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间舞蹈凤秧歌是怎么表演的? 山西民间舞蹈伞头秧歌的表演过程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哈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凤秧歌是流行于山西忻州原平一带独具特色的一种秧歌形式。凤秧歌传统节目有几十个,绝大部分是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的。

早期凤秧歌的扮演者,都是男人,女角色也由男的化妆而成。后来,女性也加入了其中。

男角都是武士打扮,身挎腰鼓,头戴军盔,奇妙的是盔上盘绕着一个竹圈小帽,是一根长约八尺的富有弹性和韧劲的竹条,竹条顶端缀一束红缨,表演时可甩出收回,上下翻飞,伸缩自如,令人叫绝。女角都打扮成古代村姑模样,手拿小锣,边扭边行,舞姿优美轻盈。

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踩街,即在街道上穿行表演。男女排成几列队形,边扭边舞,交错向前。

队伍前面由一个手击水镲者指挥,前面两个领头的分别化装成“疯公子”和“野太医”。后面的男角扬臂击鼓,头上甩圈;女角击打小锣,载歌载舞。音乐高亢悠扬,表演自然生动,队形灵活多变。

踩圈也叫小秧歌,是继踩街后的定场表演。领唱者为一对老夫妻,其余均为女角。演唱前有段纯舞蹈表演,按“四开头”、“长流水”等锣鼓点进行。

之后,便由男主角手持花扇,将绕圈舞动的女角一个个逗引出来。被点到的女角与男角跳“扭麻花”、“掏八字”等舞蹈。

然后全体围圈演唱,通常是男角领唱,女角合唱,尾声时男女大合唱。歌词大都自编自演,以颂人、描景、说事为主要内容。表演时的节奏也较前加快,幅度加大,男女对舞,演唱风趣幽默,富有乡土特色。

开轱辘也叫大秧歌,是以上秧歌演唱部分的延续,演出一个个小戏,剧目内容有人物性格,有故事情节,甚至有矛盾冲突,构成一出出民间小演唱,所以当地俗称“出儿秧歌”。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如《薅苗》、《打麦》、《秋收》;有表现年节习俗的,如《过大年》、《观灯》;有刻画自然风景的,如《四敖八景》、《朝霞峪赶会》、《崞县城赶十三》;有描写爱情、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的,如《二女告状》、《等新郎》、等,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农村生活图画。



山西民间舞蹈秧歌有哪些?~

秧歌是山西众多民间舞蹈中数量最大、形式最多、流传最广的一类,大多数秧歌有歌有舞,以舞为主,但也有的侧重于歌唱,如伞头秧歌、挑高秧歌、小秧歌、高跷秧歌等。
表演人数少则两三人,如“小花戏”、“小秧歌”;多达几十人,如凤秧歌、踢鼓秧歌,甚至上百人,如伞头秧歌。它们风格多样,各放异彩。

伞头秧歌因以手执花伞者领头舞蹈和演唱,故称“伞头秧歌”,在山西,伞头秧歌主要流行于吕梁的临县、离石、柳林、方山、中阳、石楼等地。
伞头秧歌属于一种大型的民间歌舞活动,小则百八十人,多则数百人在伞头的带领指挥下,各自施展自己歌、舞、吹、奏才能。
伞头秧歌的内容丰富广泛,形式活泼多样,气势粗犷豪放,规模宏伟壮观。一支秧歌队,除了乐队和仪仗队外,其余皆扮各种角色。
大致顺序为:仪仗队;乐队;龙舞;伞头,即手执花伞的秧歌艺人,是秧歌队的头领;架鼓子;小会子,即民间小演唱;杂会子,即传统折子戏;民间传统舞蹈;旱船,也叫“水船”;狮子舞收尾。
伞头秧歌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两个方面,特点是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唱结合,交替进行。伞头是伞头秧歌队的统领,其主要职责是指挥全局,选派节目,带领秧歌队排街、串院,并代表秧歌队即兴编唱秧歌,向外界答谢致意。
伞头右手执花伞,左手摇响环。响环俗称“虎衬”,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环状圆筒,直径约10厘米,朝外沿开缝,形似手镯,内装小圆球,摇动时发出串铃般响声。
响环的作用,一是作为道具使用,象征威武。二是摇响后作为唱秧歌或行动前的信号,以指挥锣鼓乐队。伞是普通的花伞,周围缀有红绫,表演时随着音乐节奏向左旋转,上下飘动,轻盈自如。

山西秧歌的凤秧歌
答:“凤秧歌”是流行在原平的一种集体表演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表演时男女各半,男的头戴一顶草帽形的小帽,帽顶戴有一条既薄又窄,约长丈余,盘成螺旋形的竹圈,竹圈顶端置一鲜艳的红色绒球,形似凤凰头顶的红翎,故当地群众称其为“凤秧歌”表演时,男的身背腰鼓,女的手持一小堂锣,边敲边舞...

凤秧歌的基本介绍
答:凤秧歌又名过街秧歌,也有叫份秧歌的,是原平县独有的一种汉族民间歌舞形式。对凤秧歌的名称及其由来听到过几种说法:其一,是因所用道具而得名,表演时,男角头上所佩戴的甩圈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绒球,颇似凤凰头上的红冠,故名。其二,是说凤秧歌由安徽凤阳传入。还有一种说法是:...

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三类
答: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稳相、走相和鼓相。稳相是秧歌表演的开始部分,主要是通过稳健的步伐和动作来展示队伍的整齐和威严。稳相通常以缓慢、庄重的步伐进行,表现出秧歌的稳重和庄重。走相是秧歌表演的中间部分,主要是通过行进中的步伐和动作来展示队伍的活力和统一。走相通常以轻快、活泼...

秧歌的表演形式
答:3. 交互表演:秧歌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有一些动作和互动,这种表演方式具有亲民和互动性的特点,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4. 创新表演:现代秧歌表演也有许多创新的形式,如增加舞蹈的难度、加入技艺表演、增加乐器的种类等等。总之,秧歌的表演形式多样、创新性强,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凤秧歌的名称及其由来有哪几种说法?
答:一是因为所用道具而得名,表演时,男角头上所佩戴的甩尾草帽的顶端,缀有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红绒球,颇似凤凰头上的红冠,故名。二是说凤秧歌由安徽凤阳传入,其前身可能是凤阳花鼓,后与当地踩圈秧歌相结合,吸取了民歌小调丰富了演唱部分,逐渐变成为现在的形式,所以称之为凤秧歌。三是传说秦始皇时期...

秧歌的表演形式与风格特点
答:大场是集体舞,由一至二名领舞者率领秧歌队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如“二龙吐须”、“卷白菜心”、“门转子”等。秧歌的基本动作为挥臂跳跃,扭腰甩肩,一步一拍,以四拍为一组,前三拍向前行进,后一拍退后一步。小场为两、三个人的舞蹈和歌舞小戏表演。此外,还有演唱情节比较简单的秧歌小剧...

民族舞教程:民间舞蹈秧歌
答:在表演形式上,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扇、帕、绸等道具而舞,舞蹈开始和结束为大场变换队形的大集体舞,中间为小场(由一人或数人表演具有简单情节的歌舞或小戏)。从扭的身段看,舞者在一种舒缓灵活的舞姿下,高扬两只臂膀,犹如翩翩起舞的飞鸟,或用脚尖点地,或用脚跟擦地,进三步,退半步...

关于秧歌的介绍
答: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原平市属于哪个市
答:凤秧歌的表演有三种形式:踩街、踩圈、开轱辘。凤秧歌多于农历十四至十六在本村分“上院”、“踩街”、“撵旺火”三种形式进行表演。传统节目有80余个,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和生产。1955年民间艺人李二俊率队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1991年9月参加在山西省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期间;2005年在...

秧歌的表演形式一般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从前述安锅组班,到扮演的人物、人物关系以及服饰等方面,可以看到它属于由秧歌向小戏和现代戏曲发展的过渡形式。所扮演的人物有: 鼓子:原是挎鼓表演,后改为水袖,扮成40多岁的中年人,有如戏曲的老生。 棒槌:持双棒表演为年青人,扮如戏曲中的小生、武生。 翠花:持折扇,舞时并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