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八大原则是什么?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和十二项基础

作者&投稿:何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

(4)过程方法

将活动或过程作为过程加以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质量管理体系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扩展资料:

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是企业发展与成长之根本。

ISO9001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类标准的统称。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是ISO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特点:

1,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认证的对象不是该企业的某一产品或服务,而是质量体系本身。

当然,质量体系认证必然会涉及到该体系覆盖的产品或服务,有的企业申请包括企业各类产品或服务在内的总的质量体系的认证,有的申请只包括某个或部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体系认证。尽管涉及产品的范围有大有小,而认证的对象都是供方的质量体系。


2,认证的依据是质量保证标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往往是供方为了对外提供质量保证的需要,故认证依据是有关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为了使质量体系认证能与国际作法达到互认接轨,供方最好选用ISO9001:2008标准。


3,认证机构是第三方质量体系评价机构。要使供方质量体系认证能有公正性和可信性,认证必须由与被认证单位(供方)在经济上没有利害关系,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来承担。

而这个机构除必须拥有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员、符合要求的资源和程序外,还必须以其优良的认证实践来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信任,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4,认证获准的标识是注册和发给证书。按规定程序申请认证的质量体系,当评定结果判为合格后,由认证机构对认证企业给予注册和发给证书,列入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名录,并公开发布。

获准认证的企业,可在宣传品、展销会和其它促销活动中使用注册标志,但不得将该标志直接用于产品或其包装上,以免与产品认证相混淆。注册标志受法律保护,不得冒用与伪造。


5,认证是企业自主行为。产品质量认证,可分为安全认证和质量合格认证两大类,其中安全认证往往是属于强制性的认证。质量体系认证,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质量信誉和扩大销售量,一般是企业自愿,主动地提出申请,是属于企业自主行为。

但是不申请认证的企业,往往会受到市场自然形成的不信任压力或贸易壁垒的压力,而迫使企业不得不争取进入认证企业的行列,但这不是认证制度或政府法令的强制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ISO9001



一、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产生的背景

随着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质量管理越来越成为所有组织管理工作的重点。一个组织应具有怎样的组织文化,以保证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呢?ISO/TC176/SC2/WG15结合ISO9000标准2000年版制订工作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顾客调查制订成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号文件《质量管理原则及其应用指南》发布,在ISO/TC176召开的特拉维夫会议前以绝对多数的赞同票得到通过。为了能对质量管理原则的定义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编制了仅包含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质量管理原则》。在1997年9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36个投票国以32票赞同4票反对通过了该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号文件予以发布。

二、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及其应用指南

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

组织依存于他们的顾客,因而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需求并争取超过顾客的期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全面地理解顾客对于产品、价格、可依靠性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

◆谋求在顾客和其他受益者(所有者、员工、供方、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之间的平衡。

◆将这些需求和期望传达至整个组织。

◆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为此而努力。

◆管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使得整个组织都能理解顾客以及其他受益者的需求。

◆对于目标的设定能够保证将目标直接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能够改进组织满足顾客需求的业绩。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员工具有满足组织的顾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原则2—领导作用

领导者建立组织相互统一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所创造的环境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努力进取,起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

◆了解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并对此作出响应。

◆考虑到包括顾客、所有者、员工、供方和社会等所有受益者的需求。

◆明确地提出组织未来的前景。

◆在组织的各个层次树立价值共享和精神道德的典范。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

◆向员工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在履行其职责和义务方面的自由度。

◆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

◆进行开放式的和真诚的相互交流。

◆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推行组织的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组织的未来有明确的前景。

◆对于目标的设定将组织未来的前景转化为可测量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通过授权和员工的参与,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支经充分授权、充满激情、信息灵通和稳定的劳动力队伍。

原则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的根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受益。

实施本原则员工要开展的活动:

◆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

◆主动地寻求机会进行改进。

◆主动地寻求机会来加强他们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在团队中自由地分享知识和经验。

◆关注为顾客创造价值。

◆对组织的目标不断创新。

◆更好地向顾客和社会展示自己的组织。

◆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

◆作为组织的一名成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员工能够有效地对改进组织的方针和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对于目标的设定员工承担起对组织目标的责任。

◆对于运作管理员工参与适当的决策活动和对过程的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对他们的工作岗位更加满意,积极地参与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活动,符合组织的利益。

原则4—过程方法

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来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过程给予界定,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识别并测量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根据组织的作用识别过程的界面。

◆评价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果关系以及内部过程与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的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冲突。

◆明确地规定对过程进行管理的职责、权限和义务。

◆识别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供方和其他受益者。

◆在设计过程时,应考虑过程的步骤、活动、流程、控制措施、培训需求、设备、方法、信息、材料和其他资源,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整个组织利用确定的过程,能够增强结果的可预见性、更好地使用资源、缩短循环时间、降低成本。

◆对于目标的设定了解过程能力有助于确立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采用过程的方法,能够以降低成本、避免失误、控制偏差、缩短循环时间、增强对输出的可预见性的方式得到运作的结果。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可降低在人力资源管理(如人员的租用、教育与培训等)过程的成本,能够把这些过程与组织的需要相结合,并造就一支有能力的劳动力队伍。

原则5—系统管理

针对制订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通过识别或展开影响既定目标的过程来定义体系。

◆以最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方式建立体系。

◆理解体系的各个过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通过测量和评价持续地改进体系。

◆在采取行动之前确立关于资源的约束条件。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制订出与组织的作用和过程的输入相关联的全面的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目标的设定将各个过程的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关联。

◆对于运作管理对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广泛的评审,可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适时地进行改进。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加深对于在实现共同目标方面所起作用和职责的理解,能够减少相互交叉职能间的障碍,改进团队工作。

原则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个组织永恒的目标。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将持续地对产品、过程和体系进行改进作为组织每一名员工的目标。

◆应用有关改进的理论进行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性的改进。

◆周期性地按照“卓越”的准则进行评价,以识别具有改进的潜力的区域。

◆持续地改进过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鼓励预防性的活动。

◆向组织的每一位员工提供有关持续改进的方法和工具方面教育和培训,如:

━PDCA循环

━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重组

━过程创新

◆制订措施和目标,以指导和跟踪改进活动。

◆对任何改进给予承认。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对战略和商务策划的持续改进,制订并实现更具竞争力的商务计划。

◆对于目标的设定设定实际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并提供资源加以实现。

◆对于运作管理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涉及组织的员工的参与。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向组织的全体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和激励,以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

原则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合乎逻辑和直观的分析基础上。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对相关的目标值进行测量,收集数据和信息。

◆确保数据和信息具有足够的精确度、可靠性和可获取性。

◆使用有效的方法分析数据和信息。

◆理解适宜的统计技术的价值。

◆根据逻辑分析的结果以及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根据数据和信息设定的战略方针更加实际、更可能实现。

◆对于目标的设定利用可比较的数据和信息,可制订出实际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由过程和体系的业绩所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可导致改进和防止问题的再发生。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对从员工监督、建议等来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可指导人力资源方针的制订。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

组织和供方之间保持互利关系,可增进两个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实施本原则要开展的活动:

◆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共同开发和改进产品和过程。

◆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实施本原则带来的效应:

◆对于方针和战略的制订通过发展与供方的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赢得竞争的优势。

◆对于目标的设定通过供方早期的参与,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对于运作管理建立和管理与供方的关系,以确保供方能够按时提供可靠的、无缺陷的产品。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供方的培训和共同改进,发展和增强供方的能力。

三、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与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是一个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总体原则,这些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得到体现。其应用可分为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

就质量保证来说,主要目的是取得足够的信任以表明组织能够满足质量要求。因而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涉及:测定顾客的质量要求、设定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最终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参见表1的中间栏)。

质量管理则要考虑,作为一个组织经营管理(这里说的不是营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组织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效率和效益,当然离不开顾客,离不开质量。因而,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要开展的活动就其深度和广度来说,要远胜于质量保证所需开展的活动。

质量管理原则

在ISO9001:1994中的应用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

原则2领导作用设立方针和可证实的目标,方针的展开,提供资源,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环境。明确组织的前景,指明方向,价值共享。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加以实现。对员工进行训练、提供帮助并给予授权。

原则3全员参与划分技能等级,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资格评定。明确权限和职责。利用员工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参与决策和对过程的改进,让员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为己任。

原则4过程方法建立、控制和保持文件化的过程。 清楚地识别过程外部/内部的顾客和供方。着眼于过程中资源的使用,追求人员、设备、方法和材料的有效使用。

原则5系统管理建立并保持实用有效的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识别体系中的过程,理解各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将过程与组织的目标相联系。针对关键的目标测量其结果。

原则6持续改进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以及纠正/预防措施,持续地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设定现实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配备资源,向员工提供工具、机会并激励他们为持续地为改进过程做出贡献。

原则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以审核报告、纠正措施、不合格品、顾客投诉以及其他来源的实际数据和信息作为质量管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对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降低消耗。通过采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改善业绩和市场份额。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适当地确定供方应满足的要求并将其文件化。对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进行评审和评价。与供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确保其在早期参与确立合作开发以及改进产品、过程和体系的要求。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承诺让顾客满意并持续改进。

iso9000的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iso9000的八大原则的作用:

1、指导ISO/TC176编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和相关文件。

2、指导组织的管理者建立、实施、改进本组织的qms。

3、指导广大的审核员、咨询师和企业一线的质量工作者学习、理解和掌握2000版iso9000标准。

扩展资料:

实施iso9000原则8要开展的活动:

1、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2、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3、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4、共同开发、改进产品和过程。

5、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6、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7、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iso9000的八大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iso9000的八大原则的作用:

1、指导ISO/TC176编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和相关文件。

2、指导组织的管理者建立、实施、改进本组织的qms。

3、指导广大的审核员、咨询师和企业一线的质量工作者学习、理解和掌握2000版iso9000标准。

扩展资料:

实施iso9000原则8要开展的活动:

1、识别并选择主要的供方。

2、把与供方的关系建立在兼顾组织和社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的基础之上。

3、清楚地、开放式地进行交流。

4、共同开发、改进产品和过程。

5、共同理解顾客的需求。

6、分享信息和对未来的计划。

7、承认供方的改进和成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iso9001的八大原则是,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以事实为基础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是什么?~

原则1: 以顾客为中心
原则2: 领导作用
原则3: 全员参与
原则4: 过程方法
原则5: 管理的系统方法
原则6: 持续改进
原则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原则8: 与供方互利
审核与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规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
(2)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
(3)组织结构能否满足质量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
(4)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是否合理;
(5)规定的质量记录是否能起到见证作用
(6)所有职工是否养成了按体系文件操作或工作的习惯,执行情况如何。

扩展资料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流程:
(1)与认证机构签订审核合同
(2)接到审核机构的审核计划,并确认相关内容
(3)现场审核:安排陪同人员,审核组现场抽查实际操作过程,收集审核证据,并作出审核结论。
(4)被审核单位进行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并提交审核机构确认。
(5)审核发证
(6)年度进行监督审核
(7)三年复审换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2、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3、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获益。
4、过程方法:将相关的活动和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5、管理的系统方法:识别、理解和管理作为体系的相互关联的过程,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效率和有效性。
6、持续改进:组织总体业绩的持续改进应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8、互利的供方关系:组织与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形成了ISO 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
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十二项基础:
(1)质量管理体系理论说明;
(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
(3)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4)过程方法;
(5)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6)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7)文件;
(8)质量管理体系评价;
(9)持续改进;
(10)统计技术的作用;
(11)质量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注点;
(12)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ISO9001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原则1 以顾客为中心 与所确定的顾客要求保持一致。了解顾客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和期望。测定顾客的满意度并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原则2 领导作用 设立方针和可证实的目标,方针的展开,提供资源,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环境。明确组织的前景,指明方向,价值共享。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加以实现。对员工进行...

iso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ISO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中都要讲到: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八项管理原则 原则1—以顾客为中心 原则2—领导作用 原则3—全员参与 原则4—过程方法 原则5—系统管理 原则6—持续改进 原则7—以事实为决策依据 原则8—互利的供方关系 如果你问的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模式,则是PDCA循环模式 ...

ISO9000:2008版的八大理念是什么
答:ISO9000八大理念是: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顾客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必须使企业的产品(包括服务)让顾客满意,使产品畅销,才能使企业获得利润。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营造和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领导指的是组织的最高管理层,领导在...

iso9000体系内容
答: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 一、ISO9000:2000八大质量管理原则 ISO9000:2000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是ISO/TC176在总结质量管理实践经验,并吸纳了国际上...

ISO9001:2008的八大模块/主要内容是?
答:八大章:1范围,2 引用标准,3术语和定义,4质量管理体系,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产品实现,8测量分析和改进 八大管理原则:1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

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实施ISO9001:2008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已经成为改进组织业绩的框架,其目的在于帮助组织达到持续成功。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其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b.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本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他们应该创造...

iso9000:2008版的核心标准有哪几个
答:1.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GB/T19001/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GB/T19004/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4.GB/T19011/IS01901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9001的特性是什么
答:⑧、六个文件:ISO9000:2000版标准明确提出的6个程序文件必须制订: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管理程序、内部审核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⑨、八项原则:以顾客为中心、领导的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管理、持续改进、以事实为依据、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质量管理有哪些原则?
答:本条是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中所提的三个方法中最具特色最根本的方法。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

ISO9000体系具体包括什么?
答:2.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3.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八大原则: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原则二:领导作用 原则三:全员参与 原则四:过程方法 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 原则六:持续改进 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原则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ISO900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