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台风灾害主要是由哪些方面造成 高一地理: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作者&投稿:逯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台风灾害主要是在台风登陆前和登陆之后引起的。台风引起的直接灾害通常由三方面造成:
  一是狂风。台风风速大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因此台风大风及其引起的海浪可以把万吨巨轮抛向半空拦腰折断,也可把巨轮推入内陆;飓风级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造成破坏更大。大风亦可以把杂物吹到半空,使户外环境变得非常危险。
  二是暴雨。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中可降下100毫米-300毫米,甚至500毫米-800毫米的大暴雨。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三是风暴潮。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米-6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能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像台风这样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从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的次生灾害包括暴雨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另外,房屋、桥梁、山体等在台风中受到洪水长时间的冲刷、浸泡,即便当时没有发生坍塌,待台风、洪水退去后,由于上述原因容易出现房屋、桥梁坍塌等,也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我国是台风引发的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国家,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频繁,最易造成人员伤亡。例如前几年的台风“云娜”重创浙江时造成乐清市发生重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台风“龙王”暴雨引发山洪灾害,台风“莫拉克”影响台湾岛时造成的泥石流淹没了一整个村子。在一些大中城市,台风造成的暴雨和海水倒灌很可能造成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引发交通瘫痪、地铁停运等,影响城市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台风还可能造成生态破坏、疫病流行,如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台风造成的泥石流会破坏森林植被;台风引发的洪水过后常常容易出现疫情等。有时候台风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的病虫害,2005年在遭受“麦沙”和“卡努”台风影响后,台风外围的西北气流和降水有利于稻褐飞虱大量回迁入上海地区,曾造成申城田间褐飞虱虫量猛增。

台风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台风登陆后,受到粗糙不平的地面摩擦影响,风力大大减弱,中心气压迅速升高。可是在高空,大风仍然绕着低气压中心吹刮着,来自海洋上高温高湿的空气仍然在上升和凝结,不断制造出雨滴来。如果潮湿空气遇到大山,迎风坡还会迫使它加速上升和凝结,那里的暴雨就更凶猛了。有时候台风登陆后,“累”得实在动不了,不但风力减小,连低气压中心也移动缓慢,甚至老在一个地方停滞徘徊,这样,暴雨一连几天几夜地倾泻在同一地区,灾情就更严重了。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死于热带风暴的人数约为2000—3000人。据有关资料,西太平洋沿岸国家平均每年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0亿美元。我国也是一个台风灾害严重的国家。 我国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其中广东、海南最为严重,有的年份登陆以上两省的台风可多达14个。此外,台湾、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也是受台风影响较频繁的省市。有些台风从我国沿海登陆后还会深入到内陆。在西太平洋沿岸国家中,登陆我国的台风平均每年有7个左右,占这一地区登陆台风总数的 35%。台风给登陆地区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9711号台风于1997年8月10日上午8时在关岛以东洋面生成,8月18日21时30分在浙江温岭登陆。上海随即出现狂风、暴雨、高潮“三碰头”的严峻局面。上海市普遍出现8-10级大风,普降暴雨59-87毫米,局部地区高达152.1毫米。长江口、黄浦江沿线潮位均超历史记录,黄浦公园站潮位达5.72米,超警戒线1.17米,相当于500年一遇的水位。市区防汛墙决口三处,漫溢倒灌近20处, 39处电线被刮断,电网发生故障952起,70条街路积水,倒塌房屋500余间,损坏2000余间。郊区受灾农田近500平方千米。导致135个飞机航班不能按时起降,22条轮渡线全部停驶。直接经济损失约6.3亿元以上;1994年,9417号台风灾浙江瑞安登陆,“风、雨、潮”三碰头,全省受灾农作物 750万亩,死亡1126人;1996年,9608号台风先后在台湾基隆和福建福清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5400多万亩,死亡700多人; 1997年,9711号台风先后在浙江温岭和辽宁锦州登陆,10多个省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亿多亩,死亡240人;2001年广西连受“榴莲”、“尤特”两个台风袭击,出现大范围暴雨或大暴雨,全区48个县市区上千万人受灾,40多万人一度被洪水围困。

台风 时间:夏季成因: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危害:大风,暴雨,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分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暴雨洪涝成因:雨涝是由于降水偏多,形成洪涝的气象灾害。
危害: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分布:中低纬地区,中下游地区
干旱成因: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温室效应。
危害: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危害农牧业生产, 促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气候暖干化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
分布:副热带地区
寒潮成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危害:农作物冻害(春,秋危害最大),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农场。压断电线,折断电杆。
分布:西伯利亚中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