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全解全练

作者&投稿:彤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高分突破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的初中常考文言词语大汇总

案:1、几案。

如“取案上器击伤伤夫人”。2、通“按”。

察看,查究。如“如有司案图”。

才:1、只,仅仅。如“初极狭,才通人”。

2、刚,刚才。如“此印才毕。”

3、才能,本领。

如“英才盖世”。 彻:1、通,通达。

如“固不可彻”。2、透,穿透。

如“日光下彻”。3、通“撤”,撤除,取下。

如“军卫不彻,警也”。 辞:言词,话语。

如“辞甚畅达”。2、推辞,谢绝。

如“使王武子辞焉”。3、辞别,辞别。

如“旦辞爷娘去”。 从:1、由。

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

如“隶而从者”。3、顺从。

如“从民欲也”。 但:1、只是。

如“但手熟尔”。2、但是,不过。

如“夫妻心稍安,但儿神气痴呆”。 对:1、回答。

如“其人遂夫以对”。2、相对。

如“有两人铺毡对坐”。3、敌对,对立,对付。

如“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复:1、恢复,复原。

如“复若赋”。2、回答,答复。

如“不敢出一言以复”。3、重复,繁复。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4、又,再,更。

如“不复印得路”。 弗:1、不,没有。

如“弗之怠”。2、不要,不能。

如“急逐弗矢”。 G 盖:1、用句首,表议论叙述开始,不译。

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2、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解释,可译为“就因为”,“原来是”。

如“盖大苏泛赤壁云”。4、古代遮挡阳光和雨水的用具。

如“日初出大如车盖”。5、胜过,超过。

如“英才盖世”。 恨:1、感到遗憾。

如“求学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悔恨,后悔。

如“公言善,吾亦恨之”。3、怨恨。

如“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济:1、渡,过河。

如“贾人济河”,2、成,成就,成功。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救助,接济。如“杀黑龙以济冀州。”

既:1、已经。如“既克,公问其故”。

2、既然,如“既非挺出地面,则为深谷所隐蔽。”3、表并列,与“不,且,亦”结合,可不译,如“三军既惑且疑”。

僵:“1、僵硬,僵直。如“僵卧长愁”。

2、死,倒毙。如“岁寒虫僵”。

3、仆倒,向后倒下。如“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解:1、脱下,解脱。如“宽衣解带”。

2、剖开,分解。如“疱丁解牛”。

3、解释,劝解。如“所以传道、授予业、解惑也”。

4、融化,溶解。如“于时冰皮始解”。

5、通“懈”,懈怠,松懈。如“吾开懈而不欲动。”

俱:1、一起,一同。如“欲呼张良与俱去”。

2、全,都。如“野径云俱黑”。

军:1、军队。如“上自带军”。

2、驻军。如“周亚夫军细柳”。

3、军营。如“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如“万人为一军”。

克:1、战胜,攻破。台“故克之”。

2、克制,约束。如“克己奉公”。

劳;1、费力,劳累。如“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2、使……劳累。

2. 高分突破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的初中常考文言词语大汇总

案:1、几案。如“取案上器击伤伤夫人”。2、通“按”。察看,查究。如“如有司案图”。

才:1、只,仅仅。如“初极狭,才通人”。2、刚,刚才。如“此印才毕。”。3、才能,本领。如“英才盖世”。

彻:1、通,通达。如“固不可彻”。2、透,穿透。如“日光下彻”。3、通“撤”,撤除,取下。如“军卫不彻,警也”。

辞:言词,话语。如“辞甚畅达”。2、推辞,谢绝。如“使王武子辞焉”。3、辞别,辞别。如“旦辞爷娘去”。

从:1、由。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如“隶而从者”。3、顺从。如“从民欲也”。

但:1、只是。如“但手熟尔”。2、但是,不过。如“夫妻心稍安,但儿神气痴呆”。

对:1、回答。如“其人遂夫以对”。2、相对。如“有两人铺毡对坐”。3、敌对,对立,对付。如“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

复:1、恢复,复原。如“复若赋”。2、回答,答复。如“不敢出一言以复”。3、重复,繁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4、又,再,更。如“不复印得路”。

弗:1、不,没有。如“弗之怠”。2、不要,不能。如“急逐弗矢”。

G 盖:1、用句首,表议论叙述开始,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2、承接上文,说明原因或解释,可译为“就因为”,“原来是”。如“盖大苏泛赤壁云”。4、古代遮挡阳光和雨水的用具。如“日初出大如车盖”。5、胜过,超过。如“英才盖世”。

恨:1、感到遗憾。如“求学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悔恨,后悔。如“公言善,吾亦恨之”。3、怨恨。如“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济:1、渡,过河。如“贾人济河”,2、成,成就,成功。如“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3、救助,接济。如“杀黑龙以济冀州。”

既:1、已经。如“既克,公问其故”。2、既然,如“既非挺出地面,则为深谷所隐蔽。”3、表并列,与“不,且,亦”结合,可不译,如“三军既惑且疑”。

僵:“1、僵硬,僵直。如“僵卧长愁”。2、死,倒毙。如“岁寒虫僵”。3、仆倒,向后倒下。如“鲍叔御公子小白僵”。

解:1、脱下,解脱。如“宽衣解带”。2、剖开,分解。如“疱丁解牛”。3、解释,劝解。如“所以传道、授予业、解惑也”。4、融化,溶解。如“于时冰皮始解”。5、通“懈”,懈怠,松懈。如“吾开懈而不欲动。”

俱:1、一起,一同。如“欲呼张良与俱去”。2、全,都。如“野径云俱黑”。

军:1、军队。如“上自带军”。2、驻军。如“周亚夫军细柳”。3、军营。如“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如“万人为一军”。

克:1、战胜,攻破。台“故克之”。2、克制,约束。如“克己奉公”。

劳;1、费力,劳累。如“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2、使……劳累。

3.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全解的目录

专题一 语音规范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二 汉字规范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三 词语辨析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四 修改病句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五 排列语序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六 文学常识积累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七 古诗文积累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十 说明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专题十二 名句名篇背育

一、学法点拨

二、基础练习

三、重点突破

四、综合演练

附录 背育篇目

4. 介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书有哪些

很多啊,如《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全解全练》蔡晔 主编出 版 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6-1;高中文言文超级表解(新课标)开明出版社,刘苏力 内容:第一部分 文言实词 一、实词总表(120个) 二、通假字 三、词类活用 四、古今异义 五、偏义复词 六、重要的多义实词第二部分 文言虚词 一、虚词总表(18个) 二、释义举例 三、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第三部分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有语言标志 无语言标志 二、被动句 有语言标志 无语言标志 三、成分省略 省略成分 省略词语 四、倒装句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五、固定结构第四部分 文言翻译第五部分 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一、出自高中文言文教材的成语 二、成语中的特殊文言现象举例 通假现象 古今异义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特殊句式现象第六部分 文言阅读常识 一、古代官职任免调动的动词 二、古文中兼表身份的动词 三、古代文化常识 名号 礼俗 车马 饮食 衣饰 什物第七部分 历年高考文言试题第八部分 背诵篇目。

5. 初中古诗文知识梳理与训练

古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3、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4、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6、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9、.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6. 适合初一学生做的文言文练习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

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

日食的情况。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 ②适 ③弈 ④对 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

初中文言文全解全练rj版答案
答:3、军营。如“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如“万人为一军”。 克:1、战胜,攻破。台“故克之”。 2、克制,约束。如“克己奉公”。 劳;1、费力,劳累。如“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2、使……劳累。 2. 高分突破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的初中常考文言词语大汇总 案:1、几案。如“取案...

文言文基础汉字
答:展开全部 1. 文言文基本(常见)字词解释 实词,还是虚词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 2、...

文言文全解大全及配套练习 高思教育
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从文中 (孔子不能决也) 一句...方法是 (视觉和感觉) 。在辩论过程中...都很 (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表现出了 (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的态度。(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

24篇中考文言文课内内容理解
答: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6.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200字左右)24篇左右 (...

高中语文新课标文言文
答:(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记(张溥)(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十一)廉颇蔺相...

初中文言文全能辅导教材
答:2. 学习文言文用什么软件 学习文言文的软件,有以下几个:1、文言文字典 软件简介:文言文字典收录了几乎所有古文(文言文,八股文,诗歌,词典)中存在的古文汉字的解释及例句,方便查询。2、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22篇,带全解,轻松学习文言文!阅读界面有侧滑栏,只需按住屏幕向右滑,可以更改...

文言文知识梳理(二)
答:“三线”并行:第一条线是按我们中考语文试卷考点为顺序进行知识点复习;第二条线是写作能力训练和阅读训练;第三条线是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重点突破120个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知识及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在具体的操作中以第一条线为主,另外两条线为辅.让写作能力训练和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常识
答: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8、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有没有高中文言文知识汇总 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18虚词一、【而】(一)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表示...

高中文言文以总结
答:展开全部 1. 求语文高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劝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文言文全解与练习 初中古诗文
答: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