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力士是怎么样的人?高力士和李白有什么恩怨?

作者&投稿:鄹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安十二时辰》中,骠骑大将军郭利仕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宦官高力士。高力士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一生对李隆基十分忠心,很多人好奇宦官为什么能被封将军,这就跟唐朝官制有关了。高力士一生也非常不容易,他曾被武则天赏识,后来帮助李隆基平定韦后还有太平公主,从此得到重用。据说高力士和诗人李白还有一些过节,他曾帮李白脱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一、二进皇宫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是唐初世居南越,少有武略的越国公冯盎的曾孙。幼年时,其父播州刺史冯君衡被诬陷处死并查抄全部家产,家人籍没为奴,生母麦氏被遣回原籍,冯元一被送往岭南李世民之孙李千里府中为奴。李千里为讨崇信佛教的武则天的欢心,把冯元一与另一个男孩阉割后,分别取名力士和金刚(佛教中护法神名)送入皇宫。

力士出身高官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礼仪进退极为娴熟,且眉清目秀、衣着得体,在小宦官中鹤立鸡群。武则天很欣赏他的黠惠(狡黠聪慧),令其常侍身旁。后来,因为一点儿小小过错,力士被武则天痛打一顿逐出皇宫。

力士举目无亲,冻馁交迫,几乎冻毙街头。武三思府中的宦官高延福见其可怜,收为养子。高力士为感激救命之恩,从此改姓为高,并随义父到武三思府第打工。武三思很欣赏他的才能,多次在姑妈面前为其美言,所以岁余,则天复召入禁中。

成年后的高力士不仅长到六尺五寸(约今195厘米左右),而且经过生死磨难,言行举止更加谨密。他得以进入宫廷习艺馆接受系统良好的教育,经过数年学习,不仅成绩优秀,还脱颖而出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的宫教博士。他不仅能识文断字,还能处理一般政务,所以在内宫稳稳扎下根基。

二、两平内乱

武则天迎立第三子李显为太子后,皇孙李隆基也得以担任闲官。高力士慧眼识珠,认定李隆基是潜力股,于是倾心奉之,接以恩顾。李隆基也正需要在深宫安插高力士这样有胆有识的眼线,二人一拍即合,从此结成生死相依的政治联盟。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让位于唐中宗李显。韦皇后母女合谋毒杀了唐中宗,企图复制婆婆武则天称帝奇迹。李隆基联合姑妈太平公主,与高力士里应外合发动政变,平定韦氏之乱,拥立父亲李旦为唐睿宗,自己顺理成章升储位为皇太子。高力士从此在东宫日侍左右。

太平公主自恃拥立唐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飞扬跋扈,千方百计欲发动军事政变夺权。李隆基先发制人,将太平公主及其势力一网打尽。在这场史称先天政变的事件中,高力士不仅仍与李隆基内外配合,还亲自率部冲锋陷阵,诛杀参与政变的岑羲和萧至忠两名宰相。

李隆基变身唐玄宗后,高力士凭预诛萧、岑等功青云直上,成为唐玄宗最宠信的心腹。他凭借耿耿忠心和文武全才,获得唐玄宗的无条件信任。先后被唐玄宗加封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

三、文武全才

高力士凭借丰富的处理政务能力,替唐玄宗承担了所有琐事。唐玄宗诏令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由高力士决定哪些表章才能让皇帝御览。高力士甚至拥有大事皇上定、小事便决之的特权。而他处理的所有小事,从未出现过差错。所以唐玄宗常夸奖: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并当面亲切称呼其为高将军。皇太子见到高力士,低眉顺目称其二哥,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高力士俨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一人。

高力士的武艺也非同寻常。他曾在随唐玄宗阅兵时露过一回绝技:当时,阅兵场上空突然出现两只大雕,直扑地上觅食的马鹿。唐玄宗令武将们将二雕射落。神箭手们使劲浑身解数,都没有射中。高力士一时技痒,要过强弓硬弩,拈弓搭箭瞄准。此时二雕已饱受惊吓,振翅欲飞。高力士控弦而满月忽开,一箭射落双雕。受阅部队呼万岁以动天,唐玄宗乐得合不拢嘴,对他大加赞赏。

高力士处在这个呼风唤雨的高位上,完全可以随心所欲、任人唯亲,甚至把持朝政,结党营私,架空皇帝,唯吾独尊。但高力士对权力似乎毫无兴趣,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殚精竭虑为唐玄宗保驾护航。他对唐玄宗的忠诚和规谏,令后人刮目相看,啧啧称奇。

四、忠心辅政

唐玄宗的长子早逝,次子李瑛又遭武惠妃等人构陷被赐死。正受恩宠的武惠妃与宰相李林甫等人力挺唐玄宗第18子寿王李瑁为太子,唐玄宗则更属意人到中年的第三子李亨,因此始终意未决,闷闷不乐,经常面对满桌珍馐美味毫无胃口。

高力士对此心知肚明,故意问:陛下莫非嫌弃菜肴不够丰盛?唐玄宗长叹:您算是我家老臣,应该揣度得出朕为何如此?高力士答:不就是为储君未定一事吗?臣认为,以情以理都应推崇年长者(即李亨)为太子,谁敢来争?唐玄宗豁然开朗:您说得对!高力士一句话,使储位遂定。李林甫多次想改变这个既成事实。幸太子仁孝谨静,高力士又针锋相对常保护于上前,故林甫始终不能间也。

天宝年,边廷诸将拥兵自重,争权夺利,虚冒战功。唐玄宗被这些虚假战功蒙蔽了眼睛,对高力士说:朕年级大了,想把朝廷中一些细小的政务托付宰相处理,边疆防务全部交给各节度使自行处理,岂不是很轻松?高力士旁敲侧击回答:臣曾到相关部门巡查,亲眼看见有奏章声称云南始终不安宁,朝廷大军屡遭败绩,边廷堪忧。而北方各节度使的队伍‘悍且强’,万一有人图谋不轨,‘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祸成不可禁!’《新唐书》中直言不讳道,高力士这番话其指盖谓禄山。唐玄宗却对安禄山信任有加,对高力士的弦外之音不以为然。

安史之乱爆发前一年的一天,大雨倾盆,雨声嘈杂。唐玄宗四顾左右无人,推心置腹对高力士说:上天正在降灾,您有什么心里话请说吧!高力士直言不讳道:自从陛下不听微臣劝谏,把权力下放给宰相(杨国忠)以来,大唐的法令如同虚设,政令不畅,阴阳失度,民怨沸鼎。长此以往,天下何时才能恢复平安?臣一直缄口不言,就是因为时机未到。现在陛下垂问,臣才敢冒死进言!唐玄宗听完他的肺腑之言,虽然有所触动,却依然不答。

唐玄宗晚年,沉浸在杨贵妃的温柔乡里,不愿视察东都(洛阳),导致京师长安漕运供给不足,人心动摇。宰相李林甫与牛仙客趁机谋划,实施赋粟助漕(增加京畿近道粟赋),及用和籴法(政府在丰收年份或产粮区低价收购粮食,以避免歉收时出现饥荒)来充实京师。这种揠苗助长的方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数年后,京畿积蓄殷富,一副国富民安的美景。唐玄宗被国富民强的虚假盛世迷惑,逐渐产生隐退心理。

一天,唐玄宗在大同殿津津有味吃完斋饭后,问在旁侍奉的高力士:我足不出长安城已将十年,现在天下太平,朕打算好好修炼修道练气之术,‘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高力士恭敬回答:天子顺时而动,这是古代的定制。税收应该有常规,天下百姓才不会感到负担。但是,目前两位宰相施行的方法,很像是杀鸡取卵,纯粹是表面繁荣。万岁如果隐退,臣担心国家储备支撑不到一个月;况且,军国大权本是帝王的根本,岂可轻易让给他人!万一失控,岂非噬脐莫及?请陛下三思!

唐玄宗没想到高力士竟然与自己唱反调,脸色一沉,很是不爽。高力士见忠言逆耳,只得马上磕头谢罪:臣内心疏狂轻率,语多放肆,罪该万死!唐玄宗不再追究,为置酒,左右呼万岁。

高力士知恩图报,始终没有忘记危难时收留他的养父高延福夫妻,一直按定分供奉他们。后来,高力士的生母麦氏被从民间找到送往长安,高力士将生母和义母一起奉养,被传为佳话。高延福和麦氏辞世后,高力士恳请唐玄宗分别追赠他们为广州大都督及越国夫人封号。

高力士始终保持着谨慎无大过的行事风格。他心思缜密,待人和蔼,使人悦之。甚至,他还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闹别扭时从中解死扣的人。因此,唐玄宗自始至终对他言听计从,信任有加。

五、屈尊脱靴

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桥段,来自唐朝李浚编纂的记录公卿帝王逸闻轶事的杂史《松窗杂录》和李肇的《唐国史补》中的李白脱靴事。两个故事大同小异:李白才情卓绝,不畏权势,酒醉后引足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忍气吞声照办。于是由此留下力士脱靴的成语,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

唐志怪小说家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有类似记载:唐玄宗见到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的风采照人的李白后,不觉忘万乘之尊,令人给李白脱靴。李白伸出臭脚与高力士曰:‘去靴!’高力士迫于无奈,只得捏着鼻子为其脱靴。

脱靴桥段,显然是后人为将李白塑造成不畏权贵一身傲骨的天才诗人而故意丑化高力士。小说家们还添油加醋写道:高力士为报脱靴之辱,故意曲解李白赞美杨贵妃美貌的诗句,进谗言说他故意将杨贵妃比作惑媚君王祸国殃民的汉代赵飞燕,使得杨贵妃怀恨在心,屡次阻挠唐玄宗授予李白官职。壮志难酬的李白因得罪杨贵妃和高力士,被他们联手封杀,无奈离开长安漂流江湖。

小说家言,不足为信。李白被举荐入京师时,唐玄宗的确敬慕其文才,亲切接见李白时甚至降辇步迎、御手和羹,德音褒美,礼贤下士。但是,在唐玄宗眼中,李白只是多陪侍从之游的御用词作家。

而李白自己也不知天高地厚,天天上班时间喝酒,经常醉得不省人事。一次,唐玄宗在龙舟上玩儿得高兴,召其作词,见他醉得无法上船,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于是,高力士搀扶李白登舟逐渐演变成为其脱靴。

唐玄宗虽甚爱其才,但考虑到李白随时一身酒气东倒西歪出入皇宫,一是有损政府官员形象,二来担心他酒后在外面满嘴跑火车,泄露皇宫内情招致后患,思前想后,忍痛惜而遂之。

可见,权倾朝野的高力士与志大才疏的李白毫无利益冲突。高力士很清楚,李白只是唐玄宗茶余饭后解闷的弄臣,对自己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所以,以高力士情商之高,毫无理由忌妒李白才情,更没有必要堵死李白的晋升之路。

简而言之,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纯属文人们的意淫而已!

六、生死相从

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颗定时炸弹爆炸,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失陷后,高力士见证了马嵬之变,再随唐玄宗从幸成都。太子李亨即位为唐玄宗后,遥尊远在西蜀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玄宗闻肃宗即位,心中百味杂陈,表面却笑逐颜开:‘吾儿应天顺人’做了皇帝,对我还如此孝顺,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高力士却直言劝谏:陛下,两京失守尚未收复,天下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河南河北战火纷飞,天下人无不因此痛心疾首。您却认为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臣实在不敢苟同!唐玄宗自知失言,默默无语。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肃宗恭迎太上皇一行回到长安。有道是掉毛的凤凰不如鸡,失去权力的太上皇回京后,被安排在兴庆宫(唐玄宗做藩王时的府邸)闲居。唐肃宗深恐惯于发动政变的太上皇勾结旧臣复位,所以默许奸相李辅国对太上皇采取各种限制措施。

一天,久雨初晴,太上皇心情大好,登上勤政楼俯视长安。楼下过往的行人看见太上皇,激动得泪流满面高呼万岁。李辅国得知后密奏唐肃宗,唐肃宗因病魔缠身,未加追究;不久,太上皇又在长庆楼亲切接见妹妹持盈公主。兄妹经过生死离别,见面时感慨万千。李辅国再次密奏太上皇等人有异谋,唐肃宗依然不置可否。李辅国趁唐肃宗病重,竟然假传圣旨,强令太上皇从兴庆宫迁往西内(太极宫)。

高力士为李辅国所诬,除籍,长流巫州。临行前,高力士哀求李辅国最后看一眼太上皇: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日,愿一见陛下颜色,死不恨。遭到李辅国拒绝,含恨离开京师。

762年3月,高力士遇大赦回归京城,途中惊闻太上皇已经驾崩的噩耗。他痛彻心扉,感到生命的支柱已经坍塌,生无所恋,于是北望号恸,呕血而卒,终年79岁。

同时代的张少悌高度评价大权在握时的高力士: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明朝文学家李贽也言简意赅定性:高力士真忠臣也!

宦官,素来是险恶阴毒、心理扭曲、丧尽天良的综合形象。高力士却被后人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如巫州野外散发着清香且气味终不改的荠菜,的确称得上是宦官行列中的一股清流、一朵奇葩!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

千古贤宦第一人:岭南高力士
答:高力士,是中国唐代的着名宦官之一。提起高力士,不少传说故事和名人与其相关,其中大诗人李白戏弄高力士的故事就流传甚广,李白趁着酒性,让高力士为其脱靴。美女杨玉环的死,也与高力士有关,安史之乱时,在高力士的劝说下,唐玄宗为了自保,在马嵬坡赐死贵妃杨玉环…… 史料称,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唐良德(今电白...

我们都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大太监,那么历史对于高力士的评价到...
答:画中的高力士决非民间认为的猥琐不堪的小丑,而是一个奔行骑射的威武将军,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他:他是一位有着复杂出身、凄苦经历,具备远见卓识和清醒头脑,但同时也对唐朝由盛转衰负有一定责任的一代宦官。采访:唐史专家 胡戟 历史上的宦官有两个类型,或者是两种作用,一种是制造了很多的祸乱,...

高力士作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近身太监,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高力士是唐玄宗身边有名的太监,相比于贵妃研磨和高力士脱靴中的形象真正历史上的他是一个有着谋略和忠心待主的形象的。和典故里面有些小人之气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毕竟在唐玄宗夺取皇位的时候坚定的站在唐玄宗身边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他不同于常人的想法的,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比较高寿的人,在宫中有高...

历史上高力士是怎么样的人?高力士和李白有什么恩怨?
答:高力士被称为“千古贤宦第一人”,一生对李隆基十分忠心,很多人好奇宦官为什么能被封将军,这就跟唐朝官制有关了。高力士一生也非常不容易,他曾被武则天赏识,后来帮助李隆基平定韦后还有太平公主,从此得到重用。据说高力士和诗人李白还有一些过节,他曾帮李白脱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一、二进...

历史上唐玄宗时代的高力士是忠臣还是奸臣?
答:那么,高力士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其实,历史上真正的高力士是一个富有政治智慧但却又心胸狭隘的人!高力士年幼时被处阉刑,送入宫中,本该会是个平淡无奇的小太监,但他却凭他非凡的政治智慧,一步步走向权利的中心。当武则天在位时期,李隆基还只是个宗室亲王的时候,高力士就凭他过人的政治嗅觉...

真实的高力士三军面前勇敢无畏
答:杨玉环知道旋律,也很聪明,擅长唱歌和跳舞,这使他爱上了唐玄宗。高力士也是为了讨好杨贵妃。但是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高力士毅然劝唐玄宗把杨贵妃处死在马尾坡。这不仅是他政治觉悟高,善于应变,也说明杨贵妃一直是他奉承玄宗的工具。牌打好之后,高力士作为家奴处理政治问题,即使面对复杂的政治问题,也显得游刃有余,...

历史上的高力士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答:然高力士是历史上极为少见的有着好性格的太监,史书说他“然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天子信任,士大夫也不厌恶,就是正常的聪明人也很难做到这点。说明他为人比较低调,性格很温和,心态也很平和。历史上与他同时代的知名人物,没有谁受过他诬谄或迫害的,不但如此,...

《兰吉博尼》高力士到底是不是汉奸?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高力士
答:高力士,唐朝盘州人,是冯安的曾孙。李渊封他为越王,掌管岭南事务。10岁时家人被抄接受株连,高力士被阉割为奴。被李岭南录用后,被任命为小太监,侍奉武则天。后来,他辅佐李隆基上位。开元初年被任命为右卫将军,成为唐玄宗最有价值的官员。从此勒克司掌权,财富超过诸侯。直到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逼兵随玄宗入蜀。到...

历史上的高力士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答:是个好宦官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一生侍候过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个皇帝。一说他是孤儿,年幼无依,各处流浪,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另一说他出生名门,幼年生活在广东,曾祖冯盎为广、韶十八州总管,祖父冯智玳为潘州刺史,后因父亲获罪被“裂于冠冕,籍没其家”,冯元一时年...

历史上,高力士是怎样一个人?
答:是个好宦官 高力士,本名冯元一,一生侍候过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个皇帝。一说他是孤儿,年幼无依,各处流浪,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高力士。另一说他出生名门,幼年生活在广东,曾祖冯盎为广、韶十八州总管,祖父冯智玳为潘州刺史,后因父亲获罪被“裂于冠冕,籍没其家”,冯元一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