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最悲剧的君王,因宫女疏忽终身无法生育,刚坐上皇位又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按顺序排!

作者&投稿:曾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刚坐上皇位,日本就前来要求朝鲜与日本两国合并,但是这位君王却一口回绝,最后导致成为一名可怜的傀儡皇帝。他常年被拘禁在一处住宅之中,没有自由,没有任何权利,只能听从日本人的话,所以他的精神状态常年被压抑,最后在52岁的时候精神崩溃死亡。

这位朝鲜最悲剧的君王就是纯宗李坧,是朝鲜历史上第2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纯宗的父亲高中将韩国改为帝制的时候,就是由于日本的帮忙才得以成功,所以他的父亲是第一任傀儡皇帝,但并不可怜。

朝鲜在古代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是我国的附属国而已,所以只能称王不能称帝。想要称帝就要有足够的力量摆脱我国的制约,所以这个时候日本就趁机帮助朝鲜。李坧是明成皇后唯一的儿子,明成皇后在后宫可谓是地位极高,手段极毒,就算是高宗,也要对明成皇后有所忌惮。

古代的人都是提倡早婚早孕的,所以高宗和明成皇后就在全国上下为李坧寻找美女。最后闵氏女被封为皇世子妃,当时朝鲜还没有太子这一说。俩人婚后却迟迟没有孩子!明成皇后和高宗都特别的着急,所以开始找原因。

最后居然发现,是因为在早年间,宫女传授性生活知识的时候,不知怎么了,刺激了李坧,导致他无法生育对于当时的李坧来说,虽然自己永远不会有孩子,但是自己会在高宗退位后继位为皇帝,而且身边还有美娇妻陪伴。生活也算是幸福美满。

但是日本人早就觊觎朝鲜这块土地,所以就在第2次傀儡皇帝的时候,就要求合并朝鲜和日本两个国家,并且由日本管理朝鲜。但是他却直接当场拒绝。从此以后他就成为了一个可怜可悲可叹的傀儡皇帝,连他爸爸都不如!










因为他刚登基以后,就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战争。

刚坐上皇位就发生了,甲午战争,青朝实现了对朝鲜的宗主权,所以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君王也只是日本的傀儡。

这位帝王便是朝鲜纯宗李坧,他乃是朝鲜历史上的第二个皇帝,亦是最后一任皇帝

刚坐上皇位就遭遇了很大的变故,要不然也不会如此悲剧。

北京在历史上所有的名称~

北京在历史上所有的名称: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8、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9、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扩展资料:
“北京”这个名词,起初并不是一个与北京市所在地区紧密相关的“专用地名”,而是一个根据历代王朝需要而设置到不同地区的“流动地名”,并且往往与“北都”同义,成为我国历史上很多王朝实行“多都制”的表征之一。今天的北京市,之所以被叫做“北京”,便是这一历史现象,最终影响到北京命名的表现。
曹魏时期的邺城是第一座冠名“北京”的城池
在魏晋以前的历史时期,“北京”与“北都”的明确称号并没有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虽然新莽与东汉分别设置了东西都、东西京,甚至东汉还以南阳为南都,但并没有设置一个与南都南阳对应的北都或北京。这是因为当时的天下还不需要一个坐镇北方的陪都,来控制北方局面,一个洛阳便足以坐镇中原与河北了。
曹魏建国以后,实行五都制,以帝都洛阳为中都,以邺、谯、许、长安为陪都,并分别配上方位,确定所谓“京号、都号”,邺城(河北临漳)便是第一座被冠名“北京”或“北都”的城池。
邺城之所以能成为曹魏北京,原因在于曹操称魏公以后便以邺城为国都建立了魏公国(魏王国),邺城在建安后期一直是曹操的统治中心,这里拥有曹魏版图内仅次于洛阳的宫城建筑,而且这里可以为曹魏防御并州、冀州、幽州北部的游牧族群提供一个强大的前进基地与指挥中枢,因此,邺城也便成为了曹魏的北京,长达46年(220年-266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

帝王列表
秦:秦始皇:(赢政)、秦二世(胡亥)

西汉:长陵(刘邦)、安陵(刘盈)、霸陵(刘恒)、阳陵(刘启)、茂陵(刘彻)、平陵(刘询)
杜陵(刘_)、延陵(刘骞)、义陵(刘欣)、康陵(刘_)
东汉:原陵(刘秀)、显节陵(刘庄)、敬陵(刘_)、慎陵(刘肇)、禅陵(刘协)
三国:蜀:蜀昭烈帝(刘备)、蜀后主(刘禅)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贵乡公(曹髦)、魏元帝(曹奂)
吴:吴武烈帝(孙坚)、吴大帝(孙权)、吴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吴末帝(孙皓)
两晋
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
东晋: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
晋穆帝(司马蚺)、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
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安都陵(李雄)、苻坚墓、嘉平陵(赫连勃勃)
南北朝:初宁陵
隋:泰陵(杨坚)、炀帝陵(杨广)、恭帝陵(杨侑)
唐朝:高祖(李 渊)、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显)、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肃宗(李 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适)、 顺宗(李诵)
宪宗(李 纯)、 穆宗(李 恒)、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 忱)、 懿宗(李 温)、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则天***
五代十国
后梁
北宋、辽
南宋、金、西夏
元:元太祖(铁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明: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 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镇)、代宗( 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囱)、穆宗(朱载后)、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清:顺治(世祖-福临)、康熙(圣祖-玄烨)、雍正(世宗-胤祯)、乾隆(高宗-弘历)
嘉庆(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宁)、咸丰(文宗-奕宁)、同治(穆宗-载淳)
光绪(德宗-载恬)、宣统(溥仪)

拓展资料:
朝代歌诀歌诀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歌诀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歌诀三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歌诀四(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中国朝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共和制成立以前,中国最高的统治政体是以家族世袭为主的,当一个家族推翻统治家族即为朝代更替。
以下列出中国历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东汉 25年 - 220年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1. 汉前赵 304年 - 330年
2. 成汉 304年 - 347年
3. 前凉 314年 - 376年
4. 后赵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后秦 384年 - 416年
8. 后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后凉 385年 - 403年
11. 南凉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凉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凉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东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齐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907年 - 923年
2. 后唐 923年 - 936年
3. 后晋 936年 - 946年
4. 后汉 947年 - 950年
5. 后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国(902年 - 979年)
1. 吴越(904年-978年)
2. 闽国[[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荆南(906年-963年)
4. 楚国(907年-951年,楚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5. 吴国(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汉(917年-971年)
8. 北汉(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后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辽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