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修辞格有哪些

作者&投稿:艾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题一:古代汉语中有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 一、引用
引用包括:引言、引事和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子: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步一诺.”(《史记 季布列传》)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
例子: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 《报任安书》)――三个历史故事
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二、譬喻
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比喻,有明喻暗喻之分.
明喻往往用“譬如”、“譬犹”、“譬之”、“犹”、“如”、“若”等.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不举例子了.
三、代称
指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
三种常见的代称:
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例:为肥甘(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与?轻暖(高贵的衣服)不足与体与?(《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2.用泛称代特称
例:擅山海(山海的出产物)之富(《洛阳伽蓝记 王子坊》)
3.用特称泛代称
例:大雅(泛指有优秀传统的诗歌)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
要注意泛指和暗喻的区别.
四、并提
指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例:耳目聪明.(《后汉书 华佗传》)
实为耳聪、目明
五、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
实为东西南北都种松柏和梧桐,而并非在东西种松柏,在左右种梧桐.
六、夸饰
相当于现在的夸张.
像“白发三千丈”之类的,不具体举例了.
七、倒置
和文言句法中的“倒装”不同,并不值得肯定,不提.
八、委婉
指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一些.有避粗俗、避忌讳、避冒犯等.
例:便利(大小便)、山陵崩(皇帝死亡)等

问题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有哪些?最好能举例说明。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

问题三:有关古代汉语修辞的书,推荐几本。 修辞学通诠 王易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8年版。
修辞学发凡 陆望道著。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科学的修辞学著作,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境界。大江书铺1932年初版,以后重印多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印修改本。
汉文文言修辞学 杨树达著。原名《中国修辞学》。上海世界书局 1933年出版。 1955年更名为《汉文文言修辞学》,由科学出版社于 12月出版。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
古汉语修辞简论 赵克勤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3月版,横排本。
古书修辞例 张文治著。中华书局1937年9月初版。1996年9月中华重印。

问题四: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古代汉语修辞 1、互文。
又叫互体,互文见义。指前后句中的相应位置的词语相互渗透,彼此补充,须参互理解方能完整理解其义的修辞方式。例如:王昌龄《出塞》诗中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2、映衬。
为了突出某一思想或事物,用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思想或事物加以对照的方法。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问题五:古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对比等,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复喻(又名博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分正衬、反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鼎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

问题六:什么叫修辞,修辞格,修辞学 什么叫修辞、修辞格、修辞学
对于修辞的定义,各种词典和各大语言学家的说法不一,但根本精力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词典》的说明是:修辞是“润饰文字词句,应用各种表示方法,使语言抒发得正确、鲜亮而活泼有力”。修辞格是“各种修辞方式,如比方、对偶、排比等”。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部分,研讨如何使语言表白得精确、赫然而生动有力”。(见《古代汉语词典》订正本第1416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修辞格,即辞格。”“修辞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点的系统,领导人们运用和发明各种修辞方法恰当地表现所要表达的内容。”(见《辞海》缩印本第242页)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张志公认为:“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必定的目标精心肠取舍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见《修辞和修辞教学》第3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胡裕树在《现代汉语》增订本中指出:“修辞是运用恰当的表达手段,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修辞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的科学。”(见《现代汉语》第428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兰州大学黄伯荣传授在《现代汉语》下册第五章中指出:什么是修辞,其一指一种语言中加强表达效果的所有方法和手段,即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其二是指人们在语言实际中对各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即说、写的修辞活动。修辞是对语言各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运用的研究,它与现代汉语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亲密相干,是语言科学的一个分科。(见《现代汉语》第475~477页,甘肃国民出版社出版)
湖南师)大教授)周秉钧、李维琦认为:“修辞就是用各种语言手段来改良语言的表达方式,加强它的表达效果。修辞学则是总结修辞的历史,研究修辞的手段、方式及其利用,概括修辞规律的科学。”(见《修辞学》第3页,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湘潭大学副教学王勤以为:“修辞这个概念有三个含意。一是指人们对语言诸要素和表现手法所进行的部署和抉择。这是一种行动或运动。二是指语言作品中各种形成因素和表达系统的体制。这是一种经由调整、加工的语言现象。三是修辞学科。……修辞学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的科学。”(见《修辞说略》第5~7页)
李裕德认为:“‘修辞’有三个含义。咱们说‘写文章要进行修辞’,这‘修辞’指修辞活动;说‘这篇文章在修辞方面有不少特点’,这儿的‘修辞’是指修辞现象;假如说‘大家都要学习语法修辞’,这里的‘修辞’指修辞学。”
(见《新编适用修辞》第1页,北京出版社出版)
1988年6月出版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的解释是:
所谓修辞,是为了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适应详细题旨情境而采用的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如“茅台酒尚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为了描述佳酿而成心运用“超前夸张”手法,看起来违反事理,但却非常生动。这就是修辞。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等于此意。依据题旨情境,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或规律来恰当地表达特定思想内容的一种活动。即指调整语言的活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修”:“饰也”;又释“辞”:“讼也,从“音乱”,犹理辜也。”“辜”为“罪”之意,“理辜”即分辩论讼。到了现代,“修辞”指的是调整、修饰语词和文词。《修辞学发凡》说:“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实用语辞。”(见《汉语语法修辞词典》第443......>>

~

现代汉语有哪些辞格
答:1、七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八移就。2、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

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格有哪些?最好能举例说明。
答:回答: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

请问现代汉语中有哪几种修辞格? 最好 烦请告之例句
答:七、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八、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

古代汉语有哪些修辞手法
答:具体有:一、引用 引用包括:引言、引事和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例子: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步一诺。”(《史记 季布列传》)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例子: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现代文学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的写作的语言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

汉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答:古代汉语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彩,绝大部分现代汉语都还常用,并且增添了不少新的类别。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喑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

汉语修辞格的类型
答:一共有十大类,四十五种,如下:一、借喻类:比喻、讽喻和借代;二、拟夸类:比拟、摹拟(摹状)、示现和夸张;三、比照类:对比(映衬)、对偶、排比和层递;四、复嵌类:反复、复叠、错综和镶嵌;五、连珠类:回文和顶真;六、直言类:警句、设问、感叹和呼告;七、曲言类:双关、婉转、避讳、折...

什么是修辞格?
答:共 8种。修辞就是修饰词语,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意思。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从上述意义上讲,修辞格是一种言语模式,修辞是一种技巧、手段和和活动。

现代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答: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1)比喻。它是用某一...