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四:初创公司如何做一张财务报表?

作者&投稿:刘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财务报表内容包括:销售开支、付息、缴税、分红。

公司从注册、贷款注资、采购办公用品、招聘人员、采购原材料、研发投入、生产、发工资、支付利息、交税一直到年底分红,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财务报表上的一笔记录。为了练习制作一张财务报表,我们假设一个新成立的公司进行了13项常见的基本经济活动,我们对应的制作出一张财务报表。

上面这张财务报表是我们假设的这个公司经历了13项经济活动后制作出的财务报表。相当于先给各位答案了,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空白的表,对应下面13项活动记录后,对比下是不是和这个表一样。

一新公司的头等大事(资金到位、采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先来看第一个绿色框内的四个经济活动。

这家企业从事的第一项经济活动,就是设立这家公司,为此,股东投入了3200万元,这也就是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这个项目。既然这笔钱是股东投入的,股东投入这笔钱之后,自然就在公司开始享受权益,这笔钱也就被归入股东权益中的股本这一项,股本就因此而增加了3200万元。

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这张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和股本的数字相等,而且它们根本就是记录了同一笔资金的动态。紧接着,我们发现,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哪怕真的只记录了一笔交易,这张资产负债表依然满足自身的最基本的逻辑,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之后,这家公司进行了自己开创以来的第二个交易——它向银行贷款5100万元。显然,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将会因此增加5100万元,而这家公司的短期借款也会因此增加5100万元。因此,当这张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三个项目之后,它依然满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基本逻辑。

在这两个交易活动进行完毕之后,这个公司的资金就全部到位了,接下来它便要购置固定资产了。所以这家公司的第三项经济活动便是,支出5700万元货币资金来购置厂房、设备以及办公家具。这家公司因此多了5700万元固定资产。

但其资产总量却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有资产结构。具体来说,就是5700万元的货币资金变成了5700万元固定资产。

第四项经济活动是,花费150万元获得了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在中国,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因此,在少了150万元货币资金的同时,这家公司获得了价值150万元的无形资产。

这家公司的资产总量依旧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资产结构,也就是150万元的货币资金变成了150万元的无形资产。

到这个交易为止,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已经建成了。接下来这个企业该干什么了呢?大家可以想象,它接下来就要投产了。那么投产之后,这个企业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呢?

二生产成本在哪里?(原材料、人员工资水电支出,生产出产品)。看第二个绿色框内的两项经济活动。目前,这家公司的资金已经到位,并且完成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就要进行生产了。因此,这家公司的第五项经济活动是,采购原材料。

它采购了价值2400万元的原材料,但却只支付了1600万元给它的供应商。这项经济活动会如何影响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呢?

首先,这家企业多了2400万元的原材料,也就是多了2400万元的存货;同时,这家公司支付给供应商1600万元现金,所以货币资金会减少1600万元;另外,这家公司还欠供应商800万元,也就是说还有800万元的应付账款没有付出,这属于它的负债项目。

这家公司的一项资产增加了2400万元,同时另一项资产减少了1600万元,而负债增加了800万元,显然,当这项交易发生之后,这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同样满足“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基本关系。

在采购了原材料之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生产产品了。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它把2400万元的原材料全都用掉了,此外还为公司的水电开支和员工的工资支付了1200万元的现金。(第六项经济活动)以上这些经济活动又将如何影响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呢?

首先,原材料一定是减少的,减少金额达到了2400万元;其次,货币资金也一定是减少的,这部分减少的货币资金被企业用来支付员工的工资和公司的水电用度——也就是说,货币资金会减少1200万元。

那么这2400万元的原材料和1200万元的员工工资、水电用度换来了什么呢?显然,是产品。产品属于存货,所以,在这项经济活动中,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上一定会增加3600万元的产成品存货。

让我们来看一看生产的过程吧。生产产品需要付出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生产车间的水电支出,还包括厂房设备的折旧等。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产成本虽然带着“成本”两个字,但它并不在利润表上,而在资产负债表上,具体而言,就是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

既然记录在资产负债表里的成本是生产成本,那利润表中的成本又叫什么?它的名字叫作营业成本——卖出产成品之后,企业虽然获得了一笔收入,却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这些交易产生的直接损失便是所谓的营业成本。

刚才说到的体现在“存货”中的产品接下来就会被卖掉,而一旦被卖掉,企业就失去了这些产品,它们变成了我们获得收入过程中的成本,即营业成本。

那么,营业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营业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那些被卖掉的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上就是生产成本如何一步一步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过程:它首先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一项中;这之后,随着存货被卖掉,生产成本便被反映在利润表的营业成本当中。

三销售活动对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

看第三个绿色框内的第7、8项经济活动。有了设备和厂房,请了工人,也生产出了产品,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产品卖出去。

因此,这家新公司所进行的第七项经济活动便是——卖出产品。于是这家企业和客户签订了一项合同,金额是4300万元,截止到交易年年末,它从客户那里收到了3000万元的现金,还有1300万元欠款没有结算。

这项经济活动的“战线”拉得很长,我们得一步一步分解它,才能了解它对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

这家公司跟客户签订了一份价值4300万元的合同,并且给客户发了货,因此它获得了4300万元的营业收入。有人说,这家企业明明只收到了3000万元现款,为什么会获得4300万元的营业收入呢?

其实,获得多少收入取决于客户愿意付多少金钱,以及企业自身是否已经将产品转移给了客户。这家新公司给客户发了货,客户也承诺付款4300万元,因此,它的营业收入当然应该是4300万元,而不仅仅是已经收到的3000万元。

但是,这家企业的货币资金却只增加了3000万元,其他1300万元属于应收账款。另外,这家公司给客户发了货,也就同时失去了这批货,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上,其存货理应减少。鉴于已卖出产品的成本是3100万元,因此被减少的存货金额也应当是3100万元。

与此同时,这3100万元便转化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一项。到这里,我们才算是在财务报表中记录了这个交易涉及的各项数据。这个交易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谓非常复杂,我们得一项一项看,这笔交易到底使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增加了3000万元,应收账款增加了1300万元,库存减少了3100万元,那么,这家公司的资产发生了什么变化呢?3000万元+1300万元-3100万元=1200万元。显然,这家公司的资产增加了1200万元。

那负债又有什么变化呢?我们发现没有。再来看看股东权益,好像也没有。那完蛋了,这张报表一定是出了问题。因为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一定要等于资产,所以怎么会有资产一直在涨,负债和股东权益却一动不动的情况呢?问题出在哪儿了?

实际上,企业的收入在扣除了成本费用、税务开支、分配利润之后,还剩下了一部分,这部分就是所谓的未分配利润。而未分配利润恰恰是一项股东权益,是股东对公司追加的投资。

这样一来,这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将重新建立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的关系。因此,现在这种资产不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的情况,只是一个暂时的状态。

这个就是销售活动对企业财务报表所产生的影响。接下来,这家公司为下一年的生产采购了一批原材料,并为此预付了150万元,这是这家公司进行的第八项经济活动。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会因此减少150万元,但却也同时得到了一个向供货商收货的权利。

因此,这第八项经济活动会给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带来两个影响:首先,它的货币资金会减少150万元;与此同时,会多一笔金额为150万元的预付账款。这是一项比较简单的交易,它并没有改变资产的总量,而只是将一种资产变成了另一种资产,也就是将货币资金变成了预付账款。

四、研究支出对财务报表做了什么?(研发费用支出)

看第四个绿色框内的第9项经济活动。第九项经济活动是,这家公司花费50万元研制出一种低成本进行污染处理的技术。这件事会如何影响它的财务报表呢?

显然,货币资金首当其冲,它将被减少50万元。此外,为了保持整张报表的平衡,报表上肯定还得相应地增加些什么。有人说,技术属于无形资产,所以我们得在报表上记录50万元的无形资产。听上去好像是这么回事儿,但是很抱歉,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关于研究开发的支出,会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

首先,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研究支出应被记录在管理费用当中;其次,产品开发阶段的投入,如果满足一定条件的话,可以被记录在无形资产当中。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研究,什么是产品的开发呢?具体而言,研究是指技术的研究;而产品的开发是指技术研究成功后,企业为了将技术应用到产品制造中,设计、制作模具等所产生的花费。

接着,会计准则又说了:技术研究成功之后,用于申请专利的这部分费用可以被记入无形资产。也就是说,如果这家公司花了50万元去研究技术、5000元去申请专利,那么,只能有5000元被记入它的无形资产当中。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合常理?研究开发是一种投资行为,并将长期影响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研究开发的支出无疑当属企业的无形资产。那么,会计准则为何要作出这样不合常理的规定?

其实,不仅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规定,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会计准则都是这么说的。其原因在于,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成功了自然可以帮助企业赚钱,可万一失败了呢?

有人曾对美国的制药行业作过统计:开发一种新药平均需要花费14.9年的时间与5亿美元;在这5亿美元的开发费用当中,又有40%也就是2亿美元是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之前就要投入的。

在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中,只有18%是获得最终批准的。也就是说,前期投入的2亿美元,大多数都打了水漂,可见研究的结果有多不确定。

会计实在是一个太谨慎的行业,这群谨慎的会计才不会把这么不确定的数据当作企业的资产呢!——既然它不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有用的东西,花完了就是花完了,那它就是费用。

这个时候,有一些更谨慎的会计就问了:那如果这项技术在当年便研究成功了呢?既然当年的投入当年就有回报,那不确定性就不存在了呀。

但是,一些更更谨慎的会计说:“技术研究成功又不等于商业成功,这项新近研究出来的技术可能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啊!”的确是这样。因此,还是应当把研究技术的支出记在管理费用当中。

再次,会计准则还规定:外购技术的支出是记在无形资产中的。既然是购买所得,就说明该项技术的商业价值得到了认可,会计于是将其记在企业的无形资产当中。

所以说,企业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的技术,如果不申请专利,不会得到半点在无形资产这一项上体现的机会;我们在报表上看到的那些技术,多半是买别人的。

研发支出(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研究与开发某项目所支付的费用。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处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研发支出和开发阶段研发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记入管理费用。

二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无形资产条件的支出资本化,记入无形资产,分期摊销。

广告的情况也差不多。为了创立品牌,我们可能要打广告,但是由于无法估计广告会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所以只能把广告支出记在营业费用当中。

所以说,有一些资产,比如广告创造的品牌价值、企业自我研发成功的技术,根本就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得到评估!这就使得这些资产成了“表外资产”。它们确实存在并且有价值,但是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它们在报表上没有体现。

而另一方面,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就是利用这一点进行了一些交易,比如将表外无形资产授权他人使用、转让他人,或者作价投资,并且通过影响交易定价实现一些特殊目的。

表外资产(off Balance Sheet Asset):一般是按会计准则(GAAP)容许的会计技巧,企业将旗下一些资产,包括子公司、贷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项,以降低公司债务与资本比率;表外资产无须列于资产负债表内,但要在财务报告以注释形式列明。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都属于表外资产。

但是现实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是企业自己研究出来的技术,研究支出却被记在无形资产当中了,你说这家公司一定违反了会计准则,但它却偏偏没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或许是这家公司把技术卖给了别人又买了回来。确实有这种可能,但这不是唯一的解释。有些公司的研发部门是独立的法人,为了获得技术,它必须向自己的研发部门购买技术。这个时候,这项技术在这家公司就变成了外购的技术,也就可以被记录在无形资产当中了。

因此,会计准则虽然对研究支出规定了唯一的记录方式,但企业却能够通过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来实现不同的会计结果。

既然出现了把自创技术放在费用当中和无形资产当中两种记录方式,那我们就要评估一下这两种方式的优劣了。一般来说,一家利润高的公司更愿意把它记在费用里,这样可以减少自己的税收支出。

但对于一些在经营上有困难,或是尚且处在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这样做就会显得它们的资产很少、利润很低,它们可能就更愿意把它记在无形资产里,让自己的财务报表好看一些。

看上去,研究支出非常复杂,但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它其实很简单。就刚才这项经济活动而言,由于是这家公司自己的研发部门进行的技术研究,所以研究支出就应该被记在管理费用中,也就是50万元的货币资金变成了50万元的管理费用。

五、财务报表怎样诞生?(销售开支、付息、缴税、分红)

看最后一个绿框内的第10、11、12、13项经济活动。第十项经济活动是:这家公司支出了400万元现金,其中250万元用来支付销售人员的工资和销售部门的开支,150万元用来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管理部门的开支。

因此,这第十项经济活动会给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带来三个影响:首先,它的货币资金会减少400万元;其次,会增加一笔营业费用,也即用来支付销售人员工资和销售部门开支的250万元;最后,还会产生150万元的管理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管理部门的开支会被划归到利润表当中的管理费用一项。

接下来,第十一项经济活动是:这家企业这一年一共支付了130万元利息。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会因此减少130万元,而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也因此增加130万元。

此外,这家公司还上缴了金额为100万元的所得税,这是它的第十二项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在资产负债表上,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会减少100万元;而在利润表上,也增加了一种费用支出,即所得税。

扣除了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企业应缴的所得税之后,这家企业到底还剩下多少净利润呢?答案是520万元。

这个520万元是怎么得到的呢?这一年,这家公司一共获得了4300万元的收入,扣除3100万元的成本,毛利润达到1200万元。接下来,还要扣除这家公司在这一年所产生的250万元营业费用、200万元管理费用和130万元的财务费用。

就能得知它在这一年的利润总额达到了620万元。再扣除100万元的所得税,就能得出上文中提到过的净利润额度:520万元。千万别忘了利润表的基本逻辑:用收入扣除了所有的成本费用,就得到了最终的利润。

这家企业今年的收入达到了4300万元,其中的520万元是净利润,也就是说,它的收入中有超过10%的部分都变成了利润,这在通常的制造业企业当中算是还不错的情况。尤其对一家新公司来说,这样的情况应该算是非常理想的了。

那么,这520万元的净利润可以拿去做什么呢?假设这家公司今年并没有提取盈余公积,因此,它所从事的第十三项经济活动就是,分配100万元利润给自己的股东。这项活动会给企业的财务报表带来什么影响呢?

货币资金减少100万元,自然毋庸赘言;其次,这减少的100万元货币资金被用作现金股利,分配给了企业的股东;剩余的420万元,便是所谓的未分配利润,作为股东对企业追加的投资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一项中。

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怎样的资产负债表吧。我们会看到,截至年末,这家公司一共获得了9520万元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哪里来的呢?资产负债表的右边给了我们答案。

首先,股东投入了3200万元,然后公司又到银行借了5100万元,在经营的过程中欠了供应商800万元,最后股东又追加了420万元的投资。那这些钱都变成什么了呢?我们看看资产负债表的左边。

就会看到,有1720万元仍然是货币资金,1300万元变成了应收账款,500万元变成了存货,150万元变成了预付账款,5700万元变成了固定资产,150万元变成了无形资产。

在这样的一张资产负债表中,哪些项目是令企业高管头痛的风险项目呢?显然,应收账款是最恐怖的。这笔钱到底能不能收回来,又能收回来多少,都是未知之数啊。假如,1300万元的应收账款当中有200万元收不回来了。

那就意味着企业的资产发生了减值。随之而来的连锁反应是,利润也会减少。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对税收的影响的话,企业的净利润将会缩水到320万元。可以想象,如果不是200万元收不回来,而是1000万元收不回来的话,企业的净利润不就变成负的了吗?

其实,不仅是应收账款,风险简直无处不在。比如说存货,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存货的价值可能会减少。再比如说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不断增加,也会发生减值。甚至无形资产,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资产得到保证对于获得净利润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资质代办:新成立公司需要了解的10个基本会计常识
答:★一般公司刚成立,一般是投资人或者股东出了钱,存进银行账户、购买存货或者添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等。因此第一张记账凭证大致为如下式样: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存货/等贷:实收资本。★1、新成立公司的会计人员第一件事做什么?新成立的公司,初始化状态,会计人员首先要做的是考虑财务的“顶层...

注册公司:扫清创业障碍创业公司如何做好财税那些事儿
答:创业者中以营销、产品或者技术出身的人居多,所以做流量、做策划、如何开发产品、搞定高深的技术基本上不成问题,只是创业者中懂财务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很多创业公司权职不分明,招个出纳当会计使,请个初级的财会人员却要求人家无所不能,财务不规范、账面一团糟,公司多交税等等。所以这也造成了当下...

初创公司基本财务知识介绍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环境,我们初创公司当然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初创公司基本财务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初创公司基本财务知识 1、公司开户需要什么资料? ◎ 银行开户需要:公章、财务章、私章;营业执照正副本,法人身份证原件和财务负责人身份证原件,即...

初创企业的财税问题如何解决
答:从公司规划注册开始,购买有形无形资产、招人开工资交社保、收钱付钱开发票,财税伴随着初创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票、账、税正是“财税”的三大典型陷阱,日积月累的小小财税漏洞往往演变成日后融资上市的大大大坑。1.常见问题:采购发票;乱开发票内容。风险提示:影响公司融资上市,虚开增值税发票属于比较...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如何在公司业务
答:初创企业在创业期间的注意事项 1、在进入市场之前,初创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市场研究与分析,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目标群体特点,为后续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推广做好准备。2、 初创企业需要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的商业计划书,包括目标、战略、收支情况等相关信息,为后续融资和运营打好基础。3、 初创企业需要...

东川代理记账:初创企业家如何看资产负债表?——曼德企服首次公益线上...
答:初创企业家如何看资产负债表?(一)针对初创企业,我们今天分享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让企业老板看懂财务人员给你们的财务报表。首先分享第一张报表——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体现的是企业的资产,右边是反应企业的负债和企业权益。首先我们来看下货币资金这个科目,货币资金是体现企业的资金存量,它体现为银行存款、现金和...

创业型的公司,需要进行财税规划吗?求指教
答:公司注册成立后,需要对外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确认收入、核算往来。发放薪资、计算税金、缴纳社保、公积金等业务,这些经纪业务都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准确的核算,才能真是的反应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纳税水平。1、取得票据并审核。2、财务处理。3、出具凭证及财务报表。4、纳税申报、税款缴纳。5、年度所得税...

创业时要怎么做
答:想要创业,创业者首先就要有自己的理想,然后要有一个好点子好项目和,再从构想开始,考虑怎么样组成一个团队,怎样把这个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公司,怎样预见公司的发展前景,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 2、怎样确立创业目标 赚钱是重要的目标,但并不是惟一目标,因为创业本身应该有理念,理念会带动很多新的产品创意和实践冲动...

公司注册后有哪些财务知识必须要了解?
答:1、资金有限;2、精力都集中在业务上,忽略财税方面;3、没有懂财税方便的人 所以,作为初创公司,为了避免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个新公司成立后需要知道哪些财税知识。一、新公司拿到营业执照后应该做什么?a、刻制印章(公、财、法三个章、还有合同章)b、...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分别采取哪些财务战略
答: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成立、成长、壮大、衰退直至破产或解散、清算完毕的整个时期。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四个不同阶段。 1.初创期企业财务特征及财务战略 在初创时期,由于初创时期企业资信水平低,偿债能力差,资产抵押能力有限,负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