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作者&投稿:孔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001年06月13日 17:55)
  武装夺取政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之一。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具体条件不同,所走的道路也不相同。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举行中心城市起义这条路,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应当怎样走,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大难题。

  这时,在大革命失败后,党内盛行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俄国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他们照搬俄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不承认在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在当时的党内还存有一些人,他们对革命是悲观失望的。他们认为现在距离革命高潮的到来尚远,这时做建立农村政权的艰苦工作是徒劳的,主张用“流动游击”的方式来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待全国各地争取群众工作做好了,才来进行全国的武装起义。这种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仍然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老路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解决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

  在中国,为什么武装夺取政权要走乡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呢?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不是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它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对外则受帝国主义压迫,缺乏民族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工农运动无议会可以利用,更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中国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而是要组织军队,拿起枪杆子,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其次,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勾结中国腐朽的封建势力和买办资产阶级长期统治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他们的反动力量主要集中在这些地方,相比较而言,农村则是他们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做殊死的决斗,那就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入农村,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对抗盘踞在城市中的强大的敌对力量,并逐步取得革命的胜利。再次,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的主要经济形式,农民更是占全部人口的80%以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到农村去发展革命,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依靠、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从而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1928年10月,毛泽东根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经验,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就是:

  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就形成了中国局部地区经济的相对独立性,造成了在局部地区实行武装割据的经济基础。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的分而治之的分裂剥削政策和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又造成在政治上的封建割据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之间和各派军阀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给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以可乘之机,也便于革命力量对敌各个击破。

  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大凡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都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工农群众运动曾经有过巨大发展的地方,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三,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还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大革命失败后,虽然建立起了蒋介石新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引起中国革命的各种矛盾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相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又一个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这是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般挫折之下,最终找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这是对中国革命战争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来考察中国革命实际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独立自主地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的光辉成果。这一条崭新的道路,指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暴力革命的正确方向,是对马列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新华社)

(一)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现实可能性)
“在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使一小块或者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第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及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是红色政权建立的最基本理由。

帝国主义的间接统治——划分势力范围——各自的代理人——长期分裂和战争——革命发展的空隙
中国农村农业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不依赖城市而存在

第二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地方,首先是在1926 年—1927年大革命中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地方
第三,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决定了红色区域的存在不仅没有问题,而且将继续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
第四,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第五,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要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二)、工农武装割据:
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关系:
武装斗争是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农村根据地是重要依托

(三)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1、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外无独立——无议会可利用,无罢工的合法权利——不可能走和平道路

2、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和主力军
中国革命的实质是民主革命,即消灭封建主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必须到农村去进行土地革命
3、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敌人的强大和红军力量的弱小
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就要避免在力量不够时和强大的敌人做斗争,要积蓄和发展自己,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将其作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四)中国革命必须以农村为中心
占领农村与夺取城市之间的关系
(1)党的工作重心放到农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城市工作
(2)没有城市工作和其他农村工作,农村根据地就会处于孤立,革命就会失败
(3)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
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主要根据地的城市
参考资料:blog.ghy.cn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何启示,谢谢!~

要善于认清形式发展主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
工作要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

这道题属于历史开放题没有准确答案,但只要合理就可以
1,革命和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2,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任何革命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持不懈。
4,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
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很重大的启示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要善于和加强理论创新,取得突破。80多年前的那次伟大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理论指导,摒弃传统的本本主义和僵...

遵义会议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
答:【正确】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在全党的贯彻有了保证。遵义会议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故表述正确。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和意义。
答:(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首先,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遵循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实践探索出来的。其次,这一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和意义。
答:(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是经过流血牺牲、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

简述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及其意义。_百度知 ...
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的密切结合。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

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答:总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战略,主要是基于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该战略的核心是在农村地区发动革命斗争,逐渐扩大革命力量,最终夺取城市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战略在中国革命时期取得了成功,并对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影响和借鉴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_百度...
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1、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2、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_百度知 ...
答: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4、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性怎么体现
答: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答: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主要内容:1、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失利后,毛泽东等在“协丰长“绸布店组织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