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旦恶乎待哉"是什么意思? 学习文学这个专业有什么用

作者&投稿:顾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出处:庄子《逍遥游》

选段: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文:

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但他虽然可免于行走的劳苦,却还是要有所依赖。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等宇宙万物的规律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文本赏析

庄子提出“有待”和“无待”相对立的概念,“待”意指需要的条件,如列子御风而行,其逍遥有待于风,则为所待的风限制而不能绝对地自由。只有“无待”,摆脱条件的限制,其逍遥才是绝对自由的。庄子所追求的“无待”境界,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绝对的精神世界。

庄子还提出了事物的功用总是和一定的条件相联系的,在一种条件下有用的东西,到另一种条件下就会变成无用,如宋人到越国卖帽子,越人剪光头发,身刺花纹,用不着它,帽子也就变成无用之物了。庄子强调外界条件与人的行为的关系,反映其认识的深刻性。但他追求不受条件限制的绝对自由境界,则是不现实的幻想。



译文: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仰赖什么呢?



若夫,至于。
天地,万物的总名。
正,指自然之性。乘天地之正,指顺万物之性。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辩,通变,与上文的“正”相对。
乘、御,借驾车来比喻,与上文“御风”相应。
无穷,指时间的无始无终,空间的无边无际。
且,还。

翻译:
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仰赖什么呢。

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合乎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凭借什么呢?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满意请及时采纳。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是老子的名言之一。其中“乘天地之正”指的是顺应自然规律,而“御六气之辩”则是指驾驭着六气的变化。全句的意思是: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那么他还仰赖什么呢?

如何学习文学~

多看点书,推荐田螺姑娘,聪明的牧羊人,曼丁之狮,这三本书

首先,文学可以给我一碗饭。本科时我可以当老师、文秘,读研学了古代文学,我依然可以考公务员、老师,而且条件更优厚些。而读博呢?我可以堂而皇之的整理、恢复、校勘古人作品,还原古人作品原貌,完成古人未竞之事业,而且凭这个我能挣钱。这就是最大意义所在。
其次,您对于文学定义太狭窄了,比如把文字学抛开。文学不是独立的,最起码我国文学即便在自觉之后,依然与其他学科挂钩,比如历史、哲学、商业、军事、政治。《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学散文也以《史记》为佳;《水经注》为地理学著作,可以文辞之流畅优美,也为人所共知;至于盛唐诗歌,本身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甚至最近我接触一批元代作家,他们的散文里记载了大量的建筑之类的数据。因此文学研究不孤立,意义多元化。
而且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清代人编《全唐诗》,本身是不全的,而且错误也多,今人有没有义务继续下去?去改正、完善?当然有,这就是今天文学研究、整理的任务。
而清代给唐人汇总之时,他们自己也写了很多作品啊。我们有没有义务去编《全清词》、《全清诗》、《清文海》?当然也有,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完善,否则您以为您看到的作品怎么来的?还不是文学从业者整理的。很多人一句"看原著",殊不知已经经过多少代学者辑佚、校勘、笺注了。

逍遥游高中文言文
答: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气之辩(65),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66)?故曰:至人无己(67),神人无功(68),圣人无名(69)。提示:注释如下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②鲲(kūn):本指鱼卵,这里借表大鱼之名。③鹏:本为古“凤”...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的翻译
答: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记得应该是庄子的逍遥游吧~ 反正他的东西都很飘渺 ”“ 无为”

逍遥游的原文
答: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

逍遥游 中而字的六种用法 列举一下
答:1、连词,表修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思是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2、连词,表承接。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意思是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意思是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4、连词,表转折...

《逍遥游》原文及译文
答: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庄子《逍遥游》 翻译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答: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天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无己 见独 物化 至人 心斋"是谁的理念
答:物化:《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 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至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 曰:‘至人无己,...

《逍遥游》达到真正逍遥的句子是什么?
答:达到真正逍遥的句子是:1、鹏之徙于南冥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释义: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释义: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的...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文字
答: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北冥有鱼出自?
答: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