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徐霞客游庐山记第二十一日的翻译 游庐山记(徐霞客) 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住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1日,徐霞客告别慧灯,从石室后的小路直奔汉阳峰。一路上,他攀茅草,拉荆棘,涉溪流,穿林莽,登上了峰顶,向南俯看鄱阳湖,湖水浩荡,水天相连;向东望湖口,朝西见建昌州,群山历历在目。庐山诸山峰在汉阳峰前没有一座山不低头的,只有北边的桃花峰,舒舒然与汉阳峰比肩。
  徐霞客听说五老峰比汉阳峰更奇险。两峰相距30里,徐霞客绕过犁头尖登上了五老峰。见这里“风高水绝,寂无居者。”于是,他遍游五老,看到五老峰的北面,山冈过绵相属;南面的山恋截然剖开,分为五枝,下面是万丈深谷。五峰排列一起,彼此相望,但有所掩盖,不能一览五老全貌。登上一峰,两旁都是无底深渊,各峰都奇,互不相让。徐霞客在游记中赞叹说:“真雄旷之极观也。”
  五老峰旧有方广寺,寺僧向徐霞客介绍三叠泉雄瀑居庐山第一,但路很难走。徐霞客欲见三叠泉真面目,登危崖,历绝壁,辟荒榛,穿竹莽,一路观赏风光。愈进入山谷,景致愈美。随后,涧旁的小路没有了,只得从涧中乱石上走。不久来到一个绿水潭,激流从山崖上倾泻于潭上,流动的水像雪花喷射,积存的水呈碧绿色。又走了一里光景,是一个比前潭大一倍的绿水潭,水势到这里将要下坠,呈现各种怒态。潭前的峭壁纷乱地耸起,互相比逼矗立,下视渊深无底,只听到轰轰如雷鸣般的峡水倒泻声,使人心悸眼花,看不清泉水从何处坠落。
  此时,涧水中的路亦没有了,徐霞客乃登上附近的山峰。峰前有石台,像鹊雀的尾巴一样翘起,奇险万状,阴森森的层层岩壁将三叠泉遮住。徐霞客又沿着山冈,从北向东走了二里,立于三叠泉对面的岩壁向下俯瞰,三级瀑布一览无遗。徐霞客注意到,山坞一壁有两洞为门,僧人告诉他说,这也是竹影寺的门。
  顷刻间,山谷风起,不胜其寒。徐霞客返回归路,至绿水潭避风。僧人将他引入一石洞中避风,告诉他这也是竹影寺三扇门之一。洞中有十字路,南北通岭,洞穴幽深,似乎没有底。现在的三叠泉一带没有发现石洞,徐霞客留下的《游庐山日记》说明372年前三叠泉附近有石洞,洞延数里,洞洞相通。

游庐山记 徐霞客 二十一日译文~

21日,徐霞客告别慧灯,从石室后的小路直奔汉阳峰。一路上,他攀茅草,拉荆棘,涉溪流,穿林莽,登上了峰顶,向南俯看鄱阳湖,湖水浩荡,水天相连;向东望湖口,朝西见建昌州,群山历历在目。庐山诸山峰在汉阳峰前没有一座山不低头的,只有北边的桃花峰,舒舒然与汉阳峰比肩。徐霞客听说五老峰比汉阳峰更奇险。两峰相距30里,徐霞客绕过犁头尖登上了五老峰。见这里“风高水绝,寂无居者。”于是,他遍游五老,看到五老峰的北面,山冈过绵相属;南面的山恋截然剖开,分为五枝,下面是万丈深谷。五峰排列一起,彼此相望,但有所掩盖,不能一览五老全貌。登上一峰,两旁都是无底深渊,各峰都奇,互不相让。徐霞客在游记中赞叹说:“真雄旷之极观也!”

原文:
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敌其大以荡潏之则灵。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旷,与海水异。故并海诸山多壮郁,而庐山有娱逸之观。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泊左蠡。庚辰,星子,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过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李氏出房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攀太乙峰。东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泽,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顷之,地如卷席,渐隐;复顷之,至湖之中;复顷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隐矣。始知云之障自远至也。于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云千万成阵,起山后,相驰逐布空中,势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窥玉渊潭,憩栖贤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势相倚负。返,宿于文会堂。

壬午,道万杉寺,饮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见瀑布在天中。既及门,因西瞻青玉峡,详睇香炉峰,盥于龙井。求太白读书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云,迂道绕白鹤观。旋至寺,观右军墨池。西行,寻栗里卧醉石。石大于屋,当涧水。途中访简寂观,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头陀。

甲申,吴兰雪携廖雪鹭、沙弥朗园来,大笑,排闼入。遂同上黄岩,侧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尽其变。叩黄岩寺,跐乱石寻瀑布源,溯汉阳峰,径绝而止。复返宿秀峰寺。兰雪往瞻云,一微头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晓望瀑布,倍未雨时。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苍酽一色:生平所未睹也。夫云者,水之征,山之灵所泄也。敬故于是游所历,皆类记之,而于云独记其诡变足以娱性逸情如是,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选自《四部备要》本《大云山房文稿》

译文:

庐山处于浔阳江和鄱阳湖交会的地方,围绕着它的三面都是水。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衬托,能抵得住它的气势,让它涌荡腾跃,就称得上灵气所钟。而江和湖的水,吞吐进出,平稳宽阔,与海水不一样。所以靠海的山岭大多显得雄壮深沉,而庐山具有清逸动人的景致。

嘉庆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渡过鄱阳湖,泊船左蠡。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县境,于是便前去游览。这一天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过小三峡,停驻于独对亭,打开锁,在文会堂止息。那里有一棵桃树,桃花正开;右边有一株芭蕉,蕉叶才刚刚抽出。月出以后,沿着贯道溪,经过钓台石、眠鹿场,转向右走到后山。成千上万棵松树和杉树象屋上的桁梁那样,横贯在五老峰的山脚处。

十四日,经由三峡涧,登上欢喜亭。亭子已经残坏,道路非常危险。寻求李氏山房的遗址,没有能够找到。登上含鄱岭,大风在岭后面呼啸着,沿着通道吹来。风停后,爬上太乙峰。向东南方遥望南昌城,斜北远眺彭泽县,都隔着鄱阳湖,湖水清亮亮地闪烁着波光。过了一会儿,地面就象收卷席子那样,由远而近渐次隐没;再过一会儿,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过一会儿,延伸到湖岸,然后连山脚都看不清了。这才知道是云朵遮蔽了天空,由远而来。这时候四周围的山峰都一派云气腾涌的样子,而大块的浮云不计其数,成群结队,从山岭后涌起,互相奔驰追逐,布满空中,看样儿将要下雨。这样就没到五老峰而改行下山。观看玉渊潭,在栖贤寺小歇。回头望五老峰,只见夕阳透过云层的空隙照射下来,象是跟峰峦互相依靠着似的。回来,在文会堂住宿过夜。

十五日,走过万杉寺,在三分池喝茶。离秀峰寺还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见瀑布悬挂在半空中间。等进了寺门,于是朝西面瞻望青玉峡,仔细地观望香炉峰,在龙井洗手。寻求李白的读书堂,未能找见。返回,在秀峰寺内过夜。

十六日,去瞻云峰,迂回取道绕行过白鹤观。随即到了归宗寺,观赏了王羲之的墨池。再往西去,探访栗里的陶渊明卧醉石,卧醉石比屋子还高大,正对着涧水。途中寻访简寂观,但没有前去。返回,住宿在秀峰寺,遇见了一微头陀。

十七日,吴兰雪带着廖雪鹭和小和尚朗园来,大声喧笑着,推门直入。于是大家一起上黄岩峰,侧身踮着脚步越过文殊台,俯身欣赏瀑布飞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见为止。登门求访黄岩寺,踩着乱石去探寻瀑步的源头,迎着汉阳峰向上,到路行不通了才停下脚步。重又返回宿于秀峰寺。吴兰雪去瞻云峰,而一微头陀去九江。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算来在山中已经五天了。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为清楚。山深沉沉的,一派浓郁的深青色,岩谷象用刀削过一般平直。不一会儿,香炉峰下一缕白云袅袅上升,于是成团的白云互相衔接着出现;又一会儿,满山都见团团的云朵;再一会儿,云团互相汇合成为一体。山的半腰都被云围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浓重的深青,这是我生平所从未见到过的。云,是水的象征,是山的灵气外泄的结果。所以我对于这次游览所经过的地方,都只大体上记述一下,而唯独对于云,特地记下它象这样地变幻奇巧,足以悦人心性、散和情兴,以留给以后的感兴趣者。

《徐霞客游记》翻译是什么?
答:【译文】二十三日船早上不开。我挂念静闻住在崇善寺畏惧窗前裂洞漏进的风,云白屡次答应重新修整,可仍然不马上办。我乘的船不开,便前去梁家寓所带了少量钱交给静闻,让他找人代为修整。此时寺中的和尚宝檀已归来,能够不避污秽之物,而客居的僧人慧禅、满宗又代为修整竹席遮风,与云白完全不同...

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翻译: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

翻译两句话
答:只有北面的桃花峰,有力地直矗在边上,而气势轩昂冲向云霄,直逼汉阳峰,这是周围山峰中最高的了。

徐霞客游记的翻译
答:译文:年癸已春暮,我游甬东,听说雪窦游胜最众山,前往参观。二十四日,由石湖登船,二十五里下北拉坝达江。江行九折,到达江口。转的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房屋。从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所有船只往来,看湖上下,一会数十里,不是时候,用人力拉,那么劳累而放松了。当初,大溪薄山转,...

急求徐霞客《游桓山记》全文翻译!
答:译文】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

徐霞客游记转而东入翻译及原文
答:《徐霞客游记》转而东入翻译及原文如下:一、原文 二十日早起,雨不止。平明持盖草编雨具行,人弋阳东门。其城南临溪上,溪至此稍逊而南,濒城乃复浚支流为濠,下流复与溪合。雨中过县前,又西至西南门,遇一龟岩人舒姓者欲归,遂随之出城。过濠梁,三里,渡大溪。溪南有塔,乃弋阳之水口也...

《徐霞客游记》一篇文章的翻译
答:自己考虑《大明一统志》说:“雁湖在雁荡山顶,龙湫瀑布的水,就来自雁湖。”我和两个奴仆向东越过两道山岭,完全不见人的足迹。不久山越来越高,山梁越来越狭窄,两边几乎直立,如同走在刀背上一样。加上棱角尖利的石片突起,每过一道山梁,眼前又显出陡峭的山峰,都好像从刀剑的缝隙中攀援而上。像...

徐宏祖<游庐山记>翻译,快快快啊
答:——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徐霞客游记》 明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初三 我们一行离开白岳山榔梅庵,到了桃源桥,从小桥右面而下,山路异常陡峭,这就是上次游黄山时所走的路。往前走七十里,夜宿在江村。 初四日 步行十五里路到达汤口。再五里,来到汤寺,在汤池洗了澡,便拄着手杖朝朱砂庵方向攀登。走了十里路,登上...

徐霞客游记序杨名时翻译
答:杨名时《徐霞客游记》翻译如下:年癸已春暮,我游甬东,听说雪窦游胜最众山,前往参观。二十四日,由石湖登船,二十五里下北拉坝达江。江行九折,到达江口。转的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房屋。从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所有船只往来,看湖上下,一会数十里,不是时候,用人力拉,那么劳累而放...

《徐霞客传 》翻译
答: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貜父为伴侣,儚儚粥粥,口不能道;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居平未尝鞶帨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三、出处 《徐霞客传》第二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