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品到正七品有什么官

作者&投稿:敖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正一品

中央:太师、太傅、太保、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  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地方:大学士兼管总督 。   

军官:领侍卫内大臣、掌卫事大臣、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   

2、从一品

中央: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吏部、兵部、刑部、工部、礼部、户部、理藩院)、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地方:总督(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漕运总督(授都察院右都御)、河道总督(授都察院右都御)、驻藏大臣(授兵部尚书)。    

军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

中央: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銮仪卫使、大理院正卿。    

地方:总督 、山东巡抚、漕运总督、河道总督。    

军官:八旗护军统领、(左、右)翼前锋统领,副都统、总兵 。   

4、从二品

中央:内阁学士、军机处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地方:巡抚、布政使。    

军官:副将。    

5、正三品

中央: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驷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   

地方: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军官:步军翼尉、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武备院卿、参领。 城守尉、参将。    

6、从三品

中央:太仆寺卿、光禄寺卿。    

地方: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参政道。    

军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侍卫。 游击、下五旗参领、协领、指挥同知、宣慰使、土游击 。   

7、正四品

中央:通政使司副使、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给事中。    

地方: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盐法道、副使道。   

军官: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备道、代本    

8、从四品

中央: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光禄寺少卿、国子监祭酒。    

地方:知府、土知府、都转盐运使司运同、参议道、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军官:城门领、包衣护军副参领、包衣骁骑副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    

9、正五品

中央:各部院郎中、太医院院使、左右庶子、佥事道、钦天监监正。   

地方: 直隶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顺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监掣同知    步军副尉、步军校。

军官: 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抚使司同知、千户、宣慰使司佥事   

10、从五品

中央:鸿胪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讲、翰林院侍读、詹事府洗马 。   

地方:各州知州、都转盐运使司副使、土知州。    

军官: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骁骑参领、下五旗包衣参领。 副千户、宣抚使司副使、招讨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使、河营协办守备、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

中央:太医院左右院判、内阁侍读、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地方: 京府通判、土通判、京县知县、通判    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护军校、前锋校、鸟枪步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军官: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招讨使司副使、长官司副长官、百户、土千总、门千总、营千总 。   

12、从六品

中央: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    

地方:土州同、州同、运判、理同。    

军官:内务府兰翎长、六品典仪。盛京游牧副尉 。   

13、正七品

中央:内阁典籍、主簿、评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医。    

地方:知县、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土知县、县视学    城门吏、太仆寺马厂协领。

军官: 把总、土把总、安抚使司副使。    

14、从七品

中央:五官灵台郎、光禄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检讨、国子监博士、七品典仪。    

地方:土州判、州判。    

军官:卫千总、安抚使司佥事    

15、正八品

中央:司务、司库、协律郎、国子监学正、太医院吏目。    

地方:土县丞、县丞、库大使、按察使司知事、府厅学正、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教谕 。 

军官:外委千总    

16、从八品

中央:五官挚壶正、典簿。   

地方: 训导、盐运司知事 。   

军官:委署亲军校、委署护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鸟枪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17、正九品

地方:主簿、土主簿、土知事、庄头、府厅知事。   

军官:各营兰翎长、外委把总。    

18、从九品

中央:孔目外郎、司狱、司晨、医士、鸣赞待诏、钦天监博士。    

地方:仓大吏、吏目、巡检、道府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   

军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编外外委。

扩展资料:

清朝各级官员的分工:

一、清代六部的执掌如下:

1、吏部:主管文官的登记,资格的审查,成绩的考核及任免、升降、转调、俸给、奖恤等事的审查。人员编制:尚书二人,左右侍郎二人,下设文选司,管理文员的选用;考功司,考功过;稽勋司,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验封司,掌封赠袭荫。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部同)。

2、户部:主管户口、赋税、薪饷、铸币。其编制为尚书二,侍郎二,下设十四清史司。属于户部的有下列二机构:户部三库(银库、段匹库、颜料库)、户部仓场衙门。

3、礼部:主管国家典礼和教育、贡举。编制:尚书、侍郎,下设仪制司、祠祭司、精膳司、铸印局。

4、兵部:主管练兵、武器和武官一切政令。编制:尚书、侍郎,下设武选司、车驾司、职方司、武库司。

5、邢部:主管国家的法律刑罚。编制:尚书、侍郎,下设十八司(按省分)和赃罚库司库(收赃银送户部)、律例馆(修法令条文)。

6、工部:主管土木兴建和水利等。编制:尚书、侍郎,下设营缮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节慎库、制造库、料作所、琉璃窖监督、皇木厂监督、管理街道厅。

二、九寺

1、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2、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兼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历代因之。

3、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4、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5、宗正寺:明清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6、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改为大理院。

7、卫尉寺:掌门卫屯兵,北齐改为卫尉寺,隋改为军器仪仗、帐幕之类,明废,清有銮仪卫。

8、鸿胪寺:秦曰典客,汉改大鸿胪,掌赞导相礼。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至北齐曰鸿胪寺,清末废。

9、太府寺:即大司农,掌钱谷金帛诸货币。

三、地方官职

1、总督、巡抚——总督系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综理军民要政。巡抚为省级地方政府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地位略低于总督。

2、司道——是隶属于巡抚的专设机构。

3、布政使掌一省之民政、财政。

4、按察使掌全省刑法,理全省的驿传。

5、道受布政使、按察使的领导,有两种:一种是划若干府、县为辖区,可以管辖区内的一般政务;一是管辖及于全省,但是以指定职务为限。前者为分守、分巡地方道。后者为储粮道、监法道、海关道等。

6、知府——掌一府之政,统辖属县。

7、知州——掌一州之政。

四、武官

1、各省驻防将军——清制,以八旗世守各省要地,谓之驻防旗,其军政及民政皆以将军以下各官领之,纯属地方行政范围者仍由督抚处理。

2、提督——统辖绿营本标之官兵及分防之营讯(驻兵地点大者为营、小者为讯),节制各镇总兵而听总督指挥。

3、总兵——为绿营兵之高级统将,仅次于提督。分设于各省区,统辖绿营本标之官兵及分防之协(副将所辖之军事组织为协),而仍由提督总其成。总兵所辖之兵力大约本标二、三营(称镇标)分防则营数不等,多者二三十营,少者三四营。

4、参将、游击——清制,参将次于副将一级。凡参将之为提督及巡抚总理营务者,称提标或抚标中军参将。游击品秩略次于参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

一品到九品官职排名
答:一品到九品官职排名如下: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1、正一品有太师、领侍卫内大臣等。2、从一品有少师、内大臣等。3、正二品有太子少师、总兵等。4、从二品有内阁学士、副将等。...

古代九品官员分别对应现代的哪些官职
答:正三品:按察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省级干部。从四品:知府,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厅、正司级干部。正五品:同知,大约等同于现在的副厅、副司级干部。正七品:知县,大约等同于现在的正处级干部。正八品:县丞,大约等同于科长、主任科员。九品官在清代时期是作为县官的从属官员存在的,大约等同于副主任科员...

宋朝官职一览表一到九品
答:宋朝的官职分为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正三品、从三品、正四品、从四品、正五品、正五品、从五品、正六品、从六品、正七品、从七品、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具体如下:1、正一品: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2、从一品: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

历朝历代从一品到九品各有哪些官职?
答:振威副尉\r\n\r\n正七品上:\r\n\r\n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r\n\r\n文散官:朝请郎\r\n\r\n武散官:致果校尉\r\n\r\n勋:云骑尉\r\n\r\n正七品下:\r\n\r\n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

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员级别是怎样对照的?
答:古代官员品级与现代官员级别对照表:过去,官员的级别是九品十八级。即一品里有正副两级;级与级之间差半级,品与品之间差一级。现将其列示如下:正一品:过去:丞相;现在: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军队:无。从一品:过去:内阁的阁僚;现在: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正...

上有高官厚禄下有尺板斗食,古代官职由小及大的排名都有什么呢?
答:以中国明清时期为例,官员职位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如下:未入流-从九品-正九品-从八品-正八品-从七品-正七品-从六品-正六品-从五品-正五品-从四品-正四品-从三品-正三品-从二品-正二品-从一品,正一品。古代官吏的等级。两汉以俸禄“石”(dàn)之多寡作为官吏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

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别有哪些官职 请把从几品和正几品
答: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

古代一品到十品官员都有哪些
答: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

三国演义中的一品到五品的官名称
答: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

能帮忙把一品到九品的官职大概列一下吗??
答:大都督,正六品上;帅都督,从六品上;都督,正七品下。 隋炀帝大业三年,更定官制,重改品级。废特进、八郎、八尉、十一等勋官,并省朝议大夫。散、勋官合并,更定后的散职从一至九品,分别为: 光禄大夫,从一品;左光禄大夫,正二品;右光禄大夫,从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正议大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