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诗意象有哪些 意象是托物言志吗?

作者&投稿:重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
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6、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7、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
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衬如今的荒凉。“朱雀桥边野 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 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8、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
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 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 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0、柳——以折柳表惜别。“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
意味。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 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 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 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13、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古人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 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皆属此类。
14、鸿雁——苏武牧羊时曾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所以“鸿雁”常借指书信,
表示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的游子漂泊思乡之情; 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掉 队的孤雁,诗人常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等情感。 南朝乐府 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大雁没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限的思念。
15、鹧鸪鸟——鹧鸪鸣声听起来像“得不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
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6、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
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 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7、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 陶渊明的《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8、浮云——漂泊不定的云,在诗词中,常被看成是行踪不定、任意东西的游子,另外,浮云也往往比喻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邪恶势力,比喻奸臣。例如,李白《送游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 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李白《登 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9、西楼——西楼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或者指代闺房,或者指代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或
者指代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 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许浑“满天风雨下西楼”;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晏几道“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20、新亭——“新亭对泣”的典故:南渡后,名门士人常相邀到新亭(今南京市)饮宴,一次,大家忽然想起了北方故土,
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慷慨激昂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后来,人们用“新亭”或表达怆怀故国之 情,或表达忧国伤时的悲愤之情。辛弃疾的《水龙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就是典型的例子。
21、危栏——危栏,高处的栏杆,往往表示登高望远或者登临抒怀,多与忧国、伤怀、思人等有关。例如,欧阳修
《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辛弃疾《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2、关山——一般泛指关塞山川。例如《木兰诗》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又如,秦观《鹧鸪天》:“一春鱼
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当然,后来的诗人用“关山”,也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思乡、念人有关。例如, 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23、阳关——最初表示古代地名,为沟通西域的要道。例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由于唐人把王维《渭城曲》翻入乐曲,称为《阳关三叠》或者《阳关曲》,简称《阳关》。在唐宋的诗词中, “阳关”作为离别送行的歌声。例如,白居易《对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
24、阑干——有三个意思。第一,古代建筑物附加的木制栅栏,叫做阑干、栏杆。例如,冯延巳《抛球乐》“坐对高
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辛弃疾《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第二,横斜的 样子。古代多用来形容星斗纵横错落。例如,贺铸《清平乐》“夜潮洲渚生寒,城头星斗阑干”。第三,形容泪 水纵横或者纵横散乱的样子。如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其中的“阑干”形容泪流满面。
25、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后代诗文中常常用“斩楼兰”、“破楼兰”抒写为国立功、抗击外寇的壮志。李白《塞下曲》
“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即为此意。
26、蓬莱——传说中的海上神山,仙人的居所。在诗词中用“蓬莱”,多比喻皇家宫殿,或比喻歌舞楼榭,有时也指
仙人居所,总而言之,在诗词中,“蓬莱”多借用形容环境美好,有如仙境一般。也作“蓬壶”“蓬岛”。例如, 李清照《蝶恋花》:“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27、落红——指凋残的花(乱红、残红)。在诗人看来,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
它又仿佛是不幸者的命运写照。诗人常以落花比喻青春易逝或寄寓伤感、惋惜和无奈之情,如辛弃疾《摸鱼儿》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就是很好的例子。
28、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29、吴钩——原指吴王阖闾所造的钩,但在唐宋词中多作身边所佩带刀剑的代称。用来暗示建功立业的抱负。李贺《南
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30、青鸟——在古代传说中,“青鸟”是仙人的信使,在诗词中常常被借用指代情人的使者。李白《相逢行》“愿因
三青鸟,更报长相思”和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都表示这个意思。
31、翠微——形容山色青翠似在有无之间,所以叫作“翠微”。也常作青山的代称。杜甫《秋兴》“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坐翠微”,是“面对翠微”之意,指代翠微的山色。另,形容树色的青翠或者形容江湖水 色的青绿缥缈,也叫做翠微,如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中翠微形容的是树色。
32、迟日——在《诗经·七月》中有“春日迟迟”的句子,“迟迟”表示和舒的样子。所以后人就用“迟日”表示“融
和的阳光”。例如,极为经典的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再如,宋之问《春日陪宴诗》:“彩 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
以上意象经过历代诗人创造,已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如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夕阳”并不凄凉,而是表现诗人激昂的情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柳就丝毫没有惜别伤怀之意。所以具体诗歌还应具体分析。

抒情言志诗的意象和特点~

  抒情言志诗常用意象有:竹、兰、菊、梅、柳、蝉、荷、月、山水

  特点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赞扬表达自己品格、际遇或理想
  比如:怀才不遇、清高、安贫乐道、不畏强权、不图富贵、忧国忧民、治国平天下、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

  检举古代诗词常见意象的内蕴
  诗讲究含蓄。故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现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干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惑。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内蕴。
  一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1 欣赏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情思=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丁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二 菊花——人格的写照(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1 欣赏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号,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镇《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
  更无花。"表达丁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三 梅花——高洁的象征
  1 欣赏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注悔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下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四 松——孤直耐寒(傲霜斗雪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 欣赏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馅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帧《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耶样坚贞,在任间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五 莲——爱的表达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 欣赏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请"。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六 悟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 欣赏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捂恫秋叶黄,珠帘下卷夜来霜。熏笼玉忱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划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弧影单、卧听宫漏的情
  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七 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舌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扩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 欣赏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凤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八 寒蝉——高洁、悲凉的同义词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人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戍为悲凉的同义词。
  蝉,在古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1 欣赏
  唐、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喧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它们都是用蝉喻指一种高洁的人品。


  九 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
  信使。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岛,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
  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 欣赏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庄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
  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砖。
  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十 柳——离情的象征。
  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1 欣赏: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要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充分认识"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内蕴。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

  十一南浦、长亭——离别之所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分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禄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十二 芳草——离别与离恨
  1 欣赏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分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末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十三 芭蕉——凄苦之音(孤独与忧愁)
  1 欣赏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笆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为怨徘。

  十四、羌笛、胡茄——凄切之声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研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茄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十五 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十六 猿啼——伤感的鸣声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十七 水——绵绵的愁思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恩。
  秦观 《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另外
  梅子:喻成熟少女的怀春,如 "衙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请熙《点绎唇》);
  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桃花:象征美人
  牡丹:寄寓富贵

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不是的。意像常出现在古诗,古词之中。说通俗一点,就是那些古诗词里出现的景物。而托物言志是古诗词中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它代表的是一种感情。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你。望采纳!

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答: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答: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4.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有哪些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扬花。 二、动物...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有哪些?
答:(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抒情言志诗的意象和特点
答:诗讲究含蓄。故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现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诗歌中那些描绘的景物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答:“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答: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诗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

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的异同之处
答:借物喻人”中的物与人有相似点,写物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人的某一性格特征。如杨朔的《荔枝蜜》中蜜蜂的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品质就有相似之处,“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这和在田里插秧的劳动人民的品质是极像似的。2、托物言志 “托...

诗歌的特点与欣赏
答: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六、【“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

咏物言志诗
答: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自然之物的某种同构对应。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5]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

学习托物言志古诗的方法是什么?
答:①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②了解诗人的生平。③明确意象的象征意义。古典诗的意象一般具有固定的象征意义,比如松、梅象征高尚的节操;牡丹象征富贵;柳象征送别、留恋等。诗人在用到这些意象时,一般都和自身联系起来托物言志,这样,在其固有的象征意义基础上,再结合具体的诗作,主旨就不难理解了。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