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作者&投稿:轩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的历程》——李泽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什么?美的标准是什么? 美学讲的是什么?

顶级的艺术作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人,美景,美食,生活中的小确幸?

发现生活的美好,过精致的生活,大家越来越注重美在生活中的作用。

朱光潜在《谈美》中,举过一个古松的例子,不同的人,面对一棵古老的松树,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性格,都能影响到古松的面目。古松是一件事务,是固定的,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却是两件事物。大概是大家在客观的同时,又都带有主观的色彩。

木匠眼中是实用的,植物学家眼中是科学的,画家眼中只管审美。有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美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我们要学会审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文学艺术的高峰,就是当时审美的最高峰?《美的历程》这本书主要是借文学艺术的高峰,演绎出美的演变历程,那些艺术,人文的最顶端,也代表着审美的最顶端。

《美的历程》从宏观的角度写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化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一部真美的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形态各异、纷繁复杂的文学艺术意象,给人不同层面的美感。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文学艺术的形态也积淀了每个时期人们不同的情感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等内容。中国古代社会经常围绕一个观点出发,千年亘古不变的话题:即文学艺术高峰出现在民生凋敝的社会,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的文明下文艺则有可能萎缩。

关于美学的著作很多,观点也很多,和所有的学问一样,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持有的观点也有差别。这些著作更能让我们全面的去了解一个概念。义理象术,古今中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审美:

关于“审美“,审美的理想中往往渗透了儒家的思想。他们要求在比较通俗和具有规范的形式里,表达出富有现实内容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伦理主张。这很中国,也适用于很多西方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

李泽厚是排斥“审美”这个词的,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对立面,也不是评论者。”

朱光潜是从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讲美,讲美的标准。比如大家对美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的,这个共识的标准是什么?审美和审丑,在各个历史时期,大环境和小环境内都有一定社会责任。这也是现在讲美,提倡美育教育。

美学:

李泽厚是北大哲学科班学者,而美学是哲学里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美的历程》是人文历程,是文史哲融在一起的一部大语文学案。《美的历程》它不仅仅是一部谈“美”的书籍,更是从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和整个历史进程有机联系起来,点、线、面结合,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分析,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

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他们的归根结底还是现实性。由于他不是美术或是其他专业人士,反而跳出了专业的局限。美不是简单的视觉传达,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跟很多哲学家一样,美学更是真善美。一个有艺术修养,善于思考,不人云亦云,跨领域学科的人,最终会对真善美进行深刻的思考。

所以“美感是感性而不只是感性,是形式而不只是形式,它是感性之中渗透了理性,个性之中具有了历史,自然之中充满了社会,它是人类生存所意识到的感性的肯定,这就是”新感性“,它是自然人化的成果。

大美和小美,一切美则美矣。李泽厚是大美,泛美。自然之美,去感受,去敬畏,去赞叹,大美不言。因为美学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泽厚在此是以美为媒介讲思想。

李泽厚先生最后在结语里说,“此书跑得如此之快也就很难欣赏任何细部的丰富价值?”他还问我们“不知鸟瞰式的观花”能否获得一个虽然笼统却并不模糊的印象否?他想让我们了解到的是学问的研究是一个漫长而又细致的过程,我们对美的学习不应该就止于此,而应该与此为开端继续去学习。

~

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
答:鉴于古史渺茫,讨论从西周开始。西周初建,周王室"将大批宗室亲戚分封各地,以便统制。先由天子分封诸侯,再由诸侯分封卿大夫,逐步扩张。"实质上,这种封建"是武装集团的向外垦殖",作为一个农耕部族,这一批批的农垦部队,"择定交通及军略要地,圈地筑城,长期囤驻。一面耕垦自给,一面建立起许多军事...

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是什么?
答: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中南海东门开出,车上坐的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各位副主席和各位委员们。通往天安门城楼的古砖道有整整一百级。毛泽东从容地走向城楼。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

近代中国在政治上,历史上的苦难历程有哪些
答:1、鸦片战争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2、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

一般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从思想变革来划分的三段时期为:古希腊—先秦时期(东西方思想体系的初始化),十五世纪到二战时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战后至今(现代与后现代思潮、网络时代)。2、以技术变革划分时代可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与铁器时代、工业与科技时代(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算起)。3、技术社会形态上...

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答: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1、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

简述党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带领处于水深火热的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逐渐形成了邓小平...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2、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时期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
答: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80多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50多人的党发展成为拥有近7400万名党员、执政50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答:一、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

中共党史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