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龙门山色诗句 有关鲤鱼跳龙门的诗句~!

作者&投稿:本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七律 山色
岚烟意笔绘无双,
浊酒清歌事一桩.
弥漫欢欣迎赤日,
收藏惆怅伴寒窗.
林间藤蔓攀高树,
天外雁风拖尾腔.
满目红黄凝霜露,
争添山色染秋江.
*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
*雁风:指秋风

描写龙门石窟的古诗句有哪些?~

1、龙门山色
劈破层峦一水来,俨然双阙向城开。
千龛佛像唐雕凿,万世神功禹削裁。
[作者]吕维祺,明河南新安人,字介孺,号豫石,万历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退居洛阳。
[注释]禹削裁:相传 “伊阙”、“龙门”是大禹治水时所凿,故称万世神功。唐雕凿:此系比喻之辞,因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493年) 前后,以后魏、北齐、隋、唐、北宋等各代均继续有营造,非唐朝一代之功。
2、无题
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滩声千鼓辇,石壁万龛窦。
金银佛寺古,夜籁笙竽奏。
惟当效乐天,早晚弃冠绶。
[作者] 苏过,北宋文学家,字叔党,苏轼幼子,时人称小坡。苏轼连年遭贬,苏过均随行,苏轼死后,他定居于颍昌 (今河南许昌) 斜川,自号斜川居士。
[注释] 峥嵘:山势高峻。挹:拱卫的意思。鼓辇:军队的鼓乐仪仗。《礼》:“君子听鼓辇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窦:孔穴,指佛龛洞穴。乐天:即白居易,乐天为其字。冠绶:作官人的帽和印纽丝带。弃冠绶,即弃官归隐。

3、 龙门游眺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
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作者]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注释] 凿山二句:写龙门两山隔伊水雄峙的情景,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并说两山中断就像天斧辟开一样。
都门二句:写隋唐时洛阳城正南的定鼎门和龙门山遥遥相望,而龙门一带朝夕弥散着佳气云雾。精舍二句:描写龙门的寺庙和石窟,佛寺依山而建,楼层相叠,佛龛因壁而凿,数以千计。人间句:为人们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发出感叹。
4、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作者] 杜甫,唐开元二十四年 (735年)举进士,不第,离开长安,游齐赵,路过洛阳时题咏。
[注释] 奉先寺:唐代龙门著名的十寺之一。为唐高宗时雕凿,武则天曾资助脂粉钱2万贯,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妙的洞窟,其中主佛卢舍那佛像高17. 4米,头高4米,耳长1. 8米,是迄今保存的龙门佛像中最大的一尊。
招提:首句“招提”,指寺僧,言自己与他一起游览,后句“招提”,是指佛教寺院,为佛教用语,此处指奉先寺。虚籁: 籁,泛指声音; 虚籁,就是风。
天阙句:指两山对峙的龙门,高耸得好似逼近了天上的星辰。象纬,星象经纬,指日月星辰。云卧句:写奉先寺的高寒,宿奉先寺如宿云中,故说:“衣裳冷”。
5、龙门怀古
元魏史余遗万佛,龙门壁上历千秋。
环屏洛邑连峰抱,遥指黄河入海流。
人伫碧空风瑟瑟,梦回幽窟思悠悠。
缅怀无限苍茫意,清浊倾壶醉倚楼。
[作者] 爱新觉罗·溥杰,作于1964年秋。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乳名誉格,字俊之,号秉藩,满族,清朝宗室,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溥杰生于北京醇亲王府,是家中的次男,父亲是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母亲瓜尔佳氏·幼兰。
[注释] 元魏: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营造;孝文帝姓元,故称元魏。伫:伫立,长时站立。

与鲤鱼跳龙门有关的诗句如下:
1、六年衣破帝城尘,一日天池水脱鳞。
出处:《初及第归酬孟元翊见赠》
朝代:唐
作者:章孝标
2、犹喜故人先折桂。
出处:《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朝代:唐
作者:温庭筠
3、甲乙中时公道复,朝廷看处主司夸。
出处:《喜陈先辈及第峤》
朝代:唐
作者:黄滔
4、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出处:《及第谣》
朝代:唐
作者:周匡物
5、榜入金门去,名从玉案来。
出处:《酬陈摽评事喜及第与段何共贻》
朝代:唐
作者:顾非熊
6、金榜高悬当玉阙,锦衣即著到家林。
出处:《及第后呈朝中知己》
朝代:唐
作者:李旭
7、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
出处:《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朝代:唐
作者:刘禹锡

扩展资料
【成语】: 鲤鱼跳龙门
【拼音】: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出处】: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解释】: 古代中国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传说】:很早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这里被子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
“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
“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
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
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道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初及第归酬孟元翊见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喜陈先辈及第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第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酬陈摽评事喜及第与段何共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及第后呈朝中知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