梗都有光泽。若是在炒鱿鱼、炒猪肚、炒大肠、煮滑鱼中配上盐菜,更是余味无穷,如作甜酸鱼、炒排骨的底菜。

石崖茶

石崖茶主要生长在桂林市平乐县高海拔原始森林的悬崖绝壁上,古时驯猴采摘,民间又称为"猴摘茶"。广东中山大学植物专家鉴定:平乐野生石崖茶为亮叶杨桐属黄瑞木茶科,主要成分为:黄酮类20%、茶多酚23.4%,胺基酸9.73%以及野生物碱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是自然植物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植物,属国内珍稀的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植物的茶中珍品。该茶以中国最优质的原生态野生石崖茶被入选 *** 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共和国之最》一书。石崖茶茶色碧绿,含茶碱量低。

平乐板栗

板栗属壳斗科落叶乔木,栗子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维生素A、B1、B2、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栗子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板栗全身是宝,材质坚硬,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家具等良好材料;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花是很好的密源。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栗子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作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旅游

平乐县历史悠久,境内居住着不少民族,主要旅游资源有平乐温泉、冷水石景苑、榕津千年古榕群及千年古街、桂江风景区、漓江风景区、茶江风景区、印山亭、令公庙、金山迎仙洞、粉岩、朝天岩、青龙月亮山、源头月亮山等。

金子岭

金子岭位于漓江、荔江、茶江汇合处,与平乐县城相对高度约600米。金子岭观景阁建筑风格为南派大翘角多角式楼阁建筑,建设采用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材料,仿明清时代大木结构手法制作,主阁楼总高度44.83米,外观结构为五层,内部结构为九层,总建筑面积为2134.05平方米,其中底层建筑面积为813.43平方米。

平乐三江汇流区域的山水风景

华夏第一榕

榕津泰有"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一渡两河三上岸"之美称。榕津千年古椿群其主干需十五人方能合抱,奇特之处在于粗壮的气根形成了几道能通小汽车的奇特拱门组合。

榕津泰

榕津千年古街建于宋代,古街长200米,宽3米,保留较为完整,古街内木楼飞檐,青砖素瓦,雕龙刻凤之古迹随处可见。古街内有充分体现崇榕文化的妈祖庙,另外还有古戏台占戏院、三神宫、紫竹仙宫以及广东会馆等,榕津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的桂剧发祥地,中国戏剧界一直流传着"中国桂剧在桂林、桂林桂剧自平乐,平乐桂剧源榕津之说,至今,榕津桂剧团还保存著一面"广西第一锣"。因为该锣质地优良,由高纯度黄铜打制,响声清脆悠扬,一击其锣声长达数十秒钟。

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桂林市平乐县源头镇境内,地处玄武村委西北部,因其形状近似弧月而得名。月亮山风光古朴素雅,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

平乐源头月亮山

山峰

平乐县以中低山、丘陵和岩溶地貌为主,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1)狮子山:位于县城东南30千米,青龙乡大刚村南面,主峰海拔1292.7米,林木以松、杉林为主,是大刚河的发源地。

关帝庙

(2)葫芦顶:位于县城东南31千米,青龙乡大刚村南面,主峰海拔1271米,树木茂盛。

(3)九十九堆:位于县城东南40千米,源头镇蓝洞村以西,主峰海拔1164.6米,为县内原始森林,榕津河发源于此。

(4)天堂山:位于县城东南35千米,源头镇义洞村以东,主峰海拔1038米,主峰上云雾缭绕,树木茂盛,山脚为义洞水库。

(5)莲花山:位于县城东南14千米,二塘镇谢家村南,主峰海拔953.4米,主峰形如莲花,故名。林木以松、杉为主,产金银花等药材。南坡接岩仔森林,山上有圣姑庙。

(6)圣山:位于县城中部31千米,阳安乡石面山村南,主峰海拔834米,环境优美,泉水甘甜清澈,森林茂密。东面与桂林市第二大平口水库相接。相传古时有潭氏二仙女在此修炼得道,以此得名。

(7)昭山:平乐镇漓江与茶江汇流处,山于水中,方正如印,故又名印山。山上修竹苍翠,相对高度约30米,山巅约百米见方。山上有点翠亭(又名印山亭),有石阶可达山顶。山腰有两块青石,上书"中立不倚"。"昭山点翠"为平乐古八景之一。

(8)石人山:位于县城南部20千米,大发瑶族乡广运村北面,主峰海拔645米。因其主峰状似一无头石人而得名。相传宋杨文广征南路过此地,夜里疑为敌人,一箭将其头射掉。

溶洞

朝天岩:位于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南面,距二塘镇约4千米。岩洞在石山半山腰,距地面约60米,由于洞口宽敞朝天而得名。为厅堂式洞穴。



~

请介绍一下迁西县的历史,谢谢!
答:迁西县,因位于迁安县之西而得名。今县辖区,春秋时为山戎国地,战国时属燕国。秦属辽西郡令支县。汉属幽州辽西郡,为令支县地,西北部兼有徐无县地。三国魏省令支县,遂属辽西郡肥如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3年)令支城并入阳乐县,仍属辽西郡。北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省阳乐县入新昌县,遂...

南杨州市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南杨州市简介及详细资料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温屿17 2022-10-23 · TA获得超过24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4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3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地理位置 南杨州市位于京畿道的东北部,北部与抱川郡邻接、东北部与加平郡...

贾跃亭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2015年10月27日,发布全球首款全金属镜面指纹快充旗舰机,旗舰杀手乐视超级手机乐1s,全球第一台3D、4K网际网路智慧型电视uMax120。2016年1月12日,乐视全球品牌升级,乐视网正式改名为乐视视频。2016年4月14日,乐视推出全球首个硬体免费日,让用户只为内容和服务等核心价值买单,开启ET时代。2016年4月...

坡心河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坡心河距凤山县城西南面22公里,坡心河其实是一条暗河,只是在坡心露出形成坡心河,它由凤山境内的平乐、金牙、江洲三支暗流汇集而成,地下流程总长100多公里,平均流量5.1立方米/秒,是 广西流量最大且流程最长的溶洞暗河。坡心河全程60多公里,地下暗流蜿蜒曲折,偶尔出露明流,形成规模宏大,神奇多彩的岩溶景观和地下水群景...

大化瑶族自治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1987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化瑶族自治县,以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大化、六也、百马、江南、都阳、雅龙、七百弄、板升八个乡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板兰乡全部,东山、凤凰、羌圩三个乡的十七个村以及马山县的古感(镇)、贡川、永州三个乡镇的二十二个村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 *** 驻大化镇。 1988...

扶绥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扶绥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崇左市东部,东部及东北部接南宁市江南区,南与防城港市上思县及崇左市宁明县毗邻,西连崇左市江洲区,北靠南宁市隆安县。处于南宁与崇左两个中心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交汇点,是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区陆路通道的重要接点。扶绥县素有“甘蔗之乡”、“剑麻之乡”、“瓜菜之乡”、“恐龙...

秀峰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2011年秀峰区在桂林市县(区)中率先完成中国小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作,示范性图书室建设完成近50%。2011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旅游 概况 辖区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有漓江、桃花江、芦笛、独秀峰、西山、隐山、甲山千年荷塘等自然景观与宋代古南门、明代藩王府第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榕湖、杉湖...

红水河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干流概况 红水河是西江水系的一段主要干流,(不计上游南盘江)长659公里。上游为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沾益区(原沾益县)马雄山(滇东高原山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从云南流至广西西林县八大河乡与清水江汇合,成为滇桂之间的界河;沿滇桂边界往北流又与黄泥河汇合,成为黔桂的界河;然后沿广西西林、隆林、田林3...

灵隐寺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寺庙概述 灵隐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是湖村最早的一座禅寺,坐落在岩顶山间的一块宽敞平地上,燕僧庆善禅师云游与此,观其山清水秀,堪为寺院圣地,乐而筹资兴建。禅寺山脚,还有一好去处--水晶洞。灵隐洞洞壁上留下的明代诗文和由7个漏斗组成的岩溶漏斗群,堪称奇观。当前,整个灵隐寺风景区已...

藤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藤县自古称藤州,位于珠江主干流的浔江与北流河交汇处,控三江,凌八桂,土地肥沃,景色秀丽,较早接受中原文化,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之一。藤县人杰地灵,是明代崇祯年间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侍王李世贤的故里,是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的故乡,也是西江流域广大民众敬仰的龙母的故乡。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