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青州

作者&投稿:亢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古城青州的历史文化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

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就有东夷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时期,东夷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为齐国腹地,物质丰富,文化发达。西汉初期,建广县城,为青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

西晋末年,青州刺史曹嶷另筑新城,名广固城,曾作为南燕国慕容德的国都。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夷广固。

新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岸建东阳城。北魏时期,由于东阳城地狭人广,在南阳河南岸增筑南廓,是为南阳城。

隋唐至明清,东阳城、南阳城一直为青州总管府、京东东路、青州府、益都县等几级治所所在地,为历史上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昭德古街区概述 悠久的历史给青州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青州市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街道。

古街道建筑青砖灰瓦、红栏白墙、青石铺地,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可以说,青州古街就是青州悠久历史的缩影和最好的见证。

而在这些古街中,保存最完好,原汁原味,至今仍然延续其文化传统的,当属东关昭德街区。昭德街区主要街道包括东门街、东关街、昭德街、北阁街、粮食街及其两侧街巷,它们南北相通、东西相连,形成了一组“连线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

全长3000余米。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南到临朐、临沂直通南京,北到京城的交通要道,为山东东部著名的商贸中心和宗教活动中心。

回、汉各民族和谐相处,文化交流互融 昭德街区是以 *** 为主,回、汉、满、蒙等各民族杂居的居住区。最早来青州的 *** 信徒 *** ,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青州地区非常繁荣昌盛,以贸易为主的 *** 人、波斯人、大食人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来到青州开展贸易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蕃客”。朝廷曾在此设置“青州押两蕃使司”,专门管理蕃客事务。

但那时的蕃客流动性大,在青州定居的并不多。自元初开始,众多的 *** 官员及其眷属徙居青州,青州形成稳定的 *** 聚居区,从此后,这里的 *** 居民世代相袭,现居住人口2万余人。

至今,这里的 *** 居民仍保留着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同时,各民族通婚联姻,文化互相交流,在汉族文化向少数民族传播的同时, *** 、满族的武术、花毽、歌舞、餐饮等也逐渐融入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中。

*** 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踢花毽,现在已成为青州市非常普及的运动,每天清晨,公园里、广场上满天飞舞的花毽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文化成为推进民族和谐与团结的重要纽带,全市的3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谐相处,融合成了一家人,青州市已连续四年捧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这一象征民族团结和谐的最高奖。

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昭德街区不但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而且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历史上曾诞生或居住过许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4位状元。

一为北宋著名的三元状元王曾。传说,王曾的父亲虽然不懂文墨,但雅重儒道。

晚年梦见孔子托梦,言曾参将往生其家。果然,不久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

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大魁天下。后官至宰相,封沂国公。

昭德街白果庄巷便是王丞相故居的后门,巷名因原有王曾兄弟二人栽植的白果树而得名,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段松龄的里谣为证:“井深街阔是吾乡,屈指高风数二王。请看故园银杏树,行人千古式甘棠。”

诗中的二王即指王曾、王子融兄弟俩。二是明代状元赵秉忠。

赵秉忠,字季卿,号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

其故居位于北阁街西侧,名曰软绿园。明代进士李中行在《怀赵阳学士》诗中曰:“祥烟迢递接青徐,十亩林塘学士居。

萝月横窗凝卧阁,松风绕砌定观鱼。”诗中的赵阳即赵秉忠,十亩林塘学士居即软绿园。

至今街区仍保留着赵状元命名的青龙、白虎二巷。其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现保存在青州市博物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状元卷,为国家一级文物。

段松龄本人也是北阁街人,所以,他对软绿园的追忆真实而富有情感,其《里谣十首》中说:“青龙巷口状元坊,笑卷珠帘熨篆香,软绿园中歌舞罢,空余翠盖拥红妆。”三为清代状元、著名的外交家洪钧。

洪钧本为江苏吴县人,同治年间,母子二人来青州投奔在此做官的亲友,住在东门街附近的绍兴会馆,少年时代的洪钧就在此处的“森盛号”杂货店学徒,由于他刻苦学习,在青州考院考中秀才,同治七年(1868年)进京殿试,高中状元,青州民众称之为“学徒状元”。青州市博物馆珍藏其手书对联一副:“书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

此外,此地清代还出过一位武状元丁殿祥,其状元府在东门街附近。丁殿祥, *** 人,字靖远,号崧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武进士第一名,皇帝钦点为“武状元”。

曾任宫廷一等侍卫、广西参将等职。或许是笼罩了4位状元的光环,这一街区历代都有许多达官贵人、政客显要选择在此居住。

昭德街东赵宅巷,原系元代荣禄大夫、左丞相伯颜居住的地方。元灭宋后,元宪宗赐伯颜赵姓,迁居青州。

至今,街区仍有许多赵姓后。

二、青州古城的古城历史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三、青州古城的古城历史

青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根据出土文物考察,早在七千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有270多处。

大禹治水划九州,青州为九州之一。被公认为科学价值很高的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古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诸州中就有青州,称青州“东北据海(渤海),西南距岱(泰山)”,“海岱惟青州”。

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吕氏春秋》称青州为“东方之州”。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州迭为名城重镇,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山东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四百多年之久。

西汉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是全国13刺史部之一,治所广县城(今城西1华里处),辖5郡4国100多县。魏晋南北朝仍置青州刺史部,辖9郡47县,期间公元399年-410年作为南燕国国都,慕容德成为山东境内的唯一一个皇帝。

隋置青州总管府,辖4郡36县。唐仍先后置青州总管府、都督府,辖8州49县,中唐及五代设平卢淄青节镇,辖15州。

北宋初设京东路,辖26府、州、军、89县,熙宁七年设京东东路,辖1府7州36县。金设山东东路,辖2府11州53县83镇。

元初设益都行省,后设山东东西道宣慰司,辖3路12州44县。明初设山东行中书省,辖6府15州89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移治历城。

此后,明中后期及清代一直作为青州府治所。青州古城池也随着历史的变革不断变迁,汉设广县城,现瀑水涧以西。

公元311年(晋永嘉五年)建广固城,经六次大攻坚战,至410年夷为平地。东晋灭南燕后,另筑东阳城(西至现海军402医院,南至南阳河,东至城关医院,北至尧王山路)。

北魏孝明帝筑南阳城,城高3丈5尺,濠3丈5尺,周13里,其规模比济南高3尺长1里。 青州地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

“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东扼半岛,南控沂蒙,北望渤海,为历代军事重镇。南北朝及唐初政治官员兼顾军事,唐五代时期青州是平卢节度使治所。

宋金在此设镇海军,北宋在此设京东东路安抚使,金代设山东东西路统军使,元设益都帅府、元帅府,明设山东都卫、都指挥使司,清设山东提督、分巡道、海防道,建八旗驻防城。1948年3月-1949年4月,华东局驻青州。

由于青州具有显要的地位,历史上在青州分封的王侯较多。汉代封召欧为广侯传五世,封刘便为广侯传三世,元封迈努为忠靖王、益王,明封齐王、汉王、衡王。

青州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作为齐鲁境内的佛教中心,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汉地最早的地区之一。这里拥有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多种佛教宗派,并留下了大量的珍贵遗迹。

尤其是许多佛教遗存的发现和修复,以及大量佛学研究论文和专著的相继问世,为青州的佛教文化营构了较高层面的内涵。

四、作文 我的家乡青州

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泰山。

据《周礼》记载“正东曰青州”,并注释说:“盖以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 到了周代,青州为姜尚封地,是为齐国。

秦汉时期,在青州设置了广县城,汉武帝时的青州刺史部就设在广县。西晋末年,封建割据,广县城被毁,曹嶷又在青州建广固城。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鲜卑人慕容德在这里定都建立了南燕国。其叔侄称帝10余年,直到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大将刘裕灭南燕,随之夷平广固,新任青州刺史杨穆之又在南阳河北岸建东阳城。

这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三个青州城,。至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秋,又在南阳河南岸增筑难过,这就是后来的南阳城,亦即第四个青州城。

唐以降,此城一直是青州府治所在地。东汉开始佛教传入我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青州也不例外,到处广建寺院,著名的有七级寺广福寺.兴国寺.南阳寺(唐代改名为龙兴寺)等。

唐宋时期的青州版图,是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永泰元年(765年)平卢淄青兵马节度使李正己(高丽人)以青州为据,先后攻占近邻15个州,其祖孙三代统治山东54年之久,史称李氏父子统治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

宋代青州人才辈出,先由王曾,后有燕肃,还有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北宋名臣来知青州,因此青州有范公亭,三贤祠等名胜存世。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在青州居住了十几年,写下了许多词句佳作。

明洪武九年(1376年)青州有省治降为府治。清雍正八年(1730年)在青州城北筑旗兵驻防城为省级军事治地,仍保留着我国东方重镇的地位。

青州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灿若星辰,既有职掌权要的刚直文臣,也有驰骋疆场的威猛武将;既有才思飞扬的文人墨客,也有巧夺天工的巧手巨匠。历代有6人高中状元,13人至宰相。

如王曾、刘羽、冯溥、赵秉忠、刑玠、钟羽正、房可壮、燕肃、于钦等等,展现了青州人多姿的风貌。同时,中国历史上闻名遐尔的郦道元、李白、杜甫、李邕、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等人士都在青州留下足迹,为青州文化增添了靓丽的风采。

云门山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天仙玉女祠是云门山上最古老的建筑,最初是蒙古包式,元朝时改建为道士帽式,为石质无梁建筑,这种石质无梁结构建筑国内仅有三处。东西建阆风亭,向西眺望,驼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峦起伏,尽收眼底。

山腰建有“望寿阁”,红墙青瓦,古色古香,巍伟壮观。在云门山的阳坡还有大、小石窟5个,造像272尊,也是寻幽访古的佳境。

在云门山阴,有一处海内外罕见的巨大“寿”字摩崖石刻,人称“云门献寿”,写此字的周全是明代嘉靖年间衡王府的内掌司,善作斗方之字,这是他为衡王祝寿,以“寿比南山”之意而凿的。这个“寿”字,通高7.5米,宽3.7米,单是下部的“寸”字就2.22米高,所以当地有“人无寸高”的戏语,素有“南佛北寿”之说.青州当地有“一拜寿、二拜佛、三拜清官”之言,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喜欢到云门山参拜大寿字。

驼山位于青州市西南5公里处,“驼岭千寻”为古青州八景之一。山体由东北向西南延伸,因似骆驼而得名。

驼山摩崖造像多数为北周、隋唐时期,大小佛像共有638尊。其中大的高7米,小的仅10厘米,刻功精细,造型优美。

山顶古建筑雄伟壮观,有昊天宫、玉皇殿、七宝阁等多处景观。 玲珑山位于青州城西南16公里。

山中多洞府,名观音、串心、仙宝、通天等,各具特色。最为著名的是北魏青州刺史郑道昭的《白驹谷题名》,每年都吸引国内外众多书法家登临观赏。

青州博物馆的规模是全国县级博物馆最大的一个,被称为“小大博物馆”。馆内文物十分丰富,馆内收藏的“状元卷”、宜子孙玉璧等皆为国家一级文物。

龙兴寺窖藏佛像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轰动海内外。位于范公亭西端,占地面积39亩,其建筑采用仿古风格,古朴端庄。

偶园位于青州城区偶园街南端。原为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的私人花园,俗称冯家花园。

亭阁、假山、怪石、幽洞,构成了偶园假山独特的风格,经园林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考证,偶园假山为全国惟一幸存的清代康熙风格的假山。 范公亭公园位于范公亭西路西端,总面积200多亩。

有范公井、范公亭、澄清轩、三贤祠、李清照故居、顺河楼、四松亭、玉带桥等景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知青州时,体恤民情,以范公井之水配药,治疗流行百姓中的眼疾,一时成为传颂千古的佳话。

天山位于青州市西南48公里,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上树林茂密。有文殊寺、文昌阁等古迹和佛光崖、仰天槽、仙人洞、水帘洞等众多自然景观。

山有巨洞,洞有石隙通山顶“一窍仰穿,天光下射”,山由此而得名。 衡王府石坊坐。



~

汉代青州在哪里
答:山上多摩崖石刻,其中著名的是一巨大“寿”字石刻,高7.5米。其旁驼山自古是齐鲁名山,山上有五座石窟,内有600多尊石佛,称为驼山石窟。青州城则内有纪念北宋范仲淹的范公亭和建于元代的清真寺真教寺等名胜古迹。近郊的龙兴寺遗址曾发现一巨大窖藏,内有数百尊南北朝至北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水准...

古时青州在哪儿
答: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意思是: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

山东青州原名叫什么
答:青州原名叫什么 1. 青州的历史 青州,原名琅琊,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地之一。作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州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早在商代晚期,青州就已经是一个繁荣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使青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2. 青州的名称更替 青州作为一个历史...

古代青州在什么地方?
答:古代青州地处山东半岛中部。青州为中国古九州之一,属山东省,由潍坊市代管,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在七千年的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青州市是由潍坊市代管的县级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

北宋时期的青州,江州分别现在的什么地方?
答:北宋时期的青州,即现在的青州市;北宋时期的江州就是现在江西省九江市。青州市,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临淄两区,南接临朐,北与东营市的广饶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

古代的青州在哪?
答: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意思是: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上古为东夷之地。至夏商间,先后为爽鸠氏、季则氏、逄伯陵氏所据。周初...

跪求关于山东青州的文章
答:唐宋时期的青州版图,是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永泰元年(765年)平卢淄青兵马节度使李正己(高丽人)以青州为据,先后攻占近邻15个州,其祖孙三代统治山东54年之久,史称李氏父子统治时法令齐一,赋均而轻。宋代青州人才辈出,先由王曾,后有燕肃,还有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北宋名臣来知青州,因此青州...

水经注记载了青州城历史上最惨烈的哪刺激战?
答:青州之战,指刘宋与北魏在宋文帝元嘉北伐失败之后为争夺青州发生的战役。历史上,刘宋与北魏在青州地区(今山东临淄、青州一带)一共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争夺战。第一次青州之战,发生于公元458年(刘宋大明二年;北魏太安四年),刘宋君臣上下一心,宋军在青州刺史颜师伯的指挥之下“四战四捷”,大破...

三国时期青州地图
答:东汉末期汉朝共设司隶校尉部、扬州、荆州、交州、益州、徐州、豫州、雍州、凉州、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兖州等一部十三州。其中,青州是东汉时辖郡、国六,分别是济南、平原二郡及乐安、北海、东莱、齐国四国,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北)。辖境在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与青州有关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答:青州 【名 称】青州,在古代是《禹贡》“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青州在远古时为东夷之地,传说大禹治水后,按照山川河流的走向,把全国划分为青、徐、扬、荆、豫、冀、兖、雍、梁九州,青州是其中之一。中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称“海岱惟青州”。海即渤海,岱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