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字释义文言文

作者&投稿:房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是仪古文翻译..急~

是仪,字子心,北海营陵县人。本来姓氏,最初在县里为属吏,后到郡中任官。郡相孔融嘲笑他,你“氏”字似“民”而无上,可以改为“是”,他于是改姓“是”。后来又依附刘繇,在江南躲避战乱。刘繇失败以后,是仪又迁徙到会稽。

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见面后予以亲信任用,专门负责机密事务,拜官为骑都尉。

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面陈孙权谢恩。孙权对他说:“我虽然不是赵简子,爱卿怎么不自己委屈些做周舍呢?”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拒不接受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回朝负责尚书事务,对外总领评定官员们的成绩,兼任辞讼之事,还受命教各位公子书学。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太子孙登留下镇守武昌,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太子对他非常敬重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进封为都乡侯。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又被拜为侍中、中执法,评定各官、负责辞讼依然如旧。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未。”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孙权留心西部事务,派是仪出使蜀汉,重申固守盟约,双方和好是仪奉命出使,很合孙权之意,后拜为尚书仆射。

南王和鲁王初封,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傅。是仪认为二王地位太高,很不好。于是上疏说:“臣认为鲁王天生具有高贵的品德,文武兼备,当今妥善的办法是,应当派他镇守四方作为国家的屏障。宣扬他的美德,广泛显耀其威望,这是国家良好的制度,全国人民的期望只是臣下言辞粗俗,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意思。我认为对二王的地位应有所降低,以端正上下的等级秩序,申明教化的根本。”接连上书三四次。作为王傅,他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

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是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了解信任。

他从 *** 华贵的衣服,不吃讲究的饭菜,能够忍受清贫,家中没有储蓄。孙权听说后,亲到他的家中,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并亲口尝过,非常感叹,当即增加他的俸禄和赏赐,扩大他的田地、宅邸。是仪多次推辞,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

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是非不明,是仪回答说:“圣明的君主在上,臣下尽忠职守,唯恐不能称职,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干扰圣上的视听。”

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有些人,一个人便有三四项过错,唯独没告发过是仪。孙权感叹说:“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

及至病危,留下遗嘱要用素棺,以平时所穿的衣服下葬,务必要减省节约。八十一岁时去世。

2. 汉字“仪”的解释

【拼音:yí】

【释义】

(1) ㄧˊ

(2)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3)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4) 礼物:贺~。谢~。

(5)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6)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7) 姓。

仪[名]折叠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 [appearance;bearing]。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law;moral standard]。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model]。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ceremony;rite;etiquette]。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guard of honor]。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present]。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meter;instrument]。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仪[动]折叠

(1) 取法;效法 [follow]。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conjecture]。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match]。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measure]。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

谢谢采纳哦~

3. "仪"字怎么解释

“仪”有以下6种释义:

1. 人的外表或举动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

3. 礼物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

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7. 读音: [yí]

8. 组词:

1.仪态 [ yí tài ]:姿态;容貌;风度

2.礼仪 [ lǐ yí ]:礼节和仪式

3.仪式 [ yí shì ]:典礼的秩序形式

9. 相关谜语:

1.人总是有一点错误(打一字)

2.人有差错要检点(打一字)

3.七人齐心到北京(打一汉字)

4. “仪”字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3. 礼物:贺~。谢~。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拼音[yí ]

组词造句:

1、仪式。为了欢迎她的到来,我们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

2、仪表 。仪表打扮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3、仪态。她是个仪态端庄优雅的人。

4,司仪。婚礼上司仪对新郎新娘说了很多祝福的话。

5、心仪。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学会理财,不要再抱怨自己的身体不好,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5. 文言文翻译

是仪,字子心,北海营陵县人。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面陈孙权谢恩。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拒不接受。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

是仪经常向孙权举荐人才,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

6. 带仪字的古诗词

《丈人观》徐氏

早与元妃慕至化,同跻灵岳访真仙。

当时信有壶中景,今日亲来洞里天。

仪仗影空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

惟惭未致华胥理,徒卜升平万万年。

《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肃和》张齐贤

祼圭既濯,郁鬯既陈。

画幕云举,黄流玉醇。

仪充献酌,礼盛众禋。

地察惟孝,愉焉飨亲

《仪坤庙乐章》张齐贤

祼圭既濯,郁鬯既陈。

画幕云举,黄流玉醇。

仪充献酌,礼盛众禋。

地察惟孝,愉焉飨亲。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卢照邻

祥游沙麓,庆洽瑶衣。

黄云昼聚,白气宵飞。

居中履正,禀和体微。

仪刑赤县,演教椒闱。

陶钧万国,丹青四妃。

河洲在咏,风化攸归。

《遇叶进士》贯休

文章拟真宰,仪冠冷如璧。

山寺偶相逢,眼青胜山色。

气隆多慷慨,语澹无他力。

金绳残果落,竹阁凉雨滴。

自愧龙钟人,见此冲天翼。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贯休

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州。

学徒梧有凤,律藏目无牛。

茗滑香黏齿,钟清雪滴楼。

还须结西社,来往悉诸侯。



~

谁有文言文常见的字,字+意思+解释+例句
答:⑤舍不得,吝啬.《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又:“吾何爱一牛?”⑥喜爱,爱好.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按:àn ①用手摁压.《梦溪笔谈•活板》:“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②抚,握.《五人墓碑记》:“缇骑按剑而前.”③控制,抑止;放下.《资...

初中文言文常用字解释
答: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 4. 怎样能有效的理解文言文 1.多查和记文言文中常用字的解释,例如焉:了,吾:我2.多看看有关文言文的书,例如有翻译的古文小说:聊斋志异,逐渐在看当中,记住一些常用句子的翻译,遇到文言文时也能大致了...

文言文翻译重点字词
答: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 2. 文言文翻译(重点翻译字词句子也翻译)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

小古文常用字解释。
答:小古文常用字解释。1、比 ① 比,《说文》“密也”。本义,靠得很近。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② 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③ 比较、比拟。④ 及,等到。 ⑤ 法律术语,同“例”。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2、鄙 ①“鄙,边邑也。”“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文言文常用字及其解释,用法! 越多越好!
答: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 84-亡 1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 3今刘表新亡(死亡,死) 4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灭亡)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 85-王 1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 2沛公欲...

文言文大全及注释
答:2. 求5篇超短文言文及解释 1,《聊斋志异 牧竖》原文: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前...

古文中一些常见字的解释,要准确,越多越好!谢了!
答:“鄙”字在古文中常有3种用法: ①鄙野、鄙俗 ②浅陋 ③边境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引自《出师表》 (出身鄙野)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引自《曹刿论战》 (浅陋) 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引自《为学》 (边境)比 ①并列、挨着 ②等到 ③比较例: 1、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

在文言文里字的意思是什么
答:2. 文言文中什么字有“是”的意思 汉字若 释义ruò ①像。 《赤壁之战》:“众士慕仰,~水之归海。”②及;比得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君之美也。”③你;你们;你(们)的。 《鸿门宴》:“~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役,复~赋。” ④ 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

小学文言文必考常用字解释
答:尝:曾经、常常、尝试、品尝 故:所以、死亡、老朋友、原因、缘故 以为:认为 自是:从此 乃:就、于是 此:这 遂:就、于是 俄而、少顷、须臾:一会儿 方:正、刚、方圆 耳:罢了 诸:各位 举:推荐 迁:调任 且:而且 道经:路过 颦:皱眉 归:回 还:回去 所以:...的原因 皆、咸、俱...

为学文言文的字译
答:2. 文言文《为学》的有关单个字解释 以:把,即把他去南海的事告诉富者 为学:做学问,求学 1。之:它,指天下事。 亦:也。 矣:了。 则:那么 者:…的事情;…的人 庸:平庸 2.之: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3.之:它,指代学问。 4.之:的。 鄙:边远的地方。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于:对。 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