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活着》中涉及到的命运与现实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狐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作家制造出来的悲剧效应使得原本更丰满的人物角色,更具体的生活场景,更抽象的时代背景成为话题和焦点,促使读者在感叹的同时进行深刻的反思。作家对悲剧描摹得越是朴实无华,越能牵动读者的心,这似乎也揭示了文学写作中表露出来的共性特征,即对于灾难、悲剧的觉知和敏锐要高于对幸运、喜剧的感知。

余华正是通过对苦难书写的微妙把握,将小人物的命运放大,深刻地揭示了残忍的现实——人无法违抗命运的潮流,只能向前,除了向前,别无选择。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进行时,展示的是当下正在活着的状态,这是对过去经历的总结和告别,而不是停滞不前,故步自封,是看透人世间的一切黑暗、冷漠与真相以后,依然能够为了活着而好好活着。

余华在麦田新版自序中写道:“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和外孙,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正如从福贵本人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但作为读者的我们来看,福贵是一个需要被同情的对象。在命运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生存,只为活着本身这件事,不关乎其他任何活着之外的事,活着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哲学概念,而人意识到这一概念的时候,就能够看淡生死,随遇而安,这正是小说想要传达的主题。

你无法违抗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却能够随遇而安地过好当下的时刻,这才是人区别动物的优势。人具有主观意识,意味着你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而在这世上,除了生死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佛家曾说,“众生皆苦”。

每种苦难都有它存在的形式和意义,每个个体经历的苦难也不尽相同,你无法去感同身受每一次苦难,甚至在某些苦难降临的时候,有人还在安然入睡。不得不承认人是很渺小的,却又是极度伟大的,在灾难降临之时,人们依旧能用极度的理智来抑制内心的难受和绝望。这也是小说传递出来的坚韧的生存哲学,用大无畏的乐观态度来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苦难。

要想获得生存,就要直面这样的现实。正如小说中福贵的坦然:“‘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老人,用这样的语气谈论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内心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风中摇曳,我看到宁静在遥远处波动。”

这样一种平静的独白更是将福贵内心接受妻子离世表现得恰到好处,我们似乎还能从中窥探出一丝对命运眷顾的感激,感恩上苍赐予这样一个好女人,感激之余福贵更多的是满足。福贵能够在现实中做到如此冷静地去怀念,也是对于苦难已经释怀。

通过《活着》作品典型人物的分析,我们看到的是小人物的挣扎和心酸,走出余华式的“悲惨世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该如何去承受生命之中不可承受之轻,又该如何去承受无法预知的苦难呢?叔本华曾说:“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脱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目的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本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一个作家如果看到了这样清晰而又深刻的本质是不会有乐观思想的,也不会轻易让其笔下的人物放声歌唱,这一点从整个20世纪的历史背景中能够找到根源,20世纪的文学史是人类的苦难史,作家笔下接踵而至的苦难,如影随形,正因为如此,活着的欲望才愈发清晰和难能可贵,作家对于活着本身产生的一系列主题也进行了深刻的追问与反思。



这本小说主要告诉我们,人活着并不是要和命运去对抗,而是要懂得释然,懂得坦然接受一切,小说里面的男主人公本来是一个富家子弟,可是因为他迷恋赌博,输光了所有的家产,导致家族没落自己失去金钱,失去家族,失去亲人,经历了所有人生的磨难之后并没有崩溃,而是选择平平淡淡的活着,这就是命运和现实,既然不能对抗,那就一定要接受。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

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每个人都经历了苦难。主人公因为环境的变化遭受了很多的事情,并且到最后只有年老的老黄牛和他相依为命。

~

余华小说《活着》中描述出消极的人生观都有什么呢?
答:仔细阅读小说,不难发现,虽然福贵的一生经历坎坷,充满苦楚,但是这不单单是命运的不公,也是福贵咎由自取,很多苦难的罪魁祸首都是他自己。殷实的家庭基础,本能支撑着福贵娶妻生子,好好的生活下去,但他偏偏痴迷赌博,出入妓院,一意孤行。败落之后,生活过的十分艰辛,便只能勉强的维持自己和家人生存。

余华在写《活着》的过程中最艰难的地方,一度停笔两个月,你知道是哪里吗...
答:《活着》是我国著名作家余华在199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书中讲述了主人公福贵从风光一时的地主少爷,因为年轻时吃喝嫖赌,赌博输光了所有的家财,毁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但他很快从中觉悟,准备在贫困中安静的生活,可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厄运一直追随着他,无情地夺走了他周围每个亲人的...

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到底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在我们面对这些面对这些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不要一昧的抱怨,因为抱怨并不能使你避开这些挫折与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坦然的去面对这些挫折与困难,将它们化成我们人生当中的经验,去鼓舞我们前进。总之,《活着》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大道理,我们要从中吸取这些经验。

小说《活着》中对人物苦难等方面的描写有什么特征呢?
答:在余华的笔下,描写的是一种生存的困境与面对生存危机时人们的坦然,内心的强大。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着?余华以旁敲侧击的手法揭示了有时候活着的意义只是为了生活的本身,并不是为了其他任何原因。人对于自己的命运掌握程度永远不及天的安排。人是在苦难中去不断承受,不断坚强的。这种将...

《活着》读后感
答: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活着》读后感5 余华称(活着)是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这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与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

读余华《活着•自序(韩文版)》有感:人与命运的友情
答:怎样述说《活着》中徐福贵的人生?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命运是复杂的综合体。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对人的命运作出单一的、非彼即彼的结论。余华的小说《活着》,带着我们认识“命运”,认识“人与命运”的关系。关于命运,我想引用作家史铁生说——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

余华《活着》中的为了活着而活着究竟是什么意思?
答:人生有太多的不可控制,生命从来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好好活着,总不能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死所以一出生父母就把我们掐死在襁褓中,活着是为活着,为了与命运对抗,也与命运相依相偎

余华小说《活着》是如何传递向死而生, 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观点?_百度知 ...
答:《活着》中福贵的经历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平民大众生活的一个缩影, 当苦难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融入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的命运里, 那么好好“活着”就成为支撑人们生命信念的最顽强的精神力量。那么余华小说《活着》是如何传递向死而生, 对生命的敬畏这一观点?福贵, 正如他名字所寄予的深意一样, 家里有一百多...

《活着》如何展现个体与时代命运的关系
答:电影《活着》,张艺谋导演,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不同于张艺谋一贯的运用色彩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这部电影始终使用着一种朴实厚重的色调,但其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使得这部影片在平凡中显现出震撼人心的张力。张艺谋试图通过这些毫无修饰痕迹的画面向我们诉说生活的平庸和无奈。正好对应余华在小说里的那句话:“...

《活着》中的时间线索以及相关历史事件?
答:《活着》这部作品,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写作的,时间线索非常的明确。这部作品按照时间线索写了解放,饥荒时期,文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