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戏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17日-19日,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园林建筑特色: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海宁的安澜园.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莱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
  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
  [编辑本段]【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像力所创造的全部成果,这是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所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在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作法兰西和英格兰.

---- 维克多.雨果

圆明园本是畅春圆北边的一个小型花园,以牡丹而著名,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祯的居所(即后来的雍正).雍正即位后开始大规模扩建圆明园,成为清帝国的新离宫.总设计师就是雍正本人.宫廷画师们为扩建圆明园绘制设计图,和康熙一样,雍正在艺术上拥有很深的造诣,皇家画院又集中了帝国最优秀的一批画家,他们是中国文人的精华,因此,圆明园的设计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情趣,又处处铭刻着总设计师雍正自己的理想和意志.圆明园的设计思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模仿中国南方迷人的自然风景,再现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意境.作为帝国的统治者,雍正的理想是将现实和想象中所有的美丽和优雅都汇聚在他的离宫中,画师们根据雍正的旨意规划设计,但是这样的设计图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能变为现实,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雷姓的家族,雷金玉既是家族领袖,也是圆明园的总建筑师.

扩建后的圆明园拥有近200坐宫殿.面积达到三千亩.工程持续了整整三年,山起西北,水流东南,与中国的地势完全契合.西北是一座巨大的假山,是昆仑山的象征.东面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象征东海.湖中的三个宫殿是传说中东海三个住着神仙的岛屿.是皇帝处理朝政和皇室居住的地方.工作区和居住区用一个人工湖隔开,湖的形状被设计成大清疆域的轮廓.沿湖分布九个岛屿,中心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地方,九州是中国的象征,而皇室就是整个帝国的中心.每一个晚上,九州一片安宁.湖水波平浪静,大清的天下永久太平.这就是九州清晏的寓意.

乾隆继位后下令扩建圆明园,扩建的重点集中在圆明园的东面.工程持续9年.18世纪中期,大清空前的富足.产值达到全世界的1/3.国库中囤积了大量的银两甚至影响到了货币的流通.诞生了史无前例的圆明园.没有人知道修建圆明园究竟花了多少钱.

有来往于大清宫廷的欧洲人告诉乾隆.法国凡尔赛宫的水法名声显赫.在乾隆看来,大清是天朝大国,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理应拥有媲美于凡尔赛的水法,想在圆明园东面的一块狭长地带建一座豪华的西洋花园.命传教士意大利人郎士宁督造.按照当时的传统,设计了大量的人体喷泉.皇帝无法想象裸体的西洋女人安放在大清的离宫中是什么样子.于是用12生肖的青铜雕像来代替.西洋花园还没有完全建成.乾隆便把整座花园赐给了最宠爱的一个来自维吾尔的妃子.1760年,工程全部完工.罗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门.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斓的琉璃瓦,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有100多组景观,近1000座宫殿,占地5000多亩,600个足球场大小.可以和欧洲任何一座皇家园林媲美.

八里桥战役.清军三万多人覆灭.英法联军仅有5人阵亡.

占领圆明园的第二天即1860年10月7日,法国人开始偷走一些最值钱的东西,10月8日,除了少数值勤的士兵,大约两万名联军士兵都开始肆无忌惮的抢劫.可以想象法国人,英国人,印度人,非洲人,一大群各种肤色的军官和士兵蜂拥而上的情形.凡是能拿走的一件没有留下,拿不走的一律毁掉.抢劫中的士兵们都带着欢乐的神情,抢劫持续了整整两天.一名将军对一个炮兵说,我的孩子,把这些都放下吧,我们即将到北京去,那里有足够的东西给大家分.为了安慰值勤而没有抢到东西的士兵,联军鼓励大家保持绅士风范,上缴所有战利品,进行拍卖,拍卖进行了三天.18日凌晨,3500名英军步兵和骑兵开始有条不紊的焚烧圆明园.19日联军离开,身后是无法形容的瓦砾和焦土.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残破的圆明园彻底遭到毁灭.1911年,大清帝国灭亡.

圆明园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博物馆,其中究竟藏有多少珍宝和文物已无从知晓.今天,圆明园是一座遗址公园.

在圆明园的时候.松说,圆明园经历三次劫难,抢劫,火烧,人祸.北京郊外的农民把最后所有能搬的全部搬走了,木头都烧光了,砖头搬回家盖房子去了.好看的大石头切开搬走,留下的只是些没有搬的价值的而且又搬不动的东西了.甚至那里的焦土都被认为含有金子被反复筛过.最后的这次由自己国人带来的人祸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一段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

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答: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

园明园的文物被掠夺的故事?
答:千古第一“名画”《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张华的《女史篇》画的一卷插图性画卷,它的原作在今天已经失传了,流传下来的是唐代的临摹本,原本有12段,在历史的动荡之中,如今只剩下9段了。作品主要描绘的恶是女范德故事,每一段都是描写了上层妇女应该有的道德情感,也带有一定的说教性质。虽然主要是...

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故事和历史
答:明园虽在1860年遭受了英法联军的毁灭性破坏,但整个园区还留有不少建筑遗迹。至少在1870年时,西洋楼有的建筑还算完整,同治时对园内中式建筑还有一次半途而废的大规模重修。那么,是谁将它彻底毁灭了呢? 火劫:联军、土匪与筛土贼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英法联军选择最...

火烧圆明园的典故
答: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

园明园是被谁烧的故事
答:园明园是被谁烧的故事如下: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不是八国联军。圆明园第一次遭到焚烧是在1860年10月7日,第二次是在10月18日。9月21日八里桥一役之后,因粮草军备不足,英法联军被迫休整了十余天。待补充军备之后,联军于10月3日开始向北京进发。10月6日晚上七点左右,联军来到了圆明...

园明园是怎样被毁掉的,八国联军的罪恶行径有哪些?
答:【洗劫】 圆明园这座举世名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罹劫及残毁圆明园的园林杰作和艺术宝藏无一不是千百万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既体现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由于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园明园是被谁烧的故事?
答:园明园的毁灭是历史上一段惨痛的故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也就是1856年至1860年,英国和法国组成的联军进攻中国,最终导致了圆明园的火灾。根据《清通鉴》、《中国历史大辞典》和《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等史书明确记载,圆明园的火灾是由这些侵略军所引起的。1860年秋季,英法联军从浙江沿海北上,...

火烧圆明园的真相是什么,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呢?
答:谈及圆明园,我们会下意识的认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这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铁证。然而西方的一批资料,却揭开火烧圆明园真相,以至有学者感慨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甚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量中国百姓参与了抢劫和火烧圆明园。首先看一个问题,英法为何火烧圆明园?根据《清史稿·邦交志》记...

园明园是被谁烧的故事?
答: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园明园是被谁烧的故事是什么?
答: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的,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英国的军队。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对圆明园洗劫一空之后,为了掩盖他们所犯下的罪行,英军指挥官詹姆斯·布鲁斯下令放火烧毁圆明园,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在入侵北京城之后,不光对城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