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文学常识 8下语文一单元作者的文学常识

作者&投稿:霍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藤野先生》 作者: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 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我的母亲》 作者: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3]。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我的第一本书》 作者:牛汉(1923年10月-2013年9月29日0,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代表作品:长诗:《鄂尔多斯的草原》
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我的第一本书》(被选为语文人教版八下课文) 、《华南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课文)、《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牛汉诗歌精选》、《半棵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被选为人教版八上课文)等。
散文:《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牛汉散文》,《萤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时)、《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等。
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列夫·里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再塑生命》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 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地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藤野先生》 作者: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 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我的母亲》 作者: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3]。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我的第一本书》 作者:牛汉(1923年10月-2013年9月29日0,本名原为“史承汉”,后改为“史成汉”,又名“牛汀”,曾用笔名“谷风”。代表作品:长诗:《鄂尔多斯的草原》
诗集:《彩色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牛汉诗选》、《温泉》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爱与歌》、《蚯蚓和羽毛》、《牛汉抒情诗选》、《我的第一本书》(被选为语文人教版八下课文) 、《华南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教科书课文)、《中国当代文学百家——牛汉诗歌精选》、《半棵树》、《空旷在远方》、《汗血马》(被选为人教版八上课文)等。
散文:《童年牧歌》、《中华散文珍藏本·牛汉卷》《牛汉散文》,《萤火集》、《滹沱河和我》(2013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时)、《悼念一棵枫树》(获1981年~1982年文学创作奖)等。
诗话集:《学诗手记》、《梦游人说诗》

《列夫托尔斯泰》作者:列夫·里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再塑生命》作者: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 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地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个人认为牛汉的资料太多,记不下来,不过出于对问题的回答,还是弄了一些,考考试的话,不会考这么详细的!

电话说话说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八下期末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之现代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资料介绍:
1 藤野先生
一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情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
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5 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 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 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7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
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
13 如何表现爱国情?二3+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 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15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16 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我尊重先生,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17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看电影事件”写中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第一单元
一、《海燕》
1.《海燕》是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在俄文中,“海燕”有“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________,____作家,著名作品有_____小说《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剧本《________》等。
2.这是一首________,兼有______和____的特点。它以______________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3.这首散文诗运用_____手法,通篇只出现形象,没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义,一切象征义俱蕴涵在形象之中,海燕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二、《白杨礼赞》
1. 选自《________》作者____,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2.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________,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第二单元
六《纪念白求恩》
1. 这是____________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白求恩而写的,白求恩的精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面的三种精神都是共产党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2. 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说理起到了很好的利用
七、《敬业与乐业>
1. 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_________、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领袖、学者,其著作编为《____________》
2. 本文按照“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____________”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十、《陋室铭》
1. 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家,字梦得。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保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3. 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第三单元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 ________,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2.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活板》
1. 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存中,______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________巨著。
2. 本文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紧扣“_____”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 选自《生物学碎锦》,____________,生物学科普作家。这是一篇_______说明文。
2. 标题是个________,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3. 用歌词做题目,好处有:
(1) 用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扬上串联令篇,使结构严谨。作者紧扣标题,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第四单元
十六、《孔乙己》
1. 《孔乙己》是______继《____________》之后写的第二篇____________,收入小说集《________》,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力地控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2.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十七、《范进中举》
1. 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字敏轩,_____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_______________小说。作者善于运用_____、_______的手法进行讽刺。
2.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十八、《口技》
1. 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代人。《虞初新志》是____代人_______编选的一部_______小说集。
2. 课文以________________贯穿全篇,按____________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第五单元
二十一、《错过》
1. 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____________,当代作家。
2. 这是一篇____________,即_______,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十三、《送车阳马生序》
1. 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2. 课文通过自己青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二十五、《有的人》
1. 选自《臧克家诗选》,这首诗是为纪念______逝世____________而写的
2. 一种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人是指那些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的每一节都用____________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____________,这样____________,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4.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 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八年级文学常识(下)
第一单元一、《海燕》
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在俄文中,“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高尔基,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2.这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3.这首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通篇只出现形象,没有片言只字揭示形象的象征义,一切象征义俱蕴涵在形象之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文章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急剧发展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二、《白杨礼赞》
3. 选自《见闻杂记》作者茅盾,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不平凡”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4.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第二单元
六《纪念白求恩》
3. 这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以身殉职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白求恩而写的,白求恩的精神就是共产党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后面的三种精神都是共产党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4. 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
事实论据的概述和正反对比为说理起到了很好的利用。
七、《敬业与乐业》
3. 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领袖、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4.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十、《陋室铭》
4. 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5.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守道的生活情趣。
6. 作者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
第三单元
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3.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4. 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
十三、《活板
3. 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梦溪笔谈》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
4. 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4. 选自《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生物学科普作家。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5. 标题是个设问句,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6. 用歌词做题目,好处有:
(1) 用一首人们比较熟知的歌曲的名字做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
(2) 以“红”借代花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含蓄有味。
(3) 结扬上串联令篇,使结构严谨。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第四单元
十六、《孔乙己》
1.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2.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十七、《范进中举》
3. 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4.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十八、《口技》
4. 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5. 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6.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第五单元
二十一、《错过》
4. 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刘心武,当代作家。
5. 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6.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正反论证和对比论证。
二十三、《送车阳马生序》
3. 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4. 课文通过自己青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二十五、《有的人》
5. 选自《臧克家诗选》,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6. 一种人是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种人是指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7. 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8. 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 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答:冀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 《富贵不能淫》 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 教育 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

浙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所有文学常识
答: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85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提纲 苏教版的.
答:(一)文学常识1、范晔,节选自《后汉书酷吏传》。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编写成《后汉书》。2、《后...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2010-11-24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复习计划提纲 5 2010-05-19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复习要点苏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答:2.品味:品味是欣赏文学的重要环节,要从作品中领略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3.比较: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4.分析: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主题等方面,可以深入理解作品。三、文学常识 1.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体裁、题材、时代等方面进行分类。2.文学...

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目录
答:第七单元 25.桃花源记 26.岳阳楼记 27.醉翁亭记 28.湖心亭看雪 29.诗词五首 口语交际——交流 对联 写作——我理想中的学校 八年级语文下册公输知识重点 一、文学常识 1.墨子,名翟(dí),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宣传“兼爱”、...

文学常识
答:语文常识(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初中语文人教版文学常识
答:4.急求初中人教版文学常识、作家作品~~仔细看要求 八年级 下册1 《藤野先生》——《朝花夕拾》——鲁迅2 《我的母亲》——《胡适自传》——胡适——字适之——学者3 《我的第一本书》——《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牛汉4 《列夫·托尔斯泰》——《三作家》——茨威格5 《再塑生命》——《假如给我三天光...

文学常识..老师来..!
答:我记得苏教版八年级课本有个单元是小说之林 ,一般小说和散文是很好区别的,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

初中文学常识人教版
答:我要中考了,想找一个比较全面的关于初中三年文学常识的资料,哪位大虾帮帮我啊!!... 我要中考了,...(五等) 八、谦称: 1、 自称:愚、敝、卑、臣、仆 2、 帝王自称:孤、寡、朕 3、 古代官吏自称...2回答文学常识 2回答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八单元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105回答高一入学自主招生题目,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法常识
答:5.急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单元 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情况 备注 第一单元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常识积累。 3. 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4.掌握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生奋斗和读书的意义 6.品位含义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