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提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

作者&投稿:扈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现在,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不仅是响彻神州大地的高频词,而且也是世界解读中国的关键词。中国梦甫一提出,即以其理想可期、目标可行、成功可及,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大家对中国梦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甚至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总体上对提出中国梦的意义加以认知。那么,中国梦的意义、价值究竟何在?笔者认为,可初步概括为打通了历史与现实,打通了中国与世界,打通了国家与个人,打通了认识与行动,打通了左的与右的;也可浓缩为十五个字,即通古今、连中外、接群己、合知行、超左右。
通 古 今
  我们说,中国梦这个概念,之所以能够引起炎黄子孙的普遍认同,就是因为它既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又具有很强的历史感。说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感,是因为中国梦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因而这种现实感实际上是一种深深的紧迫感;说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是因为中国梦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因而这种历史感实际上是一种沉沉的责任感。人们普遍感到,中国梦在时空观上是立足现实、怀抱历史,并且贯通历史与现实的。
  提出中国梦是今日之功,但怀有中国梦并非自今日始。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跨越十九、二十、二十一这三个世纪。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着无数先烈前贤和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期盼,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因而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祖先有梦,前人有梦,先烈有梦,我们有梦,一代代中国人有梦,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实现这一宏大而美好的理想愿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地接力奋斗。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还是未来的。现实情境中的中国梦,向未来延伸,往历史纵深,前有未来之“照”,后有历史之“靠”,既非孤立存在,也非单一维度,而是在一种继往开来、鉴往知今的意义上,把历史与现实、先人与今人、古往与今来、今天与明天连接起来了,具有一种打通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的性质。
  正是在当代中国的坐标系上,中国梦把中国文明史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结合起来,把中国革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长期奋斗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担当结合起来,从而得以在一个历史长轴上进行定位,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一种很显然的历史纵深、历史厚重,也赋予我们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历史使命。
  如今,我们已经找到了圆梦之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道路。由此上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历史传承中走出来的。
  我们走在大路上,既贯通古今又面向未来,保持历史使命自觉,坚定现实道路自信,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再由“小康”而走向“大同”,让梦想照进现实,不断开拓充满希望的未来。
连 中 外
  提出中国梦,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表达中国拥抱世界的自信和豪情,同时也找到了中国与世界相通的国际语言。中国梦是“中国话”,也是“世界语”。有外国友人说,中国梦给世界带来了话题与兴奋感,诚哉斯言。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梦想,像大家熟悉的“美国梦”,还有“俄国梦”“法国梦”“韩国梦”,等等。各国人民有梦,再正常不过;中国人民有梦,也自然而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梦之表达,尤其便于理解和沟通。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之间,是相连相通、相互补充的。每个美好梦想都可以理解,各个美好梦想都可以相容。各国各地区各自有梦而外,还有各种各样梦的交集,比如“中法梦”“中非梦”“中拉梦”以及“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亚太梦”“拉美梦”等等,而其中最大的交集就是“世界梦”。此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和谐。中国梦同世界梦之间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加强团结合作和交流,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
  有些人反对中国梦,忌惮中国人民有梦,认为中国人民不该有梦,甚至视中国梦为威胁,这不是促狭就是霸道。自己可以有梦,别人也可以有梦,不能只许自己有梦,而不容别人有梦。那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逻辑,是不能做到以理服人,也难以通行天下的。至于国际上有人担心,中国发展起来会不会也搞霸权主义、欺负别人,这种想法完全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
  中国如果是一头狮子,那么它现在不是睡狮,而是醒狮,这头狮子不是好斗的、强权的、侵略别人的,它是和平、可亲、文明的狮子。中国过去深受战争、动乱、颠沛流离之苦,求和、求平、求稳定是基本民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是主导价值。中国人民自古珍爱和平,中国文化一向崇尚和谐,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没有霸权和掠夺的基因,中国在历史上也没有侵略和殖民的记录,中国在现在和将来都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自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真诚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戮力同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集聚着越来越多的友谊正能量,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过程,是财富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幸福梦想,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中国梦独具特色之处就在于,中国和世界共发展、与世界同分享,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因此,中国梦是中国大有益于世界、对世界有所贡献、与世界互融共生的梦。
  古人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正是基于“和而不同”(和谐而不苟同)、“周而不比”(合群而不勾结)的理解,我们主张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各国人民都能够共享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各国人民的意愿都能够得到尊重,各国能够齐心协力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如今,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梦,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
接 群 己
  中国传统哲学中有所谓“群己之辨”,指的就是对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民族、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从群己之辨角度来看,可以说提出中国梦有一大亮点,就是在这一问题上找到了切实解决之道,实现了一种融会贯通和真正打通,贯通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也贯通了个人梦与国家梦、个人梦与民族梦。
  很多人颇为纠结,中国梦到底是个人梦,还是国家梦?一些人拿中国梦与美国梦相比较,认为中国梦是国家梦,美国梦是个人梦,进而认为像中国梦这样的国家梦有关国家民族而无涉个人幸福,甚至追捧美国梦而贬斥中国梦。这种观点没有什么道理可言,除了表达了一种认识上的偏见外,其实质是把个人梦与国家梦对立起来了。应当说,美国梦之所以成其为美国梦,还是因为它首先代表了美国的国家梦想或曰“美国理想”,个人在贡献于国家的同时,其发展更多地是从国家发展中寻找机会、获得成功。“国家”一词,中华民族有着独特的理解,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提出中国梦,正是自觉以家国天下为念,着意将国家梦与个人梦打通,集中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意蕴,所追求的就是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内在统一。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内在地包含了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人民梦、个人梦,因而是个人梦与国家梦、与民族梦的统一。一方面,亿万中国人民、中华儿女都有一个梦,就是共同梦想,就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另一方面,每个中国人、炎黄子孙都各自有梦,就是人生梦想,就是人民幸福梦、个人成功梦。中国梦把个人与国家、与民族、与社会等都统一起来了,而不是单一的个人梦或国家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也是人民幸福梦;是民族和国家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努力实现中国梦,内在地包含着为实现各自人生梦想和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奋斗。
  我们不会简单断言,中国梦是什么梦或不是什么梦;我们的理解是,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通过大家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的实现,可以促进整个中国梦的实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此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梦想成真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我们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就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我们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源自个人与国家、与民族的积极互动,基于每个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努力奋斗。中国梦的现实主体是中国人,既是中国人民,也是中华儿女。中国人在文化上是一个国族概念,类同于中华民族概念,包括国内同胞与海外侨胞,所指公民与华裔、国家与民族等。中国梦是属于13亿中国人的,但又不以此为限,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的梦。每个中国人、每个中华儿女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梦这个大目标之下,每个中国人、中华儿女都有自己的小目标;在中国梦这个“大宇宙”之中,每个中国人、中华儿女的“小宇宙”都在激情爆发。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美好图景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之中,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并不断造福人民。
合 知 行
  中国梦是认知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因此,既是知,也是行。一般而言,理论家认为知难行易,实践家认为知易行难,虽然侧重不同,但都各执一面。对于中国梦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难行亦难,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都是失之偏颇的理解,同时也把知与行割裂开来了,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认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是应取的正确主张。
  在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观已有相当深入的讨论,很多哲学家都对此作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成果。站在今人的立场来看,其主要之点就是“知行合一”,总的意思无非是说,认识事物与实行其事,真知和力行,应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与行互为表里,不分先后,不能分离。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这个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样,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这个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归根结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觉与行的坚定,根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具有启发意义。按照现代哲学的理解,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实践观念”形态的创新性概念,既不是纯粹的观念,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是实践的观念形态。实践观念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其本身是知行合一,是真知和力行的统一。因此,重要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从认识到行动的自觉和践履。从实践观念看中国梦,其运思与实行,都不外是知行并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家目标,全然摒弃了某些空想家的无限的主观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的有限的权宜考量,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关于中国梦的论述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元素随处可见。比如,从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到重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善学善思,善作善成”,再到强调尊重劳动、劳动光荣,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等等,无不如此。提出中国梦概念,无疑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扎实努力,久久为功。
超 左 右
  有一种观察认为,在当前中国社会中,无论是左的还是右的认识,对中国梦非但没有异议,反而都高度认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梦的提出,完全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和角度,既超越了左的认识,又超越了右的认识,已然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很大的共识,破除了左右对峙的思维定势与观念魔障。
  所谓左与右,最初源于英法议会政治传统的左右对峙制度,原指民选代表们在半圆形议会大厅议事时面对议长所选择的位置,长期以来被用于说明代表们政治倾向的对立,以及选民需要进行选择的不同政治方案,由此产生了革命“左派”与保守“右派”的说法,由此也可见左右对峙的基本理解和大体格局。
  在中国,左与右也成为政治认知上两相反对的两种不同意见。长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既有反右扩大化的错误实践,也有“要反对右,更要防止左”的深刻认知。大体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界,左与右的含义有一个较显著的变化。此前,左指思想超越现实,冒进盲动;右指思想滞后于现实,落后保守。此后,左指思想落后于现实,开倒车走老路;右指思想超越现实,开快车走邪路。比如,对待改革开放,左的认识持保守的反对态度,思想比较僵化,错误指引改革走上一条不测之途;右的认识,持激进的赞同态度,误导改革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绝不能走右的邪路,也绝不能走左的老路,而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路。邪路是自绝前程的断头路,老路是重蹈覆辙的回头路,只有新路才是充满希望的康庄路,才是正途。在政治思维上,左与右反映了在思想与现实之间或者超越阶段或者落后于现实的矛盾情境。左右之间,以前或许有不可消解的立场和价值之分,但现在有时更多地是一种情绪和意见之争,甚至无所其谓、毫无意义。
  当今社会,能够弥合“左右理论”而求得的“最大公约数”,乃至涵盖“主流非主流”而合成的“最小公倍数”,或非中国梦莫属。中国梦超越了左的和右的两种不同意见,实际上也可以超越彼此颃颉的诸多争论,甚至也可以超越某些所谓的意识形态争议。
  理性政治的表现应当是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多元互动中寻求平衡和互补,进而达致一种良性共生状态。中国社会要有序且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就必须超越左右之争的传统窠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样一个“至大无外”的民族大义,就是可以超越左右之争的明智之选,也是现实之途。

中国梦的提出有何意义~

1、“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 。 2、“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3、“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您好: 从我们的观点看,今天人们广泛谈论的中国梦,虽然离不开历史积淀和个人想象,但根本上是当代世界对于中国的信心和认同。因此,它必然浓缩着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评价、对于当今各种发展模式的比较、对于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考量;必然涵盖了当代中国和平发展的根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追求、科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和理论基础;因而必然不限于个人的愿望和诉求而显现国家凝聚力和影响力。
这样,在中国梦问题上不可避免存在着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西方意识形态对于中国梦的颠覆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用恶意诽谤的方式唱衰中国梦;另一是用“普世价值”的方式曲解中国梦。由于中国梦在表述上是感性化方式,在内容上与个人的自我追求相连,容易作非意识形态的解读,因而我们更要防止对于中国梦作抽象化的价值解读。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定位
任何梦都是“应然”和“实然”、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是现实越来越向理想接近的过程。因此,“应然”是梦的本质,“实然”是梦的支撑。
概括地说,中国梦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是基于“中国发展”、“中国经验”、“中国成就和未来”的肯定上对于开创未来的一种信心;中国梦依托中华几千年优秀文明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基于当代人类文明发展困境中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一种选择;中国梦依托中国和世界日益密切的互利互惠关系,是基于中国和平发展大趋势下吸引全世界关注中国、参与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难得机遇;中国梦依托当前国际各种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态势,是基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总结和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而凝练的话语方式。 信心(未来)、机遇(当下)、选择(现实)和想象力(可能)是构筑中国梦的四大要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由此而形成的个人的中国梦、民族的中国梦和世界的中国梦是表达中国梦的三大主体取向;独立、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民族复兴的基本价值支撑,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都好这一共识下的“创业有门、成功有道、幸福有望”是个人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中国的发展、世界的机遇”是当代中国展现给世界人民的世界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实现“共创、共发、共富、共享”是实践中国梦的核心追求。
3.中国梦的现实支点和力量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有力支撑着中国梦。党和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在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迅跑。在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曙光已经出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已经快要成真,全国人民倍加自豪,世界各国倍加关注。在这一基础上中国梦将更为强劲地影响着历史的未来走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诺言不断兑现有效催生着中国梦。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中国的不懈追求,也是催生中国梦的强大动力。随着共创、共发、共富、共享这一核心价值追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不断显现,中国梦正在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它将不仅促进中国梦由理想不断变为现实,而且促使中国梦真正成为“世界梦”。中国梦的实质是“大同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就是要实现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因此,中国梦要梦想成真,就不仅要得到中国人的广泛认同,还要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把中国真正建设成令世人向往的圆梦之地,关键在党。因此,要把中国梦的构建和对于共产党执政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厚实的根基滋养着中国梦。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最早的中国梦是老子的“无为梦”和孔子的“大同梦”。它们传达了古代中国人民希望过和平、和睦、和谐美好生活的梦想,但并没有使中国走向现代意义上的富强之路。相反,由于国家积弱贫穷,“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灾难深重的百年耻辱。尽管中国梦未泯灭,共同表达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追求,但包括容闳的“留洋梦”、康有为借孔子托古改制的“大同梦”、孙中山的“共和梦”、梁启超的“启蒙梦”等却接连破灭。这有力证明,中国梦就是要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
把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要下决心改变现在确实存在的一部分人享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但却从内心不认同该制度的反常现象;要通过思想建设和制度设计,真正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坚强的、决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命运的核心力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便于中国梦表达和传播的独特话语方式,演绎和培育相应的文化符号。

中国梦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华民族寻梦、追梦、圆梦历史进程中有哪些典型人物和事件有 林则徐:富强、反帝 梁启超:科学、强国 孙中山:民主、共和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 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

中国梦提出的意义,大学生成才 实现中国梦有何关系
答:①解决台湾问题、国家完全统一,这是最棘手的任务;两岸统一之日,才是圆梦之时!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物质文明;③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等。3、用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 ①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②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③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答:从这一意义上讲,民族复兴是民族图存、民族独立、民族自强之后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因为与中华民族近代悲情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自然生发出一种力量。其三,民族主义是当下能整合各方力量的一种思潮。虽然各种思潮在国家发展的方向问题上各执一词,但在对外捍卫国家利益上,还是很容易达成一致。此外,与其他...

中国梦的时代意义是什么,毛概考试用的
答: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

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意义?
答: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贡献的追求,才能清楚把握人民的人生历程和奋斗目标,树立天地之心,树立人民之生活,继续为圣人学习,而开放永恒的和平在这个时代也能有其深远的意义;总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活,在解决各种问题在实际生活的角度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的社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通过...

中国梦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答: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并延伸到精神(思想)领域的必然结果。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有哪几点
答:通过近代中国梦历史任务和实践的梳理,可以使得人们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认同,对于我们当下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资鉴作用,对于未来中国如何围绕民族复兴梦而完善政治建设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它尤其有助于我们在现实和未来的中国政治发展中实施改革,把历史、现实、未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中国...

中国梦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不仅是响彻神州大地的高频词,而且也是世界解读中国的关键词。中国梦甫一提出,即以其理想可期、目标可行、成功可及,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大家对中国梦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甚至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从总体上对提出中国梦的意义加以认知。

"中国梦"的提出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我们的国家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中国梦就是复兴梦,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幸福梦,要实现人民幸福

从文化的作用 的角度分析中国梦提出的意义 急
答:3、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5、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6、“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兴国之魂”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