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负责人详解我国铁路设备出口情况

作者&投稿:艾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铁路设备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不仅出口数量增加,在出口产品类型、出口对象和方式等方面也都有较大提升。当前,我国铁路装备出口面临难得机遇,增长潜力巨大,需要推动标准国际化,规范出口秩序,完善售后维修网络,让企业“走出去”更“走进去”

  量增质提打造“国际范”

  “铁路设备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在2月5日商务部举行的我国铁路设备出口情况专题吹风会上说。

  随着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目前我国的铁路技术已经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铁路企业加大海外项目拓展,直接带动了铁路设备出口。去年,我国铁路设备出口成绩亮眼,同比增长超两成。2014年,我国参与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同比增加113个。据统计,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机车车辆出口由2001年的不到8000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37.4亿美元,年均增速34.7%,高于同期的全国外贸出口增速16.5个百分点。2014年,机车车辆出口同期增长19.3%,也是我国同期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

  我国铁路设备出口不仅量增,质也在提升。从出口产品类型看,我国铁路设备出口起步于坦赞铁路,原来都是简单的机车车辆,近年来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160公里动车组、双层客车的出口显著增长,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变。从出口对象看,我国的铁路装备产品出口市场从亚非到欧美,实现了6大洲的全覆盖。从出口方式看,已经由单纯的货物贸易出口的方式开始向产品、工程、技术标准全方位输出。

  国际化能力提升,体现在我国的铁路产业已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提供勘探设计、工程施工、设备制造、营运管理、安全防护等全产业链的服务,并且具有质量造价工期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2014年7月,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的高铁每公里造价(包括设备和土建)大约在0.87亿元至1.29亿元人民币,约为发达国家的2/3;项目推进快,工期约为其他国家的3/4。

  此外,我国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更高水平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近年来,我国企业相继在马来西亚、土耳其等重点市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带动了市场的深度拓展和海外产业的布局,还牵头成立了国际轨道交通车辆工业设计联盟,并在欧美设立了电力牵引与控制等联合研发中心。

  “一带一路”助力“走出去”

  “我国铁路装备出口面临机遇。”支陆逊说,“主要是3个原因:一是外部的需求旺盛,国际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二是我国企业综合比较优势明显;三是内部的政策环境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战略等为我国的铁路装备出口提供了助力。”

  未来,高铁有望成为铁路市场重要的增长点。德国权威咨询机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铁路市场容量目前是1620亿欧元,未来有望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增长到1900亿欧元。目前,南美、中东欧、俄语地区的轨道交通设备已经进入了车辆更新换代的高峰,潜力巨大;非洲地区对机车、货车、普通客车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此外,很多国家已经将高铁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重点。

  需要看到的是,我国铁路装备出口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墨西哥无限期搁置高铁项目等。

  对此,商务部合作司商务参赞周振成认为,对这件事要以平常心来看待。截至2014年底,我国在境外通过投资设立的机构和企业将近3万家,在境外所形成的资产近3万亿美元,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类似墨西哥这样的高铁事件,只是偶尔出现。但他表示,“无论墨西哥出于国内什么原因而暂停,对中国企业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及中国企业的利益,当地国政府均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保障。”

  标准“先行”营造良好环境

  支陆逊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走出去”方面整体来说起步较晚,有待完善和提高。将来,铁路装备出口中的标准国际化是一个重点。其次,由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时间比较短,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国个别企业在出口秩序方面还有一定的规范空间,需要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境外营销网络方面也存在差距,要想“走出去”并且“走进去”,完善售后维修网络必不可少。

  支陆逊介绍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政策的重心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环境。一是推动标准“走出去”,商务部将会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快铁路标准的翻译和对标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将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在企业出口自律方面,更多通过中介组织对外定期发布企业诚信情况;三是指导企业更好防范风险,包括进行前期评估,应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后期的应对;四是支持企业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包括设立维修服务中心、备件库和研发中心,加大本地化发展;五是鼓励企业“走出去”并且“走进去”,同时还要严格要求企业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社会带来税收和就业,带来产业的提升。

  据了解,商务部还将按照WTO规则,让产业优势和金融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优势。比如,会按照市场原则拓宽外汇储备使用渠道,支持企业在境内外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作用,为铁路等装备“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资便利。



~

我国出口载重量最大的哈产铁路凹底平车运抵坦桑尼亚
答:坦桑尼亚运输署署长ARONJ.KISAKA出席DA20型凹底平车交付仪式,并进行了剪彩。该车辆是为满足坦赞铁路运输200吨级电力与冶金大型设备、重型机械的需要而量身定制,是我国出口的载重量最大的铁路凹底平车,彰显了“中国力量”。车辆自重达115吨,采用大底架、中底架、小底架和转向架等多层结构,采用分体海运...

高铁出海路在何方聚焦中国铁路走出去
答:“我们参照国际同业做法以及‘走出去’的实际需要设计了多种金融产品,支持铁路‘走出去’。”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李文表示。据了解,近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抓住中国铁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互联互通不断深化的契机,通过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助推我国铁路设备、技术、标准和运营走出国门,先后在亚非欧及...

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实现开门红
答:满洲里铁路口岸充分释放煤炭换装运输能力,每日合理安排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加强换装场区人员配备,强化换装设备的巡检,使设备保持良好的运用状态。他们还不断提升进口煤炭通关效率,与海关、边检定期召开协调会,处理解决各联劳协作部门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全力做好煤炭保供运输工作。1月份,实现日...

中美高铁合作加速中国高铁技术ampldquo出海amprdquo中国南车获益最深...
答:铁道部透露,近年来,100多个国家元首、政要和代表团考察我国高速铁路,不少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关于铁路的双边合作文件。铁道部成立了中美、中加、中俄等多个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开拓境外铁路工程承包和装备出口市场。中国南车成出海先锋 据中国南车相关人士透露,此次陪同访问的6家企业中,中国...

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突破800万吨
答: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机电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出口国外,部分新商品如玉米、木薯干等实现通过铁路进口,矿产品等商品大量增加进口,拉动了货运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磨憨铁路口岸已连续8个月稳居我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为进一步助力中老铁路高质量运营,我们积极联系铁路部门对磨憨铁路口岸配套轨道、...

中老铁路今年以来出口货物突破10万吨
答:磨憨铁路口岸执勤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眼铁路运输企业需求,加强与海关、铁路公安、铁路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健全定期会商机制和联勤联动机制,不断探索优化查验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实现列车抵站“零等待”作业、在站“零接触”查验,离站“零延时”放行,助力铁路运输企业快速通关。

中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
答: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充分发挥,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我国完成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兜底性目标任务,实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有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通固定...

成都铁路口岸前10月进出口货物监管量同比增长869
答:将保税期从过去的2个月延长到最长3年……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已将自贸办和口岸服务部整合成为发展研究部,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枢纽建设和贸易进行统筹管理。基于此,中欧班列(成都)目前已连接境内14个城市和境外22个城市,今年前10月共开行1084列,增幅达到68.6%;...

科技创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答:今年6月6日,德国交通建筑与住房部部长施托尔佩来华访问,并与中国铁道部签署了合作协议,他说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铁路正在扩大投资加快建设,并制定了建设快速铁路客运网的宏伟目标。德国的企业非常愿意与中国铁路进行技术合作,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目前对中国铁路广阔的市场也...

科技创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翅膀
答:今年6月6日,德国交通建筑与住房部部长施托尔佩来华访问,并与中国铁道部签署了合作协议,他说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铁路正在扩大投资加快建设,并制定了建设快速铁路客运网的宏伟目标。德国的企业非常愿意与中国铁路进行技术合作,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目前对中国铁路广阔的市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