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实践与认识 什么是实践?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怎样

作者&投稿:曾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塔河油田勘探的不断发展依赖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勘探对象的变化,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在塔河油田长期的攻关研究、勘探实践与油气发现过程中,解剖了碳酸盐岩大型古隆起岩溶缝洞型油藏成藏机理,逐步建立起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成油理论。同时,也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塔河油田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4.3.3.1 提出“逼近主力烃源岩,立足大型古隆起、古斜坡寻找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思路,发现了塔河油田,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相碳酸盐岩成油理论

1996年前阿克库勒凸起钻了多口工业油气流井,有些为高产工业油气流,但试采不能稳产;塔河油田范围内也钻了多口井均见油气显示,测试没有获得油气流。对油藏类型、规模以及能否形成大油气田认识不足;缺乏储层预测、改造技术、侧钻井等技术,制约了发现。

在长期的勘探实践中,认识到克拉通盆地古生界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是培育大型油气田的目标区,逐步提出并坚持了“逼近主力烃源岩,以大型古隆起、古斜坡、古潜山为勘探目标,靠近大型断裂、大型不整合面寻找大型油气田”的勘探思路。并且认识到寻找塔里木克拉通盆地大型油气田的主要目标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

反复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与思路,指导了塔河油田的发现。

4.3.3.2 进一步提出了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成藏理论,指导了勘探部署,带来了塔河油田储量快速增长

(1)岩溶缝洞型油气藏特征和海西期岩溶发育主控因素与储层发育规律认识的深入指导了勘探部署,提高了勘探井的成功率,带来了储量快速增长

在塔河油田的勘探实践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油藏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塔河地区奥陶系大型岩溶缝洞型圈闭叠合连片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点,认识到岩溶作用形成的岩溶缝洞储层是控制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同时认识到海西早期是塔河油田主体最主要的岩溶期次。

在对海西早期岩溶的主控因素与储层发育规律认识基础上,指出阿克库勒凸起轴部裂缝发育,是海西早期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同时,岩溶地貌也是控制岩溶发育的重要因素,岩溶斜坡是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因此,阿克库勒凸起轴部与岩溶斜坡的叠合部位是岩溶缝洞型储层发育最有利的地区。随着认识的提高,及时调整勘探部署,加大了该区的勘探部署力度,提高了勘探井的成功率,探井成功率达到75%,并带来了储量快速增长。相继提交7、2、8区探明储量18268×104t油当量。基本探明塔河大油田的主体部分。这一阶段是塔河油田储量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时也带动了塔里木盆地原油产量的快速增长。

(2)加里东中期岩溶的发现,进一步开拓了勘探范围

通过“十五”前期的勘探和研究,加里东期古构造、古岩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为塔河油田南扩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快了向外围甩开部署的步伐。塔河油田南部在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与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之间,以及上奥陶统内部(良里塔格组与桑塔木组间)存在间断,即加里东中期至少存在两幕岩溶作用(第一幕和第二幕)(图4-14)。同时对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有利储层分布区主要有两类。①阿克库勒凸起的轴部,凸起轴部裂缝发育,因而加里东中期岩溶也发育。所以阿克库勒凸起的轴部的西南倾没端是岩溶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②沿加里东中期所形成的断裂发育有利储层,如S112、S106井在加里东中期断裂附近,钻获高产油气流。在此认识基础上,加快了对该领域的勘探步伐,S96、S106、S112、S117等一大批井获得油气突破,相继提交探明储量31409×104t油当量。

加里东中期岩溶对上奥陶统覆盖区中下奥陶统及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对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塔河油田向南扩大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塔河油田的勘探面积向南(含南东和南西)扩大了3700km2,从而扩大了该区的油气前景。

(3)深化了塔河油田成藏特征认识,奥陶系油藏西扩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了艾丁油区

在对塔河奥陶系油藏多期成藏与改造认识指导下,提出艾丁地区岩溶缝洞型储层受控于早期断

图4-14 塔河奥陶系岩溶储层纵向分布模式及岩溶发育范围示意图

裂和加里东中期岩溶作用,呈条带状发育。海西早期油气成藏,海西早、晚期构造运动时期,该地区处于岩溶低部位,受该期岩溶作用影响较小,古油藏遭受破坏作用较弱,保留重质油藏。在此认识指导下,部署的一批钻井获得突破,AD4、AD5、AD7等井在塔河奥陶系一间房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如AD4井20mm油嘴,日产油1024t,气4868m3。截至2006年8月6日,已累计产油47827.8t,产气140×104m3。该区2007年预计提交石油探明储量7200×104t,近两年有望提交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108t,为千万吨油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4.3.3.3 坚持立体勘探思路,指导了碎屑岩领域的勘探,实现了新地区、新领域的突破

复式油气藏是指一个具有不同含油层系、不同油气藏类型、不同成因组成的含油气区。由于油源充沛,构造变动频繁,油气运移十分活跃,多类型油气圈闭和多油气层相互交错叠置,在地下有机的排列组合,有规律的分布。多期构造运动、多期油气成藏决定复式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特征,并是其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塔河油田紧邻阿—满生油坳陷,是一个由奥陶系岩溶缝洞油藏、古生界碎屑岩油藏与中新生界碎屑岩油藏组成的多层系、多领域含油的典型复式油气藏。

通过对碎屑岩领域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规律的深入认识,提出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控制着油气的调整运移二次成藏,塔河油田南部处于相对高部位,是油气调整运移聚集的指向区,所以是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碎屑岩的油气富集有利区。在此认识基础上进行了部署调整,加大了对该领域的勘探力度,最终实现了油气突破。

在整个塔河区域整体背景上,针对三叠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开展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研究,指出各领域的有利油气聚集区,为进一步甩开勘探提供指导。三叠系油气分布东比西好,南比北好。成藏时间为中新世-上新世。三叠系油气富集明显受控于现今三叠系整体东南高、西北低的构造格局。三叠系油气成藏受控于连通下伏油藏与三叠系储层的断裂的形成期和三叠系的构造面貌。指出石炭系盐边、盐上地区是三叠系勘探的有利地区。

截至2006年底,三叠系累计探明储量5178.85×104t油当量(石油3308.55×104t、气187.03×108m3);油气勘探成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3.3.4 工程、工艺技术的发展支撑了塔河油田的快速发展

油气勘探是一个需要多兵种、多学科联合作战的行业。塔河地区1995年以前就已经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发现油气,并且获不稳定的油气流,但由于勘探技术与勘探对象不适应,未形成规模,亦未进行全面评价、开发。随着“八五”、“九五”以来,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科技攻关的加强,勘探评价预测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强化和提升了复杂目标的勘探本领,从而在取得重大油气突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塔河油田勘探的方法技术系列,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定量解释技术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多以裂缝、溶洞型储集空间为主,在纵向及横向上的非均质性极强,测井储层识别与评价十分困难。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通过“十五”期间的勘探开发实践与科研攻关,开发出一套包括成像测井技术、长源距声波全波测井技术、综合裂缝概率模型技术、双侧向电阻率及差异识别裂缝、双井径与钻头直径差值识别裂缝、声波、密度测井识别裂缝、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识别裂缝、常规测井资料识别溶洞、全波、偶极声波识别缝、洞发育段等技术方法系列。通过岩心-成像测井-常规测井的标定,定量解释储层,有效地解决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测井识别与评价难题,在勘探、开发井的完井选层、储量计算与油藏开发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地震岩溶缝洞储层预测技术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大都位于5300m以下,埋藏深,裂缝、溶洞型储集空间在纵向及横向上的非均质性极强,储层预测与识别评价十分困难。面对这样一项世界级难题,通过几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和攻关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预测评价方法技术系列,主要包括以三维地震联片处理技术、地震属性提取、振幅变化率、相干体计算、三维可视化、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波形分析、地震反射特征研究、利用相干体、断裂解释技术、模型正演技术、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分频处理技术等。解决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预测与识别评价难题,建立了岩溶缝洞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并在塔河油田勘探开发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为钻井部署、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提供了依据,为历年来储量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经实钻验证储层预测的吻合率高达90%以上,开发钻井建产率达到80%。

(3)酸化压裂储层改造技术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孔喉配合度低,这些都直接影响其原始渗流能力,完井后大多无自喷能力。显然,对这类连通性较差的碳酸盐岩储层,必须进行酸压改造,以形成一定丰度的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沟通油气渗流通道,使油井正常自喷生产。

通过技术攻关与实践,形成了由前期清除技术、前置酸压技术、交替注入技术、快速助排技术、高排量施工、压前压后油井管理及酸压效果评估等技术组成的一套成熟的前置液酸压工艺。经推广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大幅度提高了油气产量,打破了制约油气田评价和产能建设的瓶颈,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以CX-206、xR-140、BD1-6B、DG-130等体系为主的胶凝酸系列及表面活性剂缓速酸和乳化酸多种酸液体系,使塔河油田酸压工艺和胶凝剂产品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为了降低胶凝酸中聚合物含量,减少储层伤害,研究开发了低伤害胶凝酸体系,使得聚合物加量减少到0.6%。同时针对目前很多储层异常高温高压的特点,开发了温控变黏酸体系,并在S110、S113、S119、TK209CH、T758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效果,酸压井均取得了良好的储层流体评价。

针对目前储层埋藏更深、温度更高特点,在进一步提高目前已发展应用成熟的压裂液体系性能基础上,我们优选了性能更为优良的有机锆交联剂。使0.6%GRJ-11与有机锆交联剂OBZ(OBZ-A∶OBZ-B=10∶1)形成的冻胶在剪切初期具有300mPa·s以上的表观黏度,120min时黏度达到134mPa·s。

(4)超深层复杂地层钻井技术

“十五”期间,随着塔河地区勘探进一步向外围扩展,天山南地区开始探索前陆盆地领域,勘探井目的层深度均>6000m,同时,还需解决过石炭系盐层钻井、复杂构造地层钻井等世界性难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攻关研究,建立了一套包括穿盐钻井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特超深井钻井技术等超深层钻井工艺技术系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5)短半径侧钻技术

前已述及,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一性强。一口钻井未获工业油气流,不能表明该地区储层不发育,没有油气藏,往往在其周围就有储层发育的部位。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技术可在该井周围确定储层发育部位,利用短半径侧钻技术在该井进行侧钻,往往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这项技术“解放”了一批未获工业油气流的钻井,表明塔河油田整体含油、不均匀富集的特征,为储量提交和产能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配套应用,为塔河油田的成功实现评价、探明与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6)碎屑岩隐蔽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

“十五”以来,针对塔河地区中生界碎屑岩低幅度、岩性及复合型隐蔽圈闭落实难度大,逐渐摸索出了以地震资料精细标定解释、速度研究、地震振幅属性提取分析等技术为核心的隐蔽圈闭识别与评价技术,加大了科技攻关和综合研究力度,相继发现了一批岩性倾尖灭型非背斜圈闭(如THN1井、YT1井)和受岩性上倾尖灭+断裂控制的非背斜圈闭(如AT2井)并部署钻井,相继测试获工业油流,开拓了塔河南三叠系辫状三角洲河道、河口坝油气勘探的新领域。非背斜领域的突破,发现了新的圈闭类型,开拓了新的勘探领域,进一步说明塔河油田碎屑岩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开发了一套“以振幅找油”为核心的成熟的碎屑岩隐蔽圈闭落实与评价技术,为碎屑岩领域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要改变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
在现代,实践的发展促使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以至促成新科学的诞生。人类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无止境。同时,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必须满足实践的需要,为实践服务。实践提供了认识的可能。
只有实践才能提供认识所必需的信息。同时,也只有实践才使人们获得并不断发展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即思维的能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是符合客观的真理性认识,通过实践必然会成功地转化为客观的现实。

扩展资料:
实践的基本形式:
1、改变自然,使自然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流通、财政、金融、信托、投资、保险、服务等活动,它决定着其他一切活动。
2、以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包括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践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在实践中加深认识,用新的认识指导实践,即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并不断深化.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对实践有反作用.这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zhi识到理性认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认识运动的总规律,表明...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总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强调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答: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案例 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学习和认识新的事物。有些知识可能是从书本中学来的,有些知识可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但最终,我们要将这些知识付诸于实践之中。因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使它们变成我们的财富。案例一:学习...

我们的世界改造之旅:实践与认识
答: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场奇妙冒险,而认识则是在这场冒险中,我们如何聪明地理解和回应周围的一切。本文将探讨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实践是认识之基实践是我们的起点,是我们的认识之基。没有实践,我们就无法与事物建立联系,也就无法真正认识它们。实践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认识,还推动...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怎样的
答: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以生产劳动为核心的人类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而也是认识和实践对立统一的基础。因为:1、只有劳动实践才使人从动物界分化出来,成为认识的主体,才产生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2、人类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社会实践持续不断地进行和发展,才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必要和...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徐慧婷 19号【摘要】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

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答: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由以下几点组成: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于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而言,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生活中各项理论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具体实践的检验,而实践过程的发展更是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一方面,实践活动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人类不断的探索和进化...

简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答:在认识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实践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认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是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发生、发展、检验和归宿,即认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答:实践与认识的哲学原理 认识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动力、条件和归宿。认识开始于实践,人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感性认识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又在实践的推动下并依赖于实践所提供的条件上升为理性认识或理论,即对实践对象和实践条件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理性...

认识和实践有什么区别?
答:认识和实践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认识指的是通过感知、思考、理解和推理等认知过程来获取和组织知识、信息和理解。它包括对事物特征、关系和规律等的认知过程。认识是人类思维和智力活动的基础,通过认识,我们能够从感觉中提取信息、理解问题、形成概念和推理判断。实践则是将知识、技能和理论应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