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直言进谏成功的例子?

作者&投稿:源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春秋时期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时,官员和百姓都来庆贺,说的全是吉祥话。不料,有个老伯身穿孝衣,头戴白帽,前来吊唁,令人倍感惊愕。孙叔敖问其故,老人答道:“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闻听此言,不禁大为悚惧,遂谦恭地再三请教。老人谆谆告诫道:“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觉得老人说得非常有道理,表示自己一定会谨记在心。孙叔敖在位期间,楚国国力达到鼎盛,终成一代名相。

2、春秋时代,赵简子的家臣周舍,矢志对主人直言谏诤,每天拿着笔墨和简牍,紧随简子之后,记录其过失。日有所记,月见其效,年末回首,大有裨益。当周舍去世后,简子三年不闻己过。简子痛惜地说:“自从周舍死后,再也没人指出我的缺点过失。我担心,长此以往,国运堪忧啊。”

3、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4、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

5、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

进谏成功或失败的例子
答:进谏需要置生死于肚外的勇气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正因为有了这种勇气与责任感,烛之武才能“夜缒而出”,救郑国于水火之中。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关于进谏成功或失败的例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进谏成功的例子 进谏成功的例子篇1:陈廷敬 康熙一朝虽然名臣众多,但大臣之间派系林立,党争严重。其中,保...

古代名人听取他人建议,获得成功的实例
答: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2、犯颜直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

历史上进谏的成功和失败故事
答:扶苏针对始皇帝坑术士一事,曾上书劝谏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于是将扶苏发配,让他前往上郡监督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5、李陵降敌后,武帝愤怒,群臣皆声讨李陵的罪过,唯有司马迁说:“李陵侍奉亲人孝敬,与士人有信,一向怀着报国之心。他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

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有几个
答: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苏从。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这就是“一叫惊人”的来历,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历史上成功劝说的事例2: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

敢于直言的历史名人故事
答: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这一直言进谏的忠臣以死明志,下场凄惨。三、邹忌 齐桓公田午时的大臣;齐威王田因齐时期,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州西南),号成侯;后又侍齐宣王田辟疆。...

从古至今,历史上有哪些人直言进谏
答:成功: 1李斯《谏逐客书》2 触龙《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3伍举 有名的成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出处。4诸葛亮 进谏刘备联吴 5赵普 宋太祖时宰相,进谏太祖削将之兵权。6耶律齐 进谏成吉思汗采纳汉文化。失败:1 关龙逢 夏末忠臣 2 比干 商末忠臣被纣王挖心 3 伍子胥 春秋吴国大臣,被...

古代进谏成功的故事
答:一、直言进谏型的,关龙逢——夏朝时,夏桀是个荒淫无道的暴君,大臣关龙逢,因忠谏而被夏桀所杀。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因为进谏而被外死的忠臣。比干——劝纣王,纣王不听,并将他剖心。伍子胥——春秋吴国大臣,建议杀勾践,灭越国,被吴王夫差所杀。张昭——三国时孙权的臣子,孙权有错,...

历史上经典的劝谏故事有哪些?
答:4、褚遂良还陛下笏劝谏:一日退朝,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绩称疾不入。无忌等至内殿...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像魏征一样敢于正言直谏的君子?
答:关龙逢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在关龙逢被杀后,夏桀众叛亲离,夏朝不久就被商汤灭亡了。关龙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臣。 2、比干 相对于关龙逢来说,因为《封神演义》的关系,商代谏臣比干的名气要大得多,其事迹也更为壮烈。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

有关因听取别人的批评而成功的事例
答:1、在唐朝,魏徵敢于进谏,直言唐太宗李世民的不当之处,前后上谏两百多事,而李世民叶虚心听取了魏征的意见,辅佐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2、毕加索从前很喜欢写诗,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去参加诗歌评论家斯泰因夫人的聚会。他本以为能得到夸奖,可是没想到被斯泰因夫人泼了一盆冷水,说他根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