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作者&投稿:资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物质的概念是: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意识只是高度发展的物质的一种外在表象。

哲学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的努力中,存在一种流行的观点,这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作内在的区分,展现为马克思的物质概念与恩格斯和列宁的看法是“对立”的,只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才真正对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哲学意义:

运动和变化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产生时间,变化产生空间,宇宙创生于物质。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

物质是运动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物质有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属性(即惯性),运动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又时刻破坏着平衡,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成了物质最基本属性的矛盾。

正是这一矛盾推动着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到多分子体系的转化,推动着物质从多分子体系到原始生命的演化,推动着物质从原始生命到动植物到人类的进化。

“万物如此,皆因其本。”惯性维护平衡与作用造成变化这一矛盾是其他所有的有意义事物的存在条件,是一切意义的来源,人类活动与它发生着关联,并产生着价值。



存在可分为有形存在和无形存在。可以用质量、体积、形状描述的存在称为有形存在,如:天体、动物、机械设备、分子、硬件等。不能用质量、体积、形状描述的存在称为无形存在,如:逻辑、意识、道德、软件等。有形存在是无形存在的载体。
自然有形存在由简单到繁杂,自然无形存在也是由简单到繁杂,二者相辅相成,同步发展。
物质是指有形存在。物质的存在形式此消彼长,循环演化。我们把大于分子的物质称为宏观物质,等于或小于分子的物质称为微观物质。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一个顶级抽象概念,没有具体指向。空气是物质,石头是物质,分子是物质,原子是物质,粒子是物质,汽车是物质,人也是物质,人是高级物质。
物质无限可分,但质量不能为零,质量为零就意味着不存在。
质量是指一定体积的物体所包含的物质数量。质量的标准计量单位是千克,法国科学院1791年规定:在标准大气压,4摄氏度时,1升(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器,保存在巴黎,后称“国际千克原器”。
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中。所以,任何物质都具有能量,同一质量的物质可以承载不同数量的能量。
物质世界是一切物质的总和,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从物质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最高形式,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因为地球具备了独特的自然条件,所以成就了一个独特的世界。地球自然形成了有机分子——细胞——人类——人类社会。因为地球具备了生物存活的充分条件,所以在这种自然条件和环境中,原子开始了生化反应,原子根据自身的性质自发排列,最终产生了第一批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而人类正是这些分子演进的造物。人类的出现是整个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偶然事件(偶然是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如果是必然事件(必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就会重复出现。比如,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恐龙灭绝之后就没有再次出现。所以说,生物的进化是必然的,进化的结果是偶然的。
宇宙中不可能存在与地球一模一样的天体,但肯定广泛存在与地球相似的天体。地球以外不一定存在人类,但肯定广泛存在生物。

物质的定义是什么?~

1、狭义定义:物质为构成宇宙万物的实物、场等客观事物。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以及各类能量波(如光、热)和场(电力、磁力、引力),甚至更高级形态,如人及人组成的集团、民族、国家等等,都是物质。总之,世界上,我们周围所有的客观存在都是物质。
基本概念
  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有2种:一种是实体性物质(气、液、固态物体乃至社会组织),另一种是能量性场物质(电场、磁场、引力场、电磁场等)。实体性物质占有排他性空间,而能量性场物质可以共享空间但同样具有方向性等空间属性。
  物质存在的时间形式也有2种:一种是静态存在、可以观测的,产生“力”(如引力、电力、斥力,乃至如权力等影响力)作用的各类场、物及其一切高级形态(包括货币、社会组织等等)。另一种是动态存在、发生、发展着,可以观测、记录下来,现实存在的事物、事件及其过程、现象。
  具有特定时空存在属性的物质称为具体物质。与之相对,由人的意识产生的,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和反映,乃至加工想象创造的事物,叫抽象物质。抽象物质是特殊物质。意识是人的大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和反映。意识及其现象都是物质的,或者说统一于物质。但意识创造的抽象概念、想象的事物(如神、上帝)是抽象的物质而已,只存在于意识想象中,只是物质的运动现象。仅对特定的人——形象创造者和信仰者产生作用。因此,神等的存在不具有普遍性,并不存在永恒的、外在于人的意识,对人和社会普遍起作用的特定的神、上帝或耶稣。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佛主只存在于你的心中”,仅此而已。
  2、广义定义(哲学定义):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唯一属性就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具有相同的属性(共性)即时间、空间及数量属性。从而,能够被人的意识所感觉、感知或者说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世界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观实在性规定,是人通过大脑的思维,从各种事物中发现和抽取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同时,它又是具体事物,物质即实物性物质和能量性物质都统一于基本物质,即能量子[参独创性见解]。能量子及其高级形态,都具有质量和能量,即具有时、空、场的规定性和场、力(能)数量规定性。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特有的属性

  内涵:物是质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属性是质量与空间。
  外延:所有物件,包括“精神物件”和“现实物件”。
  物件:某一有限质量在某一有限空间内的分布。

  物质是按宇宙三公理中的第二及第三公理定义的:
  公理一、时间无尽永前。
  时间定义:内涵是无尽永前,外延是一切事件过程长短和发生顺序的度量。
  “无尽”指时间没有起始和终结,“永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
  时间表达物件的生灭排列。“时间”简称“时”。
  公理二、空间无界永在。
  空间定义:内涵是无界永在,外延是一切物件占位大少和相对位置的度量。
  “无界”指空间里任一点都居中,“永在”指空间永现于当前时刻。
  空间表达物件的生灭范围。“空间”简称“空”。
  公理三、质量无限永有。
  质量定义:内涵是无限永有,外延是一切有限空间内填充内容多少的度量。
  ”无限”指质量在总体上无限大,“永有”指永不均匀地布满空间。
  质量表达空间的填充内容。“质量”简称“质”。
  就概念的演绎逻辑层次而言,物和事一样都属于第二层概念,都是最大类概念。第一层概念是宇宙。宇宙是最大集合概念,包含了物和事这两个最大类概念。
  宇宙定义由上述的宇宙三公理联合给出:
  内涵:宇宙是“时间无尽永前、空间无界永在、质量无限永有”的存在。
  (简述)宇宙是时空质三永三无的存在。
  外延:宇宙只有一个。
  宇宙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式:
  宇宙☯={t∈(-∞,+ ∞),△t>0;r∈(0,+ ∞), r=ct;m∈(0,+ ∞),Bn≠B0}。
  t∈(-∞,+ ∞)为无尽【时间没始终】,△t>0为永前【增量恒为正】。这里t为时刻,△t为时段。
  r∈(0,+ ∞)为无界【点点可居中】,r=ct为永在【空间存现在】。这里空间点P=(r,θ,φ )[球坐标],c为光速常量。
  m∈(0,+ ∞)为无限【质量无穷大】,Bn≠B0为永有【不均布满空】。这里m为静质量,Bn为物件第n次分割密度,B0为第0次分割密度。Bn≠B0表示如果把任一物件作逐级分割,则各级分割物件的密度永远不会相等,就是说“质布空间永不均”(物理学上表达为“测不准原理”)。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5675/12170228.html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是什么?
答:质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合数是指在大于1的整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与之相对的是质数,而1既不属于质数也不属于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其中,完全数与相亲数是以它为基础的。

空间和时间的时、空、质之间的基本关系
答:时、空、质在内涵上是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着的三个绝对概念。时间公理、空间点分理、质量总体分理表达了它们的各自独立性,而空时关系分理和质空关系分理则表达了它们的相互联系性。空时关系分理和质空关系分理表明U=U(T)和M=M(U),即空间所经历者为时间和质量所充满者为空间,就是说:“时空随质度”。

哲学所说的物质是什么,该怎样定义?
答: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

...满足要求的程度下述对质量定义解释正确的是什么
答:质量是指客体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下述对质量定义解释正确的是什么,相关内容如下:客体是指可感知或可想象的任何事物、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质量的程度有好与差之分。1.属性 质量是物体的内在属性,它通常被认为与物体中物质的数量有关,直到原子和粒子物理学的发...

质数是什么概念
答:质数是什么概念介绍如下:质数又称素数,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它因数的自然数。即不能被其它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如果能被整除则叫做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它数整除的数。关于质数:质数又称素数,有无限个,是指在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

什么是生物质?
答:生物质介绍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广义概念: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

物质的定义是什么,是指可以看到、嗅到、尝到或接触到的东西吗,还有能量...
答:1 eV = 1.602 176 462(63) · 10-19 J 对能量最本质的公式是质能方程式E=MC2 为什么质量和能量之间能等价,又为什么其涉及到光速平方的倍比关系,又为什么各种不同来源的能量单位是等价的,“博宇十论”从宇宙演化、物质构造上给予了终极的回答:物质的最小单位是能量子。

质量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为什么?
答:笔者一贯主张,精准定义是科研的灵魂。基础物理学涉及的质、能、波、磁、电、场、力等范畴都有必要刷新定义,直至无懈可击。 3.2 从感觉与直觉,切入质感 从对空气的感觉与直觉之现象切入本题。 现象1 :如果我们在无风时漫步行走,感觉不到空气有什么 质感 。似乎空气就是真空。可是,如果我们奔跑,迎面就有 风压...

质数的定义是什么?
答:2、质数的定义可以用例子说明,如:(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的2倍之间(即区间(a, 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合数之和,其中每一个合数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

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质量意识。
答:在ISO质量体系中,“质量”被理解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它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