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总结

作者&投稿:曲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象是中国古诗文的精髓,在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目中也常会考察到这类型的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古诗文飞鸟意象含义
  ⊙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乡愁

  ⊙(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曹植有“愿接翼于归鸿,

  嗟高飞而莫攀”(《九愁赋》)的感叹,闺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现“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高亢之声。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

  诗人们常以鸟的自由飞翔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

  例1:汉末《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西北有高楼》),以双飞的鸿鹄,比喻觅得知音的愿望;

  例2:无名氏的古诗“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步出城东门》),诗人希望化身黄鹄,展翅飞越无法渡过的河水,飞因日夜思念的故乡。

  例3:“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赠秀才入军》)是嵇康的名句,诗人的视线追随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鸿雁,随归鸿远去的,不仅仅是目光,也是他那渴望精神自由的心灵。他已化身为鸟,神游寥阔长空,达到一种超然玄远的境界——道家向往的逍遥的境界。

  例4:“诗佛”王维“开轩临颖阳,卧视飞鸟没”(《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的诗句,与此意境相似。

  例5:宋代文豪苏轼“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水调歌头·快哉亭作》)。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自请放外任期间,在诗词中都没有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但是从“卧视”“欹枕”之语中,我们可以体会他们内心的平静怡然。“没”是一个延续性的动作,表明诗人的目光追随飞鸟,看了很久,诗人精神的翅膀也许正随之自在地飞翔;飞鸟隐没天际,平淡无奇的现象中,体现着诗人与自由的那份和谐、认同之感。

  例6:崇尚道家思想、追求精神自由的诗人向往隐迹江湖的生活,愿与悠闲自在的鸿鸟为友、忘却世间的争斗。陶渊明做官时甚至“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辞官回乡后,则以“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等诗句表现自己的耕读之乐。众鸟安居巢中,诗人爱其庐宇,人鸟之间有种幻化为一的感觉。

  ⊙(2)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

  历代表现人鸟和谐相处的诗句很多:

  例1: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例2: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例3:无机终日狎沙鸥,得意高吟景且幽。(李中《思九江旧居》)

  诗人不仅与鸥鸟为友,还要与它们定下永远相守、忘怀世事的盟约。

  例4:北宋黄庭坚的《登快阁》可以说是“盟鸥”诗中最著名的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在处理完公事之后,诗人于傍晚时分登上快阁,落木千山、澄江映月的壮阔景色,让他生发出乘扁舟、弄长笛、归隐江湖的愿望。

  继黄庭坚之后,南宋诗人屡有“盟鸥”之作:

  例5: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例6: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姜夔《庆宫春》)

  ⊙(3)乡愁、羁旅、漂泊

  跳出自身局限、与大化同一的境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芸芸众生有的是烦恼:他们为衣食生存而奔波,因战乱灾荒而漂泊……夕旧西下,薄暮冥冥,飞鸟纷纷返回故林的场景,触动了多少游子思乡的愁肠!在中国古诗中,飞鸟意象经常与乡愁主题联系在一起:

  例1: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曹植《情诗》)

  例2: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乡。(《玉台新咏·艳歌行》)

  例3: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例4: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中,清泗与淮通。(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翔鸟高飞云天,行士却羁于徭役;堂前燕子冬藏夏现,兄弟三人却漂泊异乡;入春以来,大雁飞回北方,出使南国的诗人却迟迟不能北返;苏轼将由徐州南下杭州,正与北飞的鸿雁背道而驰……飞鸟依物候变化自然而自由地来去,比照出人世间的无奈与辛酸。

  例5:这类诗中最著名的恐怕当属有“百代词祖”之称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此词相传为李白所做,缠绵悱恻的情感蕴含在每一个景物之中:远树含烟,寒山苍碧,昏暝暮色渐渐笼罩高楼,使登楼望远之人倍增忧愁。他在白玉的台阶上久久伫伫,只见鸟儿迅疾滑过天际,飞返故巢。他不由地想到:自己要是能够回到故乡该多好啊!可是故乡是那么遥远,那一路之上,不知要经过多少座长亭,多少座短亭!

  有人认为《菩萨蛮》从女性角度着笔,是一首望远怀人的思妇词,这也可以解释得通。这位忧愁的女子祈盼丈夫归来,傍晚时分,看到出外觅食的鸟儿回巢,在心中为丈夫暗计归程。家人盼归主题下的诗篇与游子思乡诗形成对应,飞鸟也是其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比如“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等。

  天遥地阔中一只飞鸟,在诗人看来,可能是孤凄无伴、漂泊无依的,而这种孤独漂泊的感情,无疑正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反应:

  例6: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咏怀》))

  例7:名岂 文章 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例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例9: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陆游《秋思》)

  例10:以飞鸟比喻人生,苏轼有一首著名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苏辙(字子由)原诗有“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之语,苏轼的和诗即从“雪泥”引发,变实为虚,创造出“雪泥鸿爪”的有名比喻,喻指往事在人心中留下的痕迹。雪泥上指痕还在,如诗人心中记忆犹存,然而那只鸟早已不知飞到哪里,保存着昔 日记 忆的诗人兄弟也已历经磨难。苏轼以飞鸿踏雪,一去无踪,暗示人生偶然无定的感慨,形象优美生动,哲理高妙玄远,让人发悟,也使人惆怅。
  高考语文古诗文常见风格
  1、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项羽《垓下歌》;《观沧海》。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 “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3、沉郁: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4、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 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 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再如辛弃疾的词。

  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 总结 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江南春绝句》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高考语文古诗文情境式默写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 句子 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 爱情的句子 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 经验 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关于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那道题,万能公式 。
答:关于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那道题,万能公式 。 就是古诗要表达的感情就分几类吧,什么想抒情,悲伤,奋发向上,田园诗等等几类。我想要一些现成的答案,就是万能公式,就是哪类诗就用哪个。以后考试答上去虽然不是最佳答案,但最少... 就是古诗要表达的感情就分几类吧,什么想抒情,悲伤,奋发向上,田园诗等等几类。我想要...

如何辨析诗词意象,把握诗词意境?
答:一、辨析诗词意象。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

古诗中花的意象
答:中国人说话讲究含蓄美,多用意象表达情感,古诗词更是如此。诗人们在歌咏花的同时,其意象内涵被不断地拓展,丰盈,逐渐形成特定的精神内核,融汇到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流传至今。要品赏诗词中花的意象,自然要从梅、兰、竹、菊说起。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以...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诀窍
答: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古诗词鉴赏非常熟悉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会做古诗词鉴赏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诀窍,欢迎阅读与收藏。鉴赏技巧型 鉴赏技巧型的题目就是在试题中明确要求考生对诗歌的某一...

中考诗词赏析的方法与技巧
答: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

求人教版初二下语文六单元“诗五首”的诗歌鉴赏??
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饮酒诗是陶渊明仅存的116首五言诗中最能代表其个人思想的一首,饮酒这个题目下一共有20首诗,传唱得脍炙人口的也是这一首最胜。其实,这首诗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并不出名,也不为人所共赏,因为在那个诗歌只能被运用在歌功颂德和表达志向的年代,这是一首“划...

初中语文的古诗词
答: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 一、七年级上册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

关于花落意象诗句的具体鉴赏
答:1.古诗词中落花意象的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

对于诗词的赏析有什么技巧呢?
答: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