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飞行史? 中国航天史大事件有哪些?

作者&投稿:焦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在内蒙古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
回答者: 723709800 - 门吏 二级 10-4 13:38
我来评论>>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50% (1)
50% (1)
相关内容
• 中国航天大事记的资料
• 中国航天大事记
• 中国航天为主题的文摘
• 神七的发射时间是多少?
• 神七什么时候发射
查看同主题问题:中国航天 大事记
其他回答 共 2 条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回答者: 石阪友好条约 - 试用期 一级 10-4 13:24
曙光

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后不久,科学家就上报了关于发展载人航天的报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当时的人们,给中国规划中的宇宙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因素,1972年,“714工程”被迫暂停。

“863计划”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长二捆”

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二捆”就是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的前身。

“921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航天员选拔

1995年10月,我国决定从空军歼、强击机飞行员中选拔首批预备航天员。

不久,12名预备航天员从数千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连同2名航天员教练员,组成中国首批航天员的队伍。

1997年底,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4名预备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成立。1998年1月5日,14人到齐。这一天从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生日。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枚载人航天工程的“先锋官”,竟是由地面试验用的电性能测试飞船临时改装而成的。将初样产品直接当成正样产品使用,在中国航天史上史无前例。

神舟二号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轨飞行近7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是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发射完全是按照载人飞船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的,凡是与航天员生命保障有关的设备,基本上都采用了真实件。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

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参数。飞船工作正常,预定试验目标全部达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在经受了零下29摄氏度低温的考验后,于30日0时30分成功发射,突破了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2003年1月5日,飞船安全返回并完成所有预定试验内容。

神舟四号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飞行中,飞船相继完成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任务。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上太空。17日凌晨,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

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七号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身着俄罗斯“海鹰”舱外航天服的刘伯明的辅助下,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傍晚时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上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212055.html#
为什么没有美国制造?
在美国期间,购买地方特产找不到美国制造!
电子产品中的元器件、国内出口产品生产模具的机床、模具材料、关键的金属材料、化学制品就是了。美国制造无所不在,都是在基础和关键的部位,你去分析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材料等等,所以美国规定美国及其同盟国卫星中如果有美国的元器件,就不允许中国发射,将中国为国外发射卫星的业务压缩到个别第三世界国家,就算这个器件的生产地点不在美国,可能生产设备、设计工艺的专利在美国人手里;这些都是公开的资料,国内网上多得是,本人就是设计、制造的能手,就知道这些制约。
最简单、最自然的纺织品、印刷品、竹木制品,什么染料、颜料、油墨、杀虫剂、检疫检验等等都是少不了的,无论是自购仪器还是委托检验,费用都堪比整批货单的材料采购费用。什么无铅焊接材料(电子产品少不了,你总不能都采用电阻压焊)、环保锌合金(工艺品常用材料)、环保铜材都是门槛。
例如伊利公司投资700多万元、蒙牛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紧急购置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等先进检测仪器。
就廉价的工艺品而言,从材料到涂料,没有美国生产的手持高能射线无损等等各种检测仪器的鉴定,这些产品无法保证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有的材料、涂料、生产设备和技术还不得不进口。现代科学的体系、理论等等,都是西方建立的,我们都是在别人的套路中行进而已。人家漫长的历史和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基础建设上,你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个别的尖端产品上,那只是西方市场的极小部分,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技术装备的投资份额与消费的比例与中国是调转各个来的。
最后就中国的发展建言如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477763.html
为什么外国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贵,汽车却比中国便宜?
这是工业基础的体现。
工业基础和理论基础薄弱的地区,做汽车的成本高,在性能上还远远比不上工业发达国家,对于所有的工业制造业都是一样的,包括导弹、飞机、机电产品、模具制造、轴承制造等等。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677628.html
目前查出的奶粉中还有的三聚氰安是人为加入的,还是生产过程中未去除干净,
红外光谱仪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仪、激光散射、核物理测试仪器等等许多进口仪器,不但能分析是否有三聚氰胺,连人为添加的淀粉、油脂、蛋白质是与奶中的自然特有的油脂、蛋白质的图谱指纹都能区分,对基因指纹图谱也能区分;通俗地说,就是奶制品中真正无害的蛋白质,可以准确区分出牛乳中天然原有的蛋白质与人工添加的蛋白质各自含量,这是很简单的例行操作,技术完全公开,大型乳制品企业都有成套的相关系列配套仪器,剩下的就要你来回答了。
在三鹿奶粉,你们的××××的讨论,网友的讨论,都不专业。现在的各种进口仪器,例如色谱仪器等,检验结果就是许多像杂草丛生波峰的曲线,“峰”的高度就是含量,每种已经知道结构物质“峰”的凹凸和特有的毛刺就是“指纹”,反映了不同物质的特征。对正常的奶打一个曲线就可以了,一旦添加了新的物质,即使是微量,就有新的“峰”,出现在新的区域;“峰”的高度就是其含量。
就像用场强仪器、频谱仪器检测新出现的无线电台一样。
什么兴奋剂检测、农药检测,都是这样做的。
对已经知道的单一物质打印出图谱“指纹”、曲线,就可以做方便地对比了。
请你们到分析仪器厂走一下就清楚了。对于中成药那样复杂的成分,一样能分析出是用天然牛黄,还是人工合成的牛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8631015.html
在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先有鸡,早期的鸡没有蛋,随着它的进化,鸡的生理结构和组织形式进化,逐步过渡为有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275179.html
神七开舱瞬间飞出的是什么?
内外不平衡,放气阀门的流量没有下降,介质释放不完全,扩散是要有时间、通道的截面积决定的,没有经过反冲洗,这是要用真空泵进行主动交换的,不能自然、短时间联通来完成,真空系统还要不同原理的泵串级使用。而且航天服和舱内多孔物质、发泡材料、夹层、绝热材料、纺织品有气体吸附作用,不是减压就立即释放出来的,有个延迟,从专业上说的术语就是气体分子扩散的速率,舱内一些空腔结构与舱内空间的联通孔有效截面积太小;真空工艺就有加温排除金属、非金属表明吸收气体的工艺,电子管、白炽灯泡就有气体吸附剂,电子管是在灯丝附近的小开孔金属盒子,内部有气体吸附剂,白痴灯泡就在玻璃杆上涂磷消气剂。
舱内有液体,例如汗滴、水汽、润滑剂、油脂、可挥发有机物体、加工制造过程中残留的指纹和体液的残留,在真空的环境下迅速蒸发,体积急剧膨胀。以后舱内升空前要用溶剂清洗,烘烤除气,还尽量减少清洗剂的残留。
这就是舱门受到不明压力作用,而要用撬棒撬开的原因,物体向舱外飞出,就表明了介质的流向。
舱门的密封胶条在预先压力下和一面是真空环境下,胶条的气体释放、气密面必然粘合致使舱门在减压后难以开启;解决的方法,是将舱门的密封胶条在刚性整体开启位移的开启方式,改为挠性结构,以非平面整体位移、非圆形局部逐步变形位移的方式开启,这在舱门的设计和加工以及可靠性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局部建立气体微小通道产生膨胀空间来降低难度,例如在环形密封面上车削环形细微的槽或钻削许多细孔,增加阀门释放氮气辅助开启。以后将这些舱体,在发射前送入真空环境设备中,加热烘烤除气体吸附和将可蒸发物质预先蒸发,在可靠性、工业基础条件允许下,加大放气阀门的通径、有效截面.
电储能减震器是本人在几年前就通知中国航天部门的,在航天员座椅上采用。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0604725.html
神七和神六的发射成功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工业基础差,没有积淀,做的太吃力,也不是创新,是国际技术和成品的系统集成,拉动不了经济建设,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可增值的活动,人家的基础物理量测量仪器、化学分析仪器、电子仪器、机械仪表能到精细、灵敏到负20次方,中国也就负6次方吧,怎么用航太技术做基础仪器出售?;人家能从当时的环境独步创新出来,当时的设计和工艺水平体现了不竭的领军能力,所以他们能将相关的进步转变成市场上的新产品、新工艺。人家麻省理工的最新教材在网上公布,你考上了状元能追赶的上实际能力吗?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真正掌握的基础工业制造能力,现在不依靠国外制造设备能达到吗?现在的机床维修能力都比不上当年了。如果用自制的机床和冶炼的材料可以做出大量的工业阀门、泵向德国、美国出口,而且品质比他们的顶级阀门更好,那就确实是航太技术推动了中国科技革命。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190436.html?si=4
飞船落地姿态???
从神五到神七,返回舱每次落地的姿态都不同
先就画面视频简单地说明如下;对于这类航天器的发射、着陆,都有红外摄影经纬仪、雷达经纬仪、可见光电影摄影经纬仪联网跟踪记录,相互动态、实时联合追踪,相互联网通报各自的跟踪动态参数,如果一个跟丢了,就在其他的跟踪仪器的自动指引下按照偏差方位运动,力求重新锁定目标。这不是中国的独创,国外早就是这样做的,你见到的公开图像丢失了目标,最好的图像即使有,也不会公开,这直接反映了国家的惯性技术、姿态控制水平,是空间技术实力的综合体现。
美国发展的防御性战略武器系统,即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在公开的视频中,就有液体燃料发动机控制导弹防御装置空中悬停的短片,是在地面实验室进行的。一般人都知道导弹防御系统是要击中高速运行的目标,其实导弹的加速度高,而汽车的加速度低,惯性仪表的感量和漂移技术指标就十分突出,通俗地说,就是陀螺系统的灵敏度要求高,陀螺的漂移是其输出误差与时间成平方关系,导弹是短时间工作,惯性制导仪器的时间漂移不突出,而机器人因为动作缓慢,工作时间长,对于时间漂移的要求比汽车的控制要求更高。美国人播放空中悬停的短片,就是在炫耀其姿态控制的能力,这对液体燃料发动机的精确控制能力是充分的体现。说到这里,算是从侧面回答了你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欧美国家申请比例阀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你可以去问液体燃料比例输送、先进控制技术、液体燃料发动机燃烧状态和推力高速、比例控制的难度。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1603699.html
电脑绣花好还是修模具好.
各位内行人,你们好。请教你们一个问题。对于一个男孩讲,如果有两个选择,电脑绣花和修模具.这两个该选哪行比较有发展。我是帮我弟弟问的。请明确说明理由。谢谢!
模具制造和修整是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硬功夫,对人的一生有深刻的影响,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真功夫;电脑是年纪大的人、花花公子、小姐、女士合适,机器一变型号、一换代,又要学过,对将来没有实质性的积累。

中国航天史~

中国航天史大事件有: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舟六号“多人多天”任务、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神舟七号首次太空行走、嫦娥二号探月任务、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月球。
1、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2、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3、神舟五号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神舟五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4、神舟六号“多人多天”任务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于2005年10月17日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完成了“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任务。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工程第二步任务已经实现顺利开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
5、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6、神舟七号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搭载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于2008年9月27日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于2008年9月2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安全着陆于内蒙古预定区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7、嫦娥二号探月任务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嫦娥二号完成了一系列工程与科学目标,获得了分辨率优于10米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月球物质成分分布图等资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拓展试验展开,完成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进行深空探测等试验。此后嫦娥二号飞越小行星4179(图塔蒂斯)成功进行再拓展试验,嫦娥二号工程随之收官。
嫦娥二号已经成为太阳系的小行星,围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预计会在2020年前后回到地球附近。
8、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月球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2013年12月16日,中国官方宣布嫦娥三号任务获得成功。 2016年8月4日,玉兔号月球车正式退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航天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五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州六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舟七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一号卫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二号卫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嫦娥三号探测器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2003年之后)
答: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

概述中国航天史100字
答: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4. 航天测控。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

中国及世界载人航天的历程
答: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

中国航天历史
答:2009-11-21 15:03 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航天事业又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时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在随后的飞行过程中,我国航天员将首次进行空间出舱活动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

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什么时候?你都了解哪些资料?
答: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资料来自新浪博客 中国航天发展史 周忠民 ...

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史,快
答:而是蕴含着无数奥秘的宇宙。勤劳智慧的中国 人在追寻飞天梦的路上,人在追寻飞天梦的路上,也留下了他们艰辛和 踏实的脚印,踏实的脚印,在世界航天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 彩的一笔 1956年10月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 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 防部第五...

中国航天的历史
答: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神舟-5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

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史一览表
答:8、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日05:58发射,11月17日19:32返回,搭载模拟人,飞行时间18天。11月3日神八与天宫一号完成刚性连接,这是中国首次进行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9、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37发射,6月29日10:03返回,飞行时间12天,航天员是景海鹏、刘旺、刘洋,其中刘洋是中国首位女...

中国航天史
答: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十四圈,历时二十一小时二十三分,...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答: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如下: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受命组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1956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导弹梦、航天梦的元年。1970年,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1975年,中国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