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高中生必看的课外读物有哪些?

作者&投稿:自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倡导,更多的高中生已意识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高中生在选择课外书方面却存在这很大的差异。 首先,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只看教辅资料,不读与课本无关的读物。高考是牵动社会多方面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影响着中学生的阅读习惯。现在多数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面十分狭窄,精神营养很不充分。理科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是多以学科参考书、教辅资料为主,课外阅读的种类不宽阔。 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外仅仅通过阅读辅读文化课的书籍获取信息,不涉及更为宽广范围的书刊或报纸,这样形成的知识系统将会很封闭、知识面很狭窄、视野很不开阔。进入新世纪以来,多个省市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都明确指出考查考生“多角度地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科学、关心他人,引导考生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摘自2007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理科高考中以社会问题为背景的试题,以重大事件为背景的试题,以重大的影响人类的发明为题材的试题,以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或人文现象为载体的试题等都已经多次出现。例如2005年上海高考理科综合试卷就以热点问题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综合考试的命题材料。试卷中有以人口问题为背景、以青霉素的发现为题材以及以2005年世界物理年为载体的一组试题,2006、2007年各地的理科综合试题在凸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做得更为深入。理科学科考试也对社会、科技、科学史、环境保护等问题感兴趣。例如2007年北京数学高考以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为载体的试题,2007年上海数学高考中就出现了以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与使用安装为背景的试题,2007年安徽数学高考以养老储备金制度为背景的试题,以上这些试题如果考生平时关注或了解一些相关内容,在解答问题时,将不会存在学科以外的困难。另外,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理科同学十分重要。 我们知道,书本知识是学好文化课的重要途径,在毕业年级为了备考进行针对训练,梳理知识内容,选用适量的教辅资料,无可厚非也十分必要。但是高考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只是一个跨步,况且现在高考内容的变化趋势也是朝着“注重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评价考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适当拓宽视野”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阅读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仅仅是为了通过高考,也为了将来更好地展翅飞翔做好必要的准备打好必要的基础,对高中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在高中阶段的三年里,至少在假期内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拓展阅读,既倾向性地弥补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又合理调剂自己的假期生活,让假期过得丰富多彩而有意义,让一个更加健康完善的“我”出现在同学和老师中间。 适合理科高中生阅读的书籍种类繁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去阅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精读还是泛读,粗读还是细读,浅读还是深读,慢读还是快读,重点阅读还是全面阅读。在这里仅凭借本人对广大理科同学的了解,推荐这样几类读物供参考。 科普读物类,例如: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果壳中的宇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多种科普丛书,如吉林人民出版社从2001年陆续出版的《哈佛科普译丛》;陈功富《宇宙探秘》系列丛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人物传记类,例如:《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故事(200693)》(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科学领域里的开拓者》(全套10本)如《居里夫人》(法)艾夫·居里,多家出版社多种版本的《达尔文传》。科学史类,例如:《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发明发现类,例如:《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创造性发现和发明的心理学》(美)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著(上海译文出版社)。学科类,例如:提升学科素养,帮助理解学科的读物,如张景中著《数学家的眼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学科故事丛书如:《化学故事》等,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等。 其次,追捧青春文学,冷落经典作品。近年来,青春文学大受学生的追捧,郭敬明、韩寒、张悦然等成了中学生心目中的明星。而那些流传已久的文学经典则被束之高阁,少人问津。这种追星式的阅读加剧了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变化,使学生思想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和否定因素,常常陷入现实与虚幻的矛盾之中。因为那些作品强调和夸大了社会的复杂、生活的烦恼、学习的痛苦和前途的渺茫,突出了“郁闷”的主题,对现实社会,他们是批判多于肯定。这些作品常以虚幻的故事情节给读者提供一个逃避与宣泄的空间,使青少年如遇知音,爱不释手。 笔者认为青春文学在思想和艺术上还不是很成熟,但毕竟是最贴近学生兴趣的作品,学生往往能够从中得到阅读快感,就如吃麦当劳、肯德基,至少可以满足他们的味觉需要。但要说营养则另当别论,教师必须帮学生认识到“偏食”的危害,引导他们了解青春文学的副作用,利用一切时机,结合经典文学的教学,加以对照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青春文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些表现真、善、美,给人勇气和力量,语言精美,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的经典文学上来。这些经典文学,新教材安排了“名著导读”专栏。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引导高中生有步骤、有计划地读一些名家名著。 第三、热衷外国名著,轻视国内名家。受社会上崇洋潮流的影响,有些中学生非外国书不读,甚至于非外国畅销书不读。很多学生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中译本外国名著或畅销书之后,只是了解一些故事和人物,学到了一些非中非西的语言形式。例如:前些年流行较广的读《哈利波特历险记》。读这类作品,并不是一点不好,而是由于外国文学原有的思想和艺术水平,靠翻译很难完全表达。况且当今的翻译作品良莠混杂,牵强附会,胡乱改编的译本比比皆是。一不小心,读者就可能受到精神和语言污染。因此,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选择外国文学中的精品来读。同时,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名家名作,体会那些经典的精妙所在。比如:曹雪芹的博大和深刻,钱钟书的智慧和幽默,巴金的细腻和真诚,周国平的坦率和哲思,余秋雨的文化与文明,谢冰心的热情与善良…… 第四、爱读快餐文学,不读散文随笔。在高中生中,不少同学爱读《故事会》、《传记文学》等一些大众化、平民化的光有情节描写,少有文学意蕴的快餐式的文学作品。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同学迷上了所谓的网络文学、梦幻文学或叫神幻文学的作品,这些书甚至是流入市场的非法出版物。 在这些读物中,一些写手为满足中学生好奇心理,粗制滥造以神怪、猛鬼、星战、游戏为题材的作品,此类作品充斥了凶杀、暴力、无厘头的搞笑,甚至色情,完全没有阅读价值,只能成为侵害高中生精神世界的心灵鸦片。少数学生读后,欲罢不能,无法集中精力从事正常的高中学习,直至荒废学业,家长、学生痛苦不堪。 从高中生学习的紧张程度和学习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以上所谈的阅读误区,笔者建议他们选择阅读短小精悍的散文、随笔,这样会更划算。其理由如下:1.散文、随笔的内容少而精,又最贴近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学以致用。2.读散文、随笔在时间上可以灵活安排,不别担心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3.散文,随笔的品位较高,尤其是登载在《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语文报》等报刊上的短文最值得阅读,这些读物能够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引领中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前进。4.课外读散文、随笔,学生可以自由地读,自由地感悟。不像课堂教学散文在很大程度上肢解了散文的美,我们要把散文的美还原为整体,而整体美的把握靠的是读,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情感去读,去体会,去感悟,去交流,学生就会对散文有全新的认识。 当然,高中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比如武侠热、漫画卡通热等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观察、分析、引导,使学生能够有益身心,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提高语文素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广泛延伸。 作者单位:安徽省繁昌县第二中学

(高考)高中生应该买怎样的课外读物?~

陈贻焮的《王维诗选》;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还有《李商隐诗选》、《苏轼诗选》、《黄庭坚诗选》、《范成大诗选》、《陆游诗选》、《淮海诗》、《李清照诗词选》、《苏轼词选》、《辛弃疾词选》,这些都是经典。

《 将军吟》:莫应丰的《将军吟》是一部正面描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小说,它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彭其受迫害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三位将军的不同命运,歌颂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原则性和斗争性,控诉了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将军吟》获1982年第1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简·爱》: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野风车》:该书收录中短篇小说14篇,是作者从多年创作的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中精选出来的。它们都是受到广泛赞誉的名篇佳作。
《名人传》:《名人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年)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或译作米开朗基罗)(1906)、《托尔斯泰传》(1911)三部传记。被称为“三大英雄传记”,也称“巨人三传”。现已被选中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阅读。这本书也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2006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三十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各类书籍五花八门,作为家长该怎么给孩子选择课外书籍?
答:家长在帮孩子选书时不仅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还要与孩子的阅读水平相匹配。作为家长该怎么给孩子选择课外书籍?父母要将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要以成人的评价标准要求孩子。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孩子阅读细胞,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父母不要武断地给孩子买书,...

课外读物对孩子来讲有哪些作用?应该怎么选择?
答:阅读课外读物,看看这些名家如何讲述短篇故事,如何表达自己,有助于孩子提高基本的创作技能,比如优秀作家的学习和培养。二、如何选择1.关注孩子的个人爱好,不要盲目跟风。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课外读物时,最重要的是考虑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读什么书。阅读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家长不必盲目跟风。适...

如何推荐一本课外读物
答:例文2:我的书架上有多书,其中我最喜欢是《吹小号的天鹅》一书,也就是我要向你推荐的。例文3:同学们一定读过很多的课外书籍吧!下面我向大家来推荐一本经典的科幻小说,就是由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2.引用名人名言法 例文1:高尔基爷爷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

十岁的孩子喜欢读课外阅读,家长该怎么给孩子选择课外书呢?
答:如果10岁的孩子喜欢课外阅读的话,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帮助孩子挑选课外书。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应该看这些书,于是就给孩子购买,根本就不关注孩子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这样的所作所为,有可能就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如果爸爸妈妈强行的帮助孩子挑选书籍的话,很有可能...

如何正确的阅读课外书
答:在图书馆里经常会看到一些同学漫无目的,不知所以地在选书,有的干脆选某某书,如外借了,就单纯地认为这里的书不好看,不借了,而几万册寓知识、趣味为一体的好书在他眼里根本就不惜一顾,这些不正确的阅读导向,往往抑制了自我的阅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怎样选择课外读物,掌握...

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孩子的读物如何选择?
答:阅读能力是儿童汉语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人赢得了世界!在倡导全民阅读和大汉语观的现代教育中,阅读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高考改革中汉语成绩和问题的比例逐渐增加,这就要求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阅读书籍选择从低年级的图画书故事逐渐过渡到...

如何给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啊?
答:如下:必读书目:《中国寓言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增广贤文》(国学)。选读书目:《丁丁历险记》《我家来了外星人》《高士其科普童话《希腊神话和传说》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小学生读课外书的意义:1、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因为读的书多了,孩子的心中自有一个小书库,不管遇到什么题材...

孩子应该看什么样的课外书?应该遵从孩子的喜好吗?
答:家长们不得不同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国语很快就会成为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不能上的学科。语文素养的培养从现在开始仍然是长期阅读积累的培养。因此,青少年从小就应该加强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量要少于10万字,中学生要求更多。那么,如何为孩子们选择课外书,让孩子们完全沉迷于阅读呢?迎...

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答:一、精选读物 课外阅读的面比较广,作品体裁多样,内容广泛,而中学生的作业较多,时间相对紧张。因此,应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例如文学作品,史料故事,报刊、文摘等。在阅读前,可以先快速阅读一番,对重点阅读的文章加以选择。选择的标准:一是思想健康,二是富有文采和感染力,三...

怎样指导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
答:”因此,我认为选择课外读物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思想修养方面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理想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引导学生多读些好书。所谓好书就是: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为核心内容的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