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作者&投稿:勇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的来源:❤️‍🩹💛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不同时代,春节的名称也有不同。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人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春节,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习俗:❤️‍🩹💛

1、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是在宋元后开始兴起的,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新年寓意。窗花在南北地区还有不一样的风格,南方以玲珑剔透的精致感为美,北方以天真浑厚的朴实为福。除夕夜之前的日子里,每家每户门窗上被各种形状的窗花装扮起来,让过年的气氛更加浓郁了。人们在春节期间贴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2、新春扫尘

早在尧舜时期,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3、贴对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4、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5、拜年

“过年好”“给您拜年了”。正月初一,人们见面时,都会互致这样的新年问候。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传说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称为正月初一。

6、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们还会做不同的食物迎接新年,比如南方会捣年糕,北方会蒸花馍馍……不同的是习俗、食物,相同的是人们享受着齐心协力迎新年的欢乐。从千门万户飘出的腾腾热气,也是对来年生活蒸蒸日上、红红火火的祝愿呀。



春节是中华文化的浓缩,春节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也有许多关于春节的传说和各地的习俗。

春节的来历:春节源于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年”兽说、源于虞舜时期祭天而兴起说、源于古代的字书把"禾"字说、“压岁钱”的说、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说等。

春节习俗有::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备年货、祭灶、掸尘、守岁、年夜饭、拿压岁钱、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观社、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舞狮舞龙、挂灯笼等。

我认为在众多春节来历和习俗中值得一提有各有2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一、🌷春节来历🌷

💛1、春节的来历:腊祭说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虔诚奉上各式祭品,答谢祖宗与家神的保佑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合家康宁。腊祭这种中国民俗最早始于周代。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古人逢腊月就要围猎,以捕获的禽兽作“牺牲”祭祖宗。

在先秦时就有一个祭祀的礼叫做“蜡祭”。“蜡祭”在《礼记·郊特牲》等文献里有记载,它是年终的一次酬神大祭,以感谢天地诸神带来农业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春天许愿,岁末谢神。蜡祭的对象称之“八神”,包括农业的创始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等。甚至包括猫神和虎神,因为它们帮助消灭了破坏庄稼的田鼠和野猪。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或自家养的家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牛、羊肉,称为“腊肉”。

《诗经》中描写豳地的老百姓在冬季来临后,要酿酒、生火、用烟熏走老鼠、清扫垃圾准备腊祭,这和现代人们年前的备办年货,打扫卫生何其相似。到腊祭时,人们又“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和我们过年的气氛又何其相似啊。春秋末,子贡曾目睹腊祭盛况,他感慨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

古籍中了解到上古时期也有岁首祭祀和议政、宣政的仪式。《尚书·舜典》(传世的伪古文《尚书》系后人伪作)中说:月正元日帝舜到太庙中祭祀帝尧,和四方君长共议国政,并大开明堂四门,向百姓颁布政令。我想这可能就是后世君臣新年朝贺拜年的滥觞吧。腊祭和岁首祭祀时间接近,尾首相连,所以秦汉时期把这两祭并称为“正腊”,以后两祭又演变为包括年前和岁后为期近一个月的广义上的春节。


💛2、春节的来历:源于古代的字书"禾"字演变说

话说这“年”字,最早见殷墟卜辞。甲骨文字形上为“禾”(谷穗饱满下垂的庄稼),下为“人”,整体像人背着收获的谷物,属于会意字,意思是庄稼丰收,“人”也兼声旁。卜辞中常有“求年”、“受年”的说法,就是祈求庄稼丰收之意。

因为商代一般为一年种一季庄稼,一年只收获一次,所以“年”也引申为时间单位,即12个月。卜辞中有“至于七年”、“至于五年”等说法。

年:《说文解字》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篆书楷化,使楷书中有了年字的这种写法,而这种写法,又直接影响了今草“年”字的写法,许多当代书法家,只顾模仿古人的字迹,不去深追草书字形的来源。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从“年”字本义和引申义大家可以知道,至迟从商朝开始,中国就已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农业国。


二、🌷春节习俗🌷

💛1、春节的习俗:熬一宿

腊月三十晚上,熬一宿:到了腊月三十,也就是每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这一天称为年三十,这天的晚上,也是整个春节节日中的最隆重也是节日气息最浓的部分,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等。作为除旧迎新的大节,除夕被正式确立始于汉朝。汉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相应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过了除夕晚上十二点,就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的一年了。

“三十晚上熬一宿”的谚语,说的就是除夕守岁。民间也叫“熬年”。 除夕守岁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百姓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长父母的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正因如此,守岁是春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

据史书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晚上,要击鼓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是“一年日月今宵尽,更岁星辰子夜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令人留恋的时刻,所以此时大家要围坐话旧,通宵畅谈。关于除夕的来历有很多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流传最广的还是我们前面讲的关于“年兽”的传说。在除夕之夜,“年兽”会出没于人间,人们为了保证安全,在它除夕夜出没的时候闭门不出,在自家大门上贴上红纸,燃放爆竹驱赶它。大家一同围坐,彻夜不眠,等待“年兽”离开。我们今天贴春联、守岁和放爆竹的习俗均是来源于此。在日本、越南、泰国等国家,也均有除夕守岁的风俗习惯,可见守岁传统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

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从早到晚都在忙,早上起来准备包饺子的面、饺子馅,还有做年夜饭需要的食材。家里的男人们张罗着贴春联、放鞭炮、贴福字等。年三十晚上称之为守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小孩子们放鞭炮,一直等到过了十二点,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2、春节的习俗:扭一扭

大年初一,扭一扭:大年初一这一天大家都起得很早,吃完早饭,天一亮就开始挨家挨户去拜年,全国各地的拜年习俗也不一样。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作“开门炮仗”,辞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大年初一拜岁,迎新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道贺新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从古至今大年初一都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日子,而很多地方在大年初一都有着不同的习俗,“扭一扭”的意思其实是为了大家能在新年的第一天放松身心,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里的“扭一扭”不是真的扭,而是到外面各个庙会去看表演,尝小吃,尽情地放松身心。初一这天,一般人家都是家居自乐,不外出活动,晚上早睡。后来,民间又有在初一早上登高的习俗,以图吉利。

初一这天待到天明,家里的晚辈都要给长辈拜年、祝福。初一到初五则是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聚会的日子,或者是出门逛庙会。那时街上随处可见头插红花的姑娘、手举风车的小伙儿,还有身挂大串山里红、手里抖着空竹的孩子,过年那几天,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早上起来,见到父母,兄弟姐妹,亲人等,要立即问好,初一都是先去最大长辈家拜年!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

节日的由来和传统风俗分别是?
答:屈原去世后,楚国人民深感悲痛,纷纷前往汨罗江悼念他。一位渔夫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虾食用,投入了大量食物。为了避免食物被蛟龙吃掉,人们开始用竹叶包裹米饭,用彩线捆绑。逐渐地,吃粽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端午节的风俗包括吃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和赛龙舟。2、冬至的由来:相传在汉朝时期,...

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来历
答:亦称土地诞。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南方部分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仍保持祭社习俗;而桂东客家地区的社日则融合了龙抬头节习俗,以祭社为主。5、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活动包括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等。此外,不少地方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等传统民俗表演,充满喜庆氛围。

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怎么介绍?
答: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答:一、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风俗
答:2、清明节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三、端午节 1、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
答:2、清明节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三、端午节1、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答: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

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传说故事,习俗活动
答: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习俗: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是什么?
答: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端午:这个节日的来历很有争议,有好多种解释,找不到一个权威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一,纪念屈原说。二,迎涛神说。三,龙的节日说。四,恶日说。五,夏至说。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挂...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答: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嫦娥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周礼》记载说、中秋节的起源农业生产、祭月演变等;中秋节习俗常见的有:祭月、赏月、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