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万历皇帝有几个儿子,结局怎么样?

作者&投稿:泷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万历
  万历(1563年 - 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万历这个年号一共48年,是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历史学家黄仁宇用“大历史观”的角度,写了《万历十五年》这本研究明史的专著。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穆宗朱载垕第三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钧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任贤有道亲政无方的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
  可惜好景不长,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朱翊钧下诏追夺张居正的封号和谥号,还查抄张家。改革被废止,朝廷又一天天地走向没落。朱翊钧是一个尽情享乐的皇帝。他成年亲政后,却不常视朝,深居内宫。不仅在世时要享受,还想到死后的安乐,早早筹划自己陵寝,建造定陵耗时达6年之久。他还有一个不择手段亲自敛聚钱财的恶习,提倡官吏向他进奉,把进奉财物的多少作为衡量官吏是否效忠皇上的标准。为了在全国范由内聚敛民财,他派出大批宦官,分赴各地充当矿监、税使,肆意搜括民脂民膏。这使得人心汹汹,民变纷起,社会越发动荡不安。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万历皇帝朱翊钧生于1563年,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1573年明穆宗驾崩时,年仅十岁的朱翊钧以皇太子身份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明神宗。1620年,58岁的朱翊钧因病去世,长达48年的万历时代也就随之划上了休止符。因为明神宗在位的48年只用了“万历”一个年号,故人们通常也称其为万历皇帝。
  编辑本段万历中兴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编辑本段万历怠政
  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瘾)。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馀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1589年,朱翊钧不再出现,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现象;以至于朱翊钧在位中期以后方入中枢的廷臣不知皇帝长相如何,万历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馀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首辅叶向高却说皇帝一日可接见福王两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十一月,“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囚犯们关在监狱里,有长达二十年之久还没有问过一句话的,他们在狱中用砖头砸自己,辗转在血泊中呼冤。临江知府钱若赓被朱翊钧投入诏狱达三十七年之久,终不得释,其子钱敬忠上疏:“臣父三十七年之中……气血尽衰……脓血淋漓,四肢臃肿,疮毒满身,更患脚瘤,步立俱废。耳既无闻,目既无见,手不能运,足不能行,喉中尚稍有气,谓之未死,实与死一间耳”。宰相李廷机有病,连续上了一百二十次辞呈,都得不到消息,最后他不辞而去。万历四十年(1612年),吏部尚书孙丕扬,“拜疏自去”。四十一年(1613年),吏部尚书赵焕也“拜疏自去”。
  万历中后期长达30年不上朝,有非常有名的六准和六不准。
  万历不上朝主要原因是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但是有两点万历仍然值得肯定,其一万历皇帝并没有因大臣与之作对甚至漫骂皇帝贵妃而杀掉一人,是相当宽仁的。其二不上朝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国家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的,大的比如万历三大征,特别是明、日的壬辰战争一直在万历指导下进行。小的比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月供乃至墓地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西方传教士对万历充满敬意好感,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其二,派太监设立矿监、税监敛财肯定是不好的一面,但是我们应该具体分析,矿监的出现是万历下旨从此天下可以开矿了,初衷并非与民争利,由此矿监才派出。太监把经念歪了,闹得乌烟瘴气。这段弊政大概有四年。四年后万历终止太监出宫敛财,但是矿禁却取消了。无疑从此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展。各国历史上封建国家都对工商业攫取的过多利润加以剥夺。明王朝所为只是巧立名目,加大征税比率。没有出现汉武帝时期命令商人拿出一半家产以佐官府导致“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但是明代工商业者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于这种加税也不能忍受。出现大规模的反对矿监,税使的民变不断发生。(参见《儒家文明》)从新事物的成长角度来看,有适当的冲突和矛盾是有利于其成长壮大的。
  统治阶级内部更加矛盾重重。由于他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他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册立太子的大事久拖不决,导致官僚集团各派之间互相火并,党争也愈演愈烈。东林党人与邪党的斗争水火不容,持续了很久,明王朝到了崩溃的边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朱翊钧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中死去,终年58岁。葬于定陵,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庙号为神宗。
  编辑本段矿税之害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明神宗派出宦官充任矿监税使,掠夺商民,一旦被认为地下有矿苗,房屋就要全部拆除,以便开矿,开矿时挖掘不到时,附近的商家会被指控“盗矿”,必须缴出全部“盗矿”的赔款。矿监所到之处,民穷财尽,“鞭笞官吏,剽劫行旅,商民恨刺骨”“其党直入民家,奸淫妇女,或掠入税监署中,士民公愤”,而“帝不问”,成为明代一大恶政。首辅朱赓沉痛地说:“今日政权不由内阁,尽移于司礼。”大学士沈鲤在《请罢矿税疏》中,亦指出矿税“皆有司加派于民,以包赔之也”。户科给事中田大益曾忍无可忍地批评他:“以金钱珠玉为命脉。”万历二十五(1597年)至三十三年(1605年)矿税使进内库银将近三百万两,“半以助浮费,半以市珠宝”,更多的财物流入了宦官的腰包。
  编辑本段万历三大征
  指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1573~1619)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三战皆捷,但明朝人力物力也遭受到巨大损失。
  宁夏之役 即镇压哱拜之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之命。万历十七年,以副总兵致仕,子哱承恩袭职。十九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告急,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往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戎兵亦远避之,因益骄横,有轻中外之心。巡抚党馨每抑裁之,并核其冒饷罪,哱拜因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杀党馨及副使石继芳,纵火焚公署,收符印,发帑释囚。胁迫总兵官张惟忠以党馨“扣饷激变”奏报,并索取敕印,惟忠自缢死。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以承恩、许朝为左右副总兵,土文秀、哱云为左右参将,占据宁夏镇,刑牲而盟。出兵连下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城,惟平虏坚守不下。叛军又以许花马池一带听其住牧为诱饵,得套部蒙古首领著力兔等相助,势力越加强大,全陕震动。三月四日,副总兵李昫奉总督魏学曾檄,摄总兵事进剿,但叛军恃套部蒙古支持,势甚强。此后,明朝特调副麻贵驰援,贵率苍头军在攻城同时,阻击套部蒙古,斩获甚多。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七月,麻贵等捣毁套部大营,追奔至贺兰山,将其尽逐出塞。各路援军在代学曾为总督的叶梦熊的统帅下,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九月十六日刘东旸杀土文秀,承恩杀许朝,后周国柱又杀刘东旸。军心涣散。李如松攻破大城后又围哱拜家,拜阖门自尽,承恩等被擒,至此,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对杨应龙之乱举棋不定,未采取有力对策。因此应龙本人一面向明朝佯称出人出钱以抵罪赎罪,一面又引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屯堡与城镇,搜戮居民,奸淫掳掠。二十六年,四川巡抚谭希思于綦江、合江(今四川泸州东)设防。次年,贵州巡抚江东之令都司杨国柱率军三千进剿,失利,杨国柱被杀。明廷罢江东之,以郭子章代之。又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三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每路约三万人。刘綎进兵綦江,连破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天险。又败应龙之子朝栋所统苗军。巾帼英雄秦良玉与其丈夫马千乘亦率兵攻下金筑等七寨,并偕同酉阳等土司军一起攻下桑木关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其他几路明军也取得胜利。三月底,刘綎攻占娄山关,四月,杨应龙率诸苗决死战,又败。綎进占杨应龙所依天险之地龙爪、海云,至海龙囤(今遵义西北),与诸路军合围之。六月,刘綎又破大城。应龙知大势已去,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朝鲜之役 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战。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汉城)。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李昖逃奔平壤、后又奔义州(今新义州东北)。日军进占王京后,毁坟墓,劫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又攻入开城、平壤。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在这种形势下,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但援军因兵少力弱,地理不熟,游击史儒战死,副总兵祖承训仅以身免。明廷得败讯后,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集四万兵马赴朝。次年正月进攻平壤,击败小西行长部,获平壤大捷,此后又复开城,扭转战局。后又进逼王京,但在距王京三十里的碧蹄馆因轻敌中伏,损失惨重。三月,刘綎、陈璘率军抵朝。明军扼临津、宝山等处,并断日军粮道,日军缺粮,不得不放弃王京,退缩至釜山等地,开始与明军谈判。明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和议。但因日本提出以大同江为界等无理要求,谈判破裂。二十五年日军再次发动进攻,明神宗朱翊钧下石星等于狱,以邢玠为蓟辽总督,麻贵为备倭大将军,调蓟辽、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兵及福建、吴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汉兵等往援。次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中路李如梅、东路麻贵、西路刘綎、水路陈璘,分道向釜山挺进,陈璘与朝鲜水军将领李舜臣紧密配合,在海上打败敌人最精锐的小西行长所部,八月,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但李舜臣和明军老将邓子龙也在与日军的海上会战中牺牲。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三次战役虽取得胜利,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史载:“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经此三次战役后,明朝元气大伤,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女真堀起
  此时东北女真族努尔哈赤兴起,成为日后明帝国的隐患。
  1619年,辽东军区司令官杨镐四路进攻后金,在萨尔浒大败,死四万余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朱翊钧用熊廷弼守辽东,屯兵筑城,才将辽东局势扭转。不过朱翊钧的三十年“断头政治”,连“票拟”、“朱批”都已经完全停止,即使军事科技领先当代、农业技术明显优于前朝,但是明朝行政已长年陷于瘫痪。
  朱翊钧在萨尔浒之战的次年(1620年)逝世,葬于定陵。《明朝帝王陵》提到:万历的定陵1958年发掘,万历帝尸骨复原,“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
  编辑本段大事记
  红薯传入中国。
  万历六年——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
  万历十二年——利玛窦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图》。
  万历十二年——朱载出版《律吕精义》。
  万历十二年——定陵开建。
  万历二十九年——利玛窦将油画引入中国。
  万历二十九年——杨继洲撰写《针灸大成》。
  万历三十三年7月13日——海南琼州发生7.5级地震。
  万历三十六年——天主教传入上海。
  出生
  万历六年——沈德符,文学家
  万历十二年——胡正言,镌刻家
  万历三十九年1月——朱由检,明思宗
  逝世
  万历二十二年——梁辰鱼,剧作家
  万历三十三年——田义,太监
  编辑本段评价
  《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高宗乾隆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阉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官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人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将万历皇帝的荒怠,联系到万历皇帝与文官群体在“立储之争”观念上的对抗。怠政则是万历皇帝对文官集团的一种报复。黄仁宇说:“他(即万历皇帝)身上的巨大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没有人可以做出确切的答复。但是追溯皇位继承问题的发生,以及一连串使皇帝感到大为不快的问题的出现,那么1587年丁亥,即万历十五年,可以作为一条界线。这一年表面上并无重大的动荡,但是对本朝的历史却有它特别重要之处。”
  但若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朱翊钧的这种怠政也可以被理解为习得性失助或忧郁症的临床表现。
  在《万历十五年》文末总结,“1587年,是为万历15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晏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实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他基本可以说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除去张居正执政那十年),亏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班底在为他办事,不然以他的无能,恐怕十个明朝也会被他毁掉;
丰臣秀吉怂恿朝鲜出兵攻打明朝,朝鲜方面不同意,秀吉就直接出兵朝鲜,希望在占领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犯明朝。当时朝鲜是明王朝的藩属国,所以明政府出兵朝鲜抗击日军。这次战争,明朝勉强取得了胜利,不过也大伤元气,加速了自身的衰亡。

聘用。

万历皇帝是个怎样的皇帝?~

最早接触到万历皇帝是在一本书里面,被称为当代研究明史影响力最为巨大的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当时看完这本书,就被作者独特见解所震撼,我不再赘述作者的观点,而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而是以一种宏观分析历史的事实,从而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历史已经成为过眼云烟,再过追究已经毫无意义,现代人要做的应该是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终的历史意义。
一.万历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
万历皇帝一生最让人津津乐道有两件大事:万历三大征和28年不上朝,所以在许多史学家的眼里他毁誉参半甚至一无是处,甚至有人认为:明亡,实则亡于万历,非崇祯也!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帝王的生活和思想会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许多人的命运,所以了解万历皇帝非常重要,他治理下的明王朝是什么样子的?他为什么长达二十八年不上朝,在中西方文明激烈碰撞的时候他又是怎样的态度?
他治理下的明王朝是什么样子的?我查阅大部分史料,大致有这样的一些记载,万历年间,经济高度发达,思想高度解放,人们生活水平极高,商业贸易发达。官民冲突比较低,文化发展迅速,各种文学家、书画家、思想家、科学家辈出,西方科技也迅速传入中国,手工业、作坊、小型工厂星罗棋布,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据当时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记载,江南各地民众皆穿丝帛,街道干净整齐,人们见面相互作揖,非常讲究礼节。民间有称万历为当代尧舜。虽然明末吏治腐败,但是在万历的治下不论民生、贸易、思想和文化都高度发达,似乎万历和大明第一昏君根本扯不上边。如果光考核政绩的话,万历的政绩在明朝诸帝中绝对第一。一个二十八年不上朝,三大征全部打赢,打的日本两百年都不敢觊觎中华、西南边防和西北边防得到巩固,经济高度发展,国民高度富裕,被民间尊为尧舜,他是如何做到的?(但是由于对日本艰苦卓绝的战争,从而放松了东北的管辖,导致后金兴起,从而最使致萨尔浒战役失败,万历本人也因为此役战败气急而崩,这是后话,不做阐述。)
明朝的内阁制的发展,极大限制了皇权,明朝前期皇帝依靠自身强大的影响力依然可以控制内阁,到了后期,皇权几乎被内阁架空。到了万历年间,万历和张居正的矛盾就是内阁和皇权矛盾的一个突出的代表。万历皇帝或许终其一生都在与内阁斗争,但是斗争无果后只能选择消极逃避,用不上朝来抗拒内阁。但是大明帝国的大权依然掌握在他的手里,因为他知道与其去对抗,倒不如利用内阁来为自己服务。所以即使长时间不上朝,明朝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动乱,因为万历深知,只要大明的线还撰在自己的手里,就不会有问题。
二.万历皇帝为什么不上朝
这个问题史学界讨论了很多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最终明定陵的发掘,解开了这一谜团。
明朝皇帝不上朝并不是万历的独创,明宪宗、明世宗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不上朝了,因为在明朝,上朝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许多事情内阁杀伐决断,皇帝的意见都可以被驳回,而在皇帝看来,既然自己说话已经没有了分量,我也不想和你们吵,免得被气死还不讨好,所以就选择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明世宗炼丹、明武宗游玩等。万历不上朝也许也有诸多以上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无非就是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他去上朝,早年的荒淫无度已经透支了他的身体,连走路基本上都需要人搀扶,从定陵出土的万历遗骸可以证明一切。再者他无法面对众大臣的唾沫星子,在立太子的争端上最终失败,让他心里有极大的失落感,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的可有可无,所以选择了消极避世,你不让我管我也就不管了,随你们闹。所以只要只好隐居后宫,小事情你们自己干,大事找我,小事就别找我了。所以万历年间的政治极为分散,没有人管,所以社会高度自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从侧面来说,由于政府缺乏干预,所以吏治腐败,整个统治体系濒临崩溃,为大明王朝最后的坍塌埋下了祸根。
三.儒家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对抗
万历年间,正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欧洲的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各国也逐渐在海外继续扩张,中西方之间的文明也在慢慢交流融合,但是此时的大明王朝也许意识到在地球的另一端另一个世界正在兴起,在地球各个地方掠夺着财富,这个自认为礼仪之帮的王朝当然不屑一顾,或许在汉人的儒家思想里面,并没有野蛮民族的扩张思想,所以自恃高大,对那些侵略者不屑一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或许大国思想时间久了,就会被这个地球抛弃,大明王朝失去了最佳融入世界的机会,所以在后来发生饥荒的时候,最终导致大明王朝的土崩瓦解。文艺复兴以及工业革命的兴起,正在逐渐打破世界的农业经济,美洲的黄金、烟草不断被贸易带到其他各国,还有玉米、红薯、西红柿也被带入欧洲,从而解决许多人的吃饭问题,所以饥荒逐渐消失,但是大明王朝错失了这次机会,依然依靠农业,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只是昙花一现而已。而万历皇帝,作为大明帝国最高统治者,他自幼饱读四书五经,讲究仁爱非攻,当他和利玛窦交流了解了西方的思想的时候,他选择了接受,但是他对于军事扩张却意外否定,他认为这不是中华上国该有的行为。所以失去了最佳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即使明朝后期的思想、文化的迅速发展,但是没有强大的军事后盾和粮食储备,所以在饥荒时期,满清入关,一个庞大的王朝如摧枯拉朽一般,从而造成了中华文明的巨大倒退。明朝的灭亡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灭亡,而是汉人的骨气、思想、礼仪的彻底灭亡,所以日本学者才有了一句: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战败、次年万历皇帝驾崩,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大厦将倾。二十四年后,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灭亡。

万历皇帝有八个儿子,他们的结局分别是:
1、朱常洛
朱常洛万历十年出生,从小不得父爱。身陷党争和皇权交替问题,经历了国本之争、梃击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后,正式即位,年号泰昌。
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泰昌元年,因病病逝,时年三十八岁。
2、朱常溆
朱常溆在万历十二年十二月十九出生,但立刻夭折。
3、朱常洵
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三子,万历十四年出生于紫禁城。万历二十九年封为福王,颇受明神宗喜爱,引发国本之争,之后就藩于洛阳。崇祯十四年为闯王李自成所杀,时年五十五岁。

4、朱常治
朱常治是明神宗第四子,万历十五年午时出生,万历十六年去世,年仅两岁。
5、朱常浩
朱常浩是明神宗朱翊钧第五子,万历二十九年,被封为瑞王。1644年张献忠攻破重庆,朱常浩被斩。
6、朱常润
朱常润是明神宗朱翊钧第六子,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受封惠王,顺治三年春季朱常润被杀。
7、朱常瀛
桂端王朱常灜是明神宗第七子,弘光元年十一月初四病死于梧州。
8、朱常溥
朱常溥是明神宗朱翊钧第八子。母李顺妃,早夭,年仅三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历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常溥

明朝万历皇帝的功绩如何?
答: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

真实的清朝乾隆皇帝是个怎样的人?
答:乾隆是中国众多皇帝中名声较大的一位,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且在位时间很长,因而经常被人们搬上银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认识乾隆都是从影视剧中认识的,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乾隆在银幕中的形象被做了大量的艺术加工,与其真实的形象相差甚远。历史上的乾隆是一个十分复杂之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

刘邦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答:从一个皇帝工作的角度来说,刘邦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汉朝的开国班底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强最全面的,文,武方面都有中国历史上的顶尖人才。而刘邦可以完美的驾驭他们,像张良韩信这样的乱世英雄都能服侍刘邦。刘邦建国后用最少的屠戮稳固了新政权,留给子孙一个完美的接班环境,这点能做好的王朝太...

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答:隋炀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隋炀帝,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最后一代皇帝,是一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臭名昭著的皇帝,他葬送父亲杨坚开创的隋朝繁荣盛世只用了14年时间,也算是创了一项了不起的记录。是他很无能吗?不是,恰恰相反,是他太能了,太有才了。很多人说隋炀帝是昏君。其实不然,我们来...

朱元璋是怎样一个皇帝?
答: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特别是创设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不但打下了明朝近三百年基业,促成明朝前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还影响到清朝。自明到清,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渐趋完备。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绩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

历史上的拓跋浚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
答:历史上的拓跋濬究竟上怎样一个皇帝呢?这位英年早逝,抑或说说短命的皇帝生于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他老爸说太子,所以他生于东宫。拓跋濬自幼就很聪明,深受祖父太武帝的喜爱,被称为“世嫡皇孙”,肯定说接班人了!从小就会表现得和常人不一样。据说拓跋濬五岁的时候,曾经...

...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历史上的康熙是个怎样的皇帝?
答:《康熙微服私访记》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部电视剧并不是历史正剧,它讲述了康熙到民间体察民情是所发生的故事,用戏说的方式,以康熙微服出巡,体验民生的同是整治官吏,既是从百姓的角度也是从帝王的角度出发,主张惩恶扬善,把道德水准放在与百姓同一水平之上,表现出一个不一样的皇帝。这部电视一共播了五...

李世民是个怎样的皇帝
答:李世民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其他类似问题 2014-04-25 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1 2020-01-16 李世民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2014-04-25 李世民是...

历史上的光绪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要客观公正)
答:1.光绪帝是一个富有改革精神的皇帝,赞成变法改革。2.光绪帝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变法不成功反被慈禧太后软禁。而且不敢和外国侵略者勇敢对抗,打输了竟然赔钱又割地,以前的清朝地域辽阔,后来的皇帝腐败,割地歌了大半河山。3.光绪帝是一个浪得虚名的皇帝,当时的慈禧太后势力很大,竟然垂帘听政,掌握军政大权。

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答:但俗话说人无完人,所以每一个皇帝身上都是有缺点的,但是对于百姓来说,只要能够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不受战争的侵害,就是一个完美的皇帝。汉文帝刘恒就是一个这样的皇帝,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而且非常的宽厚仁慈。因为汉文帝刘恒是由自己的母亲薄姬带大的,薄姬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而且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