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在黛玉死后嫁给贾宝玉,是作者愿意看到的吗?

作者&投稿:长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红楼梦》里这两件事,差不多是同时发生的。黛玉这边,紫鹃眼看林黛玉不行了,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身边连一个能够料理林黛玉身后之事的人都没有。紫鹃正着急时,林之孝家的居然跑来传话,说:"刚才二奶奶和老太太商量了,那边用紫鹃姑娘使唤使唤呢。",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人间最悲惨的场景莫过于此,黛玉病入膏肓的时候,那边居然会进行着宝玉和宝钗的婚礼,这一情景违背了人之常情,不是亲身经历看着就悲愤,这是《红楼梦》里最大的悲剧。还是黛玉先死,那么,红楼梦中为何曹雪芹让林黛玉先死后薛宝钗嫁宝玉?丽华心语认为:



一、宝、黛爱情悲剧不可避免

黛玉的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宝玉的前世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绛珠草,因为前世欠了神瑛侍者无数的眼泪,于是绛珠仙子下世为人,是想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给神瑛侍者,报答前世的甘露之惠。黛玉活着只为还泪,当她的泪还完的时候,泪尽而亡。再次品读,我惊觉发现仅这一个章回,就已将全书故事娓娓到来,真可谓是上乘文献综述之典范。

对于宝玉,则只是经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过程中的一部分。所以,宝黛爱情的悲剧终结,才真正展开贾府由盛到衰的的高潮。薛宝钗为了金玉良缘却落得宝玉出家,实际上宝玉还是践约他与黛玉"你死了我当和尚去"誓言。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不可避免,因为宝黛身处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袭人等"地位"、"关系"之中,或者说是一种"合力"致使"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这种悲剧,人人随时都可能遭遇和经常迫不得已地在制造,因而是"悲剧中之悲剧"。所以说,《红楼梦》写的是人类的痛苦,除宝、黛玉遭遇爱情悲剧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孟彦弘、干春松编《王国维学术精典集》上卷)。黛玉死后,紫鹃就再看不到一丁点的希望和任何的指望,也看破红尘中的纷扰和世俗的恩怨情仇,最终紫鹃决定遁入空门。



二、黛玉之悲一出场就埋下伏笔

林黛玉一出场我们就看到,曹雪芹打破了传统小说描写女子必然用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词语,描写黛玉是"一对似蹙非蹙俏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宝钗"面若银盆,眼如水杏",人物性格突出,为以后的人生命运做了铺垫。林黛玉一进贾府的时候,贾母就问了,问她识字没有,现在吃什么药?黛玉也回答说:"说现在还是吃的人参养荣丸"。

从前八十回看,用了很多笔墨写林黛玉的弱不禁风,她承受的肉体病痛包括:严重的失眠、气弱血亏、畏寒怕冷、体力不支、每岁春分秋分必犯咳疾等。第三十二回有一段心理活动:"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书中还多次提到黛玉的病,梳理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黛玉的病是逐渐加重的,这些都为后来曹雪芹让林黛玉先死埋下伏笔。



三、黛玉泪尽而亡,宝钗悲剧成必然

黛玉最终泪尽而亡,宝钗一生都在努力追求,可是她似乎一直都是求而不得。她想进宫,可是选秀不成;她真心想让宝玉读书,走仕途经济宝玉不听她的;她爱过宝玉,却始终得不到他的心,最后即使得到了他的人,也是一具空壳。他对她毫无感情可言,这一现实,对于宝钗这样一位冰雪聪明的女子来说,苦不堪言,何来不是悲剧?

记得文学大师王尔德说过一句经典名言"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前面半句话好理解,没有得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这可能是人性使然,正因为得不到才会觉得愈加得美好,这是人之所以会痛苦的根源之一。但对后半句话就觉得很是让人费解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应该是幸福和快乐啊,为什么还是悲剧呢?



仔细想想,也并非没有道理。看看宝钗的最后结局就清楚了,没有得到时总认为是最好的,总想得到。现在得到了,却发现物已人非,与自己当初想象的大相径庭。何其悲惨啊,这不是更加让人痛苦的事情吗?最后大观园里的青春已经散场,只有她一个人面对那些苍凉的场面。相比较而言,活着宝钗的更加痛苦和悲剧。

总之,曹雪芹这样的写,全面的、多角度的给我们展现出当时封建社会女人的悲剧;宝黛钗三人个性的悲剧;家庭权力斗争的悲剧;最后彻底葬送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把黛玉逼上绝路,把宝钗逼成弃妇,把宝玉逼得出家,演绎出一场大悲剧。曹雪芹艺术成就之高,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当然不是作者想看到的,这个故事是作者以自己家族为原型给写的,说明作者最后也是身不由己,娶了自己不爱的女子。事实如此,作者也只能这么写。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不一定是他希望的结局。因为他的整本书都在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的状况,宝钗之所以嫁给宝玉并不是因为作者所期待,而是那个时代的原因注定了这样的结局走向。

我认为作者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最后无奈选择下的一种结果,因为毕竟林黛玉已经死了。

~

《红楼梦》里黛玉就是在宝玉和宝钗成婚的晚上?病重而亡的吗?_百度知 ...
答:续书里是这样安排的,比较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吧。这样安排在艺术上产生强烈对比,达到震撼人心、催人泪下的效果。一、据红学家研究,贾宝玉是在林黛玉夭死后和薛宝钗结婚的。二、给个黛玉不死的理由,让她和心爱的宝玉结婚,只要愿意,可以找出很多。比如,黛玉长大,小时候的病见好了;再比如,经XX道士...

红楼梦 薛宝钗之死
答:,“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可以看出贾宝玉和薛宝钗虽然最终结婚但是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曹雪芹在写到薛宝钗的结局时,用了一个“雪里埋”,而雪和薛同音,也就是说在最后时期,薛宝钗成了薛姨妈的支柱,那么也就是说,在宝玉出家之后,薛宝钗回到了娘家,并且最后还是在薛家去世的。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跟谁在一起了?
答:八十回之后,宝玉的大致走向是这样的,省亲第四年(乾隆四年)二月十二日,贾母亲自主持了他和黛玉的订婚仪式,同时公开宣布袭人为姨娘,同一天,宝玉搬出了大观园,又过几天,宝玉送探春出嫁去了福建。由于探春和元春的先后死亡,本来定于宝玉回家便结婚的日期只能推迟一年,可就在这年八月三日贾母病逝,...

红楼梦八十回后,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后幸福
答:贾宝玉对藕官的经历和言语大为赞叹。而八十回后林黛玉死,薛宝钗嫁,正是五十八回这一段暗示的最明显。【二】林黛玉死,薛宝钗嫁,其实第一回【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过暗示。我认为贾雨村这幅对联说明了,林黛玉被贾雨村“善价”出卖,待价而沽,宝黛爱情因此夭折后,薛宝钗的金...

红楼梦里贾宝玉爱的是黛玉怎么还让宝钗怀上了?曹雪芹是什么思路?
答:宝钗怀上根本不是曹公的思路,那只是高鹗续写的,黛玉死后宝玉就疯了,后来终于清醒过来当和尚去了(这是后人揣测的曹公思路),可以看看83版电视剧红楼梦,拍的比较接近原义。

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描写
答:出闺:大轿从大门进来,家里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倒也新鲜雅致。傧相请了新人出轿,宝玉见喜娘披着红,扶着新人,幪着盖头。傧相喝礼,拜了天地。请出贾母受了四拜,后请贾政夫妇等登堂,行礼毕,送入洞房。那新人坐了帐,就要揭盖头的。凤姐早已防备,请了贾母王夫人等进去照应。宝玉...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怎么了. 最后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结局是如何 林黛玉死后...
答:贾元春失宠,“虎兕相逢大梦归”后,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势败休云贵,家贫莫论亲”。“木石姻缘”的靠山贾母离开人世,泪尽血干的林黛玉自知“凭人去欺负”的时候到了,于是违心地劝告贾宝玉,一定要在她死后接受薛宝钗。设若没有林黛玉的临终嘱托,贾宝玉是断然不会接受薛宝钗的。松樵的这...

宁愿当和尚也不愿和薛宝钗过日子?贾宝玉的心思,我怎么猜不透
答:林黛玉死后,薛宝钗嫁与贾宝玉 到底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薛宝钗和林黛玉这两位绝妙女子终日围绕在贾宝玉周围,在贾宝玉的内心当中,他肯定是更加偏向于喜欢林黛玉一些的,但是关于贾宝玉的婚姻,并不是完全由他一人所能够做主的,甚至从很大意义上来说,贾宝玉对自己的婚姻没有一点点支配的权利。...

宝钗结局如何
答:宝钗结局,宝钗虽然费尽心机赢得了金玉良缘,嫁给了贾府的接班人贾宝玉,婚后的日子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终宝玉抛弃妻子宝钗出家,留下宝钗孤独终老。在前八十回中,宝玉与黛玉互相试探彼此的心,直到宝玉向黛玉表白。黛玉死后,宝玉虽然被迫娶了宝钗,但他的心里只念着木石前盟。后来贾府经历了...

红楼梦:薛宝钗费尽心机的嫁给一个破败边缘的家族,动机何在?
答:笔者一直认为,作者安排林黛玉和薛宝钗和解,就是为了林黛玉死前会有一场和薛宝钗的彻底交心。那时候能嫁给贾宝玉的也唯有薛宝钗,贾家越来越不行了,宝钗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林黛玉死后,宝钗同意嫁给贾宝玉,和林黛玉毫无关系,而且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很好么?贾家已经要钱没钱危机四伏,傻子都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