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长发育评价指标一般包括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什么?

作者&投稿:鬱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宝宝生长发育指标
  1月生理指标:
  满月时,男婴体重3.09-6.33千克,身长48.7-61.2厘米;女婴体重2.98-6.05千克,身长47.9-59.9厘米。
  1月发育指标:
满月时,俯卧抬头,下巴离床三秒钟;能注视眼前活动的物体:啼哭时听到声音会安静;除哭以外能发出叫声;双手能紧握笔杆;会张嘴模仿说话。
  2月生理指标:
  满两个月时,男婴体重3.94-7.97千克,身长52.2-65.7厘米;女婴体重3.72-7.46千克,身长51.1-64.1厘米。
  2月发育指标:
  逗引时会微笑;眼睛能够跟着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能够转头寻找声源;俯卧时能抬头片刻,自由地转动头部;手指能自己展开合拢,能在胸前玩,会吸吮拇指。
  3月生理指标:
  满三个月时,男婴体重4.69-9.37千克,身长55.3-69.0厘米;女婴4.40-8.71厘米,身长54.2-67.5厘米。
  3月发育指标:
  俯卧时,能抬起半胸,用肘支撑上身;头部能够挺直;眼看双手、手能互握,会抓衣服,抓头发、脸;眼睛能随物体180度;见人会笑;会出声答话,尖叫,会发长元音。
  4月生理指标:
  满四个月时,男婴体重5.25-10.39千克,身长57.9-71.7厘米,女婴体重4.93-9.66千克,身长56.7-70.0厘米。
  4月发育指标:
  俯卧时宝宝上身完全抬起,与床垂直;腿能抬高踢去衣被及踢吊起的玩具;视线灵活,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开始咿呀学语,用声音回答大人的逗引;喜欢吃辅食。
  5月生理指标:
  满五个月的男婴体重5.66-11.15千克,身长59.9-73.9厘米。女婴5.33-10.38千克,身长58.6-72.1厘米。
  5月发育指标:
  能够认识妈妈,以及亲近的人,并与他们应答;大部分孩子能够从仰卧翻身变成俯卧;可靠着坐垫坐一会儿,坐着时能直腰;大人扶着,能站立;能拿东西往嘴里放;会发出辅音一二个。
  6月生理指标:
  满六个月时,男婴体重达5.97-11.72千克,身长61.4-75.8厘米,女婴体重5.64-10.93千克,身长60.1-74.0厘米。出牙两颗。
  6月发育指标:
  手可玩脚,能吃脚趾;头、躯干、下肢完全伸平;两手各拿一个玩具能拿稳;能听声音看目的物两种;会发两三个辅音;在大人背儿歌时会做出一种熟知的动作;照镜子时会笑,用手摸镜中人;会自己拿饼干吃,会咀嚼。
  7月生理指标:
  满七个月时,男婴体重达6.24-12.20千克,62.7-77.4厘米,女婴体重5.90-11.40千克,61.3-75.6厘米。牙齿2~4颗。
  7月发育指标:
  会坐,在大人的帮助下会爬;手能拿起玩具放到口中;会表示喜欢和不喜欢;能够理解简单的词义,懂得大人用语言和表情表示的表扬和批评;记住离别一星期的熟人3~4人;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示要大小便。
  8月生理指标:
  满八个月时,男婴体重达6.46-12.60千克,身长63.9-78.9厘米。女婴体重达6.13-11.80千克,身长62.5-77.3厘米.本月可出2~4颗牙。
  8月发育指标:
  能够扶着栏杆站起来;可以坐得很好;会两手对敲玩具;会捏响玩具;会把玩具给指定的人;展开双手要大人抱;用手指抓东西吃;会用1~2种动作表示语言。
  9月生理指标:
  满九个月时,男婴体重达6.67-12.99千克,身长65.2-80.5厘米。女婴体重达6.34-12.18千克,身长63.7-78.9厘米。牙齿2~4颗。
  9月发育指标:
  扶物站立,双脚横向跨步;拇指和食指能捏起细小的东西;能听懂自己的名字;能用简单语言回答问题;会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摇晃;认识五官;会做3~4种表示语言的动作;知道大人谈论自己,懂得害羞;会配合穿衣。
  10月生理指标:
  满十个月时,男婴体重6.86-13.34千克,身长66.4-82.1厘米。女婴体重6.53-12.52千克,身长64.9-80.5厘米。出4~6颗。
  10月发育指标:
  会叫妈妈、爸爸;认识常见的人和物;能够独自站立片刻;能迅速爬行;大人牵着手会走;喜欢被表扬;主动地用动作表示语言;主动亲近小朋友。
  11月生理指标:
  满十一个月时,男婴体重7.04-13.68千克,身长67.5-83.6厘米。女婴体重达6.71-12.85千克,身长66.1-82.0厘米。出4~6颗。
  11月发育指标:
  大人牵一只手就能走;能准确理解简单词语的意思;会叫奶奶、姑、姨等;拿指出身体的一些部位;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不愿意母亲抱别人;有初步的自我意识。
  12月生理指标:
  满十二个月时,男婴体重达7.21-14.00千克,身长68.6-85.0厘米,女婴体重达6.87-13.15千克,身长67.2-83.4厘米。出牙6-8颗。
  12月发育指标:
  不必扶,自己站稳能独走几步;认识身体部位三到四处;认识动物三种;会随儿歌做表演动作;能完成大人提出的简单要求;不做成人不喜欢或禁止的事;开始对小朋友感兴趣,愿意与小朋友接近、游戏。
  1-3岁生长发育情况:
  调查显示,各种营养缺乏症主要发生在1-3岁。这一时期的宝宝,体格和大脑的生长发育仍然非常迅速。然而,很多妈咪只注重让宝宝怎样吃得好、吃得多,常常忽视怎样吃得合理,吃得符合生长发育的需求。所以,很多的宝宝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营养问题,如缺铁、缺钙、缺锌、缺乏多种维生素、肥胖症等。
  1-3岁生长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速度仍很快。1-3岁的宝宝,虽然生长发育的速度比婴儿时期有所减慢,可仍然非常迅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都还很高。加上处于断母乳,正是离乳食品转变为主食的饮食过渡阶段。因此,应该更注意保证各种营养素及热能的供应。不然,容易使宝宝出现生长缓慢、停滞甚至营养不良。
  2.胃肠消化功能仍不完善宝宝的牙齿正在逐步长出,2岁时基本出齐,咀嚼和消化能力比婴儿时期大为增强。但牙齿尚未完全出齐,咀嚼能力还相对较差。加之胃肠道蠕动及调节能力较低,各种消化酶的活性远不及成人。因此,消化功能仍还未发育完善,容易发生疾病。
  3.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大。宝宝的整个身体正在处于各个器官组织建造中,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大脑的生长发育,不然就会影响到智力发育。身体肌肉发育也较快,特别是下肢、臀部和背部肌肉的发育。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1、身长
身长是衡量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足月正常新生儿的平均身长为50厘米(一般男孩子略大于女孩)。第一年末,身长的增加约为出生时的50%,即25厘米,满1岁时,身长可达75厘米;第二年,约增10厘米;第三年,约增7厘米。以后每年约增4—6厘米。
1岁以后到l2岁的平均身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身长(厘米)=年龄×5+80。

2、体重
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儿童的营养状况和骨骼、肌肉、器官等的发育情况。正常新生儿的体重约为3200克(男孩子一般稍大于女孩)。多数新生儿在出生2—3天内,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此后体重迅速增加。前3个月每个月增加1000克,第4—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600—700克,后半年每月约增加300克。
影响儿童身长体重的因素很多,如种族、遗传、喂养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等。应当指出2—3岁以后的小儿身长、体重个体间差异很大,不能因个子小就视为异常,应全面检查后再做评价。

3、头围
3岁以前的头围可以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平均头围约为34厘米,2岁时约为48厘米,8岁时约51厘米。生后第一年是头围增长最快的一年。由于婴儿的颅骨骨化尚未完成,有些骨的边缘尚未连接起来,有些地方仅由结缔组织膜相连,这些部分就是囟门。
婴儿有前囟和后囟,前囟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在2—4个月闭合。早闭多见于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病和脑积水。前囟饱满见于颅内压增高者,是脑炎、脑膜炎的重要体征,囟门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的儿童。


4、胸围
胸围的大小可以表示胸廓、肋骨、胸肌、背肌、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情况。新生儿的胸围平均为32厘米,比头围小2厘米,1岁时46厘米,2岁时49厘米,以后从2岁到7岁每年约递增1厘米。从第6个月开始,胸围和头围逐渐接近;到12—18个月时,是胸围和头围大小的交叉期。
头、胸围交叉时间的迟早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好,交叉时间较早;反之,则较晚。
5、坐高
坐高(sitting height,M23)是头顶点(v)至椅面的垂直距离。即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 。学术上一般采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身高-坐高)/坐高]×100,是探讨腿身比最可靠和最具有参照价值的量化指标,为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腿身比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体格指标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体重、身长(身高)、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
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
2、身长(身高)
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之一,常被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身高方面表现的个体差异,比体重所表现的更大。身高方面的异常,大多由于先天性的骨骼发育异常与内分泌疾病所致。
3、坐高(顶臀长)
坐高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4、头围
头围(head circum ference): 从眉间点为起点,经枕后点至起点的围长。
头围能反映颅和脑的大小以及发育情况,是判断大脑发育障碍,如脑积水、头小畸形等的主要诊断依据。儿童出生时,头围已达到成人头围的65%左右,10岁时则达到成人头围的95%以上。
新生儿头围平均值为34 cm,1周岁时为45 cm,2周岁时为47 cm,3~4岁共增长1.5 cm,以后增长得更少。所以对头围的监测在出生后头2年尤为重要。
5、胸围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骼、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以及体育运动的效果。
生长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改变。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 遗传:遗传因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如父母身材的高矮、皮肤的颜色、毛发的多少以及形态等,对子女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精神因素:专家认为得不到抚爱的儿童,由于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比较少,故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低于同龄儿童。
三、 营养:营养对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期需要合理的饮食结构,否则不但影响正常发育,而会影响日后的智能。
四、睡眠:儿童入睡后,脑垂体的前叶就能分泌出一种生长激素。如睡眠不足,生长激素就可能受阻,形成精神性侏儒症。
五、 锻炼: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体格锻炼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发育水平和降低发病率有很大作用。日光、空气、水能促进新陈代谢、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有利生长发育。
六、 疾病:长期消化功能紊乱、反复呼吸道感染、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大脑发育不全等,对小儿生长发育都有直接影响。
七、 环境和气候:人体学研究已经证明,秋季长重,春季长高。从地区来看,热带发育较早,寒带生长迅速。此外,合理的生活制度、清鲜空气、没有噪音和污染的环境,均有利于小儿体格和精神的发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长发育

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主要有()。
答:解析:幼儿生长发育评价的形态指标主要有体重、胸围、身高、头围。

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答:评价幼儿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身高(长)、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等。体重是反映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能够反映幼儿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身高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故本题答案选D。

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
答:【答案】:D 【答案】D。专家解析: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 如身高、体重、坐高、肩宽、头围等,其中身高和体重是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

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答:1. 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包括身高和体重。2. 身高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幼儿的生长状态具有重要意义。3. 体重是与身高之间的相互比例,是衡量幼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标志。

儿童体格生长的评价【死磕儿科常见病症100天7/100】
答:体格指标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儿童定期的生长监测,评价体格生长情况,是儿童保健和儿科临床的重要内容。也是困扰很多家长,尤其是婴幼儿家长的内容。一、主要监测指标 1.体重:评估近期儿童营养状况。2.身高(身长):直接反映身体非脂肪组织的增长,与长期营养和遗传关系密切...

评价生长发育的指标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
答:一般评价孩子生长发育的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视力、色觉、听力、皮下脂肪、牙齿、血压、肺活量和握力等。这些指标都可以用一定的尺度和方法来衡量,并从测得的数据判断小儿生长发育是否符合一般规律,并发现个体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和找出差异的因素,以不断提高小儿的健康状况。

儿童生长发育评估常用指标包括
答:生长和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常用的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1.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最灵敏的指标,它提示儿童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0~3个月龄时体重增长速度最快,一般月增长...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什么?
答: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包括体重、身长(身高)、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1、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也作为计算药量的重要依据。与身高相结合可用以评价机体的营养状况和体型特点。2、身长(身高)身长是指人体站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