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和单反的区别

作者&投稿:秦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近些年来,微单数码相机的涌现又令用户们一头雾水,便携式数码相机、单反、微单甚至单电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差异和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谈一下微单和单反的区别。

  什么是单反

  台湾及香港地区将单反相机称作“单眼”相机,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单反并非数码时代的产物,早在胶片时代就已经存在单反相机。随着照片的载体走向数码化,单反也随同进入数码时代,现在我们所说的单反通常都是说单反数码相机。

  单反的特点就在“单”和“反”上,其实随着主流相机普遍采用单镜头取景和成像的方式,“单”的概念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而“反”则体现了这种相机和其他相机产品的本质差异。

  单反的内部结构中,有一个反光镜和用于光线各种反射的五棱镜,这些用于将外部光线通过物理反射的方式送达取景器的反光镜和五棱镜(或五面镜)成为单反相机取景的主要部件,也是单反同微单与其他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最大差别。

  通过镜面反射的形式最终让人眼能够在相机的取景器中观察到被摄物体,这种取景器被称作光学取景器。是否拥有光学取景器也可以认为是单反与其他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的最大差异。

  (单反相机结构示意)

  至于单反的这个“单”字,它所体现的意义也很好理解。这得从相机的成像原理说起——大部分初中物理都有及格的朋友应该对小孔成像原理有个大概的了解,相机的成像与小孔成像基本相似,只是相机在构造上更为复杂一些,但整体框架是一致的。

  (小孔成像基本原理)

  与小孔成像一样,相机成像需要一个成像面,这个成像面在胶片相机时代就是胶片,而在数码时代就是感光元件(或称图像传感器、图像感光器)。被摄物体的影像被投影到感光元件上,最终留下静态画面。


  

  (反光板特写)

  示意图中不难看出,单反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前方有反光镜遮挡,所以如果要让画面在感光元件上产生投影(或更准确地说是光信号),那么反光镜必须首先抬起。——也就是说,当反光镜放下时,这面反光镜将被摄景物的光线反射到上方的五棱镜,并最终到达光学取景器和人眼,此时反光镜起着取景的作用;当反光镜抬起时,光线直接抵达感光元件,此时可以完成相机的成像过程。——虽然取景和成像在单反上是两套系统,但它们都是通过一个镜头进行的,光线只有在通过这个镜头后,相机才能进行取景和成像。

  所以我们将通过单个镜头完成取景和成像过程,存在反光板及光学取景器的数码相机称作单反数码相机。


  

  (古典的双反相机拥有两个镜头)

  有朋友可能会问,既然有单反相机,那有没有双反相机呢?——还真是有。早期,单反尚未成为主流的时候,还有双反、旁轴等多种相机种类。比如双反,就在相机正面配备了两个镜头,其中一个镜头用于取景,另一个镜头用于成像;旁轴也是如此,不过旁轴相机并不存在反光板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当把单反的镜头盖盖上时,取景器中什么也看不到的原因,在旁轴仍为主流的时代,即便主镜头被挡住,也不影响取景器的观察,因为光路不同。


  

  (徕卡M9一类的旁轴联动测距相机价值不菲,也是文艺青年的街头上品)

  后期单反成为主流的根本原因在于,单反相机基本做到了所见即所得,通常人眼在光学取景器中观察到的景物,即是最终成像的景物,因为取景和成像完全通过一个镜头完成。而双反和旁轴等相机,由于取景、成像光路有差异,最终的成像往往与人们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有出入,逐渐被时代所淘汰。目前双反相机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旁轴联动测距相机则依然有一些贵族品牌在生产,如德国的徕卡,这类相机除了在后期改革中可一定程度消除视差,还拥有单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对焦精度更高,无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机身更小巧,且拍摄时没有反光板抬起放下的动作,不会产生反光板升抬噪音,也减少了相机抖动等。


  

  (奥林巴斯E-330是首款支持电子取景的单反相机)

  2006年,著名相机品牌奥林巴斯发布了一款型号E-330的单反相机,这是一款具备划时代意义的相机。除了内部反光板与传统上翻结构不同,而采用侧翻的形式,另一方面这款单反开始支持电子取景。不过在此需要说明的是,E-330并非首款支持电子取景的相机,而电子取景的出现也比E-330早了十多年,但电子取景出现在单反上还是首次。

  前面我们提到,单反是一种支持光学取景的相机,这也是单反与微单和便携式数码相机最大的差异所在,并且也谈到了单反取景和成像所见即所得的特性。那么微单和便携式数码相机是如何取景的呢?什么是电子取景呢?


  

  (M43系统将感光元件尺寸缩小至4/3英寸,且去除了单反原有的反光板结构,改进了法兰距等参数)


  

  (M43系统与全画幅单反相机感光元件尺寸对比)

  2008年,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发布了一种名为Micro 4/3结构(简称M43)的相机标准。松下在当年年底推出首款M43标准的相机G1,这台相机的特色在于大胆地去除了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但相机镜头仍然是可以更换的。这款相机由于去除反光镜,已经不具备单反的特点,因此无法再称作单反相机。


  

  (松下G1是首款采用M43系统的相机,成为跨越单反和便携式DC的一款相机,但体积并不小)

  既然没有了反光板,如何实现取景呢?在取消反光板之后,光线可直接照射到感光元件上,G1就通过实时读取感光元件的图像数据实现在相机后背LCD屏幕上的取景,这种直接使用感光元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并实时输出到屏幕(或电子取景器)上的取景方式就是电子取景。G1的这一取景形式也是基于奥林巴斯E-330单反的前期准备。

  随后的几年中,包括三星、索尼、宾得、尼康等厂商在内的多家相机制造商纷纷推出类似结构的可换镜头电子取景数码相机。


  

  (索尼的半透反光板技术应用于A系列的单电中,去除了五棱镜结构)

  2010年,索尼对原有单反相机的结构进行了改造,首先在保留反光板的前提下去除了上方的五棱镜,并且反光板改用半透明半反射的材料,这样当被摄物体光线入射后,一部分光线可被反射到对焦系统,另一部分则直接透射到感光元件上,进而实现电子取景。另外这块半透反光板是固定结构,按下快门时,成像过程中无需再抬起反光板,因为反光板本身就透光。——索尼将这种结构的相机称作单电。


  

  (NEX即是索尼的微单系列,从结构中不难看出在去除反光板和五棱镜后的精简性)

  同年,索尼也和其他厂商一样推出了去除反光板与五棱镜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索尼将之命名为微型单电,简称微单。其他厂商认为微单这个称呼相当靠谱,于是也纷纷将自家这种不含反光板、五棱镜,但支持镜头更换和电子取景的相机称作微单。

  后来,民间和媒体对微单和单电这两个词汇进行了混用,现在微单和单电都可以用来称呼这种可换镜头但没有反光结构的数码相机。另外索尼的单电结构相机也仍在市场上流通。


  

  (通常,微单与单反间存在感光元件尺寸的差异,微单受限于体积无法使用过大的感光元件)

  当代几乎所有主流的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以及手机摄像头都采用了电子取景的形式。从理论上来说,电子取景才真正达到了完全的所见即所得,而光学取景仍然存在视差,并且无法观察白平衡、亮度等实时情况。下面在谈到两种取景形式的优劣时,我们还会谈得更多。

  通常,对相机有所了解的人都认为单反和微单差异的根本就在如上所述的取景方式上,这话说得没错,但实际上单反和微单仍有各种主要结构方面的差异。但构成这些差异的本质就在相机的体积上。

  相机的本质工作是拍照,拍照所要达到的目标自然是越来越好的图像质量。但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往往是以牺牲相机的体积和便携性为代价的。当相机出现在家庭及旅游、生活纪录等场合时,便携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微单的出现正是试图将便携性和成像质量二者达到平衡状态的中庸之道。


  

  (索尼SLT-A77单电与NEX-7微单体积方面的差异)

  业界有如此迫切地需求将单反内部的反光板和五棱镜结构去除,正是基于消费用户便携性和图像质量需求的共同提升,因为单反相机中最累赘的结构无非就是五棱镜和反光板。

  微单的这种变革带来了取景方式的差异化。那么电子取景是否相较光学取景多有弱势呢?至少就现在的形势来看,并不尽然。实际上我们在讨论电子取景和光学取景的优劣问题时,并不是针对微单和单反两种相机的不同进行的探讨,也可视作对单反与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差异的探讨,并且从这一点也可基本了解相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子取景发展早期的弱势比较明确,由于电子取景需要相机内部的感光元件与图像处理器实时工作,并且在屏幕上较为迅速地显示给用户看,这对感光元件和图像处理器来说本身就是个不小的任务,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电子取景数码相机及手机在取景时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问题,“实时”过程甚至严重到可能发生几秒的延迟,取景屏幕上的图像卡顿无比。

  不过自微单崛起后,这一问题已经几乎不存在,但内部电子器件的取景过程仍为不停工作状态,所以在耗电方面是比较厉害的,至少单反光学取景是完全的物理结构,理论上不存在耗电的情况。而且屏幕显示质量的好坏实际上也会影响拍摄者对图像取景的判断,在外界过亮的环境下,LCD屏幕的不可读性也是电子取景的弱点,微单中出现的EVF取景器,在原本单反光学取景器的位置换上EVF取景器,用眼睛靠近才能观察电子取景内容,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问题。


  

  (许多微单的机背LCD屏幕是多向旋转设计,便于拍摄角度的变换)

  但电子取景也有光学取景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去除反光板和五棱镜显然可以让相机变得更小。重点优势还在于进行照片拍摄时没有反光板升抬的机械动作,既不会产生噪音,也不会产生因反光板升抬导致的机器震动。

  机背屏幕取景时,无需用眼睛靠近取景器就能看到整个取景内容,另外特别的可翻转屏幕设计,更是令拍摄者可将相机置于任何特殊角度进行拍摄,查看取景屏幕上的内容毫无压力。

  另一方面,电子取景在直观性上更到位,除了能够相当实时地观察取景效果,了解色彩、亮度、白平衡情况,还能在屏幕上显示直方图、辅助线等方便用户构图与测光的参考内容,有预见地拍到用户预想中的画面,这些是单反的光学取景无法达成的。

  实时电子取景的潜在优势远不止这些,在电子取景过程中完成对焦和测光才是电子取景存在的根本之道。

  单反与微单测光方式的差异

  我们经常听到拍照的人说“曝光”一词,比如“这张照片过曝了”“这张照片曝光不足”。曝光即是说,感光元件(或早期的胶片)收到外界光线入射的量,这个量多了少了都不好。曝光过度会令整个画面太亮,而曝光不足则会令画面过暗,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画面的细节过分丢失。


  

  (曝光不足,暗部细节有缺失)


  

  (曝光过度,亮部细节有缺失)


  

  (正确的曝光,应该能够兼顾亮部和暗部细节)

  曝光量是由许多不同参数组合而成的,比如外界光线的强弱、快门的速度、光圈的大小、焦段的长短、感光元件本身感光的能力等。确定这些参数应当如何设置,测定光量的多少,这个过程就是测光。

  对于不是特别崇尚摄影、构图、效果的普通用户来说,如何将画面真实地纪录下来是我们拍照的首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测光和对焦是照相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对于消费级便携式数码相机来说,测光过程可由相机傻瓜式的完成,无需用户干预,所有曝光参数的设置也无需用户关心。但许多情况下,这种智能的拍摄方式除了让手动拍摄的乐趣大减,而且对某些场景也将无能为力,比如逆光拍摄,可能让前景中的人物一片死黑。

  这里,我们无意讲解太多的摄影知识,要完成令人满意的摄影作品,获得合适的曝光量是第一步,否则无从谈起照片的艺术性。当用户尝试自行对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时,相机内部的测光系统就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了,即便曝光参数的设置由相机自动完成,测光的准确性也尤为关键。

  (1)、单反的测光系统



~

单反与微单相机的区别
答:生活中的蒋老师 2023-12-21 · TA获得超过137个赞 关注 我了解到单反与微单相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价格、体积、功能、对焦速度、保真度、镜头、操作性、连拍速度、电池寿命和图像稳定等方面。总的来说,单反与微单相机各有其特点和优势,选择哪种类型的相机取决于个人的需求和预算。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

微单和单反拍出来差距在哪
答:微单和单反区别:一、微单和单反的外观区别 在外观方面,单反相机一直是保持着比较结实、稳重、威武的外观,造型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而微单相机的造型、款式、颜色都注入了一定的现代风,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与科技一体化的商业产品了。二、微单和单反的镜头区别 微单相机与单反相机都能够拆装镜头。

微单和单反的区别
答:1、取景不同:微单电子取景,单反光学取景。2、测光方式不同:微单测光由感光元件完成,而单反可以借助测光感应器手动调整曝光参数。3、对焦系统不同:微单采用反差式对焦,单反使用相位差对焦。4、产品不同:单反的全称是“单镜头反光相机”。单反并非数码时代的产物,早在胶片时代就已经存在单反相机。微单...

微单和单反的区别
答:3、就市场定位来说,微单轻便易携带,功能简单易操作,用户门槛较低,可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需求。单反则定位于专业摄影市场,对于那些追求极致摄影效果的人来说,单反是比较好的选择,其功能较为丰富,但操作相对复杂。单镜头反光相机可以随意换用与其配套的各种广角、中焦距、远摄或变焦距镜头,也能根据...

微单和单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接下来,我们转向微单,它并非单反的缩小版,而是“微单可换镜头单镜头数码相机”。与单反的主要区别在于,微单去掉了反光镜和独立的对焦组件,取而代之的是电子取景器。这种设计让微单在对焦速度和电池续航上往往优于单反,但重量更轻,体积紧凑,携带更为便捷。总的来说,单反凭借其光学取景和传统机械...

单反与微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单反:单反相机的全称叫做"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单反相机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机身内部有反光镜。简单的说,取景时,光线进入镜头,通过五棱镜折射到取景器中最终被人眼看到。优点:取景舒适,可以"所见即所得”。缺点:拍摄时的声音无法消除,实时取景时对焦速度慢。二、微单:微单指的是微型单电...

微单和单反的区别
答:于是微单的出现拯救了大量的老镜头。微单之所以热卖就在于它强大的转接性能,而单反由于本身法兰距就很大了,基本上无法安装转接环的。6. 便携性。这个毋庸置疑了,我能随便把一个单点揣兜儿里,而单反,我只能抗着了, 呵呵。7. 重量。出门旅游,有个轻便的小相机更加重要啊。

微单和单反有什么区别
答:单反的英文是Single Lens Reflex(SLR),意思是“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相机”;微单全称是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MILC) ,意思是无反光镜的可换镜头相机。1、取景结构不同:微单使用电子取景,机身内部既没有反光镜,也没有五棱镜。单反使用光学取景,采用光学取景结构的可换镜头相机,机身...

微单和单反的区别
答:总结来说,微单和数码相机之间的区别正在逐渐缩小。对于那些寻求轻便、高性能相机的用户来说,微单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需要最高图像质量和专业功能的用户来说,数码相机仍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相机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