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三境界可以用哪个古诗词来概括 人生的三种境界用哪三首诗概括的啊!

作者&投稿:后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生命的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柳永《蝶恋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http://zuoye.baidu.com/question/590f002aba7d1793d634a0d04310db73.html

生命的三境界可以用哪一个古诗词来概括~

王国维说的: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宋朝晏殊的《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宋朝柳咏的《蝶恋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种境界是宋朝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鹊踏枝(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宋·柳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今成大事者经历的三种境界?
答:“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古今之成大事者必经...

关于命的诗句
答: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3. 【是有关生命的古诗句和格言警句】 《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

诗的三重境界是什么?(用古诗作答的三个境界)
答: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

古诗词中的十大人生境界,你到哪个境界了
答: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古这首忆秦娥,怀古词古今第一,再不做第二人想。6.超我境界:人生百年一仓皇 《登高》唐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行一步,叹一声,满目都是世间的苦乐,杜甫的双眼见证了唐王朝由兴而衰的巨大转变,用...

关于生命诗句大全
答: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3. 有关生命的古诗词 生命成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生不逢时生死有命生我劬劳 寄...

古诗词中的人生境界——通达
答: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

古诗词中的人生境界——无常
答:古诗词中的人生境界——无常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知道哪些00后职场硬刚事件?得书文化 2022-06-16 · TA获得超过1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3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无常——变幻不定的意思,“人生无常”,是说人生的际遇,变幻不定,...

关于生命的诗句古诗
答: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3. 有关生命的古诗词和名言警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晋·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关于生命的诗句及赏析
答:2.关于生命的古诗词(带解析的) 短歌行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难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

三境说文言文
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