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清晨起来如何观修 如何修佛,修佛第一步是什么?(佛弟子必看的文章)

作者&投稿:陶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早晚课诵拜佛时,经卷不能放在地上或蒲团上。执经行走时,应整本捧起,一般以食指前伸,中指、无名指、小指微曲,中指托起经书下缘,食指贴在经本两侧,拇指压住经本正面。两手向上举齐胸,不可单手拿着经本前后甩动。手捧经书不可向人礼拜,也不可以让出一只手向人问讯或打招呼。持经本时,将经本端高齐眉,以示崇敬。

初入佛门弟子怎样修行~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四部《阿含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著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鄙人漏见 略有所殊
第一步是起心动念,种了善因有了善根,因缘自开。到时候自然而然或者跌跌撞撞绕来绕去的还是回归佛法深信不疑。这时候回头看,你之前做的一些事仿佛都是好像自己都是为了这一刻在做铺垫。随因缘每人做的第一件事都不一样,我想多数是跪拜吧。有的是被事点,有的是被人点。至于看什么文章也是随缘。佛经千千万,你遇见的事,或者你偏爱那种类型。等到你真塌下心看经的时候,我想得等到你深信佛法的时候,当下你先自己选择性的搜搜看你感兴趣的相关内容,视频上法师讲经的很多。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不是说遭受痛苦呀恶贯满盈啊利欲熏心不能自拔欲念深重什么的就不能修佛,恰恰相反,这些正是需要修行的人(当然还是得有缘)。试问本来心就清净明了,还修个什么,也不会来尘世了,来了尘世也不沾尘埃。反过来讲,若问一个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修佛,你给我讲讲佛法,或许就和金刚经说的一样:世间无一切法。我什么也没干
因为功德诵经,因为轮回不清,因果不懂,烦恼什么的起心修佛有什么问题吗?只是不要修来修去都是为了这些,岂非没有长进。诵读经文自然有功德真实不虚,哪怕一字一句。只是我们悟性有限反应没那么迅速。既然是修行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自己的改变也是这样的,慢慢的自己就会改变,直到脱胎换骨。请给自己多一些机会和时间。这并非对所有人而言,有些人抄送佛经效果立竿见影。为了做功德而做功德就比不为功德不做功德差吗 做功德或许就是你的自性 只差清净了 加油吧

佛教要怎么修戒定慧?
答:培育定力的方法叫“修止”,培育智慧的方法叫“修观”,即如实观照名色法、观照世间无常、苦、无我的意思。因此,培育定力和智慧的方法合称为“止观”。 智慧 我们需要透过智慧来观照名色法,了解名色法无外乎是由眼、耳、鼻、舌、身、意所构成。眼、耳、鼻、舌、身称为五根,即五种感官,它们构成了这个色身(...

佛弟子如何完成自己责任与使命心得
答:观察对象多样,包括动态的慢动作,静态的呼吸、佛像、莲花等,以及声音类的佛号、咒语等。初学者宜从观呼吸入手。5、常用的实证方法有观呼吸、观手、观心、观慢动作、念佛号、念咒、耳通圆根法门、睡功等,关键在于理论原理的透彻理解,以及实修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问题解决。通过实证,...

如何让自己的心相续平静下来好好修法
答:在大圆满的修法中,粗大的烦恼通过修持共同外前行:死亡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人身难得,这些基础打好了,你的出离心会生起来。有出离心时粗大的烦恼一定会减少,你打坐的时候心自然会清净。打坐的时候要按传承的要求有次第的修持,在亚青的传承中,调服烦恼的方法根据禅修的境界不同而有不同。一般初学者通过观修...

观修是什么意思?
答:问题七:视师如佛・怎么观修上师是佛 视师如佛・怎么观修上师是佛? 《如何依止上师――窍诀云集》 堪布丹珍扎拉上师讲法 这个部分分四个方面来讲:1、上师是佛乃为金刚持佛所承许;2、上师是一切佛事业的作者;3、直至现在诸佛菩萨仍然还在利益众生;4、自己所见的相未必是正量。 第一,上师是佛乃为...

阿弥陀佛,各位师父前辈,弟子一心向佛,但苦于佛经浩瀚如海,佛法高深莫测...
答:现在佛教中修行,都是修净土,修净土就是每天专门念阿弥陀佛,每天几千遍,几万遍,修净土也=可以看一些修净土书籍,如《弥陀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佛经》,等净土五经。现在末法时代修行,都是修净土,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最根本的目的!!!没有听说过专门修《金刚经》的,修《金刚经...

学佛法如何修行
答:接着修禅定观识四谛【乃苦集二谛染缘因果及灭道二谛净缘因果】。进入道谛后用三法印灭却无明。然后在定中修观修慧【先修习五停心观、接着进入修四念住观、直至入正定观之七贤位的修行】。 苦谛——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 集谛——由自心所起见惑贪爱瞋痴等相集而成的烦恼; ...

佛弟子如何看待世间的邪恶?
答:佛弟子观察世间,依佛教诲,如理作意。不同阶段的学佛人,作意的内容不一样。初学佛人,见世间种种过恶,返观自心,如理作意,远离嗔恚。进阶学佛人,发出离心。再进阶的,观诸不善空性空相,我空人空,又发广大慈悲,悯念众生痴无智慧作业受苦,发心以无余涅盘度脱众生。又有成道菩萨住大涅槃,...

上师圆寂后弟子应该如何如理思维及行持
答:多数同门已经不再怎么修那些虹身成就的上师所传的法要了,他们很快又依止了其他上师改学新法,殊为可惜!记得报刊上经常报道海灯法师的一位武学方面的弟子,张先生当年得法后楞是坚持练了一辈子的少林童子功,到现在60多岁了还一身的软功,得了很多次全国武术冠军,并且开枝散叶带了不少徒弟,把师傅...

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答:《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佛陀说过:在所有佛法的修行中,修无常是最殊胜的。所以我们应当时时观想行住坐卧的一切行为,都是这一世最后的作为;口中所说的,是今生最后要说的话;内心所想的,也是今生最后能想的。只有时时观修无常,才...

什么是禅定?修行中如何使自己进入禅定状态?
答:初观察空是有学圣者所修,后三空是无学圣人所行。无愿三摩地——于五取蕴思维无常、苦,无所愿欲,心住一缘。无相三摩地——于五蕴灭思维寂静,心住一缘。2.行别境同相,即依一真如观,而具三义:空性三摩地——即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无愿三摩地——即所观空,无所希愿。无相三摩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