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的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投稿:中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南朝文学家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原文: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释义:
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像鸢鸟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释义: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扩展资料:
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
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1、《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一个片段。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2、《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朱元思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谢中书书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及退隐避世的高洁志趣。
本文主要描写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鄙弃名利、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与朱元思书中作者为什么发出望风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答:作者认为,那些追求高官厚禄的人,只要看到此峰,就会平息追逐名利的心,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见此美景也会流连忘返,表达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热爱美好自然,想要隐居避世的高洁情趣,同时也暗含了对朋友的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的生活。

《与朱元思书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陶醉在高山幽谷的自然景色中,得以抛弃世俗的羁绊,怡然自得。。《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

《与朱元思书》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答:选自曹明纲《六朝文洁释注》.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本是吴均写过朱元思信中的一个片段.课文注释: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从,顺、随。自富阳桐庐: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

朱元思书的意思?
答:意思: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出自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

与朱元思书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及诗句
答:《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本文仅是其中的部分节录,原文已散佚不可见。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他一生仕途很不...

与顾章书和 与朱元思书 都抒发作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句子表现出来...
答:作者在描述之中,间以这组抒情短论,一方面自然是在赞叹山之高、林之深、谷之幽,极力突出这山水奇景的美丽;另一方面又抒发了作者的“览物之情”。这正是寒门出身的吴均因为仕途不达,如今又身临这“天下独绝”的胜景之地,发出的一缕哀怨之情,也是他通过所见所闻而又有所感之后,给朱元思写这封...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表达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

吴军在写给朱元思的这封信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答: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通过叙述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富春江的山光水色,表达了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和情感。作者用较大的篇幅来写景,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奇山异水展现出来。作者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

小石潭记与与朱元思书 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朱元思书 为书信,蕴含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意隐居山林的心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小石潭记 是作者柳宗元被贬后所写,在做着看到潭中鱼自由自在时,心中犹然而生一种喜悦之情(似与游者相乐(l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

答柳恽和与朱元思书同为书信同写山水两文的作者写信目的有何不同?_百...
答:他借助山水的形象,倾诉了自己与友人相隔千里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以山水为媒介,向友人传递了自己的情感。因此,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以及借此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共鸣。而《与朱元思书》则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作者通过描绘富春江至桐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