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幼儿语言教育中表述的正确性

作者&投稿:呼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导语:学前阶段,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幼儿表述行为,促进其语言能力发展呢?我们认为,教师可以从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行为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以及创造性等几个方面的发展来加以努力。

  一、培养幼儿表述行为的准确性

  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行为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述的准确性。幼儿口语表述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正确发音、正确理解与运用词汇两个方面。教师在一日活动以及在专门为促进幼儿表述行为发展而设计的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学会准确发音、正确用词,帮助幼儿逐步掌握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和常用词汇,进而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形式,促进幼儿口语表述能力的不断发展。

  1、加强幼儿正确发音的训练。

  清楚、正确的发音是幼儿进行口语表述的必要条件。学前期幼儿的发音器官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协调能力都比较弱,常有发音不清楚、不准确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注意加强幼儿正确发音的训练。首先,教师要以身垂范讲普通话。

  幼儿的模仿力很强,因此无论是与幼儿交谈还是教师之间在幼儿面前交谈,都要吐字清楚、发音准确、语汇丰富、用词恰当,成为幼儿语言的良好示范。其次,因为幼儿对一些相近音分不清,如“n”与“I”、“d”与“t”、“g”与“h”、“j”与“x”、“z”“c”“s”与“zh”“ch”“sh”等,所以无论在语言活动、日常生活还是在游戏中都要注重发音的训练,或结合新词进行练习,并注意随时纠正方言。

  2、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材料,教师除了要通过日常交往、阅读、讲故事等方法丰富幼儿的词汇,让幼儿有话可说以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正确地理解已有词汇的意义,并能够加以准确运用,让幼儿有话可说,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述能力。由于幼儿正处于形象思维时期,所以每当他们接触到一个新词时,教师应尽量借助实物等有关材料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词语的直观信息,还要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或上下文来理解一个新词的意义。当然幼儿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单纯靠教学活动来完成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成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词汇教育,才可以让幼儿更快地掌握词汇的具体含义。

  俗话说:“学以致用。”语言作为幼儿的交际工具,是在他们与周围人、事、物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新词并理解其意义,就是为了引导幼儿在不同场合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这也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任务。

  虽然幼儿已经能够说出很多词,但是他们在运用词语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用或者误用的情况。如有的幼儿会说:“春天来了,花儿们百花齐放。”还有的幼儿看到教师没有穿高跟鞋,就说:“老师,今天你变小了。”面对这些错用或误用词语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幼儿理解词汇的意思以及词汇造句后的意思,让他们自己认识到用词的错误。

  二、培养幼儿表述行为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在独立讲述或与他人谈话时,语言完整、连贯才不会影响听者理解和交流的效果。而现实情况是,幼儿说话常常层次混乱,语不成句,不能按照一定的语法结构完整、连贯地表述。如教师问幼儿:“你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一个幼儿回答说:“猴子。”再如有的幼儿由于断句不当或夹杂一些助词如“哦”、“啊”而影响了句子的连贯性,进而影响了意义的表达。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教育。

  1、对于幼儿在表述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反馈。

  例如,上述“在动物园”的例子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将语句补充完整,如说:“哦,你在动物园里看到了猴子!”并让幼儿重复。总之,要让幼儿从短句开始,慢慢将句子说完整、说连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细心、耐心,而且当幼儿在口语表述遇到困难时要能给予及时帮助。因为幼儿在表述事情时,有时说着说着可能就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内容,或者一片茫然,不知道应如何开始说或是应怎样去说。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对幼儿进行启发和提问,引导幼儿学会将话说得完整、连贯。

  2、形式多样地提高幼儿完整、连贯表述的积极性和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幼儿喜欢的活动,如“故事大王”、“小主持人”、“周末见闻”等,让幼儿讲述自己经历过的、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幼儿说话内容前后颠倒、重复、遗漏的情况,促进幼儿独立表述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幼儿说话的兴趣,提高幼儿表述的积极性。

  就训练幼儿完整、连贯的表述行为而言,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给幼儿留下自由发展的空间。如开始只要幼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不管是回答一个词还是一个字,然后逐步丰富幼儿词汇,引导幼儿较多地使用形容词、名词、动词等,最后要求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完整地回答问题。如问:“爸爸喜欢什么?”引导幼儿回答可以有以下过渡:“篮球”一“打篮球”一“喜欢打篮球”一“爸爸喜欢打篮球”。

  三、培养幼儿表述行为的创造性

  通过日常交往和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幼儿表述行为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在原有基础上会得到一定发展。在取得这些进步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促进幼儿表述行为创造性的发展,而不是人云亦云。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表述行为的创造性。

  1、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式情境,使幼儿有积极思考的空间。

  这种问题或情境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深层意义的思考,但是在提问时应注意不能只要求幼儿回忆、复述故事内容,而是要求他们提炼自己对作品的角色、主题和情节的见解并加以表达。

  2、对于幼儿的自编自演自乐适当推延评价。

  幼儿是天生的创编家,他们好幻想,善动脑,有的幼儿在讲故事时可将几个毫无联系的人物或情节糅合在一起讲得津津有味。此外,游戏中幼儿不受规范、习惯的制约,可以真实、自然、毫无修饰地表现自己,思路开阔,自由想象空间较大,有利于自发和充分的表达。在这种幼儿自由发挥、创造性表达的情境中,教师对幼儿的表现不要急于评价,推延评价能给幼儿带来安全的心理感觉,有利于其创造潜能的开发,让相关的创编、表演活动开展得更深入活泼。

  3、开展讨论,及时点拨。

  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既鼓励幼儿向教师提问,也鼓励幼儿之间的互相问答,激发幼儿之间对问题的主动探索,给予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思考、想象各种可能的变化;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或分组选代表等方式,促进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其实,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在诸如生活讲述、看图讲述、猜谜语、谈话、早期阅读等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中,只要教师用心设计、善于引导,都可以达到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行为准确、完整、连贯和表述具有创造性的目标。



~

幼儿语言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答:由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密切关系着思维的发展,所以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并相互影响的。首先,语言对思维的发展与变化有所限制,例如,词汇积累的多与少、语言习惯的正确与错误、语句表达情意的恰当与不恰当等;其次,幼儿语言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发展思维的过程。幼儿语言教育可以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幼儿语言教育?
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建立起来的,在平日的教育及生活中,为幼儿提供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自信心。作为家长,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幼儿语言教育。首先,当幼儿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我们应该积极充当一个倾听者,对于幼儿的...

语言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应当怎么提高语言能力|?
答:在语言文化教育中,语言主题活动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方式,能够有准备地领着孩子做一项主题活动,以文化教育为总体目标,让孩子在主题活动实验中学到充足的语汇,那样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显得更强。二,正确引导孩子在平常的情况下,父母能够带上自身的孩子一起阅读,正确引导孩子学好去看书,依照...

幼儿语言教育方法有哪些
答:幼儿语言教育的方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语言教学活动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应该遵循以情施教的原则,通过良好的情绪,培养幼儿愿意说的情感,为幼儿创造宽松的环境。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工具,语言教育更是...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右规则的游戏。训练儿童正确发音丰富儿童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运用游成方法进行教育是儿童语言教育中常见的话动方式之一。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学习兴趣集中儿童的注意,促进儿童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表演法 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幼儿园说课评课:语言教育中的引导策略
答: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易受到老师的喜爱,在教育活动中,老师给予的注意、表扬较多。通过研究、实践,表们认为幼儿表达能力强,是由于其语言发展水平略高些。我们不应把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差距作为表扬的依据,而应该看这类幼儿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因此,教师表扬的依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