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去库存压力不减 未来房价走势更加分化 楼市去库存压力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作者&投稿:油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15年12月,规格颇高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将于近日召开,市场关注的焦点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用事业运营等。其中,对于去库存等方面或给出一定的解决思路。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进入新一轮去化周期,围绕去库存可能会有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政策出台,包括给予财税支持、鼓励农民工买房等,未来房地产价格走势将进一步分化。

库存升投资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0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万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180万平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易居研究院数据显示,在其监测的35个城市中,2015年10月,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即去化周期分别为10.0个月、12.2个月和18.9个月。其中,广西北海的存销比数值最高,截至2015年10月为31个月,山东烟台存销比为26个月。

巨量库存严重拖累了房地产投资增速。2015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增长2%,增速比1-9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3150亿元,增长1.3%,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266亿元,同比下降2.4%,降速比1-9月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5645亿元,同比下降1.6%。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住宅投资单月同比已连续三个月下跌。

“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已经很低,明年房地产投资将进入负增长,去库存已成为重要任务。”新城控股 集团副总裁欧阳捷表示,2000年以来,商业新开工面积累计超过20.4亿平方米,近四年新开工每年递增2亿平方米,商业地产也面临去库存的形势。

宽松政策将继续加码

2015年以来楼市多项重磅政策出台。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包括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不动产登记制度,户籍与住房改革等也已经在稳步推进中。地方政府也采取了公积金政策调整、二套房首付放宽等多种措施。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对于房地产去库存,要想打一场“歼灭战”,需要政策予以支持,一是个人房贷进一步宽松,首付仍有降低的空间;二是财税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取消二手房交易营业税,首套房贷利息可抵个人所得税;三是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继续降准降息;四是棚改拆迁补贴,以货币为主、实物为辅。

房地产价格走势分化

对于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在城镇化以及按揭贷款等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销售形势正在回暖,今年一季度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负增长9.2%,1-10月同比正增长7.2%,随着需求的持续增加以及存贷款利率降至最低,房地产市场有望回暖,但这种回暖主要集中于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增长持续下降的态势有望明年上半年结束。

东北证券 认为,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分化明显: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紧缩,房价受供需影响会有进一步上升空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周围聚落的二线城市将会受一线城市波及而小幅上涨。其他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面对供过于求的局面,房价将继续下滑。随着大户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比例提高,全国房屋销售面积会有一定程度提高,城镇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会随着二孩预期有所提升。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2-0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2017未来房价走势:多热点城市楼市成交走低~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继10月份之后,11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增速再度双双回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也呈回落态势。在一轮又一轮的调控下,多个热点城市楼市逐渐恢复理性。
楼市调控效果初显
张宇威是杭州一家房产中介的置业顾问,11月10日杭州限贷政策全面升级,当天一早他便给自己的客户群发了政策措施。“政策出来房价肯定要下跌,我们要喝西北风了。”经历过楼市9月的疯狂,张宇威明白调控加码意味着什么。
刚出炉的11月份数据显示,杭州楼市成交量出现意料之中的大幅下降,新房市场成交量和成交均价都有所下降。其中,杭州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大幅下降54.9%,成交均价环比下降近一成。
据透明售房研究院统计,11月杭州全市共成交新建商品房1.3万套,环比下降36.2%,同比下降7.7%,成交总面积128.9万平方米,总金额201.3亿元。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0.63万套,环比下降54.9%,同比下降42.5%。
统计数据显示,11月杭州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为15498元/平方米,环比下降了8.7%。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517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了9.5%;市区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环比下降6.2%,创下年内最大环比降幅。
不少房企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下挫,借年终冲刺之际暗中推出“尾盘特价房”,而拿下“地王”的房企更是有苦难言。杭州城北丁兰板块的一处楼盘近期便加推了30余套小户型房源,均价1.9万到2万元/平方米,而在此前这一楼盘的均价维持在2.5万/平方米左右。三墩板块的一处新盘也于11月下旬以低于周边的价格首开,被业内称为今年杭州楼市“第一降”。
易 居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全国重点城市楼市成交环比下跌超过20%。一线城市成交全面下滑,15个二线城市中有10个下跌,其中杭州、苏州和南京的跌幅均超过50%。
从市场价格看,多地都出现了前期价格虚高的二手房房源大幅降价去泡沫化的现象。其中,深圳二手房价连续两个月下调,南京二手房价出现19个月以来首次下调。
“有量才有价,没有成交量,价格的上涨就失去了支撑。”透明售房研究院院长方张接表示,随着楼市成交量的持续萎缩,之后不需要政府政策压制,市场也将失去价格上扬的动力。现在市场处于被动下调阶段,一段时间内将出现开发商主动下调价格的情况。
从十一前开始释放信号到11月份的量价齐跌,是否意味着楼市调控已经到位?对此,方张接认为,市场已经回归理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心态都趋于平稳,根据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要求,目前宜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根据基本面决定是否加码调控。

热钱涌入商业地产
之前杭州房地产市场的整体升温,却催热了库存高企的商业地产。据透明售房研究院统计,11月杭州全市共成交新建商业地产0.67万套,刷新商业地产历史月度成交记录,同比增长112%。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杭州新建商品房销售排行榜中,位居前5的楼盘均为商业或商住项目。
早在今年3月,杭州商业地产成交量就曾跟随住宅市场出现“跳升”,当月共成交3965套,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此后,商业地产成交量持续增长,自5月份突破5000套后一直维持高位运行。
从成交占比来看,11月商业地产占新建商品房成交比重较10月增加了20个百分点,达到51%,市区范围内,商业地产成交占比达58.6%,仅就主城区而言,商业地产成交占比达72%,较10月增加了约20个百分点。从成交类型来看,产权为办公性质的房源(含写字楼、酒店式公寓)为杭州商业地产交易主体,其中酒店式公寓表现尤其抢眼。
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欧美金融城今年销售金额预计将达到20亿,其中写字楼就贡献了一半以上的销售金额。“年度计划已经超额完成,整个集团都已经投入年度总结。”负责该盘的浙江建工房地产开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表明,在杭州市区住宅市场限购、限贷背景下,已有相当一部分投资型需求溢向了商业地产,这一情况在10月份已出现苗头,11月政策升级后,商业地产逆势爆发的态势更加明显。
“杭州今年的商业地产表现预计会令人满意,但明年是供应大年,开发商需做好充分准备。”世邦魏理仕杭州董事总经理马英枢说,酒店式公寓产品在市场上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释放,同时投资性能也显现出来,但在市场下行时是否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值得商榷。
反观历史,2011年2月杭州住宅限购政策升级后,商业地产成交占比也曾出现快速增长,并在35%左右的相对高位运行了近1年之久。在本轮调控中,商业地产成交占比超出正常水平的情况预计也将持续较长时间。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12-1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尽管央行和银监会2月1日联合发布通知,再次降低非限购城市房贷“门槛”,但能否改变国内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的态势仍是两说。相关人士指出,房地产去库存压力现阶段更集中在一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应加强研究针对这部分城市去库存的措施和促进消费的政策,依靠市场力量加快房企角色转型和结构调整。
国内楼市出现区域分化
2015年底,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发布了《关于禁止欠缴土地出让价款用地单位参加新一轮土地竞买活动的通告》,共有34家企业欠缴土地出让价款。实际上,2014年10月,该局曾发布过类似通告,当时涉及25家房企,拖欠土地出让金总额40多亿元。
短短一年间,昆明拖欠土地款的房企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昆明房地产市场去年几个指标的走势并不乐观,成交量(含套数和面积)和价格双双下滑,虽然成交量在个别区间(周或月)环比虽有所回升,但下行大势非常明显,房价更是到了近年来的一个低谷。”昆明某房企置业顾问高然说,去年的新增投资量也呈下降趋势。
“与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回暖不同,‘继续回落、下降’是昆明房价去年的主基调,不少房企选择降价走量,但年终数据还是不怎么漂亮。”昆明某地产公司销售人员极力向记者推介楼盘年底活动时这样总结2015年。“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昆明秋季房交会去年意外停办,也反映出昆明市场疲软,很多企业缺钱,压力大。”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去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显示,同比下降的城市有49个。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三线城市房价同比平均仍在下降。自2014年6月以来,昆明市房价呈现连跌之势,而昆明的成交面积及成交套数还是没有明显放大。
“国内房地产市场2015年出现明显分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迅速回暖,但其余二线和三四线城市销售仍然不旺。昆明大致介于二线和三线城市之间,销售变化不大,同时云南州市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云南省住建部门一位专家说。
统计部门关于已竣工商品房待售面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末,全国有6.96亿平方米;云南有1913.98万平方米,占全国的2.7%;昆明市有753.03万平方米,占全省的39.3%。“如果以2015年月均商品房销售面积进行测算,全国、云南和昆明市已竣工商品房待售面积消化周期均较前几年均有所延长,云南去库存的压力还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述专家说。
云南财经大学不动产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周大研认为目前楼市的分化虽然不见得是冰火两重天,但确实存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区域差异下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分化,另一个是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分化。其中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又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商铺、写字楼等非住宅类商品房去化问题的中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
三四线城市“底子弱”压力更大
业内人士分析,除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供应快于销售增速等共性因素,部分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行业同质化竞争、“土地财政”依赖程度高、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口流入低于预期等,是其商品房库存出现阶段性总量偏高、去库存周期延长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对此的抗压性要强一些。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商品房供应快于销售增速。2010年以来,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问题,国家实施了增加商品房供应和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差别化信贷、税收等综合性政策措施,昆明市于2011年实施了限购政策。而2014年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上述政策效应叠加,商品房供应快速增加,销售增速却逐步放缓,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明显变化。
“现阶段的供应过剩和需求放缓一定程度上是以往‘大一统’式房地产政策弊端的显现,导致供需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周大研说,部分城市的购房需求甚至有一半以上被以前一些一刀切的政策所打压了,与此同时供应却是明显放大。
二是部分城市支撑薄弱,消费市场观望情绪浓重。一方面,此前一些房地产政策松绑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或会加重市场观望情绪,持币待购的购房者会认为这是市场妥协的表现,后市仍然还会有价格上的优惠。另一方面,由于出台房产税等呼声、不动产登记制度实施等方面舆论的影响,城镇居民的购房意愿和市场预期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周大研指出,北上广等城市由于城市规模效应、社会服务资源优势以及人口持续流入,房地产市场支撑有力。而一些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基础较弱,加之经济下行,人口流入低于预期,地方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效果较弱,存量房高企。
三是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泡沫太多。云南和邦润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国繁同时指出,一些城市库存高企一定程度上是房地产行业畸形竞争和发展的结果,部分大中型房企漠视实际需求,盲目量产,导致产品同质化,库存量大,且小企业又一直在抄袭大中型企业的模式,导致供给端出了问题。
四是一些城市房地产“大跃进”的后遗症正在显现。周大研说,部分城市的房地产是“大跃进”开发,企业盲目跟风,少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导致问题不断积累。以昆明市为例,楼市与大规模城中村改造紧密联系,并由此进入商业地产供应的井喷期,也形成了昆明商品房供应的主力。“昆明城中村改造虽然目前已收紧,但造成了大量泡沫,给昆明楼市乃至整个城市留下的难题需要很多年去消化。”
尽管2月1日的政策出台再次降低非限购城市房贷“门槛”,意在刺激市场需求化解过剩库存,但效果仍有待市场观察。“目前全国市场分化明显,预计对于该政策各地执行力度不一。”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一线城市限购,不执行新首付政策,但对心理预期影响较大。预计积极响应的主要是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银行放贷谨慎,执行可能性并不大。
推动存量消化和开发须政企双管齐下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库存去化问题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形成的阶段性问题。全国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凸显,说明在抓好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外,还须做好各地方的政策措施的研究储备,结合中小城市实际细化针对性的举措。同时还要积极引导房地产行业及时调整转型,加速房地产存量消化和存量开发。
一是加大促进购房消费的政策供给和落实。云南省住建部门的有关人士指出,主要方式包括通过金融、户籍、住宅标准等政策宽松,促进购房消费和转移库存。要继续降准降息,继续降低商业贷款首付;要推动户籍改革,比如昆明市呈贡区人口较少,存量房较多,则可以考虑在呈贡实施购房落户政策;要调整普通住宅界定标准,以降低交易税费,提高房地产市场消费信心,促进改善性住房消费;地方政府要考虑实施购房补贴政策,同时基于昆明的实际情况,鼓励城中村项目和三旧改造项目进行货币化安置,以购代建,实现回迁户、政府、企业之间的共赢。
“关于房地产行业的税费之多,抬高了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束缚房地产市场除刚性需求之外的投资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周大研说,推进存量消化需要政府下决心在税费政策上有所突破。
二是积极引导房地产角色转变。在一些业内观察人士看来,以往房企只会循环往复找钱、拿地、卖房,这样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要更加注重引导房地产与其他产业的配套、结合,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比如一些房企尝试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需求的C2B项目定制就是一种方向。”周国繁说。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2-1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