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晏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发扬自身的德行,造福社会),在亲民(“亲”通“新”,启发民智),在止于至善(古汉语中止有“终”意,也通“趾”,所以可以理解为最终达到至善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立足于追求至善)。
大学讲的是人如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其中格物(研究事物的极限或者边界,了解事物的全貌)、致知(弄清事物的本末即来龙去脉,知道一件事情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诚意(致知之后,清楚事物本末,取巧、侥幸之心自然消除,去伪存真,做事情会越来越诚于本意和初心)、正心(诚意之后,心念专一,逐渐摒除忿懥、好乐、恐惧、忧患等杂念)、修身(正心之后,心意纯一,念念分明,则不会被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等而蒙蔽双眼,影响对事物的准确判断)、齐家(正心、修身之后,明断是非,处事公正,家人信服,自然家齐,家如小国,家人均为亲近之人,家人都不信服你,国人自然更不信服)、治国以及平天下,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所以君子需立下追去美好的初心,通过学习(格物致知),不断的正心修身,以此为本,渐至齐家、治国、明明德于天下。
综上所述,大学之道是向善之道,是一条次第分明,切实可行的指导民众追求美好生活道路。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民意,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
这个是孔子《大学》里的开篇句,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大学”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2.“道”就是方法,途径等;

3.“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彰显、提倡、推广、发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明德”可以看做是好的社会风尚或利民的德政。

4.“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5.“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

6.“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总的意思就是: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民意,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民意,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
这个是孔子《大学》里的开篇句,原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大学”这里的大学不是咱们现在的大学的概念,“大”通“太”或“泰”就是大学问,孔子指的大学问就是治国安邦的学问; 2.“道”就是方法,途径等; 3.“明明德”,第1个“明”作动词,为彰显、提倡、推广、发扬之意;第2个“明”为正大光明,公正开明之意。“德”就是德行和德政,社会风尚。“明德”可以看做是好的社会风尚或利民的德政。4.“亲”就是亲近,体察,尊重; 5.“民”就是民众,引申为民意、民情;6.“至善”就是善的最高境界,即至善至美。
总的意思就是:做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好的的德行和德政,体察民情顺从民意,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目标。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出自:春秋 曾子《大学》
原文选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释义: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彰显、发扬之意。第二个“明”是形容词,含有高尚、光辉的意思。止于:处在。

扩展资料主题思想: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作者成就: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尽守礼约、躬守孝道、不苟同权贵的思想品格。
轶事: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
答:《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翻译: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

《大学》中的这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翻译
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出处,是被列为“四书之首”的《大学》。其大意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的品德;在于反省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改过自新、弃恶从善;在于让整个社会都能达到完美的道德之境并长久地保持下去。深度解释 所谓“大学”,是与“小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答: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原文节选 出处:《大学》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

找“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出处,及这句话的解释
答:笃学”出自勤学《论语 泰伯》,强调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学问。“尚行”出自《皇极经世书 观物篇》,提倡实际行动,尊崇实践,强调运用知识服务社会。“止于至善”出自《礼记》的《大学》,强调通过不断进取,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是为学之道、为事之道与为人之道的有机结合。

“止于至善”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1、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2、译文: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3、近义词: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4、反义词: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5、词类:汉语成语 6、出处:西汉·戴圣编《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人的...

止于至善有什么含义?
答: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对“止于至善”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止于至善”本身的意义,第二要结合三纲来理解,第三要结合八目来理解。也就是说,要...

止于至善的含义
答:基本解释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详细解释 1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2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1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2“止于至善”,是三纲领中的第三纲那么,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止,...

止于至善什么意思
答: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谓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造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

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答:止于至善,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停止,克制。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翻译
答:大学之道的分句翻译: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白话解: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